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A2A受体基因对脓毒症肝损伤小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用雄性清洁级C57BL/6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为A2A受体基因敲除(KO)组,其同窝野生型C57BL/6小鼠,随机分别为野生型(WT)阳性组和WT阴性组。KO组和WT阳性组经腹腔注射热灭活大肠杆菌菌液,WT阴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透射电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对肝脏线粒体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WT阳性组ALT、AST水平比WT阴性组升高(P0.05)。结论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正常线粒体数量减少,肝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肝功能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的谷氨酸脱羧酶(GAD)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4周龄和6周龄的基因敲除型(KO)鼠和野生型(WT)鼠分别连续进行2天的被动回避行为的避暗和跳台实验观察后使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海马GAD的表达变化,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 避暗实验中,4周龄和6周龄KO鼠潜伏期比WT鼠明显少(P<0.05);而KO鼠的错误次数比WT鼠明显多(P <0.05);4周龄和6周龄KO鼠或WT鼠的潜伏期、错误次数无差异(P>0.05),同周龄WT鼠第一天的潜伏期和错误与第二天相比无差异(P<0.05).跳台实验中,4周龄和6周龄KO鼠的潜伏期比WT鼠明显少(P<0.05);而KO鼠的错误次数比WT鼠明显多(P<0.05);4周龄和6周龄KO鼠或WT鼠的潜伏期、错误次数无差异(P>0.05);同周龄第一天KO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与第二天相比无差异(P >0.05);同周龄第一天WT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与第二天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GAD65/67蛋白在KO鼠海马表达比WT鼠增多(P<0.05);随着周龄的增加,6周龄KO鼠或WT鼠的GAD 65/67蛋白表达比4周龄表达增多(P<0.05).结论 4周龄和6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海马的GAD的表达异常变化可能介导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Ctrp6基因敲除小鼠建立模型解析隔日禁食改善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3月龄雌性的野生型(WT)小鼠和Ctrp6基因敲除(KO)小鼠进行隔日禁食实验,每种基因型分为两组:自由采食组(WT,n=9;KO,n=12)和隔日禁食组(WT-ADF,n=12;KO-ADF,n=12)。饲养实验持续14 w,期间所有小鼠自由饮水,每日记录采食量,每周称量体重。13 w进行葡萄糖耐受实验和小鼠行为学实验。14 w饲养实验结束后,取血清检测其中脂代谢相关因子含量,取小鼠皮下脂肪和棕色脂肪组织用RT-PCR检测其中棕脂标志性基因表达,利用蛋白印迹分析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与自由采食组相比,隔日禁食组的WT和KO鼠的累积采食量均降低,体重增加减缓,体脂积累减少,葡萄糖耐受性增加,血脂降低,代谢得到改善。对皮下脂肪的基因表达分析,隔日禁食导致两种基因型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的白色脂肪棕色化标志基因Ucp1和Pgc1α的mRNA和蛋白丰度均升高,其中KO鼠上升幅度更大;利用蛋白印记分析相关信号通路,隔日禁食组PKA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隔日禁食能够减缓小鼠体重增加,减少白色脂肪积累,改善小鼠代谢,这...  相似文献   

4.
刘小聪  赵丽华  冯婧  Colin RJ  王素青 《营养学报》2012,34(2):143-146,149
目的探讨CYP1B1对高脂膳食诱导的成年小鼠脂肪代谢的作用。方法 CYP1B1基因敲除(KO)和野生型(WT)雄性成年C57/BL小鼠(6 w龄)各16只,给予低脂(LFD,30%)、高脂肪(HFD,60%)饲料共6 w。小鼠处死后取血清、附睾脂肪和肝脏组织检测相应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结果 6 w高脂膳食后,KO小鼠能量摄入总量稍高于WT小鼠,但其体重增量和附睾脂肪组织重量均显著低于WT小鼠;WT小鼠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大于KO小鼠,且血糖、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TG)水平亦明显高于KO小鼠;肝脏组织RT-PCR结果显示,CYP1B1基因敲除后,启动脂肪形成的核因子及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如CD36、SREBP1c、SCD1等表达下降,而调控脂肪氧化分解的基因如CPT-1α,UCP-2表达显著上升;蛋白印迹结果显示,CYP1B1基因敲除增强腺苷-磷酸激酶(AMPK)的磷酸化。结论 CYP1B1基因敲除对成年小鼠营养性肥胖的保护作用可能与AMPK磷酸化增强并调控肝脏中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4周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高架十字迷宫行为进行观察。方法采用SMART软件对4周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野生型小鼠(WT)进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观察,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采用SMART软件分析发现: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WT组小鼠比较,KO组小鼠的运动性、兴奋性、探索性明显增强,且KO组小鼠在开放区域活动时间,次数以及路程均明显高于WT组。结论 4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行为异常,运动性和兴奋性较野生型小鼠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敲除腺苷A_(2A)R对新生小鼠HIBD大脑皮层、海马CA1区AIF和TUNEL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方法将A_(2A)R基因敲除(KO)小鼠40只及同窝野生型(WT)小鼠40只分为KO组和WT组,每组下设假手术组和HIBD组,后者分1 d、3 d、7 d共3个时间点,参照经典Rice-Vannucci法建立7日龄新生小鼠HIBD模型。采用3种发育反射(翻正、趋地和悬崖逃避)对小鼠进行短期神经功能评定,TUNEL染色法观察阻断A_(2A)R对新生小鼠HIBD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皮层和海马CA1区AIF的表达。结果 A_(2A)R敲除能显著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和脑组织病理损伤;TUNEL染色示野生型模型组(1 d、3 d)凋亡细胞明显少于敲除型模型组(P0.01);HIBD后AIF迅速增加,于造模后1 d达高峰;敲除型模型组均多于野生型模型组(P0.05)。