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检测Th1(IFN-γ+)、调节T细胞(CD2+5Foxp3+)、辅助T 细胞17(Th17)及细胞因子IL-2、IL -4、IL-17和IL-21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以及肺炎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肺炎鉴别的意义。方法收集哮喘患儿32例,肺炎患儿37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的2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 4+IFN-γ+、CD 4+CD 2+5Foxp 3+、CD4+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咐( ELISA)法检测3组IL-2、IL-4、IL-17、IL-21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 Foxp3+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低于肺炎组及对照组;哮喘组患儿者外周血CD4+IFN-γ+细胞比例明显低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哮喘组患儿者外周血CD4+Th17+细胞所占比例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哮喘组患儿外周血IL-2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肺炎组患儿外周血IL-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但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哮喘组患儿外周血 IL4-、IL-17和IL-21的浓度明显低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h1/T2h /Th17/Treg功能失调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Th1/Th2/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估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并辅助与肺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IL-4、IL-10和IFN-γ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纳入哮喘组,哮喘诊断全部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共计47例。同时选取性别和年龄与哮喘组匹配的51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二组血清IL-4、IL-10、IFN-γ浓度,比较二组之间血清IL-4、IL-10、IFN-γ浓度的差异。结果①哮喘组血清IL-4浓度(346.74±82.92)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9.87±59.25)pg/ml(P〈0.01);②哮喘组血清IL-10浓度(86.38±58.58)pg/ml与正常对照组(98.77±37.05)pg/m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哮喘组血清IFN-γ浓度(94.51±22.92pg/ml)低于正常对照组(110.75±47.11)pg/ml(P〈0.05)。结论①Th2类细胞因子IL-4在哮喘患儿血清中浓度升高,而Th1类细胞因子IFN-γ浓度下降,哮喘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免疫失衡;②血清IL-4、IFN-γ浓度检测可以作为儿童哮喘的辅助诊断手段,同时本研究为使用抗IL-4制剂、补充IFN-γ等免疫学方法治疗哮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庞隐 《黑龙江医药》2010,23(5):794-795
目的:探讨中药辩证施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5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应用中药辩证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外周血IgG、IgA、IgM、IL-4和IFN-γ的含量变化,并与3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比较。结果:治疗前,RRI组儿童IgG、IgA、IgM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L-4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FN-γ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RI组儿童IgG、IgA、IgM含量均明显上升(P〈0.05),RRI组儿童IL-4含量明显下降(P〈0.01),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RRI患儿存在体液免疫低下和细胞免疫失调,中药辩证施治可以有效改善RRI患儿外周血IgG、IgA、IgM、IL-4和IFN-γ含量,调节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陆庆 《中国药业》2013,(23):70-72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和哮喘患者淋巴液、血液中T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 选择6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哮喘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周期为30 d.治疗前后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4、干扰素γ水平.结果 两组血液中CD3+,CD4+,IL-4,转化型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干扰素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CD3+,CD4+,IL-4,转化型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均较联合组高,干扰素γ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中发生哮喘的患儿有5例(16.67%),少于对照组的10例(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可通过作用于患者免疫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脾氨肽冻干粉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冻干粉治疗。用法为急性期每日一次,恢复期隔日一次,每次1支,睡前服用。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患儿IL-4、IFN-γ和T细胞亚群。治疗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儿在随访期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例数和呼吸道感染≥3次的例数。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IL-4和IL-4/IFN-γ均明显降低,而IFN-γ明显升高(P<0.05或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治疗组患儿1年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例数和呼吸道感染≥3次的例数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减少(P<0.05)。结论脾氨肽能增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反复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CD4+CD2+5Foxp3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TGF-β、IL-17A,分析其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 Foxp3highTreg细胞、TH17细胞的表达,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TGF-β、IL-17A的水平。结果显示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CD4+CD2+5 Foxp3high Treg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TGF-β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TH17细胞百分率和血清中IL-17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5例HER-2阳性及HLA-A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Ⅱ~Ⅲ期)经标准治疗后行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以及IFN-γ分泌型CD8+T淋巴细胞比例,观察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外周血CD3+比例、CD3+CD4+比例和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血清中IL-2、TNF-α、IFN-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IL-4、IL-10、IL-12无明显变化(P>0.05),IL-10/TNF-α比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FN-γ分泌型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也显著上升(P〈0.05).在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时间内,15例患者取得了13例病情稳定,2例病情进展的近期临床疗效.所有治疗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 HER-2阳性乳腺癌行HER-2多肽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提高Th1型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并产生一定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同期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正常患儿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儿的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如IFN-γ、IL-2、IL-4、IL-6.结果 观察组患儿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降低,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IgM,IgA,IgE水平升高,IFN-γ、IL-4、IL-6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IL-2水平比对照组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多种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对患儿的自身免疫功能检测町用于本病辅助诊断和监测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钩薄过敏颗粒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大鼠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和氢氧化铝共同激发致敏建立CVA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钩薄过敏颗粒组和地塞米松组,记录诱咳时2 min内大鼠咳嗽次数及血清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IFN-γ)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1),血清中IL-4、ECP含量显著升高(P<0.01),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1),钩薄过敏颗粒组经治疗后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中IL-4、ECP含量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钩薄过敏颗粒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h1/Th2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期HSP患儿39例,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20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9例,选取22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3~5岁80mg qd、5~8岁120mg qd、>8岁160mg qd)治疗7~10d,糖皮质激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1~2mg/(kg·d),bid)治疗7~10d。