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目的 验证曲安奈德(TA)和生理盐水(NS)灌洗唾液腺长期缓解干燥综合征(SS)患者口干症的效果。方法 将纳入的49例S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不灌洗,n=16)、NS组(NS灌洗,n=17)和TA组(TA灌洗,n=16)。在灌洗前1周(0W)和灌洗后8周(8W)、16周(16W)、32周(32W)和40周(40W)检查未刺激的全唾液流(unstimulated whole salivary flow, UWS)、咀嚼刺激的全唾液流(chewing-stimulated whole saliva flow, SWS)、柠檬酸刺激的腮腺流(citric acid-stimulated parotid flow, SPF)、临床口腔干燥评分(CODS)、口干量表(XI)和EULAR SS患者报告指数(ESSPRI)。结果 每组14例患者完成随访。与0W相比,经TA和NS灌洗后8W、16W、24W和32W的SWS和SPF增高(P<0.05),而40W无显著差异(P>0.05)。与0W相比,TA和NS组8W、16W、24W和32W的ESSPRI(口干症状)降低(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对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前牙开(牙合)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前牙开(牙合)患者54例(前牙(牙合)开组)和正常覆(牙合)患者54例(正常覆(牙合)组),对其拍摄的颌面部CBCT图像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重建颞下颌关节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使用Ka-melchuk法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后、前间隙,根据髁突骨质情况将髁突形态分为正常型与异常型2类,对前牙开(牙合)组和正常覆(牙合)组进行关节间隙及髁突形态的统计学分析。将前牙开(牙合)组根据开(牙合)的程度分为3个亚组:(1)Ⅰ°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3 mm);(2)Ⅱ°开(牙合)组(3 mm≤开(牙合)距离≤5 mm);(3)Ⅲ°开(牙合)组(开(牙合)距离>5 mm),比较3个亚组间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前牙(牙合)开组与正常覆(牙合)组相比,颞下颌关节前、上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下颌关节后间隙显著增宽(P<0.01);前牙开(牙合)组髁突骨质异常占52.8%,正常覆(牙合)组骨质异常占21.3%,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Ⅰ°和Ⅱ°前牙开(牙合)患者相比,Ⅲ°前牙开(牙合)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更靠前(P<0.05)。结论前牙开(牙合)患者的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更加靠前、髁突骨质异常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Section 1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专栏 1 口腔颌面外科学)General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普通口腔外科) Peter E. Larsen HU Qin-gang (胡勤刚) LI Xin-ming(李新明) MA Guo-wu (马国武) SONG Meng (宋萌) WANG Hai-ning (王海宁) ZHENG Cang-shang ( 郑苍尚) ZHOU Jian ( 周健) ZHOU Nuo ( 周诺)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吞咽时肌肉肌电图和下颌运动描记图进行研究,探索下颌后缩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9名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安氏Ⅱ类组)与28名安氏Ⅰ类青少年(对照组)进行吞咽时颞肌前束、咬肌、颏肌肌电幅值及下颌运动范围进行测量,对比两组差异.结果 研究所得的计量数据以(中位数M上(Q25),下(Q75)四分位数)表示.1.安氏Ⅱ类组右侧颞肌前束肌电幅值(3.2(1.7,4.4) μV)小于对照组(5.0(2.7,12.9)μV),双侧咬肌肌电幅值(右3.2(2.2,5.7) μV/左3.1(1.9,4.8)μV)小于对照组(右5.6(3.1,9.7)μV/左4.7(2.6,9.8)μV),双侧颏肌肌电幅值(右22.1(15.2,40.1)μV/左21.9(13.1,36.9) μV)大于对照组(右13.7(7.3,20.7)μV/左10.8(7.0,22.8) μV).2.安氏Ⅱ类组吞咽颌位垂直向偏离(1.2(0.3,2.0)mm)大于对照组(0.5(0.2,1.0) mm)、冠状向偏离(0.4(0.2,0.7)mm)大于对照组(0.2(0.1,0.3)mm),矢状向偏离(-0.4(-1.1,0.3)mm)比对照组(0.1(-0.1,0.4)mm)更为偏前.吞咽过程中下颌垂直向位移(1.6(1.1,3.0) mm)大于对照组(1.0(0.5,1.6) mm),冠状向位移(0.3(0.1,0.8) mm)大于对照组(0.1(0.0,0.2) mm),矢状向位移(-0.4(-1.8,0.5)mm)比对照组(0.0(-0.3,0.4)mm)向前更多.