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位胆管良性狭窄的原因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良性狭窄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高位胆管良性狭窄460例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结果病因依次为肝胆管结石(383例)、高位胆管损伤(54例)、胆囊结石Mirizzi综合征(21例)、单纯良性狭窄(2例)。分别行肝叶或肝段切除;经肝剖开狭窄胆管,肝胆管或肝门胆管空肠吻合;肝门胆管狭窄切开整形后与空肠大口吻合;吻合口狭窄切开扩大吻合;肝门胆管狭窄切开整形后T管支撑等手术。效果满意,优良率为90.1%。结论高位胆管良性狭窄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83.3%)和高位胆管损伤(11.7%)。肝叶或肝段切除,或联合肝内胆管或肝门胆管空肠大口吻合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肝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高位胆管损伤初期修复后较易发生胆管或吻合口狭窄,再次修复以胆管空肠Roux-en-Y大口吻合术效果最好。强调重在预防,在行胆道手术时避免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对10年来收治的168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术前检查、结石及狭窄的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及残余结石的处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68例中,左肝内胆管结石、全肝结石和右肝内胆管结石分别是83,59和26例;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116例;右肝段切除22例;高位胆管切开整形胆肠大口吻合96例;残石率3%;13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随访142例,优良效果96.5%。结果提示肝叶、肝段切除联合肝胆管空肠大口吻合是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最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分析12年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儿2例区域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结石的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结果 肝内结石以左肝较多(108例),肝切除仍以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为主。10.8%的病例有结石残留;13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治疗效果优良者占93%。结论 肝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为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应根据结石情况同时行肝内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胆管结石及高位胆管狭窄的治疗仍为当前胆道外科难题。本文总结我院320例肝叶切除术(右肝切除34例,左肝切除286例)的经验,全组手术死亡率1.8%,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39例次。270例获1~13年随访,远期疗效优良者84.6%。文中讨论了肝胆管狭窄及结石的常用治疗方法,主张局限于一侧或一叶的肝胆管狭窄及结石,尤以左侧肝胆管狭窄及结石伴肝实质损害者,施行左肝切除术远比左肝管Ⅰ~Ⅲ级分支广泛切开及内引流术易行,切除病灶彻底,术后疗效佳。文中亦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肝方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94年期间,西南医院在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748例中共施行肝叶切除372例,其中肝方叶切除43例,占11.56%。讨论了肝方叶切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效果。认为肝方叶切除主要用于肝门部各类型的肝胆管狭窄,便于一、二级左右肝管的显露、肝胆管狭窄切开和高位胆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肝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66例,均行肝段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行Roux-en-Y胆肠吻合术17例,肝门部胆管、肝断面胆管-空肠双吻合术9例,肝门部胆管扩张成形术4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发生胆管残石5例(7.6%),切口感染3例(4.5%),胆漏2例(3.0%)。41例(62.1%)获随访,2例肝内胆管结石复发,1例仍有右上腹隐痛,其余随访结果优良。结论根据患者结石及狭窄的具体情况采用以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 《肝胆外科杂志》2000,8(5):351-352
目的 为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 从1991年6月至1997年12月,对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患者行肝胆管切开取石,其中10例加行硬性经皮胆钳术中取石;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12例所有病人均行肝胆管空肠大口吻合术。结果 24例病人均行随访,优良效果96.0%。结论 肝叶、肝段切除联合肝胆管空肠大口吻合是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最佳治疗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肝肥大-萎缩征中肥大肝叶内胆管结石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3例肥大肝叶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结果全体病例均经手术治愈,术后残石率17.5%,效果优良率83.7%。结论肥大肝叶内的胆管结石,手术难度大,应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式,既要遵循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又要保护赖以生存的肥大肝叶(段)。  相似文献   

9.
