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早产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20s.伴有心动过缓(〈100次/min)及发绀(指经皮氧饱和度〈80%)。85%以上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出生后1d出现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伴有脑血流减少,导致脑损害或加重原有的脑损害.甚至可危及生命。笔者所在科2003—06~2005—12共收治了20例极低体重伴呼吸暂停的早产儿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丽霞  邱在军  张维 《江西医药》2010,45(10):1009-1011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儿内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2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96例,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发生呼吸暂停36例,早产儿占72.3%,足月儿和过期产儿占27.7%。体重〈1500g的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明显增高。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病例数明显多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结论早产儿呼吸暂停与胎龄、体重及感染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随早产儿的不成熟程度而增高。胎龄小于34周发病率为23%,胎龄28—29周发病率可达90%。随着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数量的增多,其呼吸暂停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可引起脑血流减少,导致脑损害或加重原有的脑损害,还可因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我科采用氨茶碱和氨溴索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15以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动过缓和出现紫绀。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约20%~30%,极低体重儿可达50%.胎龄越小发作越多。呼吸暂停既可为原发.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功能不成熟,红细胞内缺乏碳酸酐酶,由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少.从而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也少.容易引起呼吸暂停及青紫阁:亦可继发于低体温、发热、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等。呼吸暂停常见于孕龄28~32周的新生儿。反复发作呼吸暂停如处理不当可因脑缺氧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脑室周围自质软化及耳蜗背侧神经核受损.导致脑性瘫痪及高频性耳聋.预后严重。呼吸暂停也是造成未成熟儿死亡常见原因之一,敝呼吸暂停必须及时发现迅速纠正。我院自2002年以来共收治早产儿68例.发生呼吸暂停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本文对来宾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39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呼吸暂停常见于早产儿,并随胎龄降低其发病率增高,在新生儿生后0~7d,非感染因素导致的呼吸暂停显著高于感染因素造成的呼吸暂停,而生后≥8d感染因素导致的呼吸暂停则显著高于非感染因素造成的呼吸暂停;如果呼吸暂停发生在近足月儿或足月儿,则提示有原发病史。结论对发生呼吸暂停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应重点监测。及时治疗,减少反复发作避免脑损伤后遗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呼吸暂停是指一段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即呼吸停止时间≥20s,多伴有发绀和心率〈100次/min。或虽然呼吸停止时间不到20s,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min),并出现发绀、苍白、肌张力下降等。呼吸暂停是早产儿的常见病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0%~30%,极低体重儿可达50%。发病率很高,危害严重,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的缺氧可引起脑损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常有呼吸不规则现象,表现为在一阵规则性呼吸后随之有5~10秒的呼吸间隔,此时婴儿既无紫绀,也无心率及肌张力的改变,此称为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较长(15~30秒或更长),有心率减慢、紫绀及肌张力低下等表现者。出生体重愈低,呼吸暂停发生率愈高。本文报告12例早产儿特发性呼吸暂停。  相似文献   

8.
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柳青  韦敏敏 《江西医药》2003,38(4):272-272
呼吸暂停常发生于早产儿,其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与胎龄成反比。原因与呼吸中枢结构及功能不成熟有关。由于呼吸暂停可导致组织的缺氧,与发生脑损伤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有关,因此减少其发生和发展在儿科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从1999年至2002年应用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均为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患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胎龄30±2.5周,体重1825±466g。对照组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胎龄31±1.7周,体重1946±523g。两组在性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求纠正小于34周早产儿胃液pH值预防过酸的胃液返流入食管中段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致非窒息性呼吸暂停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胎龄小于34周无合并症早产儿,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每天按4ml/次/kg计算给与每次奶量,Q3H喂养一次,餐后自由体位,每天按医嘱予小剂量红霉素或者吗叮林药物治疗。观察组:Q2H喂奶一次,第一天按0.5ml,次瓜g计算给与每次奶量[1],以后每天递增奶量按0.5ml/次/k计算;喂养后头高60度并俯卧位;喂奶前监测胃液pH值;观察记录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实践证明全奶pH值6~7,符合胃液正常PH值。二组患儿就二种方法进行比较胃液pH值〈4的发生率及呼吸暂停发生频率。结果观察组胃液pH值〈4发生率(43.3%)低于对照组(90%),呼吸暂停发生率(56.5%)低于对照组(93.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纠正小于34周早产儿胃液pH值的早产儿,胃食管返流及呼吸暂停发生频率明显减少,有显著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军 《医药世界》2009,(9):498-499
目的:观察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8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组(A组)41例,在入院尚未发生呼吸暂停时给予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观察组(B组)41例,按通常推荐的方法进行处理。两组均在观察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在生后1周A组47例中有1例发生呼吸暂停,B组41例中有35例发生呼吸暂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屈玉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78-2478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症状之一,特别发生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分及发绀或肌张力低下。其发生率与胎龄有关,胎龄愈小,发生率愈高,且常于生后第一天出现。反复呼吸暂停发作可致脑损伤,预后严重。我院用纳洛酮治疗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患儿为1996年10月 ̄2000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住的52例早产儿,均有2~5次不等的呼吸暂停。其中发生在生后2~5天的40例,其它时间12例,均符合呼吸暂停的诊断标准并除外有血糖、血钙及其它电解质紊乱,除外颅内出血、中枢感染,胸片示除外肺部…  相似文献   