结论 相比于安氏Ⅰ类患者,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青少年中异常吞咽及唇功能不全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异丙酚与氯胺酮麻醉对小儿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35例ASAⅠ~Ⅱ级腭裂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插管后Ⅰ组(氯胺酮组,n=17)静注氯胺酮(1~2mg/kg),Ⅱ组(异丙酚组,n=18)异丙酚4~8mg/(kg·h)微量泵输注。监测麻醉前(T0)、插管后5min(T1)、切皮(T2)、手术开始后1h(T3)、术毕(T4)及拔管后(T5)低频(LF)、高频(HF)、低频高频比(LF/HF)和总功率(LF HF)及MAP、HR、SpO2各值。结果:T1~T4各时点LF、HF、LF/HF及LF HF显著降低(P<0.05)。拔管后HRV各值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2组比较,T2~T5各时点Ⅱ组HRV各值明显低于I组(P<0.05)。T2~T5HR、MAPⅡ组明显低于I组(P<0.05)。T5时点SpO22组明显低于T0~T4(P<0.05)。Ⅰ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明显较Ⅱ组长(P<0.05),且躁动哭闹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异丙酚在麻醉中降低血压、心率和抑制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强于氯胺酮,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及躁动哭闹的发生明显优于氯胺酮。  相似文献   

6.
快速上颌扩弓保持与复发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腭中缝扩张 (Sd Sd)、牙槽突倾斜和弯曲 (At b At b)、牙齿移位 (Td Td)、牙齿倾斜 (Tt Tt)在快速扩弓、保持和复发结束时的比例变化及该变化与扩弓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6周龄SD雄性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均设实验组 6只和对照组 2只 ,实验组经过快速扩弓期 ( 1周 )、保持期( 4周 )、复发期 ( 4周 ) ,对照组不作扩弓处理 ,制作四环素荧光标记不脱钙磨片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将图像输入计算机分析仪测量腭中缝的宽度 (SW )、磨牙颊尖区增宽的量 (即扩弓量M M )和磨牙牙槽嵴增宽的量 (RM RM) ,从而利用公式计算出 4个部分的比例。结果 :磨牙扩弓量 (M M )在扩弓结束时、保持结束时、复发结束时 4部分 [(Sd Sd) :(Tt Tt) :(At b At b) :(Td Td) ]的比例变化为 :45 .2 % ( 0 .47mm ):17.8% ( 0 .19mm) :2 5 .7% ( 0 .2 7mm) :11.4% ( 0 .12mm ) -5 2 .3 % ( 0 .47mm) :15 .5 % ( 0 .14mm ):18.9% ( 0 .17mm) :13 .3 % ( 0 .12mm) -61.8% ( 0 .3 4mm) :18.2 % ( 0 .10mm) :1.8% ( 0 .0 1mm) :18.2 % ( 0 .10mm )。结论 :腭中缝扩张 (Sd Sd)是快速上颌扩弓中最重要的部分 ,其稳定性关系到扩弓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226例唇部疾病的前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唇部疾病基本损害的特点,不断提高唇部疾病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995.8.~2004.9.口腔黏膜病专科唇部疾病初诊患者226例,均详细记录临床诊断、损害发生部位和损害类型。结果:发病部位按照损害累及频率,依次为下唇唇红134例次(34.9%)、下唇黏膜95例次(24.7%)、上唇唇红64例次(16.7%)、上唇黏膜56例次(14.6%)、口角20例次(5.2%)、口周9例次(2.3%)、唇部6例次(1.6%)。226例共出现16种损害类型,按照损害出现频率排序,溃疡92例(31.7%)、糜烂31例(10.7%)、白纹25例(8.6%)、痂皮24例(8.3%)、皲裂23例(7.9%)、肿胀22例(7.6%)、鳞屑22例(7.6%)、充血18例(6.2%)、白斑9例(3.1%)、肿块8例(2.8%)、色素沉着6例(2.1%)、色素脱失、疱、红斑各3例(1.0%)、萎缩和丘疹各1例(0.3%)。结论:唇红是唇部损害的好发部位,下唇唇红是首发部位,溃疡、糜烂、鳞屑、皲裂、白纹、痂皮、肿胀等7种损害是唇部黏膜病常见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黑龙江地区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并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本地区62例OLP患者和61例非OLP黏膜病患者及2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的检测。结果 口腔扁平苔藓组HCV感染率(9.7%)明显高于非OLP黏膜病组(1.6%)和健康组(0%)HCV感染率(P<0.05)。结论 黑龙江地区OLP的发病与HCV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IFRD对牙科合金细菌粘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化物控释装置(IFRD)对细菌在牙科常用合金表面粘附的影响。