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霞  陈才义  林艳芳 《中成药》2005,27(7):780-783
目的:建立傣药七味植藤子丸(榼藤子仁、黑种草子、胡椒等)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黑种草子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蔓荆子黄素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黑种草子;蔓荆子黄素在0.106 5~2.130 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n=5);平均回收率101.4%,RSD为1.1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七味榼藤子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七味木盍藤子丸中蔓荆子黄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Extend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0∶5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8nm。蔓荆子黄素保留时间为20.4min。结果: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7,RSD为1.11。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七味木盍藤子丸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傣药七味榼藤子丸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傣药七味榼藤子丸中榼藤子、黑种草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傣药七味榼藤子丸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榼藤子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该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榼藤子中主要活性成分榼藤子苷、榼藤子酰胺A-O-β-D-吡喃葡萄糖苷为指标,分别采用TLC和HPLC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榼藤子药材的水分、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TLC鉴别分离良好,斑点清晰。HPLC含量测定方法学结果表明榼藤子苷在0.014~2.747 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n=9),平均回收率为101.06%,RSD 0.90%(n=6);榼藤子酰胺A-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0.002~0.452 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n=9),平均回收率为101.52%,RSD 1.09%(n=6);21批样品含榼藤子苷质量分数为5.12%~9.24%,榼藤子酰胺A-β-D-吡喃葡萄糖苷的质量分数为0.55%~2.17%。醇溶性浸出物为30.9%~45.2%,水分为6.6%~8.6%,总灰分为2.4%~2.9%。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榼藤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Linn.)Merr.为傣族常用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临床疗效显著,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含有皂苷类、含硫酰胺类、酚及酚苷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降糖、调脂等药理作用。对榼藤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系统综述,并依据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对榼藤子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榼藤子苷、榼藤子酰胺A-β-D-吡喃葡萄糖苷、榼藤酰胺A、榼藤子皂苷D及榼藤子皂苷E作为榼藤子药材潜在质量控制指标,为榼藤子的质量评定及新型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傣药材榼藤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傣药材榼藤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对榼藤子的性状、显微粉未进行了鉴别;建立榼藤子中皂苷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毛叶巴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结果:薄层色谱鉴别重现性好,专属性强;规定水分不得过9.5%,总灰分不得过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浸出物不得少于36.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控制傣药材榼藤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榼藤子生品和炮制品总皂苷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榼藤子生品和炮制品总皂苷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荷瘤小鼠随机分为8组,接种后第2天给药,连续10 d,模型对照组ig以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顺铂3 mg· kg -1,低、中、高剂量榼藤子生品、炮制品总皂苷组分别ig 0.25,0.5,1 g·kg-1剂量.观察榼藤子总皂苷的肿瘤抑制作用;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肝脏指数;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榼藤子生品高、中、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8.86%,49.52%,43.45%,榼藤子炮制品高、中、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9.41%,48.81%,44.59%,榼藤子生品及炮制品总皂苷还能提升荷瘤小鼠血清SOD的活力,降低MDA水平.结论:榼藤子生品和炮制品总皂苷具有抗小鼠肿瘤作用,并可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傣药材榼藤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对榼藤子的性状、显微粉未进行了鉴别;建立榼藤子中皂苷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测定傣药材毛叶巴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结果:薄层色谱鉴别重现性好,专属性强;规定水分不得过9.5%,总灰分不得过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浸出物不得少于36.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控制傣药材榼藤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蔓荆子中主要化学成分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对同一批次蔓荆子进行加工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品蔓荆子、清炒蔓荆子、酒浸炒制蔓荆子、酒制烘制蔓荆子的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生品蔓荆子及其他三种不同炮制品蔓荆子黄素含量,分别为生品蔓荆子(0.050%)<清炒蔓荆子(0.051%)<酒浸炒制蔓荆子(0.054%)<酒浸烘制蔓荆子(0.056%)。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含量有一定影响,其中酒浸烘制蔓荆子的蔓荆子黄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蔓荆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测定生品与不同炮制样品蔓荆子黄素含量变化。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用Hypersil B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58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35℃。对不同地区生品与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蔓荆子黄素线性范围为0.1525~0.762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9%,RSD=1.48%。蔓荆子经清炒炮制后,样品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略有上升;经炒焦、炒炭炮制后,样品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下降,以炒炭法含量最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使蔓荆子炮制前后蔓荆子黄素的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榼藤子生品与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榼藤子生、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的评价方法,分析各样品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UV分别对榼藤子生品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用HPLC-ESI-MS对其生品共有峰进行鉴定。结果:标示出生品16个共有峰,炮制品21个共有峰,应用HPLC-MS和对照品保留时间的对应初步鉴定了其中9个共有峰,主要为榼藤子三萜皂苷类和其他糖苷类成分的吸收峰。结论:榼藤子生品炮制后,60%甲醇提取液中部分化学成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上升,指纹图谱的主峰数目也有变化,说明该法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榼藤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用于控制生品和炮制品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2.
