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芸 《护理学杂志》2006,21(10):50-50
骨折一般采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手指骨折因其位置与功能的特殊性.有时不宜采用。2005年始我们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手指骨折的外固定,临床应用效果甚好,介绍如下。 1 制作与应用 制作:取一次性注射器(根据患指大小粗细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型号,一般成人10ml合适),弃去针芯,将外套筒剪去头尾两端,中间纵形裁开,依据骨折部位,修剪套筒的长短和边缘,使边缘光滑两端圆润。另备棉纱布,胶布。  相似文献   

2.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8例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其中开放性损伤6例,闭合性损伤2例.采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中2例同时加用克氏针内固定,2例采用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术后平均8周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间隙狭窄,受伤关节无不稳定.掌指关节活动范围达65°~85°,手握力达健侧80%~90%.结论 应用Orthofix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关节囊内粉碎性骨折,不仅能有效固定关节内的骨折,且大大缩短了骨折端的愈合时间,早期功能锻炼有效地减少了手指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手外伤中掌指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一期处理好坏决定后期手功能恢复情况,特别是开放、粉碎及邻近关节骨折,复位固定要求更高。对于闭合性、稳定性骨折常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或夹板外固定。而开放性、不稳定型骨折复位后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但术后因手指不能早期锻炼,影响功能。2001年4月~2003年10月,我们应用微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天津天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治疗39例掌指骨骨折,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掌骨、指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损伤.由于掌骨、指骨短小并呈管状,其骨折复位后传统的石膏及小夹板固定较难维持理想的复位效果,经常造成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影响手指的功能.内固定手术也难以对此类骨折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经常需跨关节固定(如克氏针),尤其复杂的粉碎性骨折,常可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及关节僵硬.2005年10月~2007年6月,笔者应用骨水泥结合自制外固定架治疗手的掌骨、指骨骨折28例,获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与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脱位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钢板组进行治疗.外固定组53例,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骨片钉、克氏针固定,男28例,女25例;年龄20.~62岁,平均33.5岁;拇指损伤24例,其余四指损伤29例;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36例,掌指关节骨折脱位17例.钢板组53例,采用微型纯钛板螺钉进行固定,男30例,女23例;年龄23~66岁,平均36.5岁;拇指损伤22例,其余四指损伤31例;近端指间关节骨折脱位30例,掌指关节骨折脱位23例.采用Duncan等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外固定组平均随访16.8个月,钢板组平均随访17.5个月.采用Duncan等评分标准评价手指功能的优良率:外固定组,优33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2.5%(49/53);钢板组,优30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8.7%(47/53).外固定组1例发生伤口感染,拇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34°±21°,其余四指为248°±19°;钢板组无伤口感染,拇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22°±18°,其余四指为225°±17°.结论 采用微型万向外固定器或联用经皮骨片钉、克氏针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的术后疗效优于钢板螺钉固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外固定器结合软组织移植治疗指骨间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型外固定器结合一期软组织移植治疗开放性指骨间关节周围骨折脱位的优缺点.方法 对开放性手部指骨间关节骨折脱位12例(13指),采用微型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固定固定骨折,修复损伤的韧带和掌板,修复或桥接修复损伤的血管神经,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 随访6个月~2年,所有指体全部存活,皮瓣顺利成活,外固定架平均固定37 d,骨折均愈合.手指感觉恢复达S3+~S4;关节活动度:近指骨间关节活动范围25°~90°;远指骨问关节活动范围5°~20°.结论 微型外固定器结合一期软组织移植治疗开放性指骨间关节骨折脱位,利于保持骨折和关节位置,利于软组织损伤修复,是治疗复杂手外伤的可靠方案.  相似文献   