留取治疗前后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结果(1)HSP组患儿治疗前血浆IL-4、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 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复方甘草酸苷组与糖皮质激素组血浆IFN-γ、IL-4、IL-17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2)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前后血浆IFN-γ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IL-17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P<0.05);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浆IFN-γ、IL-4、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P<0.01,P<0.05)。(3)糖皮质激素组用药后血浆IFN-γ、IL-4、IL-17水平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复方甘草酸苷组(P均<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抑制HSP患儿Th2、Th17细胞活化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不及糖皮质激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均给予止咳、支气管扩张剂、抗过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钠(2~6岁每次4mg,〉6岁~12岁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和槐杞黄颗粒(2~3岁每次5g,〉3岁~12岁每次10g,早晚各1次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用法用量同观察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咳嗽缓解及消退时间、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91.7%vs7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咳嗽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PEF%、IgE、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1)。两纽随访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联合盂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还能缩短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能更好地改善患儿肺功能及免疫功能,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测定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治疗效果,并且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抗感染、退热、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匹多莫德组加用匹多莫德颗粒每次0.4g,每天2次,连用2周,后改为每天1次,疗程共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IgG、IgA、IgM及CD3+、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匹多莫德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匹多莫德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vs78.3%,P〈0.05);(3)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佳,能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两组病例入院后进行VAS评分并查T淋巴细胞亚群,经4次神经阻滞治疗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并查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经神经阻滞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4+/CD8+,CD3+/DR-明显较少(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D4+、CD4+/CD8+明显减少(P〈0.05),CD8+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CD4+明显减少(P〈0.05)。结论带状疱疹老年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联合孟鲁司特口服对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3例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7例,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前3个月同时服用细菌溶解产物;对照组86例,仅给予孟鲁司特咀嚼片口服12个月。两组均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儿临床表现、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73例中有156例(实验组76例,对照组80例)完成随访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天数、咳嗽天数与抗生素使用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实验组CD3^+%、CD4^+%、CD4^+/CD8^+比值、血清IgA和唾液sIg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D8^+%、IgG、IgM和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856,P〉0.05)。结论:间歇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联合使用细菌溶解产物和孟鲁司特口服可显著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孟鲁司特,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免疫价值。方法将本院儿科收治的8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及利巴韦林注射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观察二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测定IgA、IgG、IgM、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等免疫指标的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48.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G、IgM、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等免疫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检测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各项免疫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能有效地改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治疗疗效,且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胃肠外营养(Gln-TPN)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2013年入住本院的胃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谷氨酰胺强化的胃肠外营养组(Gln-TPN组)和标准胃肠外营养组(S-TPN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2 d至第6~8 d,接受5~7 d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Gln-TPN组患者在S-TPN组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一日0.3~0.6 g/kg)。术前及术后第7 d测患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3+、CD4+、CD8+细胞水平,CD4+/CD8+比值;IgG、IgM水平;并观察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S-TPN组相比,Gln-TPN组患者术后第7 d血清白蛋白水平、NK细胞、CD3+、CD4+、CD8+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均增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PN组术后免疫功能低于术前水平,而Gln-TPN组却超过了术前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ln-TPN组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也显著少于S-TPN组(P〈0.05)。结论 Gln-TPN可改善胃肠道肿瘤老年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哮喘轻、中、重度急性发作患儿外周血CD19+CD23+B细胞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6例为试验组,依据哮喘急性发作程度分级标准,根据其发病情况,将其分为重度(A组)、中度(B组)、轻度组(C组);并收集参与山西省哮喘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的健康儿童36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外周血CD19+CD23+B细胞比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总IgE水平。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CD19+CD23+B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儿童,同时,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组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总IgE水平A组>B组>C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D19+CD23+B细胞与总IgE水平呈正相关(r=0.538,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CD19+CD23+B细胞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外周血CD19+CD23+B细胞阳性表达率联合血清总IgE水平可用作哮喘病情评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计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NHL组(n=62)与正常对照组(n=30)空腹外周血2m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包括CD3+、CD4+、CD8+细胞的绝对值计数,并可计算出CD4+/CD8+比值;两组数值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HL组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CD3+细胞数(823.3±211.5)、CD4+细胞数(423.8±234.8)](P〈0.05),CD8+细胞数(861.2±634.1)升高(P〈0.05),CD4+/CD8+降低(0.5±0.3)(P〈0.05)。结论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计数的检测对NH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