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越 《眼科》2017,26(6):404
目的 观察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矫正术治疗儿童下睑倒睫的远期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下睑倒睫患儿200例(400眼),年龄3~10岁,平均5.56±2.30岁。方法 对200例(400眼)下睑倒睫者适量切除下睑皮肤及眼轮匝肌,睫毛外翻褥式缝合,皮肤连续缝合,部分患者联合灰线切开。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主要指标 睫毛位置、畏光、流泪、角膜损伤、眼睑位置形态、有无下睑泪小点外翻、下睑皮肤凹陷性瘢痕、有无明显的下双眼皮。结果 术后患者倒睫全部矫正。200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倒睫无复发。170例患儿随访观察12个月,1例(1眼)倒睫部分复发。术后200例患儿畏光、流泪均消失,200例(380眼)角膜上皮损伤愈合,无下睑内、外翻,无下睑泪小点外翻,无下睑切口处皮肤凹陷性瘢痕,无明显下双眼皮,外观良好。结论 通过对下睑倒睫手术方案的精准设计,皮肤以及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远期观察倒睫手术效果确切,且外观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灰线切开联合睫毛翻转缝合治疗儿童下睑赘皮性内翻倒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伴有下睑内侧睫毛紧邻睑缘灰线和(或)具有"倒钩状"睫毛的60例(120眼)下睑赘皮性内翻倒睫患儿进行联合灰线切开手术矫正.去除下睑多余的皮肤和眼轮匝肌,将切口上唇的皮下组织和睑板前筋膜间断缝合固定(睫毛翻转缝合或睫毛外翻褥式缝合),用连续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下睑赘皮性倒睫手术方式.方法 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8例先天性下睑赘皮性倒睫患者实施手术矫正,采用“夹持皮肤定量法”切除赘余皮肤及部分轮匝肌,术后1周、1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无眼表刺激症状,睫毛方向正常,眼睑无内外翻及退缩等异常,所有患者在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复发,1例患者随访2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夹持皮肤定量法”简单易行,可有效矫正下睑赘皮性倒睫,并能准确预计皮肤切除量,避免过矫及欠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应用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并分析相关的解剖结构特点.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诊断为下睑赘皮并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或联合眶隔整复术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13~30岁,均为双眼发病.所有患者均采用这种改良术式,其中8例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术后随访4个月~4年,平均随访13个月.观察手术疗效:下睑赘皮及倒睫是否完全矫正,症状是否缓解,有无并发症出现及是否复发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其中8例(57%)术中发现眶隔附着点较高,同时行眶隔整复术.术中发现解剖特点为:所有患者均有下睑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向睑缘部堆积,10例睑缘部眼轮匝肌肥厚,8例眶隔附着点较高.术后27眼(96%)完全矫正,1眼(4%)残留轻度下睑赘皮.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皮肤、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是治疗下睑赘皮的有效方法,对于眶隔附着点较高者,需同时行眶隔整复术.  相似文献   

5.
儿童下睑赘皮的诊断和治疗--附60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下睑赘皮的成因 ,评估皮肤部分切除和Riolan氏肌切除法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方法 应用梭状皮肤切除和Riolan氏肌切除法治疗 60例 1 1 0只眼下睑赘皮 ,平均随访 1年。结果 术后下睑赘皮及下睑睫毛角度异常矫正率 95 5 % ,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下睑赘皮切除合并Riolan氏肌切除是治疗儿童下睑赘皮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伴有内眦赘皮的先天性上、下睑内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伴有内眦赘皮的先天性上、下睑内翻和倒睫行手术23例(46眼)。手术方法:内眦部设计Y-V切口, 沿着睑缘向颞侧延伸至上、下睑, 内缝线法将上、下睑近睑缘切口下方眼轮匝肌固定于睑板缘处的上睑提肌和下睑缩肌上, 切除多余的皮肤及肥厚的眼轮匝肌, 间断对位缝合皮肤。随访6~12个月, 观察手术治疗效果。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进行皮肤瘢痕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治愈34眼, 占73.91%(34/46);好转8眼, 占17.39%(8/46);未愈(或复发)4眼, 占8.69%(4/46)。有效率为91.30%(42/46)。皮肤瘢痕评分分值≤3分, 不影响美观。结论改良Y-V形内眦皮肤重置术联合延长切口矫正睑内翻术疗效好, 复发率低, 瘢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比较常见.小儿角膜耐受性强且无症状,应尽量保守观察.但对倒睫特别严重,刺激症状显著或出现角膜损伤的儿童应予手术矫正.我们多次见到用单纯缝线术或“六三一”手术而倒睫在术后短期复发者.为此,我们根据先天性内翻倒睫的成因,从改变异常解剖入手,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法,收到完全治愈的效果.手术方法:全部病例在门诊进行,局部麻醉.令患儿上视或当眼球处于上转位时用镊夹法确定下睑赘皮切除量.用亚甲兰标记皮肤切开线.用2%利多卡因行下睑皮下和下穹窿部结膜下注射.距睑缘2mm平行睑缘切开皮肤,在预定切除宽度的标记线上作另一切口,剪除赘皮.充分游离切口上唇皮下,以离断可能异常附着该部的下睑缩肌纤维.切除睑板前近睑缘部约2mm宽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前表面.等距离缝合3针挂上睑板下缘的皮肤切口对位缝线.倒睫矫正理想后,完善皮肤缝合.单眼包盖,术后第5天拆线.  相似文献   

