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腹泻患儿辨证分为湿热型(58例)和风寒型(40例),湿热型腹泻治以清热解毒、化湿止泻,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风寒型腹泻治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减,配合脐疗。两型均配合西药口服或者静滴。3d后统计疗效。结果湿热型腹泻显效57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风寒型腹泻显效39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分析研究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湿热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直肠癌保肛术后湿热型腹泻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盐酸洛哌丁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国名老中医白长川经验方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状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复发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湿热型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九胃泰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病情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90年5月至1992年9月应用针刺捏脊疗法治疗婴幼儿腹泻10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初步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2个月~2岁。疗程4天~1个月。母乳喂养60例,混合喂养24例,人工喂养16例。1.2 临床表现 腹泻为黄绿色或黄白色稀水样便,带有不消化奶块,酸臭,每日5~10次不等。部分病例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哭闹等。100例中轻度脱水22例,中度脱水3例,合并Ⅰ~0营养不良20例,Ⅱ~0营养不良8例,佝偻病15例。1.3 临床分型 中医分型:虚寒型46例,湿热型24例,食滞型30例。西医分型:感染性腹泻42例,非感染性腹泻5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翘黄柏汤治疗湿热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2例早期证属湿热型的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予连翘黄柏汤内服外敷,28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BC、NE%和CR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连翘黄柏汤治疗湿热型糖尿病足效果优于单用西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灭幽汤对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湿热型Up相关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三联方案治疗,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灭幽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湿热型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辅以灭幽汤口服,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姚传武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205-1206
1990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手术治疗180例60岁以上湿热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其中78例术前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的102例对照,疗效明显提高,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给予清肝利胆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肝利胆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给予清肝利胆汤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长期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湿热证是其主要证型。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对于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血尿酸水平,并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因此笔者就近5年来中药复方治疗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中药复方治疗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提供指导及思路,并为临床治疗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提供用方,提高对湿热型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7):66-68
目的观察探讨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湿热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11月我院推拿门诊收治的100例湿热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接受推拿配合中药治疗,B组患者只接受推拿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B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影响治疗进行的不良反应。A、B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中药对湿热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洁尔阴洗液冷湿敷治疗湿热型湿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疹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我院应用沽尔阴洗液冷湿敷治疗湿热型湿疹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芍芪椿皮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确诊的50例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口服艾迪莎(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治疗,观察组口服芍芪椿皮汤+艾迪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征、症状与肠镜黏膜图像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肠镜黏膜图像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芍芪椿皮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道黏膜恢复,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序贯疗法治疗湿热型溃疡型结肠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湿热型溃疡型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序贯疗法治疗湿热型溃疡型结肠炎活动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妈咪爱治疗小儿腹泻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日益重视微生态疗法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我院应用妈咪爱治疗婴幼儿腹泻效果显著。现抽取2003年3月至2003年12月小儿腹泻门诊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成绍丽  杨巧  官志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971-2972
婴幼儿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之一,保留灌肠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我院从2002年2月~2006年6月对91例腹泻婴幼儿采用了药物保留灌肠治疗与护理,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儿腹泻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小儿腹泻患儿,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要加强防治,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医师应该全面掌握小儿腹泻相关知识,提高确诊率。有效的治疗有利于缩短患儿病程,促进患儿身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腹泻情况和机体炎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腹泻次数,腹痛缓解时间均比对照组少,炎症指标IL-1、IL-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有助于控制腹泻症状、缓解炎症反应,是治疗小儿腹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2004年9月~12月秋季腹泻流行期间,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68例,疗效满意,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门诊自1998年9月至2000年3月,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腹泻1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1998年9月至2000年3月期间到我院门诊就诊的腹泻患儿(已排除细菌性痢疾及其他胃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灌肠对肾虚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5例中医确诊为肾虚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8例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灌肠治疗,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9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4.47%。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下降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具有有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灌肠对肾虚湿热型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