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对注射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特性 ,为临床有效控制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进的白色念珠菌芽管法药敏实验新方法 ,测定从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 4 2株白色念珠菌对三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氟康唑注射液、大蒜素注射液、黄柏提取物 ,在一定浓度下对呼吸道感染白色念珠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 12 .5~ 2 0 0、0 .6 2 5~ 2 0、6 2 .5~ 5 0 0 μg·ml-1。结论 白色念珠菌芽管法药敏实验新方法 ,可为临床快速筛选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讨真菌药敏试验方法。方法:比较了沙保罗氏琼脂法和BYNB半固体稀释法两种方法测定达扶康、大蒜素对33株念珠菌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沙保罗氏琼脂法测定达扶康MIC均大于100μg/ml。两种方法测定大蒜素MIC_(50)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大蒜素可应用与达扶康等常用抗真菌药敏试验相同的BYNB培养基,而沙氏琼脂法不适合测定达扶康MI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YBC卡鉴定念珠菌:ATBFUN—GUS念珠菌药敏试验条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检出念珠菌62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4.2%,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22.6%。药敏结果表明: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较为敏感,而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中介及耐药率较高。结论 唑类抗真菌药存在交叉耐药,真菌药敏实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非痰类标本的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分离鉴定的219株真菌用目前常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与分析。结果219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118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占62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占30株。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两性霉素B为97.3%,5-氟胞嘧啶为94.5%,氟康唑为72.6%,伏立康唑为78.1%,伊曲康唑为57.5%。结论临床分离的真菌对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升高,我们应当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感染菌种类型及其药敏结果。方法:回顾我院541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感染组82例,对照组459例,采用Logstic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耐药分析。结果:患2种以上基础病、使用广谱抗生素、血糖控制欠佳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耐药分析显示白色念珠菌对大多数抗真菌药物敏感(100.0%),而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50.0%)、伊曲康唑耐药率(38.5%)较高。结论:患者的疾病情况差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是糖尿病患者合并菌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对其耐药性的分析有助于真菌感染的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临床真菌感染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2株深部真菌感染占医院感染的9.4%,其中以白色念珠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对真菌保持较高体外抗真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91.8%、86.1%、70.8%;但咪康唑、酮康唑、益康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0.8%、79.4%、72.6%,其中益康唑中介达19.2%。结论:我院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是目前我院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率较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杨彩娥  董跃明  董梅  匡铁吉  孙敏霞  孙红宁  杨昌梅  吴纯 《武警医学》2010,21(12):1023-1024,1028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种类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1492例确诊肺结核痰标本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并对部分假丝酵母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调查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分离下呼吸道假丝酵母菌294株,分离率为19.70%;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最高,达14.88%。7种抗真菌药物中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抗菌活性强,未发现耐药株;唑类药物中氟康唑耐药率最低,但剂量依赖敏感率较高(13.61%)。结论肺结核患者假丝酵母菌继发感染率较高,宜首选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培养在含氟康唑浓度逐渐增加的液体培养基中 ,实验诱导为氟康唑耐药株 ;采用卵黄平皿法测定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和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的细胞外磷脂酶活力。结果 :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生长在含氟康唑浓度逐渐增加的液体培养基中 ,被成功诱导为氟康唑耐药株 ;耐药株组的细胞外磷脂酶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敏感株组 (P <0 .0 1) ,同时其活力也明显强于敏感株组 (P <0 .0 1)。结论 :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的增加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增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313份痰标本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有明显的高龄分布特点,60岁以上占84.98%,且多具有基础疾病。感染菌种多为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61.58%),其次是曲霉菌,为12.1%。7.35%同时分离出两种真菌。药敏试验,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的敏感率高于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依曲康唑的敏感率,为85.7%以上。结论呼吸系统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对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加强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念株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特性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 (NCCLSM - 2 7A) 〔1〕测定 4 3株念株菌对氟康唑片、伊曲康唑胶囊、大蒜素注射液、大蒜液及氟康唑注射液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氟康唑MIC为 0 8~ 10 0 0 μg/ml,83 7% (36 / 4 3)敏感 ;氟康唑注射液MIC为 6 2 5~ 2 5 0 μg/ml,10 0 0 %敏感 ;伊曲康唑胶囊 2 5~ 10 μg/ml,90 7% (39/ 4 3)敏感 ;大蒜素注射液 4 6 9~ 18 75 μg/ml,10 0 0 %敏感 ;大蒜液 (本院制剂 0 78~ 10 0 0 μg/ml,88 4 % (38/ 4 3)敏感。 