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及胃肠钡餐检查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平滑肌瘤(4例)和平滑肌肉瘤(11例)作回顾性分析。15例均行CT检查,8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多好发于胃,除直接浸润和远处转移提示为恶性外,肿瘤不规则或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中心坏死、溃疡形成以及临近胃肠壁不均匀性增厚提示平滑肌肉瘤可能性大。结论:CT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优于胃肠道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2.
胃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CT诊断的报道不多,该肿瘤CT表现有其特征,CT检查可弥补K线胃肠钡气双重造影及胃镜检查的不足,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院1988~1995年经CT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胃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5例(胃4例,十二指肠1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5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40~56岁,平均51.2岁。4例病变发生在胃,1例源于十二指肠。 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上腹上适、进食后饱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对180例患者均实行胃肠超声造影诊断和胃镜检查,比对两种检查结果。结果采用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能够清晰的显示患者病变的位置等情况,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小,在胃部肿瘤等恶性疾病的诊断上,胃镜检查与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差异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超声检查具有安全、便捷、危害小,是一种十分适合胃十二指肠等疾病进行临床检查的辅助诊疗手段,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钡剂(双对比)造影与胃镜检查,而CT做为一种补充的检查手段,可直接显示胃壁厚度,胃肿瘤性疾病的生长方向和向邻近器官的扩展及远处转移,在术前分期方面也有一定价值。对向胃壁外生长的肿瘤,如胃肠  相似文献   

5.
胃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钡剂(双对比)造影与胃镜检查,而CT做为一种补充的检查手段,在直接显示胃壁厚度,胃肿瘤性疾病的生长方向和向邻近器官的扩展及远处转移.术前分期方面有一定价值。对向胃壁外生长的疾病,如胃肠道平滑肌瘤,CT扫描有重要诊断价值:必须熟悉胃的正常CT解剖及变异。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对5例胃肠道间质性肿瘤进行影像学诊断,3例行胃肠造影,1例行小肠造影,1例行CT超声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发现胃贲门、胃体上部、胃底后壁、空肠、回肠间质瘤各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性肿瘤。2例免疫组化S-100(+)、Vim( )、Des(+)。1例CD34(+),PCNA(-),p53(-)。结论:常规X线检查对照内窥镜检查为发现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对胃肠道外侵犯的肿瘤选择应用CT。  相似文献   

