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渊之名首见于《皇帝内经》,其含义在《素问·气厥论篇》中有具体解释,即"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从古人对鼻渊的定义可以看出,鼻渊其实就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窦炎对于西医来说也许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疾病,但对于中医来说却并非如此。在中医理论中,鼻渊属于津气病变的范畴,其治疗的原则应该是积极恢复津气在三焦的升、降出入、改善鼻窍津气的壅滞,即开宣鼻窍、化气行津。近几年,笔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之"整体观"意指慢鼻渊之中、西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各方面的综合考量。体现了中医学关于人体是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的论述。指出了慢鼻渊的治疗要尽最大可能恢复窦腔粘膜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鼻渊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复杂,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令患者十分困扰。笔者参考由金元时期医家刘河间发展的玄府学说及明代医家方约之的"塞流、澄源、复旧"治崩三法,结合临床证治所见,认为"开流、澄源、复旧"为治疗鼻渊更为系统有效的治疗思路及方法,望能为临床治疗鼻渊提供新的治疗启示。开邪出之流,澄病邪之源,复玄窍之旧,使阴阳重归平和,鼻玄府气机顺畅,津液交流动态平衡,如此则无病邪复燃之忧。  相似文献   

4.
鼻窦炎     
主要有发热、疲倦、鼻塞、流涕头痛等症;中医称为鼻渊,由外感风火,热毒阻于鼻窍所致,宜以清肺泄热,解毒为主则治之.  相似文献   

5.
鼻渊一病。早在《内经》就有记载,《素问、气厥论篇》中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外科正宗》说:“脑漏者,又名鼻渊”。亦有“脑渗”、“历脑”等名称。古今医家对其论述报导较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总有效率可达80至95%不等。但诸家之长,皆分散于古今各种著作及杂志等文献资料中,一时不便于参阅、学习,给条件不便之同道们带来不便,故笔者对其二佰多篇(条)有关鼻渊之辩证论治方面的资料初步归纳分类,选其中部分综述以下几  相似文献   

6.
鼻渊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特征.或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内肌膜红赤或淡红肿胀,鼻根或颧部疼痛等症状."渊"即深水之意,在此形容鼻涕量多.长流不止.鼻之上为頞,頞之上为脑,因涕从上向下流,故又名"脑崩"、"脑漏"、"脑渗"、"脑泻"、"历脑"、"控脑砂"等名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新安鼻渊方对大鼠急性鼻窦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留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80只大鼠用于复制急性鼻窦炎模型,根据鼻窦炎症状评分标准,选取评分标准≥6分的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新安鼻渊方高(15.2 g/kg)、中(7.6 g /kg)、低(3.8 g/kg)剂量组,鼻渊舒组(3.5 ml/kg),左氧氟沙星组(40 mg/kg),每组10只.模型复制7 d后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时间为7 d.观察大鼠鼻窦炎症状评分、体温、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构成比、血中溶菌酶含量、鼻窦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鼻窦炎症状评分、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鼻渊舒组、新安鼻渊方各剂量组大鼠上述观察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鼻渊舒组、新安鼻渊方高剂量组大鼠血中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上颌窦黏膜表面有大量炎性细胞聚积,黏膜上皮变性、脱落,纤毛缺失、排列紊乱,黏膜内及黏膜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病理分级显著增高,鼻渊舒组,左氧氟沙星组,新安鼻渊方高、中剂量组病理分级显著降低.结论 新安鼻渊方对大鼠急性鼻窦炎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1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确定"郭氏鼻渊方"治疗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郭氏鼻渊方由25味中药组成,每日1剂,1日2次分服,连服20 d为1疗程,需服2个疗程,疗程间隔可停药休息2 d.结果 160例患者痊愈144例,占90%,好转16例,占10%,有效率达100%.结论 "郭氏鼻渊方"是治疗鼻炎较为理想的药方.  相似文献   

