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因左额部包块5年,间歇性头痛2个月来诊.查体:神清,语明,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左额部见3.0 cm×2.5cm圆形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无活动,局部头皮无红肿,轻度压痛.头颅CT见左额骨限局性向外突出稍低密度影,骨窗扫描见病灶呈类圆形混合密度,内板完整,外板扩张有破坏,病灶有完整边界,其内有斑点状高密度影(图1,2).临床诊断:左额骨海绵状血管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额瓣开颅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一期钛网修补术.术中见左额骨暗红色肿物直径约2.5 cm,凸出颅骨表面约0.5 cm,边界清楚,血供丰富.围绕病灶周边1.0 cm完整切除肿物.术中见肿物未侵袭颅骨内板,未见肉芽肿样组织.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因左额部包块5年,间歇性头痛2个月来诊.查体:神清,语明,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左额部见3.0 cm×2.5cm圆形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无活动,局部头皮无红肿,轻度压痛.头颅CT见左额骨限局性向外突出稍低密度影,骨窗扫描见病灶呈类圆形混合密度,内板完整,外板扩张有破坏,病灶有完整边界,其内有斑点状高密度影(图1,2).临床诊断:左额骨海绵状血管瘤.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额瓣开颅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一期钛网修补术.术中见左额骨暗红色肿物直径约2.5 cm,  相似文献   

3.
患儿,3个月,生后发现左侧头顶部肿块,不痛不胀,未予重视,近1个月来进行性增大.入院查体见左侧头部略膨隆,CT扫描见:左顶膨胀性颅骨破坏区,外板变薄,内板略增厚,病灶密度不均匀,呈蜂窝状,边缘欠清晰.术中见左侧颅骨外板局限性菲薄,2.5 cm×2.5 cm大小,局部血液供应丰富,内有包膜和少许液体.内板完整,行广泛的外板切除.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见骨组织间有分叶状毛细血管丛和海绵状扩张的腔隙,诊断为混合型颅骨血管瘤.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0岁。于6岁时被石头砸伤右额部,当时诊断右额骨线形骨折,从15岁开始右额骨受伤处隆起一包块,逐渐增大,无明显不适。查体:右额见一约3cm×4cm×3cm肿物,质地硬,与颅骨相连,无压痛(图1)。头颅CT提示右额骨骨瘤(图2)。完善术前准备后全麻下行右额骨骨瘤切除,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术。术中见右额骨隆起肿物,约3cm×4cm×3cm,基底与额骨相连续,内板完整,与硬脑膜无黏连。用铣刀在距肿瘤边缘约1cm的正常颅骨处绕骨瘤一圈整块将骨瘤切除,用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图3)。术后病理报告:骨瘤(图4)。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好,颅骨修补外形满意,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  相似文献   

5.
MSCT诊断毛母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度强化,右颞浅动、静脉血管分支分布至病变部位 图3镜下见患者女,20岁,半年前发现右额部皮下绿豆大小结节,后增大至鸡蛋大小.专科检查:右额部包块约4.0 cm×4.5 cm×4.5 cm,质硬,包块外皮肤发红,稍有压痛,活动可,与皮肤稍粘连.MSCT示软组织密度包块位于皮下脂肪层内,在皮肤与颞肌筋膜间,边界清,内见点状高密度影(图1);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并见右颞浅动、静脉分支分布于病灶处(图2).行右额部皮下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皮下,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完整切除病变.病理结果:毛母质瘤(图3).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例1:男,17岁。粘液脓血便2个月,伴左下腹包块1天。查体:左下腹扪及不规则条索状包块,轻度触痛。以肠套叠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降结肠套叠15cm,解除套叠后,发现肠腔内有一4cm×3cm×2cm息肉状肿物,切除息肉。病理诊断:降结肠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7.
正患儿,男,45天,因"发现头部包块45天"于2013年4月1日来院。患儿足月顺产,生后即发现左顶部头皮包块,质软,波动感,直径约5 cm,予以观察。期间包块略有缩小,但质地逐渐变硬。查体:发育、神志、精神正常,前囟张力不高,头颅畸形,左顶部可扪及一约4 cm×5 cm大小包块,质地硬,边界清楚;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病理体征。CT扫描见左侧顶部颅骨见一弧形骨性密度影与颅外板相延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因"常规体检发现右额骨内占位性病变"就诊.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史.CT平扫:右额骨板障内可见0.92 cm×0.33 cm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其内可见纤细的骨化间隔影,CT值-74 HU;外板受压变薄,周边无硬化,未见骨皮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图1).CT诊断:额骨骨内脂肪瘤.行肿物摘除术,术中见右额骨髓腔内有黄色均匀的肉芽肿状物质充填,镜下所见为成熟的脂肪组织成分.病理诊断:骨脂肪瘤.  相似文献   

