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16-2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及腹泻便秘交替型(IBS-M),其中以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最常见。近年来内脏高敏机制为其主要发病机制得到逐步认可,痛泻要方可以明显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临床症状,但其机制尚不明确。该文总结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患者内脏高敏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痛泻要方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内脏高敏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系以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分便秘型、腹泻型及便秘腹泻交替型,一般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度敏感及情志异常有关。近年来,笔者用参芍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便秘型IBS的病因可能是小肠或结肠转运减慢以及直肠敏感性过低等。笔者用莫沙必利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6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8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肠易激综合征(IBS)在临床上分3型,即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与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比较常见.近两年来我们用针灸治疗该型48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及内脏感受异常有关的一组胃肠功能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病率高。临床上分为三型即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多见,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本病其标在肠,其本在脾,按照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笔者近年来采取穴位埋线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是现今常见的全球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可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在中国以腹泻型多见,且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本文从现代医学及传统中医学两方面,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中西医结合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优点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常可分为腹泻为主型、便秘为主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我们采用健脾补肾中药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功能性胃肠疾病新的诊断标准罗马Ⅱ分类中重点介绍了下消化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腹泻等。这些疾病均有相应的汉方疗法。 ①肠易激综合征的汉方治疗: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中,20%~50%为肠易激综合征,对该类患者实施肠内窥镜检查,10%左右为腹泻或便秘型。腹泻型常用的有效方剂为桂枝加芍药汤、人参汤、半夏泻心汤;便秘型常用的有效方剂为桂枝加芍药大黄汤;腹泻、便秘交替性排便异常者,桂枝加芍药汤有效。藤田报道,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给予人参汤的有效率为75%,半夏泻心汤的有效率为100%,桂枝加芍药汤的有效率为67%;对于腹…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的一组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病率较高。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分3型,即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与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D-IBS)较常见。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功能性疾病,我国总患病率在5%左右[1],主要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临床上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三大类型,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病情缠绵,反复发作,现阶段西医学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