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根据2005~2012年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人间及动物间的疫情数据,与全国鼠疫监测总结中的实际疫情数据进行对比,了解各疫情发生省(区、市)对于网络直报系统工作的开展情况。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的统计、查询及数据导出功能,汇总各年份人间疫情、动物及媒介病原、IHA阳性数据,与对应各省(区、市)年度总结上报的疫情数据做除法运算,得出各类疫情数据的网报率,再运用EXCEL电子表格,绘制网报率折线图。结果有连续疫情发生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北5省(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内蒙古自治区,另外,宁夏、贵州、陕西、云南等省(区)在个别年份也有阳性材料检出,通过绘制全国及重点省份的各类疫情网报率折线图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新疆、西藏、青海3个省(区)疫情数据的网报率不稳定,对全国疫情数据网报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内蒙古、四川2省(区)动物及媒介病原学检菌网报质量较高,但血清学阳性材料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2008-2012年甘肃、云南的疫情数据上报完整,网报率为100%。结论鼠疫疫情数据网报率总体上呈逐年提高趋势,但个别省份仍有漏报,还要继续加大监测、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网络直报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7个市、县(区)鼠疫网报工作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鼠疫防治网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网报系统中的各监测项目统计数据,与各市、县(区)年度总结上报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网报率。结果动物疫情数据网报率除2005年较低外,其他年份疫情数据网报率均为100.00%;监测数据除2005年网报率较低外,其他年份总体维持在一较高水平,且较平稳,自2011年后,所有监测数据及疫情数据网报率均达到100.00%。结论宁夏鼠疫监测数据网报率总体保持在一较高水平,且呈逐年提高趋势,但个别市、县(区)仍有漏报、重报、错报情况;近三年网报率虽均能达到100.00%,但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培训、监督力度,严格要求,加强审核,以进一步提高网报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动物鼠疫监测数据的报告情况,提高辽宁省的鼠疫监测数据报告质量,掌握辽宁省动物鼠疫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鼠疫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导出的宿主动物、媒介生物、病原学、血清学监测的Excel数据统计表,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监测报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监测数据报告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除个别年份病原检测、抗体检验及鼠体蚤报告数据外(双侧t检验,=0.05,P<0.05),各监测点均能准确地报告动物鼠疫监测数据。结论 2005年系统正式运行以来,辽宁省能够按照要求,准确上报动物鼠疫监测数据,为顺利完成鼠疫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鼠疫血清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可及时反馈血清学检验质量的信息。自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鼠疫重点监测点开展了实验室间质量评价以来,我们一直以此对全国鼠疫血清学检验工作进行指导。2004~2005年对全国13个省(区)25个全国鼠疫重点监测点实行鼠疫血清学检验质量控制,2004~20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在白银市鼠疫防治领域应用和发展,已初步形成县级应用、市级审核,运行规范的"系统"报告网络。1材料与方法将白银市鼠疫监测点"系统"运行近五年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结果2.1鼠疫监测信息维护县(区)监测点按照省、市业务部门有关要求,维护工作人员基本信息和监测点基本信息,及时上传监测点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相似文献   

6.
