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术中超声引导纤维胆道镜治疗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术中超声引导纤维胆道镜治疗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超声引导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的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56例(A组),以及2001年9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的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63例(B组)。术后15d行“T”管造影和腹部超声或CT检查,比较两组手术结石取净率、残留率以及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中有53例肝内胆管结石完全取净,取净率是94.6%;B组51例结石完全取净,取净率是81.0%。A、B两组结石残留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4% vs 19.0%,P=0.025)。结论术中超声引导纤维胆道镜治疗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避免了术中盲目探查操作,能明显降低肝内胆管的残留率,显著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腹腔镜、胆道镜、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15例,经胆总管取石。术后2—3个月经T管窦道再次胆道镜探查及取石。结果顺利完成手术106例,成功率92.2%,9例中转开腹(7.8%)。30例术后Ⅲ级胆管残留结石(26.1%),8例Ⅱ级胆管残留结石(7.0%),胆总管无残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97例,取石27例(27.8%),其中单纯取石篮套取石19例(19.6%),再次钬激光碎取石8例(8.2%)。多次镜下取石6例,1例镜下取石多达12次。再次手术3例(2.6%)。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微创、高效,且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3.
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纤维胆道镜的经验,评价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799例,按是否配合使用纤维胆道镜的情况分3组分析研究:A组207例,仅切开肝外胆管器械取石,未配合使用纤维胆道镜;B组1051例,术中用器械取石,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残石;C组1541例,术前经良好的胆管造影,术中,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结果:术中示淫纤维胆道镜取石的最后残石率39%,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的术后残石率5%,。术中和/或术后均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的最后残石率2.54%,平均6年半随访的结果优良,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均X^2检验P<0.05。结论:胆道内镜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降低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联合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肝部分切除的胆道手术在肝内胆管结石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总结九年来联舍肝部分切除的胆道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58例,其中肝段、肝叶切除加胆管狭窄矫形胆道重建术31例(占53.45%),肝段、肝叶切除27例(占46.5%)以及术中纤维胆道镜取石等。结果:手术后结石取净53例(占91.4%),纤维胆道镜取石3例,1例结石取净,总的结石取净率为94.7%(54/57),手术并发症9例(占15.5%),死亡1例(占1.7%)。随访1—9年57例,肝内结石复发2例(占3.5%)。结论:联合肝段、肝叶切除的胆道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有效方法。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与治疗对诊治残余结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联合B超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将82例术后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患者分为两组,胆道镜辅以术中B超经T管窦道液电碎石取石治疗肝内胆管术后残石42例为治疗组。以胆道镜取石4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结石取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联合术中B超治疗术后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联合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联合肝切除组合胆道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四年来联合肝切除组合胆道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82例,其中,肝左外叶切除65例(79.27%),左半肝切除12例(14.63%),右肝部分切除3例(3.66%),左肝外叶+右前叶下段切除1例(1.22%)。结果手术后结石取净78例(95.12%),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3例,2例结石取净,总的结石取净率为98.78%(80/82),手术并发症7例(8.53%),死亡1例(1.22%),81例术后随访1个月~4年,肝内结石复发3例(3.70%)。结论联合肝切除组合胆道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有效方法、联合肝切除必须掌握适应证,急症肝切除的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与治疗对诊治残余结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胆道镜微创技术联合常规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狭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规手术治疗结合胆道镜微创技术以改善疗效、降低手术残石率及最终残石率的方法。方法对1981年1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胆道镜治疗(包括膜状狭窄胆管的扩张治疗),并根据术中胆道镜探查结果指导手术方式。手术分别采用或组合应用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型术、肝叶切除术(包括肝叶、肝段、契形、不规则切除术)、肝实质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含皮下空肠盲襻)、肝内胆管引流术、肝内外胆管U形管引流术、胆总管T管引流术等术式。术后采用胆道镜取除残石、术后胆道镜介入下微创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狭窄胆管球囊导管扩张、狭窄胆管微波切开治疗等。结果对带有T管的拟手术的4例肝内外胆管广泛结石患者,术前应用胆道镜治疗,手术费时少,术后较早拔除了T管。应用术中胆道镜,取除残留结石、扩张膜状狭窄胆管、指导术式选择,使手术残石率由78.0%(409/524)降低为24.4%(128/524)。术后经胆道镜取石治疗,最终残石率为2.4%(26/1076),其中17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球囊导管扩张治疗,狭窄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15例胆管狭窄,经胆道镜微波切开治疗,狭窄得以解除;25例巨大的或嵌顿性残石,经胆道镜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结石取净。结论肝胆管结石及狭窄常须手术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有利于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既可有效减少手术残石,又能减少手术创伤;术后胆道镜及胆道镜介入下的微创治疗直接关系到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最终治疗效果,应争取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以传统开腹手术配合术中胆道镜取石;观察组20例,以腹腔镜术中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残余结石完全取净18例(90%),平均手术时间140min,半均住院时间8.3d,无切口感染,术后残余结石2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再次取石。对照组取净结石12例(60%),平均手术时间125min,平均住院时间14.2d,切口感染4例,术后残余结石8例,经T管窦道配合胆道镜再次取石,其中多次镜下取石3例,再次开腹手术1例。两组在结石取净率、平均手术次数、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钬激光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高效、微创。  相似文献   

9.
