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市1996~200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邵杰  李丹  李丹  马春婉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2):729-731
调查沈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 ,了解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 ,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保健决策提供依据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调查方法 ,以三级保健网为依托 ,选择 14所县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院作为监测医院 ,对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出生的 6845 1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显示 ,监测人口占出生人口的 3 0 .0 9% ;出生缺陷儿 5 89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86.0 5 /万 ,低于全国 1998年出生缺陷发生率 ( 95 .6/万 )。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缺陷 499例 ,占 84.72 % ,多发缺陷 90例 ,占 15 .2 8% ,涉及出生缺陷病种 63种。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 2 0 3例 ,死亡率 3 44 .65‰ ,是非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的 3 5 .3 9倍 ,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的 18.87倍 ,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47.12 % ;总唇裂、神经管畸形、多指 (趾 )、先天性脑积水等顺位居前 ;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 χ2 =2 6.19,P<0 .0 1) ;出生缺陷发生的性别分布显示男性高于女性 ,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3 3 ,P<0 .0 5 ) ;出生缺陷发生与季节有关 ,第一、二季度明显高于第三、四季度 ,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χ2 =12 .84,P<0 .0 0 5 )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的年龄及文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龙岗区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几年深圳市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变化趋势,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09年龙岗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05‰,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常住人口;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15‰,女性发生率为11.50‰,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比女性发生率高;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及总唇裂;出生缺陷中的死胎、死产导致死亡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38.19,P<0.000 1),新生儿存活构成比则呈上升趋势(χ2=36.65,P<0.000 1)。结论:积极开展三级预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贵港市2001~2006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贵港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种类、流行特征及动态变化,提出干预措施,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2001~2006年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分析,有关数据按照前3年与后3年进行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83 356例,出生缺陷儿1 344例,发生率16.12‰,前3年与后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5.83‰和16.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其中监测城市围产儿37 786例,出生缺陷393例,发生率10.40‰;监测农村围产儿45 570例,出生缺陷951例,发生率20.87‰。监测男性围产儿45 830例,出生缺陷697例,发生率15.21‰;女性围产儿37 495例,发生缺陷616例,发生率16.43‰;两性畸形31例。城市与农村对比,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经χ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χ2=142.04,P<0.001),而男性与女性围产儿对比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P>0.05),出生缺陷前5位是胎儿水肿综合征、总唇腭裂、多指(趾)、脑积水、无脑儿。结论:根据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重点在农村,主要针对胎儿水肿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阜康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种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在阜康市医院出生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检测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医院内出生的6 822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93例,其中死亡25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136.32/万,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36.33/万。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镇、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出生缺陷种类前5位是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发育畸形、多指(趾)、足外翻。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气氛,减少残疾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分析黑龙江省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3~2006年在监测医院分娩的190 505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监测人口占出生人口的20.84%,共发现出生缺陷儿1 289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67.66万/,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总唇裂、神经管畸形、脑积水、多指(趾)、先心病;近几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男性(68.76万/)高于女性(64.51万/),城市(72.44万/)高于农村(63.31万/)。结论:黑龙江省产前诊断水平亟待提高,需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佛山市南海区407例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及相关因素,了解出生缺陷变化趋势,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在佛山市南海区市级2家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率、类别、构成比及相关因素。结果 2003~2006年期间监测医院共出生围生儿21593例,其中有出生缺陷40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407例出生缺陷儿中,单发畸形369例,多发畸形38例。出生缺陷前5位畸形依次为: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尿道下裂、并指(趾)。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χ2=22.25,P〈0.001);出生缺陷发生的性别分布为男性高于女性,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13.88,P〈0.01)。结论佛山市南海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新  吴佳凤  王翔  苏瑞芬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4):3352-3354
目的:了解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类型及其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出生人口质量。方法:对2000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本院分娩的2038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监测率为100.0%,出生缺陷29例,发生率14.2‰,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413.8‰,是非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的59.1倍,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46.2%;涉及病种18个,单发缺陷21例,多发缺陷8例,致死和难治缺陷11例,多器官畸形居分类首位,颌面五官缺陷居系统分布首位;母亲年龄35岁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和乡村、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院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全省监测结果,出生缺陷是我院围产儿死亡首位原因,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的质量,影响儿童的生存质量。因此在我州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规范孕期检查,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沈阳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出生缺陷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996年1月~1999年12月,在沈阳市14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围产儿.结果在53559例围产儿中,共检出407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60‰,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36.4%.结论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孕次及产次为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临沂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了解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调查方法,对监测医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出生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全市近3年监测围产儿83912人,出生缺陷596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7.1‰,年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唇腭裂、肢体缺陷、神经管缺陷等顺位居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P<0.01);出生缺陷发生的性别分布男性高于女性(P<0.05);母亲年龄≥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年龄<35岁组(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04~2006年沈阳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晶  吴凤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34-4136