鼠疫专病网络直报系统于2005年正式启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直接领导下,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办、信息中心、传染病所、鼠布基地及河北、内蒙古、青海、云南等省(区)专业人员1年多的共同努力,全国“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的鼠疫监测及疫情的网络直报工作已经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启动。该系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传染病个案信息的实时-在线的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平台,分析2007~2011年新疆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情况,了解和掌握新疆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覆盖情况,为传染病控制措施的定点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导出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网络直报平台《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的全疆县(区)传染病报告质量的数据,导入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直报率、网络报告率、报告单位类型构成等,并与全国的部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07~2011年,全疆直报率的变化并不明显,均未超过85%;网络报告率稳中有升,均在80%以上,与全国相比新疆的网络报告率要好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疆综合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医院、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卡所占比例最大,三类机构5年分别合计均超过了80%,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报卡比例逐年上升,乡镇卫生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卡比例逐年下降。结论 2007~2011年,新疆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情况总体呈逐渐改善的趋势,但各地州的发展并不均衡;全疆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近年虽有大幅度提高,但与全国相比仍有差距,提示我们在研究和提高报告质量的工作中,重点应放在医院和卫生院,应针对它们的特点及各地州网络直报覆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全疆网络直报质量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情况,查找各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提高传染病的报告质量。方法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下载后,将传染病网络直报个案数据运用Excel 2003软件统计,评价网络直报质量。结果 2012年博州传染病报告及时率超过99.7%,审核及时率为99.9%,录入完整性为100.0%,网络直报个案诊断时间填写率均符合规范要求,无重卡报告,传染病漏报率7.0%。结论 2012年博州传染病网络直报各项评价指标均高于往年,传染病报告质量好于往年。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监测信息系统Ⅰ期建设项目的实施,"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在甘肃省鼠疫防治信息管理领域得以应用和发展,初步构成覆盖国家─省─市(州)─县(区)四级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网络。会宁县六0一站是鼠疫防治专业机构,承担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会宁地区鼠疫监测。现将"系统"运行9年的监测的信息资料,经过整理、归纳、总结、分析,为提高会宁县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夏阿拉善黄鼠疫源地鼠疫疫情动态,为制定鼠疫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甘肃、宁夏两省(区)《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和国家《动物鼠疫监测标准》,对1999-2005年宁夏3县(区)14个乡镇56个行政村进行人间鼠疫监测和阿拉善黄鼠密度、体蚤调查及鼠疫血清学、细菌学检验。结果7年来,未发现鼠疫病人;阿托善黄鼠平均密度1.59只/hm~2,体蚤指数1.65匹/只,染蚤率55.08%:从阿拉善黄鼠、五趾跳鼠、花鼠、蒙古兔等检出鼠疫血清阳性33份,阳性率0.12%.滴度在1:20~1:2560;鼠疫细菌学检验为阴性。结论宁夏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局部有鼠间鼠疫流行,鼠疫控制应以科学监测为主,落实灭鼠灭蚤、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山西省鼠疫监测点2004-2008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了解鼠密度、媒介数量与鼠疫流行的关系.为山西省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收集2004-2008年山西省12个监测县(区)鼠疫监测结果,按照"鼠疫监测方案"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乌尔黄鼠(简称黄鼠)、子午沙鼠(简称沙鼠)、小型鼠类的鼠密度和鼠体蚤、洞干蚤、窝巢蚤蚤指数和染蚤率,统计血清学检查结果.结果 2004-2008年,平均密度黄鼠为1.12只/hm2,沙鼠密度为7.42%(2130/28 700),小型鼠类密度为8.03%(3886/48 400).黄鼠鼠体染蚤率为25.78%(1933/7497)、蚤指数0.59;沙鼠鼠体染蚤率44.19%(2028/4598)、蚤指数1.84.挖剿黄鼠巢362个,获染蚤巢70个,获蚤333只,染蚤率为19.34%(70/362),蚤指数为0.92;挖剿沙鼠巢177个,获染蚤巢34个,获蚤124只,染蚤率为19.21%(34/177),蚤指数为0.70.探黄鼠洞7171个,获染蚤洞干62个,洞干染蚤率为0.86%(62/7171),蚤指数为0.01.鼠血清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山西省鼠疫监测点的主要宿主数量及媒介密度仍较高,尽管血清学检验未检出阳性结果,但鉴于周边省份动物鼠疫流行特征.仍存在异地疫源传入引起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可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surveillance sites in Shanxi province i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during 2004 - 2008 and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such factors as rat density and vectorial quantities on plague epidemic intensity, thus provide some scientific basis for plagu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ethods To collect the data of surveillance during 2004 - 2008 in the 12 counties of plague surveillance by retrospective method. Sort and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operational scheme for plague surveillance-calculate the rat density of spermophilus dauricus, meriones meridianus and the small rodents, and the flea index and the flea infection ratio of body flea, burrow track, cave. The