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本文对我院7年来67例原发性肝癌(HCC)的93个肿瘤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同时复习了肝血管瘤、肝脓肿、肝转移癌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以便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应用声学密度技术,研究肝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超声组织特征,探讨该方法对肝血管瘤和原发性肝癌组织特征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iemens Sonoline Antares型超声诊断仪的AD(acoustic Densitometry)软件系统,对30例肝血管瘤,1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肿瘤组织声学密度测定.结果 肝血管瘤组织声学密度(15±4.51)dB低于原发性肝癌(24.04±2.98)dB,P<0.001,最高密度与最低密度差(10.34±4.08)dB高于原发性肝癌(8.50±3.84)dB,P<0.001.结论 肝血管瘤组织特征与原发性肝癌组织特征有明显不同,声学密度技术测定可鉴别肝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肝血管瘤的声像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是肝脏B超检查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肝血管瘤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本观察了肝血管瘤6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三维血管能量成像对肝癌和肝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多普勒能量图对肝癌和肝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三维血管能量成像检测95例肝癌和72例肝血管瘤,观察瘤周及瘤内的血流状况。结果三维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肝肿瘤内血管可分为2种类型,多血管型和少血管型。肝癌多血管型有树枝状、网状和放射状;肝血管瘤多血管型呈树枝状、线团状、空心状。结论三维多普勒能量图完整立体地显示肝癌和肝血管瘤的血管,清晰地显示肿瘤内外血流分布状态及特点,在肝癌和肝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显示肝占位病变血流灌注特点的能力,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9例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肝占位(原发性肝癌61例,转移性肝癌1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5例,血管瘤12例,肝硬化增生结节5例,肝细胞腺瘤2例,胆管细胞腺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局灶性坏死4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术前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和造影剂增强16层螺旋CT检查,将两种检查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漏诊原发性肝癌2例、转移性肝癌1例,误诊原发性肝癌5例、胆管癌1例、胆管腺瘤1例、肝硬化结节1例、血管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增强CT漏诊原发性肝癌3例、转移性肝癌2例、血管瘤1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例,误诊原发性肝癌7例、胆管癌2例、胆管腺瘤1例、血管瘤3例、肝硬化结节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局灶性坏死2例。超声造影诊断肝占位病变的检出率为97.25%,增强CT的检出率为93.58%;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的准确性为90.83%,增强CT的准确性为82.57%。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能力与增强螺旋CT相近,实时超声造影具有独立诊断价值,对于增强CT扫描阴性或未显示病灶血流灌注特点的病例,超声造影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诊断肝癌和肝血管瘤的探讨中国石油及燃气管道局职工医院钱福泉,陈凤芝,王平,蒋晓红1993年3月~1994年3月,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肝癌2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2例,转移性肝癌6例),年龄29~67岁,男21例,女7例;肝血管瘤36例,年龄21...  相似文献   

7.
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目前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也是目前认为非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2006年9月采用此项技术治疗肝血管瘤及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次,医护配合默契,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与方法⑶采用经周围静脉注射手振氟碳微泡彩色多普勒增强造影检查了 35 例肝肿瘤及 18 例正常肝脏患者⒙以探讨肝肿瘤彩色多普勒增强造影方面的特征表现⒚结果⑶动脉相 20 例 ⒉909 % ⒕原发性肝癌及 2 例⒉333% ⒕转移性肝癌肿瘤内彩色血流增强程度强于周围肝组织⒙2 例 ⒉91% ⒕原发性肝癌及 4 例 ⒉667 % ⒕转移性肝癌弱于周围肝组织⒙所有肝血管瘤无瘤内彩色血流增强⒚10 例 ⒉455 % ⒕原发性肝癌门脉血流提前增强⒙所有转移性肝癌及肝血管瘤未见门脉血流提前增强⒚门脉相 21 例 ⒉955% ⒕原发性肝癌、4 例 ⒉6 67% ⒕转移性肝癌及 2 例⒉286 % ⒕肝血管瘤可见肿瘤内血流增强⒚结论⑶彩色多普勒增强造影对肝肿瘤诊断及治疗选择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⒚  相似文献   