结论 :氟康唑注射液、大蒜素注射液对白色念珠菌 12 5 μg以上能提供临床有效的治疗深部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32种海洋微生物提取成分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对真菌光谱学的影响.方法 从东海海蜇、海泥中分离了112种微生物,进一步从微生物发酵液中提取了32种海洋微生物成分,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研究了32种提取成分对7种临床常见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研究了对真菌光谱学的影响.结果 从海泥分离微生物中提取的4种生物成分PHA(Ⅰ)、PHB(Ⅱ)、PHC(Ⅲ)、PHD(Ⅳ),对7种实验的真菌显示了抗菌活性,尤其对白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80值为16 mg/L,尤其PHA(Ⅰ)抗白念珠菌MIC80值仪为8 mg/L,对热带念珠菌也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MIC80值均为32 mg/L;同时4种生物成分对红色毛癣菌、申克孢子丝菌、烟曲霉菌也显示了抗菌活性,其中对红色毛癣菌抗菌活性较强.结论 4种海洋微生物提取成分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光谱学研究显示了与两性霉素B-致的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方法体外通过菌丝生长实验评价白念珠菌的毒力大小,通过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菌悬液感染小鼠后,观察小鼠生存时间,评价白念珠菌体内毒力大小;以感染后7 d 内小鼠100%死亡为标准,建立了侵袭性白念珠菌小鼠感染模型,对感染小鼠进行氟康唑治疗效果评价。结果白念珠菌体外毒力与体内毒力一致,4种培养基中菌丝均生长良好的菌株,体内感染小鼠后,小鼠生存率也最低;感染模型中,氟康唑对敏感白念珠菌的治疗效果强于对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P ﹤0.05)。结论建立的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可用于药物体内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8年我院细菌分离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耐药性分析采用WHO NET 5.4软件。结果 2008年我院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1 983株,革兰阴性菌1 157株,革兰阳性菌443株,真菌383株。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要分离菌,占检出菌的45.7%;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分别为72.7%和78.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敏感性最好,耐药率为26.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好,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97.4%和90.6%。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好。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好,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多在50%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2.4%,对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9.2%。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hyperbaric oxygen (HBO) and antifungal agents on Candida albicans were studied. Growth curves at O2 tensions of 160 mm Hg, 900 mm Hg, and 1800 mm Hg for prolonged exposures showed no effect of pressure alon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ose response to increasing O2 tension; growth inhibition occurred at 900 mm Hg O2 and killing at 1800 mm Hg O2.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and minimum cidal concentrations (MCC) at 160 and 900 mm Hg O2 were done using amphotericin B, nystatin, clotrimazole, miconazole, ketoconazole and 5-fluorocytosine. MIC and MCC's were done with amphotericin B at 90-min exposures to 1800 mm Hg O2. There was no enhancement of MIC or MCC at 900 mm Hg O2. However, ketoconazole was ineffective at killing at 900 mm Hg O2 indicating a protective effect of HBO with this drug. Oxygen tensions of 1800 mm Hg for 90 min in the presence of amphotericin B showed an enhancement of both MIC and MCC. Closer quantitation of this effect upon the in vitro growth and survival of the organism showed an additive but not synergis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310株深部感染真菌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所分离的真菌用ID3 2C鉴定真菌,用ATB FUNGUS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10株真菌共有9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真菌对5-F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较高,均>90%.而对咪康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的敏感率相对较低.结论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引起.对5-F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较高,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500例的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致阴道炎的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500份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假丝酵母菌的分离鉴定,然后采用标准平板2倍稀释法,进行7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假丝酵母菌体外药敏试验,依照NCCLS2002标准检测MIC,测定敏感率和耐药率。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最高(占79.85%),7种常用药物对假丝酵母菌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伊曲康唑20.87%、益康唑15.05%、咪康唑10.92%、氟康唑7.28%、制霉菌素4.86%、5氟胞嘧啶3.89%、两性霉素B1.46%;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率最高为伊曲康唑15.12%,最低为两性霉素B1.52%。本组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均表现有交叉耐药。结论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主要由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益康唑耐药率最高,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最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