results of serological tests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As showed in the results, the mean density of spermophilus dauricus was 1.12 merely in each hectare, and that of meriones meridianus and small rodents were 7.42%(2130/28 700) and 8.03%(3886/48 400), respectively. The flea infection rate of spermophilus dauricus and meriones meridianas were 25.78% ( 1933/7497 ) and 44.19% (2028/4598), respectively;the flea index of spermophilus dauricus and meriones meridianus were 0.59 and 1.84,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nests excavated with flea for spermophilus dauricus was 70, and the numbers of nests and flea were 362 and 333, respectively. The flea infection rate was 19.34 % (70/362), and the flea index was 0.92. The number of nests excavated with flea for meriones meridianus was 34, and the numbers of nests and flea were 177 and 124, respectively. The flea infection rate was 19.21%(34/177), and the flea index was 0.70. The number of caves explored for spermophilus dauricus was 7171,and the number of burrows with flea was 62, so the flea infection rate was 0.86%(62/7171 ), and the flea index was 0.01. Conclusion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density and large quantity and considering the epidemic features of animal plague in periphery provinces in recent years, plague may still happen and spread in Shanxi province diespite the negative results of all those serological tests, by means of importing from other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肃北马鬃山地区大沙鼠鼠疫疫源性。方法采用逐日捕鼠的方法,对捕获动物进行分类鉴定,采集动物脏器组织样本及血样本分别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布放鼠笼(夹)6 500个,共捕获鼠类65只,捕获率为1%。65只中,大沙鼠32只,捕获率为0.49%,其它主要是三趾跳鼠、五趾跳鼠、大耳跳鼠。鼠疫病原学、血清学调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马鬃山地区有大沙鼠分布,由于调查工作难度大,时间短,目前调查数据不能完全支持马鬃山地区具有构成大沙鼠自然疫源性的条件,需要长期连续监测和专项调查。虽然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结果为阴性,然大沙鼠迁移性强,再近年随着经济发展,迁入和进入该地区从事生产生活人员不断增多,马鬃山地区又是本省唯一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口岸,因此,一旦有传染源的存在或传入,可造成鼠疫的传播和流行,为此有必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1-2009年全国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及人间和动物间鼠疫疫情分布.方法 查阅2002-2010年全国鼠疫监测报告文献资料,对2001-2009年全国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疫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9年在贵州、广西、云南、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7个省(区)共分离出鼠疫菌2966株.其中,用鼠疫细菌学方法检测各种动物1 138 000只,分离出鼠疫菌1998株;检测媒介动物379 227组,分离出鼠疫菌927株;人体分离出鼠疫菌41株.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各种动物血清1 169 702份,判定动物IHA阳性血清3177份,人IHA阳性血清168份;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各种动物材料53 323份,判定RIHA阳性材料500份.在12个类型的疫源地中,有9个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发生和流行动物鼠疫,共分离出鼠疫菌2925株.判定2种动物、6种跳蚤为新的染疫动物和传播媒介;有6个省(区)的23个县(市、区)被判定为新的鼠疫疫源县.结论 2001-2009年我国动物鼠疫疫情仍然比较严重,有9个类型疫源地处在活跃状态.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pathogenic and ser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the plague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09, and human and animal plague distribution. Methods Through access to information of the plague surveillance report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10, national plague pathogenic and serological test results and the epidemic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from 2001 to 2009. Results From 2001 to 2009, 2966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in the seven provinces which were Guizhou, Guangxi, Yunnan, Qinghai, Tibet, Gansu and Inner Mongolia. Of these, 1 138 000 animals were detected by bacteriological method, 1998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379 227 groups of intermediary animals were detected, 927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41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body. Animal serums of 1 169 702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IHA), of these 3177 animal serums were positive, 168 human serums were positive;53 323 animal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reverse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ssay(RIHA), of these 500 were positive. There were outbreak or epidemic of plague in 9 types of plague foci, 2925 strains of Yersinia pestis were isolated. Two animals and 6 fleas were judged as new reservoir and new vector. There were 23 counties of 6 provinces were judged as plague new natural foci counties. Conclusions The plague epidemic in China is still serious between 2001 and 2009. There are nine types of foci in the active state.