结论腺苷A_(2A)R敲除可增加脑缺血缺氧小鼠海马皮层和CA1区的神经细胞凋亡和AIF表达,提示A_(2A)R对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周龄和8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的痛觉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分别挑选4周龄和8周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和野生型小鼠(Wild Type,WT)各20只,雌、雄各半,共80只,应用PL-200热刺痛仪测定小鼠后肢热痛阈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周龄和8周龄KO鼠的痛阈均比同周龄WT鼠的痛阈增高。结论 Fmr1基因敲除导致痛觉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mr1基因敲除型小鼠粪便肠道细菌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 方法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0份小鼠粪便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并进行生物学分析。 结果两组样本测序共获得高质量序列325 280条,核心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Anosim分析表明基因敲除(KO)组与正常野生型(WT)组小鼠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组内样品重复性满足数据分析要求,Adonis分析表明本次检验可信度高(P<0.05)。LDA值展现KO组与WT组小鼠肠道微生态菌群有明显差异,基于Unifrac距离,Amova分析表明KO和WT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KO组与WT组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孤独症与肠道微生态系统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系统可能通过微生物代谢的间接作用影响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α-细辛醚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自主活动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30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和FVB野生型小鼠(WT小鼠)为研究对象,将KO和WT两种类型的小鼠分别分为7小组,每组15只.其中1组作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另外6小组连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α-细辛醚(3 mg/kg、6 mg/kg、9 mg/kg、12 mg/kg、24 mg/kg、36mg/kg)5天,用药第5天进行自主活动行为学实验,观察α-细辛醚能否改善KO鼠的过度活动的表型.结果 在行为学自主活动实验中,KO鼠的活动次数比WT鼠的活动次数多,站立次数比WT鼠的站立次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α-细辛醚后,KO鼠的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站立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α-细辛醚能改善KO鼠的的活动过度的表型,可能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鞘磷脂酶(alk-SMase)对机体胆固醇代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按照基因型分为WT(alk-SMase+/+)组和KO(alk-SMase-/-)组,经过常规喂养12 w龄时,分别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血脂四项水平、肝脏中胆固醇水平;取小鼠小肠粘膜组织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ASBT),同时提取肝脏蛋白检测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尼曼-匹克C2(NPC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WT小鼠比较,KO小鼠alk-SMase活性缺失引起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下降,肝脏TC水平也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KO小鼠小肠粘膜中SR-BI、ASBT和肝脏HMGCR表达显著上调,而肝脏NPC2表达显著下调,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初步探明alk-SMase通过调节肠道中胆固醇吸收及肝脏胆固醇合成及外排的过程调节机体胆固醇的代谢,维持机体胆固醇稳态平衡。[营养学报,2021,43(3):242-24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IGHT分子在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呼吸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C57BL/6J野生型(Wild type,WT)和LIGHT基因敲除(Knock out,KO)小鼠经鼻内接种4.5×10~5 IFU Cps,每天观察记录小鼠的进食、活动、体重变化及生存情况。感染后第4、9、14 d分批处死小鼠,分离肺组织,检测肺组织中Cps载量、病理损伤程度。结果与WT小鼠相比,LIGHT KO小鼠出现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症状,死亡率更高,肺组织匀浆中Cps载量更高且带菌时间延长,肺部病理损伤程度也显著高于WT小鼠。结论 LIGHT基因缺失可促进Cps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中miR-199a/b-3p表达水平是否可以应用于肝癌的筛查.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及统计学方法分析肝癌患者(90例)和健康人(50例)的miR-199a/b-3p水平,分析肝癌手术前后(44例)miR-199a/b-3p表达水平,肝癌不同分期血浆中miR-199a/b-3p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miR-199a/b-3p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存活期的相关性.结果 肝癌患者血浆中miR-199a/b-3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t=-4.557,P<0.01);经手术切除肿瘤之后,患者血浆中miR-199a/b-3p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t=-0.414,P< 0.01);不同分期肝癌患者血浆中miR-199a/b-3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8,P>0.05);术后miR-199a/b-3p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存活时间正相关(r=0.788,P<0.01).结论 通过检测血浆中miR-199a/b-3p表达水平可以对肝癌患者进行筛查,并对术后患者的愈后情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3.