8.
有下睑赘皮时,可以因下睑皮肤皱褶压迫睫毛使其倒向后方而磨擦角膜。单纯用缝线法做内翻倒睫矫正,因下睑皮肤皱褶不切除,成功率低。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我们对13例患儿进行下睑L型皮肤切除术,既矫正了轻度的下睑内眦赘皮,又矫正了下睑内翻倒睫。经随访6个月-3年以上,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9岁的儿童26例(50只眼),其中3例(6只眼)为缝线法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大部分配合的儿童在局麻下手术,个别不配合的儿童全麻手术。4例(8只眼)行缝线法矫正,22例(42只眼)采用下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法矫正。结果手术后下睑内翻矫正,配合局部药物治疗角膜上皮损伤24~72 h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其中缝线法4只眼好转,4只眼复发需再次手术;42只眼皮肤轮匝肌切除法,38只眼治愈,4只眼好转,未见复发。结论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矫正下睑内翻,缝线法可用于轻度睑内翻者,下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适用绝大多数下睑内翻,且术后无复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秦毅陈涛  李冬梅 《眼科》2013,22(3):205-208
 目的 探讨联合外眦成形、下睑外翻缝线以及睑板前轮匝肌切除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9例(23眼)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方法 手术包括外眦成形矫正水平眼睑松弛,睑板前轮匝肌切除解除眼轮匝肌骑跨,下穹窿皮肤缝线折短下睑缩肌。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眼睑形态、位置,有无溢泪等。随访8~12个月。主要指标 眼睑形态、位置,有无溢泪。结果 到最后随访时,所有患者下睑对称无畸形;1例患者(1眼)在睁眼时下眼睑与眼表贴附不紧密,但无明显内外翻及溢泪发生。随访期间无复发或过矫现象发生。结论 针对多种致病因素的联合外眦成形、睑板前轮匝肌切除以及下穹窿皮肤缝线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的睑内翻倒睫的各种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它们的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

方法:选自2011-06/2013-06共收治睑内翻倒睫患者669例1027眼。其中先天性睑内翻171例311眼,主要行睑板固定术、条形皮肤轮匝肌切除术、内眦赘皮矫正术及下睑轮匝肌增强术; 瘢痕性睑内翻260例407眼,主要行睑板固定术、部分睑板切除术及睑缘灰线劈开、下睑缩肌延长+异体巩膜植入术; 老年性或痉挛性睑内翻238例309眼,主要行下睑轮匝肌增强术。

结果:术后满意率97.2%,好转率0.7%,总有效率97.9%。其中先天性睑内翻倒睫的手术满意率97.1%,瘢痕性睑内翻倒睫的手术满意率96.6%,老年性或痉挛性睑内翻倒睫的手术满意率98.1%。手术后有22眼(2.1%)出现并发症,主要有倒睫复发、眼睑外翻、瘢痕形成、眼睑弧度不自然、双眼外观不对称等,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均满意。