9.
鼻渊又名鼻溢液,即鼻内有分泌物外溢,是鼻科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鼻渊一般分为:水样鼻渊、粘液性鼻渊、粘脓性鼻渊、脓性鼻渊、血性鼻渊、脑脊液鼻渊。我们于1986年11月~1987年10月应用老师干祖望教授经验方敛肺止液汤治疗鼻渊54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10岁以下3例,11~20岁6例,21~30岁18例,31~40岁16例,41~50岁4例,50岁以上7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半月。其中水样鼻渊33例,粘液涕鼻渊17例,粘脓性鼻渊3例,血性鼻渊1例。服药最多85剂,最少5剂。  相似文献   

10.
张士卿教授应用取渊汤治疗小儿鼻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卿教授应用取渊汤治疗小儿鼻渊,认为小儿鼻渊的发病以胆经郁热较为多见。取渊汤具有清泻胆热、清宣肺窍之功,随症加减,收效颇丰。附病案二例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11.
鼻渊舒口服液治疗儿童鼻窦炎疗效观察附:297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渊舒口服液对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97例儿童鼻窦炎分为观察组(204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服鼻渊舒口服液,7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对照组服克拉霉素冲剂,7天1疗程,治疗3疗程.结果观察组治显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8.03%,对照组显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99%和79.56%.两组间前述指标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鼻渊舒口服液对儿童鼻窦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鼻渊舒丸治疗脾气虚弱型慢鼻渊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脾气虚弱型慢鼻渊患者分为3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口服鼻渊舒丸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照组口服通窍鼻炎颗粒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基础对照组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均连续服用1个月.结果 在改善脾气虚弱型慢鼻渊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上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优于基础对照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渊舒丸对脾气虚弱型慢鼻渊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辨证用药效果优于未辨证分型用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自拟苍夷鼻渊汤治疗急慢性鼻渊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拟"苍夷鼻渊汤"为基本方,临证时按辨证论治灵活加减治疗急慢性鼻渊,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开窍鼻渊汤配合上颌窦穿刺对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中药开窍鼻渊汤,部分病人行上颌窦穿刺;对照组40例应用抗菌素治疗.结果开窍鼻渊汤配合上颌窦穿刺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开窍鼻渊汤配合上颌窦穿刺治疗鼻窦炎安全可靠,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5.
排脓清窦汤加减治疗鼻渊顾真,邵乐耘(附院耳喉鼻科250011)关键词鼻渊;中医药疗法;排脓清窦汤鼻渊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以流浊涕不止,鼻塞头痛为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颇多,我们在耿鉴庭老师之排脓清窦汤基础上加减治疗鼻渊...  相似文献   

16.
观察鼻渊冲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 :治疗组 1 32例应用鼻渊冲剂 ,对照组 6 0例应用阿莫西林胶囊。鼻渊冲剂对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鼻渊冲剂组总有效率达 88 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0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鼻渊冲剂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鼻及鼻窦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儿童鼻及鼻窦炎患者35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各175例,应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抗菌素与抗菌素联合其他常规方法治疗儿童鼻及鼻窦炎,根据症状恢复和鼻及鼻窦相关检查判定疗效.结果 鼻渊通窍颗粒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联合抗菌素治疗儿童鼻及鼻窦炎的效果优于其他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鼻渊的辨证论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刘凤英鼻渊,现代医学称为鼻窦炎。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篇中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古书中也有称鼻渊为“脑崩”、“脑漏”的。鼻渊病位深在,只有窦道与外界相通,所以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19.
鼻渊冲剂治疗慢性鼻窦炎1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鼻渊冲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治疗组132例应用鼻渊冲剂,对照组60例应用阿莫西林胶囊。鼻渊冲剂对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鼻渊冲剂组总有效率达88.9%,对照总有效率为60%。两组有显差异(P<0.01)。结论:鼻渊冲剂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陈宛珍 《西部医学》2015,46(5):78,80
<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的观点,而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已提出"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日重强"。"九窍"的生理、病理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以鼻窍为例,肺主鼻,鼻为肺之窍,又为肺之官。人们常泥于此,凡是鼻病多从肺论治,对此获良效者不少,但药后病势不减甚至加重者也不乏其数。更有"治鼻渊必用苍耳子"之说,对此着实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