胎儿脱细胞DNA(fDNA)可在人类妊娠期血浆中检测到,并在临产后迅速清除。研究观察能否在小鼠模型的血浆中检测到fDNA,并比较妊娠期母体和胎儿的fDNA是否同源。动物为高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基因小鼠。将小鼠分为4组。组1:8周大的C57BL/6J处女雌鼠与同源GFP+的雄鼠交配。组2:8周大的DBA/2J处女雌鼠与异源的GFP+的雄鼠交配,认为此组中胎儿与母体同源。组3:曾与同源GFP+雄鼠交配过的C57BL/6J的雌鼠,曾产过三四窝小鼠。组4:C57BL/6J雌鼠,曾3次与同源GFP+雄鼠交配,并产下三窝小鼠。组1与组2怀孕后处死,组3与组4在哺乳后期处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功能定位。方法:选取雌性小鼠发生6周成年(成年组,6只)与未成年(未成年组,6只),培养卵巢颗粒细胞,将加入促卵泡刺激素(FSH)培养的颗粒细胞作为FSH组,不加FSH培养的颗粒细胞作为非FSH组。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颗粒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tau表达,将tau融合蛋白转染到颗粒细胞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tau蛋白在颗粒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小鼠卵巢颗粒细胞tau蛋白表达阳性数成年组高于未成年组,FSH组高于非FSH组(P0.05);未成年小鼠中FSH组阳性数高于非FSH组(P0.05)。成年组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tau蛋白聚集于细胞核,呈放射状。结论:微管相关蛋白tau在成年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高表达,其定位主要集中于细胞核,影响颗粒细胞增殖分化,通过观察tau蛋白表达及定位,可反映微管形成及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LncRNA TUG1通过调控miR-196b-5p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凋亡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OVCAR3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HOSE中miR-196b-5p和TUG1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法验证TUG1可能的靶基因。建立TUG1抑制表达、miR-196b-5p过表达及si-TUG1和anti-miR-196b-5p共转染的SKOV3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SKOV3细胞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存活情况,曲线拟合计算不同剂量辐射后各放射生物学参数。结果 正常卵巢上皮细胞HOSE相比,卵巢癌细胞SKOV3、HO8910及OVCAR3中miR-196b-5p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G1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96b-5p是TUG1的靶基因。TUG1抑制表达或miR-196b-5p过表达均促进SKOV3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增加其放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miR-196b-5p表达可部分逆转抑制TUG1表达对SKOV3细胞促进凋亡和增强放射敏感性作用。结论 TUG1可负性调控miR-196b-5p的表达,抑制TUG1表达,可促进卵巢癌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耳蜗毛细胞氧化损伤中表达异常的miR-181a对原癌基因c-fos的生物学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染毒,设50、100、200μmol/L 3个浓度组和未染毒对照组对HEI-CO1细胞染毒12h,提取细胞总RNA及细胞总蛋白,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181a/-181d表达;选择表达异常的miR-181a为研究对象,检索生物信息学网站,对c-fos 3'端非翻译区域(3'-UTR)上miR-181a可能的作用靶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用脂质体转染入miR-181a的mimics,qPCR检测转染效率;qPCR观察c-fos mRNA水平表达量的改变;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毛细胞中c-fos蛋白表达量的改变;构建野生型的融合c-fos-3' UTR的重组pGL3质粒(pGL3-c-fos-3' UTR-WT),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在高表达miR-181a后荧光素酶活力的改变情况.结果 qPCR结果显示,miR-181a在100、200 μmol/L染毒浓度组表达下调,低表达倍数分别为0.744和0.7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iR-181d在50 μmol/L浓度组表达升高,高表达倍数为1.2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00、200 μmol/L 2个染毒浓度组中的表达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预测显示,在人类和小鼠中,c-fos均受miR-181a的调控,在种子区域完全互补,靶序列在物种之间也十分保守;脂质体转染入miR-181a mimics 24h后,qPCR结果显示,在miR-181a mimics转染组中miR-181a升高892.979倍;与对照组相比,在miR-181a mimics转染组的耳蜗毛细胞中c-fos mRNA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fos蛋白在miR-181a mimics转染组中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功构建pGL3-c-fos-3' UTR-WT的重组质粒,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结果显示,在高表达miR-181a时,野生型pGL3-c-fos-3' UTR-WT报告载体的荧光素酶活力并未受到抑制,反而增强.