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子宫全切病人的术前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0例子宫全切病人手术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全方位系统治疗子宫全切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对本科住院病人进行抑郁量表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问卷调查。[结果]有71.67%患焦虑症和10.00%的抑郁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0%和2.50%的患病率。[结论]积极采用术前心理咨询和综合治疗,对手术后的全面康复,提高女性的心身健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喉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特征,比较不同术式喉癌患者心理状态差异。方法:2002-01/2004-01在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136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全喉切除组(n=52)和部分喉切除组(n=84),选择到头颈外科病房探视患者的正常人136例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法:①症状自评量表测定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5级评分,各项得分越高,精神症状越多(总分≥160分),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②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况,均为4级评分(1-4),界定值50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及焦虑程度越重。主要观察不同术式患者症状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全喉切除与部分喉切除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总分≥160分者分别为35例(67.3%),40例(47.6%)。除焦虑因子外,全喉切除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高于部分喉切除组(t=2.120-3.778.P〈0.001~0.05),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其他所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042-8.388,P〈0.001-0.05)。②各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全喉切除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得分≥50分者,分别为30例(57.7%),40例(76.9%),部分喉切除组两量表得分≥50分者分别为51例(60.7%),41例(48.8%)。全部喉切除组患者Zung抑郁自量表标准分均值明显高于部分喉切除组(t=2.816,P〈0.01),全喉切除组与部分喉切除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量表标准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159-6.462, P〈0.01)。结论:喉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抑郁情绪较部分喉切除术后患者严重,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外科治疗方面应尽量行部分喉切除术,术后应及时对不同术式患者有区别地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医学院校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3—04—28在广西某医学院校,以班级为抽样单位,随机抽取二年级3个班级的女生128名。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反映其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以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标准分达到50分认为可能有心理问题。结果:收回121份回答规范问卷,回收率为96.1%。121名女生中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超过50分的有27名,焦虑症状阳性检出率为22.3%,平均(43.61&;#177;8.88)分,高于健康人群(29.78&;#177;0.46,t=54.01,P:0.00);121名女生中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超过50分的有41名,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为33.9%,平均(45.78&;#177;9.51)分,高于健康人群(29.78&;#177;0.46,t=52.93.P=0.00)。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女大学生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采用相关自评量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进行抑郁、焦虑症的患病率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探讨完善血液透析的相关综合治疗模式。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抑郁、焦虑自评。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患病率达75%,合并焦虑症的患病率达45%,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中国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普通人群抑郁症发病率1.15名;焦虑症男2名、女4.3%)。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脏病替代治疗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治疗模式,该类患者心理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并与非治疗本身的多种因素相关,有必要寻求更为完善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杨绍平  马兰  伍倚欣  郭桂英 《全科护理》2012,(35):3269-327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子宫全切病人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子宫全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病人的心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CL-90各因子中恐怖、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人际关系评分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病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子宫全切手术后患者焦虑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子宫全切手术后患者的焦虑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自设的调查问卷,对120例单纯子宫全切手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子宫全切手术后患者的焦虑评分为(38.45±8.82)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年龄和学历是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患者焦虑的相关因素包括担心手术使性功能下降,影响夫妻关系;内分泌紊乱,影响女性特征;担心医疗费用等。结论子宫全切手术后患者多存在焦虑情绪,焦虑程度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张秀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342-6342
目的探讨整理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和整体护理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明显好于A组(P〈0.05),SCL-90、SAS、SDS评分显著小于A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患者手术前心理状况及不良心理反应的有效心理干预。方法采用自制心理反应调查问卷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焦虑值的方法。将309例需行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58例),实验组(1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术前健康教育,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其配偶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术前1d下午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前1d下午不良心理应激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对其配偶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有效的缓解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焦虑,降低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使患者能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心理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8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与我国常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P<0.01)。通过加强心理调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将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心理调控在心身疾病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0例子宫全切病人手术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全方位系统治疗子宫全切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对本科住院病人进行抑郁量表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问卷调查.[结果]有71.67%患焦虑症和10.00%的抑郁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0%和2.50%的患病率.[结论]积极采用术前心理咨询和综合治疗,对手术后的全面康复,提高女性的心身健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为临床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病例对照调查。结果:病例组SCL-90各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S及SDS评定,其累积分病例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20%的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轻、中、重度分别占14%、5%、1%.33%存在抑郁症状,轻、中、重度分别占16%、10%、7%。结论: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均明显降低。因此.对患者的心理辅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分析36例骨肉瘤患者的相关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参照国内常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36例骨肉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变化进行评定。 