目的:分析沈阳市围产儿死亡原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沈阳市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将2004~2006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沈阳市2004~2006年围产儿总数为136865例,围产儿死亡1292例,3年平均死亡率9.44‰,城市8.41‰,农村10.15‰,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孕母年龄20~29岁围产儿死亡率最高,单胎高于双胎。出生缺陷为3年死亡顺位的第1位;围产儿死亡与孕周关系近3年无明显变化。结论:沈阳市围产儿3年平均死亡率为9.44‰,分别低于全国(10.27%)、辽宁省(10.78%)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但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提高农村妇幼网络建设,农村孕产妇享受基本的妇幼医疗保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沈阳市医院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法采用严格质量控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06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沈阳市助产单位272399例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2681例围产儿具有先天出生缺陷,5年发生率为98.42/万。其中城市为113.99/万、农村为79.87/万。结论出生缺陷给围产儿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影响到家庭幸福和出生人口素质,应采取有力措施,从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入手,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承德市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2003~2005年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7.35‰,围产儿死亡率9.20‰,缺陷围产儿死亡率420.53‰,占围产儿死亡的33.60%;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多指、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发生率与性别无关(χ2=1.98,P>0.05),城镇发生率为5.76‰,乡村8.34‰,乡村明显高于城镇(χ2=8.52,P<0.01),产妇≥35岁年龄组高于35岁以下组(χ2=4.31,P<0.05)。结论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顾维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15-2617
目的:了解奉贤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奉贤区13 266例监测围产儿进行分析。结果:①奉贤区两年间出生缺陷儿188例,出生缺陷率为14.17‰;②出生缺陷前5位分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血管瘤和神经管畸形;③出生缺陷发生在男女性别、户籍、出生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孕妇年龄有关(2χ=7.517,P<0.05);④出生缺陷儿死亡与非出生缺陷儿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 345.85,P<0.001);⑤产前诊断及治疗性终止妊娠可降低活产婴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并使出生缺陷顺位发生改变。结论:出生缺陷发生与孕妇年龄有关,与性别、受孕时间、户籍无关;出生缺陷儿死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沈阳市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了解出生缺陷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1996年 1月~ 1999年 12月 ,在沈阳市 14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孕满 2 8周至出生后 7天的围产儿。结果 :在 5 35 5 9例围产儿中 ,共检出 4 0 7例出生缺陷儿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7.6 0‰ ,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 36 .4 %。结论 :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 ,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孕次及产次为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钦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相关危险因素 ,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 ,在钦州市 11个监测医院对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在 2 0 4 6 8例围产儿中 ,出生缺陷儿 387例 ,发生率为 189.0 8/万 ,涉及出生缺陷病种 4 7种 ,前 5位依次为巴氏水肿、先天性脑积水、多指 (趾 )、无脑儿、肢体短缩 ;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 ( P<0 .0 1) ;男女无差别 ( P>0 .0 5 ) ;母亲年龄≥ 30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 <30岁组 ( P<0 .0 1) ;在围产儿死亡中 ,出生缺陷儿死亡占首位 ( 4 5 .12 % )。结论 :针对发生率高且严重的先天畸形种类 ,制定有效的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 ,加强农村围产保健的管理 ,广泛开展优生和保健知识宣传 ,以期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横县住院分娩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 ,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按照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中出生缺陷监测规范要求 ,对横县 8个接产单位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监测。 结果 监测围产儿 85 0 0人 ,出生缺陷 94例 ,出生缺陷发生率 11.0 6‰ ,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 4 78.72‰ ,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 2 6 .32 % ,巴氏水肿儿为出生缺陷首位原因 ,发生率达 3.88‰。 结论 我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 ,是我县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普及婚前医学检查 ,优生宣传咨询 ,做好孕期保健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福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种类及变化趋势,为减少缺陷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州市12家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福州市2007—201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3.0/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孕母年龄20岁和≥35岁年龄组较高,出生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占总围产儿死亡的30.3%,主要出生缺陷为外耳畸形、多指(趾)畸形、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及马蹄内翻足,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加强三级预防,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和分析喀左县5年出生缺陷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和采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2007-2011年,从妊娠满12周开始至生后<1周岁的出生缺陷进行监测,按照《辽宁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执行.结果 同期围产儿数16648例,出生缺陷27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63.38/万,呈逐年增长趋势.出生缺陷儿中围产儿死亡62例,死亡率3.74‰,占围产儿死亡24.8%;婴儿死亡26例,死亡率1.58‰,占婴儿死亡18.98%.出生缺陷前五位为:首位先天性心脏病76例,发生率45.65/万;第二位神经管畸形50例,发生率30.03/万;第三位总唇裂35例,发生率21.02/万;第四位多或并指(趾)19例,发生率11.41/万;第五位脑积水18例,发生率10.81/万.乡村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男性高于女性.母龄<20岁和≥35岁年龄段为出生缺陷高发年龄.结论 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积极采取宫内治疗手段,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围产儿42 272名出生缺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西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有关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预防出生缺陷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02年10月1日~2003年9月30日在西安市所有县级以上共111所产科医院出生的孕28周~生后7 d,且为西安市户口的42 272名围产儿进行监测.采用EPI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西安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9.27‰,其中出生缺陷的77.81%为单发畸形.发生率最高的前五位出生缺陷依次为脊柱裂、多指、、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无脑畸形.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镇(χ2=6.256,P<0.05);城镇男童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χ2=5.970,P<0.05);季节校正后的春、秋季显著高于夏、冬季节(χ2=10.975,P<0.05).35岁以上妇女为高危人群.产母文化程度越高出生缺陷发生率越低.1/3出生缺陷能够在产前确诊.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数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41.10%. [结论]西安市的出生缺陷发生非常严重,分布特征明确,且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对重点人群、地区高发畸形,采取针对性的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0.
高春凤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663-3665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动态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可疑危险因素,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减少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出生缺陷监测中心要求对2005~2008年长春地区53家医院出生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①53家医院共监测围产儿184 571例,其中出生缺陷1 65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89.884/万,围产儿死亡1 935例,死亡率104.837/万。②孕母年龄35岁及以上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8.837/万,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加强孕前保健宣传和产前筛查,避免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