肝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之上的肝内胆管结石,可累及肝脏某一个或多个相邻肝段、肝叶、甚至全肝,通常合并存在胆管狭窄、汇合异常或胆管囊状扩张,是一种治疗困难的良性疾病,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肝胆管结石者。虽然高位胆管切开取石已被广泛应用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但往往难以取净结石,且术后结石复发率高。规则性肝段、肝叶切除有助于取净结石、同时一并去除病变的胆管及肝组织,具有结石残留率低、复发率低的突出优势,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因此,肝切除是肝胆管结石最为彻底的治疗方式,对有适应证的病人应积极采用规则性肝段、肝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较高,手术治疗仍有一定残余结石发生。我院在1993~1995年期间,配合手术和胆道镜,应用旋磁治疗30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残余结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中,男17例,女...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对于肝胆管结石多次手术后复发患者,如何安全取尽结石,最大限度解除肝门甚至是肝内胆管的狭窄,并建立或修复通畅的胆流通道,一直是胆道外科治疗领域中的难点。本研究探讨肝方叶切除联合肝门胆管高位劈开整形在肝门胆管狭窄合并结石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9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既往平均手术2.4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门部胆管狭窄,其中肝门胆管汇合部狭窄18例,合并右肝管狭窄8例,合并左肝管狭窄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肝方叶切除、肝门胆管高位劈开整形、胆肠内引流手术,术中采用取石钳取石、塑形管冲洗、胆道镜探查等多种方式取尽结石。平均手术时间354.4 min,平均失血量230.5 mL。术后平均结石清除率在90%以上。术后2例患者出现胆汁漏,经积极引流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感染,1例患者不完全性肠梗阻,均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采用门诊、电话随访12~48个月,4例患者出现反流性胆管炎,无胆肠吻合口再发狭窄病例。结论:肝方叶切除联合肝门胆管高位劈开整形能有效解除肝门胆管高位狭窄,达到取尽结石、通畅引流的目的,同时能避免大范围的肝切除,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是当今胆道外科的难点,我科1998年8月-2008年8月采用高位胆管切开加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3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分析1989年7月-1999年7月采用肝切除术治疗18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结石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病理结果等情况。结果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为主(165例),肝切除也以左肝叶段切除为多(153例);32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17.39%)无手术死亡。随访3月-10月年,效果优良者占96.20%,包括4例早期胆管癌。结论肝切除术手是治疗内胆管结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胆道复发结石再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肝胆道复发结石58例,其中肝内胆管复发石12例,肝外胆管复发石24例,肝内、肝外胆管复发石22例,手术行胆道探查、取石加T管引流28例,肝叶(或段)切除25例,胆肠内引流5例。术中应用纤胆镜18例,术后纤胆镜应用30例。结果 治愈57例,死亡1例。结石取净率达94.7%。结论 为减少肝胆道复发结石再手术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必须有充分的术前准备;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复发结石的首选方法;纤胆镜在肝胆道复发结石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87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82年1月~2002年6月间肝叶切除治疗487例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与体会。结果肝左(外)叶切除415例(占肝叶切除的85.2%);肝方叶切除31例(6.4%);肝右叶切除41例(8.4%)。术后并发症53例(10.9%),包括隔下感染、胆道出血等。死亡5例,死亡率1.0%。结论肝叶切除是治疗部分肝内胆管结石的较好方法,但对肝右叶及左右肝胆管结石病例仍有扩大适应证之可能。  相似文献   

16.
2 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狭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定位诊断、术式选择、合并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检查:B超诊断准确率为75.6%,CT准确率87.0%,PTC准确率90.9%,ERCP准确率93.5%,MRCP准确率94.4%。全组均采取结石所在部位肝叶、段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等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1%,残石率15.9%。73例随访1~16年,平均10.6年。随访期间结石复发率为6.8%,优良率90.4%。结论(1)MRCP等影像学检查是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前定位诊断的最佳方法。(2)肝叶、段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3)重视肝胆管狭窄的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肝胆管癌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5.5%,术前诊断率为66.7%(20/30)。30例均经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10例,术后平均生存25个月。姑息性手术20例,术后平均生存14个月。结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可明显减少肝胆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319例肝胆管结石病例中,肝内型占15%,肝内外型占85%;46%伴有胆管狭窄.对肝内型病例.以高位胆管切开整形、胆肠吻合.肝叶、段切除为基本术式。对肝内外型.以上述术式处理肝内病变.并附加肝外胆肠内引流术。对多次手术.肝门部严重粘连、无法分离者,行肝叶、段切除术.残石率48%。为提高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强调术前、术中详尽的影像检查.合理选用并联合应用不同术式及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的54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死亡1例,术后重要并发症9例,包括胆瘘,膈下感染,肝功不全,胆道出血;残留结石4例,残留胆管狭窄3例,胆管细胞癌3例,随访8-78个月,结石复发5例,死亡5例(2例肝衰,3例胆管细胞癌),结论 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且能消除胆管细胞癌发生的危险,优于传统手术,对肝硬化患者,是否行右肝切除应据患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性分析83例肝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肝胆管结石并狭窄占同期肝胆管结石病例的31.8%。均手术治疗,常规高位胆管切开取石,同时行肝部分切除13例;附加胆肠内引流72例,T管或U型管外引流11例。术后死亡2例(2.4%)。70例随访1~18年,疗效优者51例(72.8%),良好6例(8.5%);术后残留结石8例(11.4%),结石复发5例(7.1%)。笔者体会肝胆管结石常合并胆管狭窄,应采取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整形,结合肝部分切除,胆肠内引流等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