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疮疹病毒6,7型体外感染淋巴细胞对四种细胞因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类疮疹病毒6、7型(human herpesvirus 6 and 7,HHV-6、HHV-7)体外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物活性法或ELISA法分别检测了HHV-7 Glasgow、YY52株病毒及HHV-6 GS株感染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IL-10、IL-12 P70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3株病毒感染CPMCs后前2在均  相似文献   

2.
1994年美国科学家常远等〔1〕从卡波西肉瘤 (Kaposi’sSar coma ,KS)患者瘤组织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疱疹病毒样序列 ,许多学者称之为KS相关疱疹病毒。经鉴定后被命名为人类疱疹病毒 8型 (HHV 8)。近年国外已对普通人群及人HIV感染人群中HHV 8血清流行病学作了大量调查。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区HIV感染人群HHV 8IgG抗体情况 ,我们对 56例HIV阳性者作了HHV 8IgG的检测。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采集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查出HIV抗体阳…  相似文献   

3.
致瘤性人类疱疹病毒(HHV)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肿瘤病毒疱疹病毒科中包括多种病毒 ,除已知的HSV - 1、HSV - 2、HCMV、VZV、和EBV等外 ,近年来还发现和分离了HHV - 6、HHV - 7和HHV - 8等疱疹病毒。研究表明 ,上述病毒中除外VZV和HHV- 7,均与人类肿瘤发生有病因学联系。Salahuddin等 ( 1 984)从艾滋病合并淋巴细胞增生症患者分离出一种新的病毒 ,称为人类嗜B淋巴细胞病毒 (HBLV) ,后经研究证明其颗粒大小、基因组结构与疱疹病毒相似 ,但其抗原性与其它疱疹病毒不同 ,而改称为HHV - 6型病毒 ,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内 ,为双链DNA…  相似文献   

4.
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与试剂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株(ECV30 4)由武汉大学菌种保存中心提供。PDGF BB、DMEM/F12 、胎牛血清 (FBS)及青霉素 链霉素均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抗血清为SantaCruz公司产品。PDGF BB、SABC试剂盒抗血清及二氨基联苯胺(DAB)由博士德公司提供。2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对培养HUVEC移行的影响 :参照Gajdusek等[1] 介绍的方法 ,并加以改进。选用生长良好的HUVEC悬液 ,调整细胞密度为 2× 10 4 个 /…  相似文献   

5.
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umanHer pesvirus 6 ,HHV 6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新病毒 ,新近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为了探讨HHV 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感染情况及与疾病的关系 ,对 3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进行了HHV 6病毒及其抗体的检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 0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10例 ,均为初发病例。年龄 :2~ 14岁。男 17例 ,女13例。对照组为健康儿童 30例。方法 :①HHV 6病毒分离 :在化疗前抽取静脉抗凝血 2ml(常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和骨髓液 0 5ml接种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6.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新发现的疱疹病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图谱分析表明:HHV-6不同株之间DNA酶切图谱呈多态性。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HHV-6分离株分为A、B二组,B组又分为Ⅰ、Ⅱ两个亚组。此方法为HHV-6感染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新发现的疱疹病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图谱分析表明,HHV-6不同株之间DNA酶切图谱呈多态性,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HHV-6分离株分为A,B二组,B组又分为I,Ⅱ两个亚组,此方法对HHV-6感染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妊娠妇女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由单纯疱疹病毒 (HSV)引起的人类生殖道感染有明显升高的趋势[1] ,孕妇感染HSV后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 ,导致流产、死产及新生儿感染等一系列不良后果[2 ] 。按照血清学分型 ,HSV可分为HSV Ⅰ型和HSV Ⅱ型两大类[3] 。一般认为HSV Ⅱ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比较密切 ,而HSV Ⅰ型则与其他感染有关。但一些调查也发现了HSV Ⅰ引起的孕妇感染和宫内感染[4 ,5] 。为了研究HSV可能引起的宫内感染问题 ,我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技术对 2 82例北京地区孕妇血中的HSV Ⅰ型和HSV Ⅱ型的IgM抗体…  相似文献   

9.
我室曾建立分泌抗B血型抗原IgM类单克隆抗体的5D12杂交瘤细胞株[1] ,本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 ,分离和克隆了 5D12株单抗的VH 和VL 基因 ,采用重叠延伸拼接PCR(SOEPCR )技术[2 ] 体外成功构建 5D12单链抗体基因 ,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1 材料和方法1 1 细胞和载体 E coliTG1为英国Winter教授惠赠 ;质粒pGEX 4T 2购自Pharmacia公司 ;含十五肽接头质粒pSTE 2 15由德国Dubel教授惠赠。1 2 引物和试剂 用于扩增重链可变区的一对引物为VHBack (5 AGGT (C/G )CAGCTG…  相似文献   

10.
卡波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KSHV) ,为近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疱疹病毒 ,又称人类疱疹病毒 8型 (HHV 8)。国外研究发现该病毒主要经性途径传播 ,作者最近报道了我国静脉吸毒者中有较高的KSHV感染 ,KSHV可经静脉吸毒传播。为进一步摸清我国KSHV的感染情况和感染途径 ,我们用抗原性、特异性强的KSHVORF6 5基因重组蛋白作抗作者单位 :3 10 0 0 9杭州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通信作者 :王炜琴 (E mail:8497@sina .com)原 ,用ELISA法对 1999年 3月~ 12月间浙江省部分经血传播肝炎患者 144例(乙型肝…  相似文献   