9.
肝血管瘤是肝脏超声检查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B型超声的广泛应用,肝血管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为了鉴别肝脏肿瘤的良、恶性,提高肝血管瘤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对116例肝血管瘤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91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对56例患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内胆管结石、严重肝损伤,慢性肝脓肿的患者作肝脏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原因与治疗体会(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原因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肝自发性破裂患者出血的原因以及治疗方式。结果 采取开腹手术止血39例,介入手术止血3例。出血原因包括原发性肝癌破裂、肝血管瘤破裂、肝硬化结节破裂、肝腺瘤破裂、肝脂肪瘤破裂、肝紫斑病破裂和继发性肝癌破裂。结论 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结节破裂出血预后凶险;手术止血是救治肝自发性破裂的主要方法,对于肝占位性病变,应综合考虑,力争行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肝肿瘤超声造影前后血流平均密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定量指标血流平均密度(MFD)在评价肝肿瘤超声造影前后血供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造影前对35个肝肿瘤病灶(原发性肝癌11个,转移性肝癌9个,血管瘤15个)行能量多普勒成像(CPA),计测病灶内MFD,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Vue,对病灶行超声造影反向脉冲谐波(PIH)检查,计测造影后病灶内MFD,并分别与造影前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造影前与造影后MF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原发性肝癌组MFD(0.303±0.179),明显高于血管瘤组(0.093±0.06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转移性肝癌组分别与原发性肝癌组和血管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不同性质肝肿瘤的血流信号,血流定量指标MFD能对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肝脏疾患在我国发病率较高,B超是首选的辅助检查之一。灰阶超声诊断主要依据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彩阶B超是一种新兴技术,它是否有助于提高灰阶超声的诊断水平尚有争论。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一、资料和方法 本组观察1993年10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来院作肝脏检查的男女患者1057例,年龄从9岁至78岁,其中正常肝709例,发现并诊断肝脏疾患348例。包括脂肪肝75例、肝硬化60例、肝癌51例共83个肿瘤,肝血管瘤49例共72个肿瘤,肝囊肿109例共173个,肝脓肿4例。其中肝癌11例由病证实,14例动脉造影证实,15例为其它脏器癌肿转移,其余11例由其它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癌 )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然而 ,临床中常将肝癌与原发性肝脏良性肿瘤混淆 ,以致相互误诊。本文就 1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误诊原因作一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6 5岁 ,平均 38岁。术前经B超、CT和 (或 )MRI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9例 ,肝血管瘤 3例。肿物位于左肝叶 2例 ,右肝叶 9例 ,中肝叶 1例。1 2 误诊情况  12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术前诊断为肝血管瘤的 3例 ,病理诊断为肝癌 ,2例合并肝硬变。术前影像学诊断为肝癌的 9例 ,病理诊断为炎性假…  相似文献   

15.
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目前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也是目前认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该院自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采用此项技术治疗肝血管瘤及原发性肝癌患者53例次,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术前、术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分别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别记录病灶的大小和弹性评分,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95例肝脏占位性疾病患者中,肝泡型包虫病54例,原发性肝癌21例,肝囊型包虫病14例,肝血管瘤6例。超声弹性成像测得原发性肝癌和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病灶面积、周长及体积均显著大于常规超声检查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泡型包虫病、原发性肝癌、肝囊型包虫病及肝血管瘤的弹性评分分别为(4.24±0.43)分、(4.57±0.51)分、(2.28±0.47)分及(2.50±0.55)分,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153,P0.01);肝泡型包虫病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的弹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测定肝泡型包虫病病灶的硬度,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间歇二次谐波成像声学造影鉴别肝肿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目的 探讨间歇二次谐波成像声学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1例肝肿瘤患者行间歇二次谐波声学造影,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转移性肝癌1例,局灶性脂肪肝1例,肝血管瘤5例。声学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结果 造影后,4例原发性肝癌和1例肝转移癌瘤组织回声增强,肿瘤内的异常增生血管清楚显示,呈“蜘蛛网”样形态。1例局灶性脂肪肝显示出正常走行的肝动脉和门静脉。5例肝血管瘤呈均匀增强回声,与正常肝组织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患者共84个病灶行双层2DFSPGR序列MR灌注成像检查(其中28个原发性肝细胞癌、22个转移性肝癌、19个肝血管瘤、15个肝脓肿病灶)。根据对比剂首过期内的原始图像,获取每个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记录病灶的峰值时间(TP),计算肝脏灌注指数(HPI)。结果各组肝占位性病变的TP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占位病变组的HPI均高于正常肝组织组。原发性肝癌的HPI的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及肝脓肿的HPI。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脓肿的HPI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R灌注成像有助于常见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入院诊断的疑似原发性肝肿瘤患者57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先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绘制病灶部位时间-信号曲线,然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b值=800时计算相应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记录并统计单一增强扫描与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的灵敏性、特异度、准确性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量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及价值。结果 57例疑似原发性肝肿瘤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得到确诊,其中原发性肝癌46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6例,肝囊肿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ADC值低于肝血管瘤及肝囊肿(P0.05);肝血管瘤ADC值低于肝囊肿(P0.05);DCE-MRI联合DWI诊断最终确诊57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0%;DCE-MRI最终确诊5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49%;DCE-MRI联合DW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CE-MRI(P0.05)。结论将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实践意义。方法:以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抽样选取的99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肝硬化增生结节、肝硬化增生结节、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检出率及肝脏占位病变总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无较大差异(P>0.05)。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流灌注指数(DPI)与阻力指数(RR)明显高于肝硬化增生结节、肝血管瘤患者(P<0.05)。肝硬化增生结节患者静脉充血指数(PCI)与肝总血流量(TLBF)明显高于肝血管瘤、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患者(P<0.05)。结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实践价值较为突出,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