傣药榼藤子仁及榼藤子总皂苷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傣药榼藤子仁生品、炮制品以及榼藤子皂苷进行镇痛作用研究。方法:一次性灌胃小鼠O.5h、1h后,分别测定实验小鼠对热板致疼痛、红外辐射致疼痛、压痛致疼痛痛阈,以及给药0.5h后ip0.6%醋酸10ml/kg,25min内的扭体次数,观察榼藤子仁生品、炮制品以及榼藤子皂苷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当灌胃小鼠给药0.5h后,榼藤子生品剂量8.0g生药/k时,实验小鼠对热板致疼痛、红外辐射致疼痛以及压痛致疼痛,均显示显著镇痛作用,但与此生药剂量相当的榼藤子炮制品及皂苷未见显著镇痛作用;给药后1.0h,榼藤子生品、炮制品及皂苷未见显著镇痛作用。对于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榼藤子生品、炮制品、皂苷均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抑制活性与剂量相关。榼藤子生品和炮制品剂量4.0g生药/k时即显示显著镇痛作用,但与此生药剂量相当的榼藤子皂苷未见显著镇痛作用;当剂量增加至相当于10.0、20.0生药/kg时,榼藤子皂苷具有显著镇痛作用。结论:榼藤子生品、炮制品以及榼藤子皂苷均有不同程度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榼藤子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利用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初步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结合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I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200 mg.kg-1)、榼藤子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待约4周模型成立后,各组ig给药观察榼藤子总皂苷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②用含0.25 mmol.L-1软脂酸和3%BSA的DMEM培养基刺激HepG-2细胞48 h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2 mmol.L-1)、榼藤子总皂苷低、高质量浓度组(50,100 mg.L-1)。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各种处理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大鼠ITT数据显示,同模型组相比,榼藤子总皂苷各给药组的胰岛素敏感性均有所提高。在正常情况下,HepG-2细胞内PTP-1B的表达水平能被胰岛素下调;而在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中,PTP-1B较正常组表达增加,且其表达水平不再受胰岛素调控,榼藤子总皂苷处理可以明显缓解这种状况。结论:榼藤子总皂苷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胰岛素耐受,可能是通过影响PTP-1B的表达水平改善肝细胞胰岛素耐受。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0,(11)
目的:考察榼藤子炮制前后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给药的方式,观察榼藤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并测定其LD50。采用小肠炭末推进法及甲基橙比色法,来考察榼藤子生品及炮制品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榼藤子生品及炮制品1号、2号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27.17、35.13、42.18 g/kg;榼藤子生品及炮制品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的肠蠕动,对阿托品所致小肠运动的抑制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但对新斯的明所致小肠运动的亢进无明显作用;榼藤子炮制前后高、中、低剂量组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榼藤子经炮制后对正常和抑制状态的小鼠小肠运动有促进作用,对正常小鼠的胃排空有抑制作用,但安全性相对生品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蒙药痔瘘六味丸中蔓荆子黄素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HPLC采用C18柱,0.4%磷酸-甲醇(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8nm。结果:蔓荆子黄素在0.075~0.37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4%,RSD低于2.0%。结论:所用方法简便、稳定,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麻巴"(榼藤子)来源于豆科植物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Linn.)Merr.的种仁,具有补气补血,健胃消食,除风止痛,强筋硬骨之功,傣医应用历史长达2000多年。本文综述了该药的文献研究和傣医中的应用情况,为该药更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成熟度单叶蔓荆子中挥发性成分、总黄酮及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蔓荆子中挥发性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蔓荆子中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厚田黄果和黑果分别鉴定了35,36种化合物,二者相同成分有30种;都昌黄果和黑果分别鉴定了31,27种化合物,两者相同成分有23种。不同成熟度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种类相似,但各成分的含量却存在很大差异。厚田黄果、厚田黑果、都昌黄果及都昌黑果中蔓荆子黄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268%,0.209%,0.226%,0.242%,总黄酮质量分数依次为7.902%,3.540%,3.982%,2.617%。结论:不同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黄果与黑果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成熟度对蔓荆子的品质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药典》2010版、2015版载榼藤子补气补血,健胃消食,除风止痛,强筋硬骨。似以补益功效为主。查询资料,《中国药典》定义榼藤子功能主治与历代本草差异巨大,值得商榷。1来源考证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描述:榼藤子,本品系民族习用药材。为豆科植物榼藤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异地驯化对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产地蔓荆集中驯化一年后干燥成熟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各野生蔓荆从海边或者湖边沙地移至水肥条件较好的壤土中驯化一年后,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平均含量反而下降了56.1%。结论生长环境对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HPLC对山东地产药材单叶蔓荆子进行了含量测定,考察了产地、生境、采收期、贮藏期对蔓荆子质量的影响。方法:HPLC,色谱柱用phenomenex(250 mm×4.6 mm,5μm)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58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蔓荆子黄素线性范围为0.76~3.8μg,回收率为97.2%。结论:产地、贮藏期对山东单叶蔓荆子有效成分蔓荆子黄素含量影响较大;10月份为蔓荆子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