结论:对于不同种类型的睑内翻倒睫要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的手术对于眼内屈光发育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患儿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09/2018-06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并接受下睑内翻矫正手术的患儿30例59眼。将其分为低龄组(2~3岁)10例20眼,中龄组(4~6岁)10例20眼和大龄组(7~12岁)10例19眼。所有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接受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合并内眦赘皮患儿同时接受内眦切开联合L型缝合术式,轻度下睑内翻不伴眼轮匝肌肥厚的患儿接受缝线术,术后3mo合并弱视及屈光不正者接受屈光矫正,随访6~12mo。测定三组患儿术前及术后6mo眼内屈光状态,视力发育情况及角膜地形图结果。结果:所有患儿术后下睑内翻矫正效果良好,无欠矫,外翻或眼睑角状畸形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CC)三组患儿均有差异(P<0.05),视网膜检影总散光值(RC)、BCVA,低龄组和中龄组患儿有差异(P<0.05),大龄组无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患儿在6岁以内接受手术矫正可以改善眼球散光值。4~6岁患儿术前顺规散光发病率高,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及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的不同发病机制及对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102例(204眼)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年龄1岁5个月~15岁.对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矫正.结果 对于下睑内翻轻度,眼球上下转动睫毛的位置不改变者,行单纯下睑穹隆皮肤3对缝线法6例(12眼);下睑内翻轻度,向前方注视睫毛不接触眼球,眼球向下转动时睫毛接触眼球者,采用下直肌鞘离断术7例(14眼);睑内翻中度或重度,眼球向下转动时加重者,采用下直肌鞘纤维离断联合缝线法45例(90眼);下睑内翻中度或重度,眼球上下运动睫毛位置无改变者,采用下睑皮肤和下眼轮匝部分切除的切开法(Hotz法)42例(84眼).单纯内眦赘皮矫正术2例(4眼).术后随诊3个月~1年,97.05%的患眼下睑内翻得到完全矫正,2.95%的患眼内眦部有倒睫.结论 儿童先天性下睑内翻根据其临床不同的表现,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儿童下睑倒睫的疗效。方法选择3~9岁的儿童28例(53只眼)。其中3例(6只眼)为双行睫患儿,另有4只眼为缝线法术后复发。大部分全麻下手术,个别配合的儿童局麻手术。8只眼行缝线法矫正;39只眼采用切开法矫正;双行睫6只眼下睑行显微镜下射频刀毛囊破坏术。结果术后下睑倒睫矫正,配合局部药物治疗角膜上皮损伤24~72 h愈合。术后随访2~3个月,有8只眼复发,其中缝线法2只眼,双行睫6只眼均有不同程度(1~4根)倒睫复发。结论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术式矫正下睑倒睫,缝线法可用于轻度倒睫者;切开法适用绝大多数下睑倒睫,且术后无复发;对于双行睫者,射频刀毛囊破坏术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睑内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睑内翻发病原因并据此改良手术方法。方法 先天性睑内翻59例(114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及下睑缩肌离断术,其中伴有倒向型内眦赘皮较重联合行L型皮肤切除术者19例(38眼)。术前检查59例向下注视时下睑鼻侧1/3~1/2部分下移、内收,内翻、倒睫加重,说明下睑缩肌张力强。结果 59例(114眼)睑内翻矫正良好,眼球正位及下转位睫毛均不接触角膜,下睑不下移,治愈率100.00%。结论 本术式去除先天性睑内翻根源,更利于下睑生理功能恢复,可作为先天性睑内翻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矫治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方法:患者15例29眼,采用内眦重建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伴倒向型内眦赘皮者行L型皮肤轮匝肌切除术;伴其它类型内眦赘皮者行y-v成形术联合皮肤轮匝肌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12mo,所有患者下睑内翻及内眦赘皮均矫正满意,睑裂横径延长,内眦角自然,取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家长及患者满意.结论:联合手术的方法简便有效,利于下睑生理功能恢复,术后瘢痕不明显,提高了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疗效,患者术后不易复发,可作为先天性睑内翻常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睑内翻倒睫,切除下睑皮肤、轮匝肌,皮内带睑板缝合矫正内翻倒睫,同时可以美容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47例(75眼)下睑内翻倒睫的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矫正.结果 对47例(75眼)下睑内翻倒睫的病例采用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倒睫全部矫正无双重睑出现.结论 对下睑内翻倒睫的患者行皮肤、部分轮匝肌切除,皮内带睑板缝合法下睑内翻倒睫可得到良好矫正,方法简单、可靠且同时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下睑整复术在治疗复发性老年性下睑内翻中的应用。方法:由同一术者对2006-01/2011-01我院收治的10例在外院行各种治疗方法后复发的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行下睑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皮肤刀形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患者10例术后全部矫正,随访1~5a均无复发。结论:改良下睑整复术(下睑眼轮匝肌缩短+下睑皮肤刀形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效果良好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下睑轮匝肌折叠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睑轮匝肌折叠联合松弛皮肤切除矫正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对45例(50只眼)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施行下睑轮匝肌折叠联合松弛皮肤的切除,观察术后下睑位置,评估患者是否有角膜刺激症状。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49只眼下睑内翻矫正满意,角膜刺激症状消失,占98%;1只眼术后4~5个月复发,占2%,经再次手术后内翻矫正。无睑外翻、成角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下睑轮匝肌折叠联合松弛皮肤切除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不仅达到治疗与美观的双重目的,且简单易行,疗效确切、持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下睑内翻和上睑肥厚性单睑及内眦赘皮一期进行的手术方法和美容效果.方法 先进行睑裂横径和内眦间距的测量,根据测量值设计新内眦点,采用睫毛周边切口矫治内眦赘皮.平行上下睑缘剪开内眦赘皮达新内眦点,分离上下皮瓣与眼轮匝肌,将原内眦点的皮肤与新内眦点皮肤缝合.下睑睫毛下1.5 mm横贯切口与内眦皮瓣相连,分离皮肤达眶下缘,白睑缘下2 mm分出宽4 mm肌肉瓣,在近外眦处将其缩短3~4 mm,7-0尼龙线间断缝合皮肤.上睑沿重睑设计线切开,下唇分离至睫毛根部,剪除其下多余组织,上唇去除一窄条皮肤直达内眦皮瓣并将其多余处剪除,打开眶隔剪除脱出脂肪组织,中间挂提上睑肌腱膜后间断缝合皮肤.结果 本组16例32只眼,上、下睑内翻均得到矫正,重睑自然,睑裂明显变长开大,内眦赘皮消失.结论 采用此种联合手术方法做出的眼睛,不但治疗了疾病,而且达到了美容的目的,值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