12.
况莉  吴蓉 《贵州医药》1997,21(6):371-372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尤其早产儿和早期新生儿多见,反复发作呼吸暂停可造成脑组织损害,导致后遗症,甚致死亡。现将我院1990年元月-1994年1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中118例呼吸暂停作一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呼吸停顿(<20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紫绀及/或肌张力减低[1]。1.2一般资料:同期1128例住院新生儿中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10.9%。118例新生儿呼吸暂停中早产儿67例,足月儿39例,过期产儿12例,分别占各类新生儿同期住院病例的23.8%(67/281例),5.3%(39/721例),10.3%(12…  相似文献   

13.
张彤  李丽 《河北医药》2013,35(7):1008-1009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因和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10至2011年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呼吸暂停与胎龄、出生体重计首次发生呼吸暂停的日龄的关系,进一步查找呼吸暂停的病因。结果胎龄29~31周,呼吸暂停23例(52.27%);胎龄31~34周,呼吸暂停34例(33.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1100~1500g,呼吸暂停31例(58.49%);出生体重1500~2300g,呼吸暂停26例(2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越早,出生体重越低,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首次发生呼吸暂停的日龄多在7d以内,24h以内多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7d以后多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氨茶碱治疗有效率为94.23%,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早产儿呼吸暂停需及早预防,并对高温患儿给予严密监测,积极治疗,从而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氨茶碱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氨茶碱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于未发生呼吸暂停前即予氨茶碱预防性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呼吸暂停发生率:出生10天观察组11.11%,对照组49.29%(χ^2=19.93,P〈0.001);胎龄36周时观察组14.29%,对照组58.73%(χ^2=24.9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吸氧时间、体重增至2kg平均日龄、平均住院日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应用氨茶碱,能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减少吸氧时间,有利体重增加及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早产儿呼吸暂停病因 ,病因构成及其发生的基本规律 ,从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8月在本科早产儿病房住院132例 (不包括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早产儿为调查对象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时间、伴随疾病及有关围生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与结果1 1 一般资料 男 98例 ,女 34例 ;出生体重 :~ 10 0 0 g15例 ,~ 12 0 0 g 34例 ,~ 140 0g 48例 ,~ 16 0 0 g 30例 ,~ 180 0 g 5例 ;胎龄 :~ 2 8周 4例 ,~ 32周 90例 ,<37周 38例。1 2 围生期不利因素 羊水胎粪污染 5 4例 ,前置胎盘 8例 ,胎膜早破 12例 ,四胞胎 …  相似文献   

16.
花明芳  丁翠芳 《淮海医药》2001,19(3):242-242
凡孕期不足 37周 ,出生时体重低于 2 5 0 0 g,身长不足 40cm,身体各器官发育均不成熟的婴儿 ,称为早产儿 [1 ]。其中有一类婴儿出生时体重低于 15 0 0 g,称为极低体重儿。此类婴儿生活能力极低 ,适应性与抵抗力差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如发生胃食管返流 ,可导致呼吸暂停 ,若不及时发现可发生猝死。 1997~ 1999年 ,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收治了 13例极低体重并发胃食管返流的患儿 ,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胎龄在 2 7~ 32周 ,入院日龄为出生 0 .5~ 36 h,其中男 9例 ,女 4例 ,顺产 10例 ,产钳助产 2例 ,轻度窒息 3例 ,重度窒…  相似文献   

17.
呼吸暂停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是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引起呼吸调节障碍。严重感染、颅内出血等均可引起早产儿继发性呼吸暂停,常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而以早期低钙血症引起的呼吸暂停在临床上常被忽视,容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密云县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8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抚触对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6例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抚触组采用早产儿抚触法,2次/d,10~15min/次;对照组按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至42周时两组早产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身长及头围增长,大小便排出次数,感染疾病,胆红素值变化,早产儿情绪反应,睡眠情况、呼吸暂停及早产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等情况。结果抚触组早产儿较对照组早产儿体重增长快、大小便排出次数多、感染少、胆红素值下降快、稳定早产儿情绪、发生呼吸暂停频度减少,NBNA评分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抚触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护理技术,对促进早产儿生理发育,降低早产儿并发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抚触及体位护理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影响。方法将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结合抚触按摩。结果干预组呼吸暂停持续天数、呼吸暂停发作总次数、吸氧时间及体重每日增加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抚触联合体位护理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发生,提高了早产儿生存质量,其操作简单有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捏脊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小儿捏脊组)和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干预组每日进行1次小儿捏脊治疗,连续观察4周,比较两组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屏气发生次数、触觉刺激次数和体重增加量。结果实施试验第4周,干预组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屏气发生次数、触觉刺激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O.叭),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捏脊能有效防止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对治疗呼吸暂停有积极意义,并可促进早产儿呼吸功能发育成熟,对早产儿的体重增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