7.
经皮钳夹复位外固定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手外伤致指骨关节内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多因直接暴力或关节过度屈伸或扭转发生关节内骨折脱位。关节面骨折解剖复位及牢固固定是最终恢复手指功能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患者工作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自2002年7月~2007年7月,笔者应用经皮钳夹复位外固定治疗指骨关节内骨折48例(60指),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手部损伤后外固定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描述了功能位与生理位在临床上的意义。复习了手指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的解剖学及实验动力学特征。指出手指的生理位就是掌指关节屈曲90°,指间关节伸直位。并对指骨骨折,掌骨颈骨折以及神经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外固定位置进行了描述,并强调外固定物的外形必需与肢体的位置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手指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利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关节内骨折31例35处,其中挤轧伤15例,砸伤7例,辗轧伤6例,刀砍伤3例。开放性骨折26例,闭合性骨折5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9处,斜形骨折7处,螺旋形骨折6处.骨及软组织缺损3处。结果术后对31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随访期内均骨性愈合。其中5例针道感染。3例关节僵硬。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骨折愈合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掌指关节内骨折的外固定器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关节内骨折25例/28指。结果 平均固定29天,随访6个月,骨折均愈合,治疗优良率71.5%。结论 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关节内骨折操作简便,不破坏骨的生物学特性,维持骨折复位,并易于手指早期功能锻炼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9~62岁,平均31.2岁.骨折部位:掌骨17例,指骨19例,掌、指骨同时骨折4例.所有病例采用单边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及可吸收线有限内固定,其中2例采用皮瓣覆盖创面,2例植皮,6例肌腱断裂予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平均9周骨折愈合.2例发生外固定支架固定针松动,无固定针断裂.3例发生针道轻度感染未影响最终治疗.1例指骨有4°的旋转,无成角畸形.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运动功能:优12例,良2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2.5%.结论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方法可靠,能有效固定骨折,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手指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简易外固定牵引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3年8月,对26例(32处)近、中节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自制简易外固定牵引支架结合克氏针及可吸收线固定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骨髓炎发生,未出现骨折移位或畸形愈合,有9处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形成外骨痂。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tol active motion, 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tol active flexion, TAF)的评分标准,评定患指运动功能,优5例(5处),良16例(17处),可3例(6处),差2例(4处);病例优良率80.8%(骨折部位优良率68.8%)。结论应用自制简易外固定牵引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近、中节指骨粉碎性骨折方法可靠,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固定骨折,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恢复手指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手部骨折的微型外固定架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中,手部掌、指骨的骨折十分常见,对于闭合性、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而对于开放性、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以往多采取复位后克氏针或钢板、张力带固定,由于术后不能早期开展手指的功能锻炼,直接影响了后期手功能的恢复。我科于2005年2月~2007年5月应用微型单侧外固定架治疗25例掌、指骨骨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微型竹帘夹板在手指外固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孙继革 《中国骨伤》2000,13(4):235-235
手指的疾患需行外固定的情况很常见。以往在外固定时 ,临床常应用购置的手指外固定铝板 ,将整个单指全部固定在功能位或需要的位置 ,往往在需要固定的病变治愈后 ,出现患指的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的僵硬 ,从而影响患指的功能和早期康复。此种弊端在年长患者更为常见。自 1984年 8月至 1998年 7月我们应用自制的微型竹帘夹板 ,用于手指外固定的治疗共 12 7例 ,取得了肯定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7例病人 ,其中男 85例 ,女 42例 ;年龄 7~ 5 6岁。其中指骨骨折经手法复位后 48例 ,经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 72例 ,指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15.
作为骨折微创治疗中较重要的工具之一,外固定支架临时性固定适用于全身及局部情况不允许或不能耐受其他治疗的骨折患者,持久性固定则用于整个骨折治疗过程中.外固定支架治疗早期,局部应达到坚强固定,其后逐渐降低固定强度,使骨折断端承受负荷,促进骨愈合过程.该文就外固定支架应用原则、适应证、支架选择、支架护理和调整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45例胫骨干骨折患儿。记录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45例患儿均获得24个月随访。住院时间3~12(5. 6±1. 7) d。完全负重时间14~30(21. 7±3. 8) d。骨折愈合时间12~18(15. 6±1. 3)周。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16~20(17. 6±1. 9)周。钉道感染2例;畸形愈合8例,其中外翻7例(2°~5°),内翻1例(4°)。无骨髓炎及骨不连发生。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骨干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我科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各种胫腓骨骨折有随访资料的 65例 ,男 5 5例 ,女 10例。年龄 18~ 80岁。开放性骨折40例 ,4例为陈旧性骨折 ,除陈旧性骨折外均行急症手术 ,闭合性骨折一般不作开放手术。复位后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 ,粉碎骨折片复位后双 10号线捆绑固定 ,一般不用螺钉或钢丝固定 ,以减少再次手术的麻烦。只有 4例早期病人采用了钢丝或螺钉固定 ,常规抗菌止血药物治疗 ,术后 4~ 6个月去除外固定支架 ,负重行走。经过 0 .5~ 5年的随访 ,65例病人全部骨性愈合 ,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无任何功能障碍。 2例开放骨折病人发生骨折端感染 …  相似文献   

18.
桡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复习了近几年国外有关文献,就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的选择应用方式、适应症、伴随伤的处理、附加技术的应用及疗效作一概述。外固定支架的选择应用方式及适应症1.选择和应用方式:因桡骨远端骨折的类型多种多样,当今的外固定支架已形成超关节和关节周围两种应用方式[1]。为了在骨折治疗期间获得并维持复位,应根据被治疗病人骨折的具体情况和医师的经验来选择和应用外固定支架。一般来说,只要可能,应采用术后能立即活动腕关节的关节周围外固定支架,但具体选择须根据骨折类型来定。在关节外骨折和某些累及桡尺关节的骨折,可采用关节周围…  相似文献   

19.
采用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76例,取得满意疗效.该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能方便准确地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固定,对骨折端具有加压作用,固定牢靠;穿针部位避开骨折处,且穿针数目少,术中软组织损伤少;术后调整容易,不影响非固定部位的关节活动.认为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治疗宜尽早彻底清创,骨折暴露复位,采用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既有利于骨折愈合,也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及减少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131例胫腓骨开放性不稳定性骨折,其中46例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螺丝钉治疗,43例单纯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42例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采用Johner-Wruhs评分.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螺丝钉治疗组失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单纯用外固定支架组(P<0.05),与交锁髓内钉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该方法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少、骨折愈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