1559例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者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81年12月至1997年10月期间经手术及胆道镜处理的1559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进行了总结,其中左肝管结石332例(占33.9%),右肝管结石111例(11.3%),左右肝管均有结石545例(占54.7%)。324例(32.3%)合并有胆管狭窄,其中左肝管狭窄156例(48.2%),右肝管狭窄107例(33.0%),肝门胆管狭窄61例(18.8%)。手术方式主要有:①肝叶或肝段切除;②高位胆管狭窄切除;③胆肠内引流术;④T管及U管外引流以及术后经T管或U管瘘道纤维胆道镜取石。作者认为手术术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肝内胆管结石类型及其病理分期。该组资料还表明纤维胆道镜在处理肝内胆管结石病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临床应用纤维胆道镜的经验 ,评价纤维胆道镜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2 799例 ,按是否配合使用纤维胆道镜的情况分 3组分析研究 :A组 2 0 7例 ,仅切开肝外胆管器械取石 ,未配合使用纤维胆道镜 ;B组 10 5 1例 ,术中用器械取石 ,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残石 ;C组 15 4 1例 ,术前经良好的胆管造影 ,术中、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结果 术中未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的术后残结石率 39% ,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的术后残石率 5 % ,术中和 /或术后均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的最后残石率 2 .5 4 %。平均 6年半随访的结果优良 :C组优于B组 ,B组优于A组 ,均经 χ2 检验P <0 .0 5。结论 胆道内镜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率 ,提高治疗效果 ,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辅助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自2003年9月~2009年12月我院手术配合纤维胆道镜探查胆道、取石332例,对其中66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6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例,术后结石残留21例,结石残留率31.8%。术后经反复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出率达97%(64/66)。结论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中,使用胆道镜取石结合术后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可有效清除胆道中的残留结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镜碎石术对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6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肝胆管通过B超定位进行直接穿刺建立窦道,扩张窦道直径至16~18 F后,采用硬质胆道镜取出肝胆管结石。 结果:一次性扩张取尽结石患者达60例;2例由于右肝胆管与胆总管之间的角度<90°而放弃;术后因胆管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3例;39例存在胆管狭窄(60.0%),均根据具体情况同时行相应处理。对所有治疗的患者进行26个月随访,肝胆管结石的复发率为7.7%(5/65)。 结论:经皮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镜碎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其清除率结石的同时处理胆管狭窄可利于结石复发率降低,是一种避免传统手术治疗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质胆镜与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治疗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确诊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硬质胆镜组和纤维胆道镜组2组,分别行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镜和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治疗,比较2组患者不同胆管部位的探查成功率、取石率、残石率及巨大嵌顿结石的取出率。结果:2组患者探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质胆镜组和纤维胆道镜组I期取石率分别为69.8%和58.1%,总取石率分别为90.7%和83.7%,残石率分别为9.3%和1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质胆镜组和纤维胆道镜组肝内胆管巨大嵌顿石取出率分别为85.7%和45.5%,硬质胆镜组高于纤维胆道镜组(χ2=4.588,P=0.032);胆总管下段巨大嵌顿石取出率分别为90.9%和61.5%,硬质胆管镜组高于纤维胆道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67,P=0.085);肝脏边缘结石取出率分别为33.3%和50.0%,纤维胆道镜组高于硬质胆镜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486,P=0.486)。结论:纤维胆道镜和硬质胆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各有不同的优势,临床应用中2种胆道镜合理配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取石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d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为251例经B超诊断为胆道结石、最终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前行MRCP,以了解胆道结石、胆道变异情况,并与手术结果、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CP诊断单纯性胆囊结石21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3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0例,胆囊癌、胰头癌各1例,其中胆道变异15例;以上病例均与手术结果、术后病理相符;2例仅提示胆总管扩张,未提示具体病因,经手术证实为化脓性胆管炎伴结石。MRCP对胆道结石、胆总管结石、胆道变异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9%(247/249)、94%(33/35)、100%(15/15)。