7.
胃癌的常用诊断有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一般用于病变的检出和定性,但无法了解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以及有无淋巴结、远处器官的转移,不能满足临床分期的要求。胃肠道螺旋CT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的存在和胃外脏器的侵及,对肿瘤分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胃肠超声造影应用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共计7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入选患者均接受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胃镜检查,对这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以及胃肠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比较,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中,经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胃溃疡、慢性胃炎的患者人数分别为9例、5例、12例、28例,胃肠超声造影对以上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4.44%(4/9)、40.00%(2/5)、50.00%(6/12)、71.43%(20/28),总诊断符合率为59.26%;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以及胃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分别有14例、2例,其中胃癌诊断符合率为92.86%(13/14),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2/2),总诊断符合率为93.75%。结论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使用胃肠超声造影有一定价值,可与胃镜检查联合应用,提升疾病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评价CT对恶性胃肿瘤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分析233例经手术病理、内窥镜活检以及B超、CT等多种检查方法证明实的恶性胃肿瘤的CT表现。结果:233例中,贲门胃底癌82例,胃癌142例,胃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肉瘤3例。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局限或广泛胃壁增厚、胃腔内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肿块,其它征象是邻近器官浸润、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器官广泛转移等。结论:CT扫描增加了恶性胃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弥补了常规X线钡餐和内窥镜检查的不足,可作为进展期胃恶性肿瘤术前可切除性估计的首选检查方法;CT、内窥镜、X线钡餐造影都可作为胃恶性肿瘤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观察及总结4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B超、CT、静脉肾盂造影等影像学改变及愈后。结果:通过对4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检查总结,单纯行静脉是肾盂造影对该肿瘤的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意义不大,而B超结合CT检查对指导治疗意义重大。结论:通过B超及CT检查保留正常肾组织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对于小于4cm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随访观察。有症状,大于4cm或破裂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胃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钡剂(双对比)造影与胃镜检查,而CT做为一种补充的检查手段。可直接显示胃壁厚度,胃肿瘤性疾病的生长方向和向邻近器官的扩展及远处转移,在术前分期方面也有一定价值。对向胃壁外生长的肿瘤.如胃肠道平滑肌瘤.CT扫描有重要诊断价值,因此必须熟悉胃的正常CT解剖及变异。有一些病人在临床上拟诊为肝胆胰等实质脏器的疾病。而CT检查发现原发灶在胃或合并胃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数字胃肠造影与胃镜检查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数字胃肠造影与胃镜分别对286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检查,并对二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86例反流性食管炎中,数字胃肠造影的表现特征是:早期69例表现为功能性改变,钡剂滞留,食管排空缓慢,出现异常收缩波。中期172例表现为黏膜增粗,呈条状,颗粒状,部分病例有小溃疡形成。晚期45例表现为食管黏膜明显增粗,紊乱,有多个小溃疡,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Bar-ret食管形成。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充血286例,糜烂融合成片171例,溃疡69例,食管腔狭窄57例。结论数字胃肠检查对食管功能性变化,形态与病变范围,胃对食管的影响较清楚,观察也较全面。胃镜对食管炎腔内病变显示较为理想,特别是对早期食管炎病变的观察,同是亦可做病理检查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线、胃肠钡餐、CT和人工气腹检查对诊断创伤性膈疝的重要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的X线、CT胃肠钡餐和人工气腹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10例膈疝患者中,全部病例均作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8例患者经胃肠造影或CT扫描见膈面上出现钡剂充盈的胃肠道影或胸腔内见胃、肠管、网膜等结构可以诊断,另2例患者施行人工气腹检查可见气胸征象。结论:常规X线胸片、胃肠造影、CT、人工气腹等多种影像检查手段结合,可提高创伤性膈疝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非上皮源肿块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方法的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非上皮源肿块49例,其中经X线钡餐检查41例,CT 7例,MRI 10例,B超19例.结果 胃平滑肌类肿瘤38例,神经鞘瘤4例,间质瘤2例.上述病例X线表现为边界清楚肿块伴附近粘膜推移;CT呈密度均匀、轮廓清楚之肿块,增强后有强化;MR成像T1WI呈肌肉样等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B超多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区.胃脂肪瘤3例,X线表现肿块形态、位置可变;CT、MRI有典型脂肪影像表现.异位胰腺2例,呈光滑隆起病灶,其中心可凹陷.结论 胃非上皮源肿块以平滑肌类肿瘤最多,胃双重对比造影有特征性表现,X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或MRI对肿块进一步定位、定性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80~1992年我院收治胃非上皮性肿瘤(SNET)28例,其中以胃恶性淋巴瘤和胃平滑肌肿瘤为主。SNET具有以下特点:术前不易确诊,误诊率高,胃镜活检率低,手术切除率高。因此,对于SNET,提倡胃镜和胃肠造影等联合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别进行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的结果作为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标准,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的声像图,计算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底静脉曲张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胃底静脉曲张胃肠超声表现:胃底部黏膜呈波浪状,向胃腔不规则隆起,胃壁厚度较正常增加,扩张的胃底静脉表现为黏膜下短棒状、迂曲的管状、细条状及囊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内见丰富的血流信号,39例患者经胃镜确定为胃底静脉曲张,胃肠超声造影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6.7%,诊断准确率为88.7%。结论胃肠超声造影安全无痛苦、操作简便,具有可重复性,在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4例胃肠道间质瘤X线及多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的对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X线和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和CT检查,结果:经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24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14例,小肠8例,横结肠系膜2例.结论:钡餐造影和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在发现GIST病变时,应进行消化道钡餐检查病灶与胃肠道的关系,而CT扫描显著提高了胃肠间质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胃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上腹部X线片检查和胃12指肠造影检查,只能提供肝脏局限性增大、变形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间接征象,对肝脏肿瘤的定位诊断有一些参考价值,但对肝脏肿瘤的定性诊断无作用。2超声检查是诊断肝脏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对肿瘤的部位和性状诊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直径rt10mm的小肿瘤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对肝脏囊肿性和实质性肿瘤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作用。如与CT相结合,可使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3CT是目前对肝癌最理想的诊断方法之一。采用适当的增强方法,病灶检出率可在90%以上。有时CT对小肝癌、等密度肝癌和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仍有…  相似文献   

19.
<正>胃底贲门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长期以来,胃肠造影和胃镜检查及镜下活检为主要诊断手段,但CT检查既可以观察胃肠道腔内的改变,又可以观察胃肠道腔外周围结构的改变,对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螺旋CT的出现,以其优越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呼吸和胃肠蠕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为胃肠道病变的检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2008年1月以来我院开展了产气法螺旋CT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工作,现就该检查方法及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底贲门癌CT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对23例胃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4例,胃楔形切除术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和手术并发症;5年生存率为51.2%。结论:胃平滑肌肉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胃镜检查,胃肠钡餐和内窥镜超声扫描是诊断胃平滑肌肉瘤的重要手段,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