方法:选取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02—09/2004—09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术后患者36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正常〈50分,轻度51-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测试患者的焦虑程度;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分为精神性一情感症状、躯体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4种症状20个条目)测试患者抑郁状态的特异性症状。问卷调查者经过系统墙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征求患者家属同意后,两个量表均由受试对象自行填写。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并当场收回。正、反向计分所得总分乘以1.25即标准分,50分为临界分,标准分≥50分提示存在焦虑或抑郁问题。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的36例骨肉瘤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肉瘤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总标准分与国内常模的比较:36例骨肉瘤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总标准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48.44&;#177;12.56),(33.80&;#177;5.90);(54.92&;#177;13.20),(41.85&;#177;10.57)分;t=7.42-14.89,P均〈0.01]。②骨肉瘤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总标准分高于临界值者性别的比较:36例骨肉瘤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总标准分高于50分者共17例(47%),抑郁自评量表总标准分高于50分者共25例(69%),无性别差异(,X^2=0.3573-2.2024,P均〉0.05)。 结论:骨肉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但和性别无关,建议进一步普及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加强心理护理,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将195例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89例和B组106例,A组在子宫全切除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认知、情绪和心理护理干预;B组仅给予子宫全切除术常规护理。分别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A组内外向分值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神经质、焦虑、抑郁、负性生活事件分值均低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组主观支持的分值低于B组,而对支持的利用度高于B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神经质分值与其SAS、SDS、LES分值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B组患者具有明显的内向和神经质、焦虑、抑郁个性,并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对全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其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况及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对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于入组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根据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干预治疗,观察6w。于综合干预6w末再次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6例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3.5%和69.8%,综合干预治疗后焦虑、抑郁发生率降为47.2%和39.8%,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χ^2=7.79,9.90,P%0.01);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综合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焦虑、抑郁的程度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采取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低钾血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并实施心理干预进行效果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130例低钾血症患者调查,对测出有焦虑和(或)抑郁症状的87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24h后再进行测定,并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低钾血症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疱疮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44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观感受,并抽取SAS≥50分有40例加用症状自评定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寻常型天疱疮患者SAS均分为62.34±11.70,SDS均分56.90±10.19,均高于国内常模.本组患者SCL-90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均P〈0.05)。结论: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对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对其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择期手术的60例骨科老年患者按前后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 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焦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7 d患者 SDS、SAS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为10.00%(3/30)与16.67%(5/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与40.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老年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术后抑郁、焦虑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心绞痛患者,并分析其心理状况改善对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9/2003-09在抚顺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内科常规降低血小板聚集及硝酸酯类制剂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BECK认知心理治疗干预治疗,测查评估患者的自动化思维种类与错误认知方式。两组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按症状出现的频率评分,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正向评分题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反向评分题为:4分、3分、2分、1分。将20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然后再经过相关公式换算成标准分),当标准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和焦虑;进行症状自评量表评估(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按照5级评分法(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判断心肌缺血频率和程度。结果:参加实验人数及进入结果分析人数均为100例,中途无脱落。①两组患者动态和普通心电图观测结果:观察组50例.心电图示显效好转47例(94%),无效3例(6%);对照组显效好转40例(80%),无效10例(20%),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评分结果比较:观察组心理干预后评分低于对照组,(40.46&;#177;5.63,49.37&;#177;6.28;39.72&;#177;8.96.48.35&;#177;9.50,P〈0.01)。③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阳性项目、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减分率高于对照组[(31.05&;#177;10.1)%,(16.41&;#177;3.60)%;(22.78&;#177;4.9)%,(17.04&;#177;9.05)%;(23.53&;#177;5.2)%,(14.37&;#177;7138)%;(20.71&;#177;3.2)%,(9.59&;#177;5.21)%;(21.21&;#177;3.9)%.(9.68&;#177;4.96)%.P〈0.05.P〈0.011。结论:2个月后评估心理干预治疗可以较快控制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改善了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提高了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塞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00例脑梗塞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状况筛查,共筛查出合并焦虑抑郁症状者2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26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均予以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周。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6周末,采用焦虑白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后抑郁发生率为38.00%,焦虑发生率为41.25%,焦虑抑郁共病率为26.50%。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梗塞后患者焦虑抑郁障碍问题严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脑梗塞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改善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子宫全切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连续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采取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组患者从入院时的焦虑、抑郁分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抑郁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子宫全切除术对患者的心理会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或消除其抑郁、焦虑心理,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