结论:MRCP对胆道结石及胆道变异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腹腔镜胆道手术前常规行MRCP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双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取石困难的原因,并探讨取石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为639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的临床资料,其中83例取石困难,分析取石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结果:取石困难的原因有Trocar因素、结石因素、胆道因素;其中Trocar因素8例,结石因素64例,胆道因素11例。4例术中等离子碎石,2例术中行钬激光碎石,余均应用纤维胆道镜成功取出结石。术后随访,无残留结石。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取石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应根据具体原因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与输尿管硬镜在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中的优越性。方法常规采用腹腔镜四孔法完成手术,显露并纵向切开胆总管前壁,甲组患者(31例)通过输尿管硬镜探查取石,乙组患者(30例)通过电子胆道镜探查取石,取石后均常规安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手术后3个月和1年时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做出临床观察和评估。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的频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胆管残留结石、胆管损伤、胆漏、胆管狭窄、切口感染)、学习曲线等。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甲组中有2例患者改用电子胆道镜取石成功。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的频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胆管残留结石、胆管损伤、胆漏、胆管狭窄、切口感染)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曲线、手术时间甲组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输尿管硬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手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简捷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必要时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可提高取石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引导下经3D腹腔镜胆道硬镜靶向碎石在肝胆管结石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36例肝胆管结石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30~73岁,平均53.8岁。采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软件(MI-3DVS)对肝胆管结石进行三维可视化临床分型和术前规划,指导3D腹腔镜联合胆道硬镜靶向碎石、网石、取石。结果 三维可视化临床分型:Ⅰ型18例,Ⅰ+Ea型2例,Ⅱa型5例,Ⅱa+Ea型2例,Ⅱb型7例,Ⅱb+Ea型1例,Ⅱc型1例。术中所见均与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吻合,实际手术方式与术前规划均一致。经硬镜检查,术中取尽结石。手术时间(128.6±20.3)(100~165)min,术中出血(27.1±16.6)(10~80)mL,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输血,无大出血。胆道损伤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2.9±3.6)(7~19)个月,无结石残留和复发病例。结论 三维可视引导下经3D腹腔镜胆道硬镜靶向碎石术,是肝胆管结石数字化微创外科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新技术即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技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36例术中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资料。结果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一次性取净结石率100%(12/12)。二级以上肝胆管结石一次性取净结石率66.7%(24/36)。结石残余术后采用经T管瘘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12例,33.3%(12/36)。肝内结石碎石后结石下移,阻塞肝外胆管2例5.56%(2/36),术中配合胆道镜网篮取石3例8.33%(3/36),切口感染4例11.1%(4/36),胆瘘、腹腔局限性腹膜炎2例5.56%(2/36),无胆道狭窄、穿孔、出血。结论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操作简单、取石快、残石率低、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治疗肝胆结石的新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毛谅  伏晓  周铁  仇毓东 《腹部外科》2014,27(5):339-342
目的总结沿肝中静脉解剖性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经验以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因肝胆管结石病行沿肝中静脉解剖性半肝切除的病例资料,统计临床表现、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纳入研究者3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0.6岁。左半肝切除22例(66.7%),右半肝切除11例(33.3%);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0ml,术中输血3例(9.1%)。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24.2%o),其中腹腔感染2例(6.1%),胆漏1例(3%),另轻微并发症5例(15.1%)。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再手术病例。平均随访34个月,术后结石复发4例(12.1%),其中再次手术1例(3%)。结论在重视个体化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创新手术技术的前提下,沿肝中静脉解剖性半肝切除术能使肝胆管结石病的手术治疗保持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肝内胆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0lympus CHF—P20型纤维胆道镜及FUJINON EO-270F电子胆道镜在581例胆总管探查手术中处理肝内胆管病变。结果:明显减少了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发生率,同时对胆道良、恶性狭窄配合手术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术中胆道镜检查具有诊断治疗双重作用,可及时发现病变部位、程度,结合活检可对病变做出正确处理;配合器械取石可显著降低残石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