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掌握本县城乡两级医务人员对鼠疫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为本县鼠疫防治、应急、科学监测、有效预防人间鼠疫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每个医疗单位公共卫生科、发热门诊人员,随机抽取4人,进行鼠疫防治知识培训前的测试。结果测试的医务人员136人,及格人数48人,及格率是35.29%。参加的单位7个其中2个单位的及格率是0%,1个单位的及格率是100%。测试问题中回答正确率最高的是:鼠疫在《传染病防治法》中是分类(94.12%)回答正确率最低的是:鼠疫诊断标准(47.05%)。结论开展医务人员对鼠疫防治知识培训和测试,是相当有必要的,对有效提高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鼠疫监测网.有效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009年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质量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四川省2009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四川省2008年创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方法,评价网络直报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及事件处置的规范性等指标.结果 2009年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3起,初始报告及时率为23.30%,进程报告及时率为61.51%,结案报告及时率40.20%,进程报告信息的完整率为95.23%,结案报告信息的完整率为86.41%,报告准确率达到90.00%以上,报告质量综合指数为0.8274.结论 2009年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的总体质量较高,但及时率较低,应加强报告管理、队伍建设、培训,完善标准、规范管理,以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鼠疫防治健康教育干预试点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贵州省鼠疫疫源乡镇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调查试点乡镇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情况,问卷调查目标人群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灭鼠行为正确率,了解构建基层疫情报告网络情况和干预后预防性灭鼠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鼠疫防治和疫情“三报”知识的知晓率,村民为68.14%和83.33%,中小学生为84.13%和81.74%;灭鼠行为正确率,村民为88.73%,中小学生为72.17%;疫情报告率为83.33%、及时率为100%;大面积灭鼠的灭效为77.7%。结论在鼠疫疫源地区实施宣传鼠疫防治、疫情“三报”、科学灭鼠知识和建立基层疫情报告网络等干预措施后,可以增强群众参与鼠疫防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促进形成正确的灭鼠行为,有利于建立预防控制鼠疫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全国疟疾疫情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发病率较2001年上升68.2%。云南、海南、湖北、安徽、湖南、广西、贵州等13省(自治区)的疟疾发病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中部4省(湖北、河南、安徽、江苏)以及贵州等5省18县82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暴发流行。 本文根据2002年全国有疟疾发病的21省(区、市)专业单位上报的年度疟疾防治工作总结和有关疫情报表汇总整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石渠县2001-2012年鼠疫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有效防治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细菌学检测采用鼠疫细菌学四步检验法;血清学检测采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结果 2001-2012年石渠县用鼠疫细菌学方法检验各种标本15 322份,分离鼠疫菌99株。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各种动物血清2 451份,检出阳性血清172份。结论石渠县鼠间鼠疫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4~2010年新疆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新疆2004~2010年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描述。结果 2004~2010年,新疆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34种,累计报告发病105.183 5万例,年均发病率为731.97/10万,总体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为肺结核、乙型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春夏季发病率略高;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和15岁以下儿童为主(39.61%、28.17%);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30.98%、14.71%)。结论网络直报有利于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和传染病疫情管理;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以乙肝、梅毒为主的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依然是新疆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同时,免疫规划针对的相关疾病的威胁不容忽视,需加大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力度,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分析2015年湖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制订防控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年湖南省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病原学监测资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5年湖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5 628例,其中重症病例710例,死亡14例,发病率为201.32/10万;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为湘中、湘东北和湘西地区;男女性别比为1.56∶1,5岁及以下年龄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7.01%;病原学监测阳性率为54.02%,普通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的EV71检出率分别为9.62%、29.48%和88.89%。 结论  湖南省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人群是低龄儿童、散居儿童,不同血清型的毒株交替占主导地位,加强监测和风险评估、有效处置疫情和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