结论 miR-181a对c-f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直接抑制作用.c-fos可能不是miR-181a的靶基因,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可能是假阳性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NEAT1)对癫痫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NEAT1成为癫痫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无镁诱导制备癫痫海马神经元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细胞外液)、模型组(无镁细胞外液)、转染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无镁细胞外液)和转染组(转染NEAT1特异性siRNA+无镁细胞外液)。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NEAT1和miR-29b-3p的表达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NEAT1是否靶向调控miR-29b-3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及NEAT1、Bax、TLR4和NF-κB的表达水平升高(F=50.980、73.668、65.635、13.203、10.292,P<0.05),IL-1、IL-6和TNF-α的含量增多(F=33.107、33.857、51.129,P<0.05),miR-29b-3p和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F=145.023、67.655,P<0.05);而抑制NEAT1的表达能够降低神经元凋亡,抑制Bax、TLR4和NF-κB的表达,促进miR-29b-3p和Bcl-2的表达,减少IL-1、IL-6和TNF-α的分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NEAT1和miR-29b-3p的靶向关系。结论 lncRNA NEAT1靶向下调miR-29b-3p的表达阻断TLR4/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癫痫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137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心肌细胞H9C2分为空白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组+miR-con、缺氧复氧+miR-137组、缺氧复氧+miR-137+pcDNA组、缺氧复氧+miR-137+pcDNA-SETD7组。qPCR检测H9C2细胞中miR-137和SETD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ETD7、Cyclin D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比色法检测LDH、MD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argetScan预测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37和SETD7的靶向关系。结果缺氧复氧明显降低H9C2细胞中miR-137、Cyclin D1表达量和细胞存活率(P<0.05),显著提高SETD7 mRNA及蛋白水平、LDH活性、MDA含量、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率(P<0.05)。上调miR-137表达促进缺氧复氧处理H9C2细胞内miR-137、Cyclin D1表达量和细胞存活率(P<0.05),明显降低SETD7蛋白、LDH、MDA、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细胞凋亡率(P<0.05)。miR-137靶向调控SETD7表达。过表达SETD7部分逆转miR-137保护缺氧复氧处理H9C2细胞的作用。结论 miR-137通过靶向下调SETD7表达来促进缺氧复氧处理的心肌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功能、炎症及肠道菌群特征。方法 15只3月龄WT雄性小鼠为对照组,15只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模型组,饲养6个月后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潜伏期。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血清、海马组织和粪便,测定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海马Aβ蛋白沉积和细胞因子表达情况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 APP/PS1组小鼠海马中有明显的Aβ蛋白沉积、水迷宫潜伏期显著增加(t=-2.16;t=-3.20,P<0.05)。WT组小鼠血清LPS水平显著高于APP/PS1组(t=2.97,P<0.01),IL-1β水平显著低于APP/PS1组(t=-3.69,P<0.01)。APP/PS1组小鼠海马组织中BDNF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WT组(Z=-2.79,P<0.01)。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著低于WT组(t=3.01,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两组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R=0.45,P<0.05);APP/PS1组的疣微菌门和阿克曼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WT组(Z=2.61,P<0.05)。结论 APP/PS1组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下降、炎症反应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异常改变。肠道菌群可能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的新靶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因子5(PEX5)对雄性小鼠精子发生及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及LoxP/Cre技术构建睾丸特异性Pex5基因敲除(Pex5 cKO)小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IF)染色分析评估雄性小鼠的生殖器官及精子发生的情况。结果:Pex5 cKO雄性小鼠正常成熟交配窝仔数为0,与野生型(WT)雄性小鼠窝仔数(6.32±0.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6,P<0.0001),且HE染色结果发现,Pex5 cKO小鼠附睾中无精子发生。结论:PEX5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