11.
心脏移植并发疱疹病毒6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3例心脏移植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2株疱疹病毒6型(HHV6),并检测了手术前后病人血清特异性抗-HHV6IgG抗体。这2株HHV6可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分离的毒株在电镜下可见疱疹类病毒样颗粒。经特异性抗体和DNA杂交试验证明,这两株病毒均属于HHV6B组。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HHV6IgG抗体出现4倍或4倍以上增长的有5例(39%),其中包括2例病毒分离阳性的病人血清。由于病人在术前血清已是阳性和术后出现有意义效价的增长,因此试验结果提示心脏移植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能是造成HHV6复发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器官移植受者PBMC中分离鉴定HHV┐6罗敏华施凯肖扬名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由Sa-iahuddin首先从淋巴增生及AID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到的新型疱疹病毒。该病毒在正常人群中感染率很高,在免疫功能受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分析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DNA末端、断裂位点及包装信号的基因序列。方法HHV7感染Sup-T1细胞后提取DNA,PCR扩增待测DNA片断,与质粒载体连接后筛选目的基因克隆,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目的基因序列。结果经测序后得到了HHV7DNA末端及其断裂位点和包装信号的基因序列。分析比较后发现在靠近HHV7DNA末端的基因序列中存在与人类端粒重复序列相同的基元序列GGGTTA。HHV7断裂位点具有pac2·X·pacl的排列,HHV7的断裂位点位于包装信号pac1及pac2之间,只有当三者同时存在时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断裂包装位点。并且只有当复制型HHV7DNA环化时才能形成完整的断裂包装位点。结论HHV7pac1的基因序列与HHV6pac1的基因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HHV7与HHV6具有相似的DNA末端基因结构。  相似文献   

14.
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是1990年从一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核细胞(PBMCs)中首次发现的。研究发现,HHV-7很可能是幼儿急疹(ES)的又一病原。本文就HHV-7的基因组结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 HSV1 -TK基因定义、分子结构HSV1 -TK基因即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 (herpessimplexvirus -Itypethymidinekinasegene,HSV1 -TK ) ,早在 1 979年就有人克隆了HSV1 -TK基因序列[1] ,基因转录部分约 1 30 0个核苷酸 ,蛋白质编码区长为 1 1 2 8个核苷酸 ,编码 376个密码子 ,基因中没有内含子 ,其转录起始部(mRNA5’端 )有 1 0 7个核苷酸的非翻译区。2 TK基因治疗肿瘤机制2 1 TK酶作用 TK基因是一个药敏基因 (drugsen sitivityg…  相似文献   

16.
从加拿大渥太华市民医院的13例心脏移植病人收集移植前后静脉肝素血30份,将按常规方法分离出的淋巴细胞加入经PHA活化的脐带血淋巴细胞中共同培养,结果分离出2株疱疹病毒6型(HHV-e),这2株HHV-6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而且毒株在多次传代后仍可保持感染性,分离的毒株在电镜下可见疮疹类病毒样颗粒。经特异性抗体和DNA杂交试验证明这两殊病毒均属于HHV-6B,同时收集此13例病人移植前后连续血清52份,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HHV-6IegG抗体,5例(39%)病人抗体出现4倍或4倍…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 ,能将无毒或低毒的前药羟甲基无环鸟苷 (ganciclouvir,GCV)磷酸化 ,并进一步在胞内代谢生成三磷酸GCV。后者可抑制细胞内的DNA聚合酶 ,通过阻断DNA的合成而杀伤肿瘤细胞 ,并具有“旁观者效应”[1] 。共刺激分子B7可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辅助信号 ,参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本研究构建了含TK和B7双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并以其转染大鼠乳腺癌细胞 ,观察重组基因的共表达。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质粒pSRI/mB7 1、pLXN、pLN TK、宿主菌DH5α及钙化…  相似文献   

18.
CYP1A1、NAT2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代谢酶基因多态与帕金森病 (PD)易患性的关系 ,我们应用PCR RFLP、ASA和自动实时荧光Light Cycler技术对 90例PD患者的CYP1A1MspI基因型和第 7外显子4 889位异亮氨酸 (Ile) 缬氨酸 (Val)基因型及N 乙酰基转移酶 2(NAT 2 )基因 4个多态 :第 4 81位点的 (C→T) [NAT 2 5A];第5 90位点的 (G→A) [NAT2 6A];第 85 7位点的 (G→A)[NAT2 7A/B]和第 191位点的 (G→A) [NAT2 14A]进行检测和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PD患者 90例 (早发PD患者 4 2例 ,男 2 2…  相似文献   

19.
美国和荷兰的科学家报道 ,他们在树突状细胞表面发现一个HIV 1受体—DC SIGN ,这一发现使人们对HIV 1感染淋巴细胞之前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新的认识。HIV 1首先侵入人体的粘膜 ,然后由DC SIGN引向淋巴细胞 ,达到该病毒的靶位。荷兰科学家首先分离出了DC SIGN ,它是一种分子量为44KD的蛋白质 ,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ICAM 3结合 ,DC SIGN具有树突状细胞特异性 ,能够介导树突状细胞与幼稚T细胞之间的结合。荷兰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联合证明DC SIGN的氨基酸序列与C型植物血凝素相同 ,后者能与HIV 1…  相似文献   

20.
HSV-1扩增子病毒载体介导rGDNF的体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SimplexVirus 1,HSV 1)载体有嗜神经性 ,是神经系统基因治疗中最有前途的载体之一。HSV 1扩增子载体质粒只含有HSV 1病毒的复制和包装所必需的顺式元件和要转移的目的基因以及细菌质粒骨架。扩增子病毒包装所需的反式元件由辅助病毒 (如HSV 1温度敏感突变株tsK)或含病毒基因组的质粒DNA提供。扩增子质粒DNA滚环复制形成首尾串联的、长度高达 15 0kb的线状DNA ,而被包装入病毒毒粒中 ,成为一种含有多拷贝串联质粒的、有感染性的假病毒[1] 。本研究在我们以前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