9.
①病例男,25岁,左侧额部进行性增大包块3年,偶有胀痛不适。体检:一般情况可,左侧额顶部巨大包块,质硬、不活动,约7.0cm×7.0cm大小,边界清楚,皮肤有明显静脉曲张,无明显压痛。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头颅X线片(图1,2):左侧额部见约7.0cm×7.0cm大小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清楚,颅骨明显增厚,可见骨质吸收、破坏,密度不均,亦见增生、硬化,局部软组织稍肿胀,其内可见一条状高密度薄壳影。手术所见:前额部肿瘤表面呈灰白色、质硬、质脆、易出血,未侵及脑实质,与硬脑膜明显粘连。病理诊断:(额骨)骨母细胞瘤。讨论骨母细胞瘤又称成骨细…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10岁 ,腹痛 ,发现上腹包块 2 0天 ,包块渐增大 ,近 3日出现消化道症状 ,体温升高 1周 ,最高达 39.5℃。查体 :贫血貌 ,无明显消瘦 ,上腹正中肿物凸起膨隆 ,约 10 cm×10 cm ,界清 ,活动差 ,压痛 ,实质性。实验室检查 :甲胎蛋白、肝功能、卡松尼试验均阴性。上腹 CT平扫 增强 :肝右叶见一巨大类圆形混杂密度影 ,大小约 9.0 cm× 7.0 cm,边界清楚 ,周边见多个散在钙化灶。病灶向腹壁膨隆 ,胰腺受压下移 ,增强后 ,病灶呈不明显强化。腹腔内见少量积液影 ,未见肿大淋巴结。CT印象 :1.肝左叶恶性肿瘤 ,考虑肝母细胞瘤可能性大 ;2 .…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岁.发现右额部压痛性包块来我院就诊.采用GE Logig 4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1MHz,超声检查示右侧额部近外颞上眶缘皮下见一2.8 cm ×2.9 cm等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并隆起于额骨强回声之上,结节内部回声大致均质,结节处相应的额骨外板强回声连续中断,结节后方见断续的弧状强回声(相当于额骨内板).   ……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7岁,主因体检时发现左肺门占位1个月余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扫描示:左肺门处可见一类圆形肿物,边缘光滑清晰,大小约2.0cm×2.5cm;增强扫描见左肺门病变边缘呈轻度增强,中心区无增强,纵隔内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影(图1)。诊断:左肺门占位,考虑良性可能性大。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左主支气管近上下叶开口处1cm前壁略突出,舌叶部分黏膜苍白、增厚,与周围色泽不同。后行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肺门处、上下叶之间,左肺上叶脏层胸膜下、直径约3cm,包膜完整,完整切除肿物送病理。病理诊断:左肺上叶硬化性血管瘤。讨论肺硬化性血…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30岁。发现左侧乳房包块1年。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大小6 cm×5 cm×3 cm包块,质地实性中等硬度,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乳头无凹陷及溢液,皮肤无橘皮征,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钼靶照相及超声检查均提示左侧乳房良性肿瘤,纤维腺瘤可能性大。术中见肿物包膜完整,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灰白色结节状肿物1个,略成分叶状,大小为6.3 cm×5.2 cm×3 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红色,质中等偏韧。镜检:肿物内无明显小叶结构,导管扩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6 8岁。发现左侧颞顶部头皮肿物 1年半入院。查体 :左侧颞顶部有一 10cm× 10cm大小质地较软的肿物 ,无活动性 ,右下肢肌力IV极 ,未发现其它阳性体征 ,头颅X线片示左颞顶部 10cm× 10cm大小的骨质破坏缺损。颅脑CT示左颞顶部最大层面 10cm× 9cm类圆形软组织影 ,密度不均 ,有碎骨片影 ,左颞顶骨骨质破坏缺损。于 2 0 0 2年 8月 10日在全麻下施行开颅肿瘤切除 ,术中见 :左颞顶部颞肌下巨大肿物 ,呈灰白色 ,质地较韧 ,内有碎骨片 ,血动丰富 ,缺损的颅骨边缘骨质疏松 ,肿物已侵及颞肌、硬脑膜。术中切除肿瘤同时切除受累的颞肌、硬…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4岁.因发现阴囊底部有一包块入院.查体:左侧阴囊后方有一7 cm×6 cm×6 cm囊实性包块,边界较清楚,皮下可见曲张样静脉血管,包块部分有压痛,实性,临床考虑:海绵状血管瘤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9岁,常规健康体检.超声检查显示:位于左肾后下方可见一混合回声团块,大小90 mm×84 mm×86 mm,边界清楚,形状呈圆形,其内见实质回声及多条分隔,并可见增强钙化灶伴声影(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实质回声内见较丰富动脉血流信号,峰值流速为63 cm/s,舒张末期流速为22 cm/s,阻力指数为0.63(图2).超声检查提示为左侧后腹膜占位.CT检查显示:左腰肌前方见较大类圆形团块影,病灶密度不均,内见多发斑片、大片状液化坏死区及条片状钙化,增强后呈动脉期见团块周边丰富的血管影强化,病灶大部分边界清楚,后下缘与腰大肌分界不清,腰大肌局部肿胀,左肾向上外方移位,左输尿管受压,左输尿管大部与肿块分界不清(图3).CT检查提示为左侧后腹膜占位,考虑肿块来自间叶组织可能性大.手术探查:左侧后腹膜90 mm×100 mm×90 mm包块,与左肾输尿管紧密粘连,予包块及左肾输尿管切除.病理诊断:腹膜后神经纤维瘤.  相似文献   

