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锦艳  孙梅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19-120,122
目的 探讨改良增液汤加减灌肠法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 将5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增液汤加减灌肠法;对照组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灌肠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23例有效,11例产生副反应;对照组17例有效;13例有副反应;两组灌肠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副反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改良增液汤加减灌肠法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用莫沙比利治疗。均治疗7天,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王学  朱正海 《中外医疗》2011,30(23):123-123
目的探讨自拟通便汤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依托必利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拟通便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便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便秘,能有效促进肠道运输功能恢复,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美施康定联合大黄胶囊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51例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同症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施康定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黄胶囊进行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止痛显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研究组在腹胀、便秘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施康定与大黄胶囊联合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美施康定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服用阿片类药物(美施康定)所致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美施康定所致便秘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中药穴位贴敷)30例、对照组(麻仁润肠丸)30例,观察两组疗效、便秘评分、副反应.结果: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美施康定所致便秘总有效率为75%,优于麻仁润肠丸(总有效率53.3%),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服美施康定致便秘患者具有明显的缓泻通便作用,不良反应轻微,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黄海涛  郑国荣  王一鸣  王艳 《医学争鸣》2006,27(22):2050-2050
目的: 评价二丙酸倍氯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60例分成两组,两组均以口服美沙拉嗪为基础,治疗组30例采用二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甲硝唑保留灌肠;对照组应用氢化可的松和甲硝唑灌肠液保留灌肠. 结果: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和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分别为15例,8例和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二丙酸倍氯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董玲  雍海江  陈永贵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086-1087
目的探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1 g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八味锡类散灌肠,1次/d,治疗30 d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29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好转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4.112,P〈0.05)。结论联合应用美沙拉嗪口服和八味锡类散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较单独使用美沙拉嗪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腹胀便秘的患者共150例,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72例。在常规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口服吗丁啉(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采用服用增液承气汤加减煎剂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肛门排气总正常率分别为55.6%、84.6%,临床通便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2.5%、91.0%,两组之间比较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增液承气汤加减可通过改善肛门排气、大便性状明显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且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能较快、较好地恢复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学  朱正海 《中外医疗》2011,30(25):90-90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舒乐安定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3%,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周长玲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474-1475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39例随机分为康复新液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50~100ml保留灌肠,2次/d);对照组19例(按常规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组)显效率30.00%,有效率65.00%,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率10.53%,有效率73.68%,总有效率84.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50~100ml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Scr、BUN、SU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具有起效快、操作简便、无创伤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槐绛方保留灌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反应。方法 90例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放疗加槐绛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用放疗加地塞米松等药物保留灌肠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CRP含量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水平均不断升高,治疗组在各阶段增长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槐绛方保留灌肠可抑制CRP的水平,提高有效率,改善患者基础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小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加味小承气汤保留灌肠每日2次,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h以及7天的血氨水平,观察患者神志变化。结果:治疗后48h的治疗组血氨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肝性脑病症状改善的总体有效率为83.7%,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小承气汤保留灌肠能较为迅速的降低患者血氨水平,提高肝性脑病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液承气汤保留灌肠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对照组采用0.2%温肥皂水200mL低压灌肠,治疗组采用增液承气汤200mL保留灌肠,均为每日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完全经口进食时间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增液承气汤保留灌肠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肛管松解术配合养阴汤治疗泻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泻药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肛管松解术配合养阴汤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主症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6.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积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和3周,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主症积分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方面,治疗后1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和3周,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粪便性状方面,治疗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3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管松解术配合养阴汤治疗泻药性便秘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灌肠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愈19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为71.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副作用小,结合合理的护理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药灌肠和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随机双盲分为气药灌肠组20例和常规灌肠组22例。两组灌肠药物均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其中气药灌肠组采用电脑灌肠仪加压灌肠,常规灌肠组采用煎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药灌肠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脓血便、黏液便及糜烂溃疡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灌肠组(P〈0.01)。结论:康复新液加中药水煎药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提高疗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59-160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加生理盐水作保留灌肠;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保留灌肠,同时口服中药汤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3.33%(33/45)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8.89%(22/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45/4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39/4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煨葛根茯苓汤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煨葛根茯苓汤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锡类散灌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煨葛根茯苓汤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结肠镜检查积分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煨葛根茯苓汤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结肠炎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优化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养阴汤治疗泻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泻药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养阴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便通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3.30%,对照组显效率57.8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95.00%,对照组有效率78.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在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费力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便意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在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情况、便意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阴汤治疗泻药性便秘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