17.
脐尿管癌1例     
病例男,53岁.间断血尿1个月,近10d全程无痛血尿.查体: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B超:膀胱顶部占位性病变.CT扫描:平扫示膀胱右前壁见大小约2.5cm×2.5cm×3.5cm类圆形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其内密度欠均匀,CT值为21~29HU,病灶周边见弧形带状高密度钙化灶,增强后,病变未见明显强化.CT诊断:膀胱前壁占位性病变,多考虑为膀胱肿瘤,不除外脐尿管癌.  相似文献   

18.
高平  李萌  许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10):1868-1868
患者女,43岁,主因"发现双乳房多个包块5月余"就诊.查体:双乳房等大、对称,皮肤轮廓光滑,乳头无内陷,无溢液,双乳内及外下方均触及乳腺脂肪瘤钼靶X线图像双侧乳腺内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的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光滑清晰、完整,病灶周围环绕着纤细的高密度边缘,部分病灶内见纤维分隔多个大小约1~3 cm的包块,质软,边界清楚,可活动,轻度压痛,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90岁,因左额部皮下包块进行性增大5个月就诊.患者以发现左额部一绿豆大小结节起病,触之较韧,无活动和压痛,表面无红肿发热.CT表现:左侧额部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块影,境界清楚,密度较均匀,广基底,CT值约20 HU,邻近颅骨呈咬凿状骨质破坏(图1).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5岁,多囊肾病史30年,查体发现左侧中纵隔占位1周。体格检查:左侧下胸部听诊呼吸音减弱,叩诊左下胸部呈实音。X线平片:左下纵隔旁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清楚,左肺下叶受压外移。胸部CT:左侧纵隔心缘旁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约15cm×14cm×12cm,病灶内见局灶性脂肪密度区,CT值约-110HU,大部为软组织密度区,其内密度不均匀,病灶边界清晰,邻近左肺下叶受压实变、外移(图1A);增强扫描病灶内脂肪部分未见强化,软组织部分呈轻度不均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