方法:将抛光后的Co-Cr合金和Ti合金试样各均分为8组,测定表面粗糙度后在无IFRD环境中(A、B、C、D组)和IFRD环境中(A1、B1、C1、D1组)进行细菌粘附实验,并分别于1 h、4 h、8 h、24 h取出,测定各组样本表面细菌粘附面积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Co-Cr合金A、B、C、D、A1、B1、C1、D1各组样本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171±0.012)μm、(0.169±0.013)μm、(0.171±0.015)μm、(0.172±0.012)μm、(0.170±0.011)μm、(0.168±0.009)μm、(0.174±0.015)μm、(0.172±0.010)μm,其细菌粘附面积比分别为(19.56±5.75)%、(30.12±6.48)%、(48.94±5.37)%、(79.28±8.19)%,(10.82±3.13)%、(13.04±4.36)%、(17.96±4.86)%、(24.38±5.89)%;钛合金A、B、C、D、A1、B1、C1、D1组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292±0.003)μm、(0.295±0.014)μm、(0.289±0.011)μm、(0.290±0.010)μm、(0.291±0.009)μm、(0.290±0.013)μm、(0.294±0.016)μm、(0.291±0.011)μm,其细菌粘附面积比分别为(24.36±5.59)%、(35.28±6.87)%、(51.45±5.82)%、(82.03±7.69)%.(16.15±4.31)%、(18.34±4.95)%、(22.59±6.90)%、(31.17±4.27)%。经统计学分析表明,无论是Ti合金还是Co-Cr合金使用IFRD后细菌粘附面积比均显著少于未使用IFRD组(P<0.01)。结论:IFRD对细菌在金属表面的粘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少菌斑的附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单侧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与夜磨牙患者的咬合关系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2017年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病科就诊的169例TMD单侧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TMD组)和189例夜磨牙患者(夜磨牙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组患者治疗前牙颌石膏模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其错(牙合)畸形分类、上下牙列中线位置、前牙覆(牙合)和覆盖情况、个别牙错(牙合)、个别牙错位、缺牙(第三磨牙除外)、第三磨牙萌出及口腔修复情况。结果 (1)2组患者错(牙合)畸形分类、上下牙列中线位置、前牙覆(牙合)覆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TMD组患者反发生率(28.4%)明显高于夜磨牙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2,P=0.014);而2组患者锁(牙合)、对刃及开(牙合)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TMD组上颌侧切牙伴其他牙位唇倾的占比(22.6%)明显高于夜磨牙组(4.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分析牙科金属材料的致敏性, 为今后科学选择牙科金属材料提供指导。方法: 对92例口腔内含金属修复体的受试者进行斑贴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Pearsonχ2检验、校正的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 ①不同金属材料的过敏率不同, 镍(Ni)的过敏率最高22.8%, 铝(Al)的过敏率为0。②对钯(Pd)和镍(Ni)过敏者中, 女性多于男性, 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女性中, 穿耳者镍(Ni)的阳性率较高, 但穿耳与镍(Ni)过敏无相关关系(P>0.05)。④钯(Pd)和镍(Ni)之间存在交叉过敏, 对钯(Pd)过敏者中, 83.3%对镍(Ni)过敏;对镍(Ni)过敏者中, 47.6%对钯(Pd)过敏。⑤斑贴试验可出现迟发反应。结论: 牙科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过敏率, 女性对钯(Pd)和镍(Ni)的过敏率显著高于男性。斑贴试验可出现迟发反应, 必要时可观察96 h、7 d甚至更长时间的结果, 以排除假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难治性牙周炎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文随机选取健康组、慢性牙周炎组以及难治性牙周炎组患者各40例,记录所有接受检测者的牙周炎临床指标牙周袋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周附着水平(AL)以及探诊出血(BOP)的相关变化情况;然后采用高效液相关层析法检测所有接受检查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空腹血糖(FPG)指标变化情况,并且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瘦素(LEP)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难治性牙周炎组中患者的血清中HBALC(10.902±2.129)%、FPG(9.783±2.109) mmoL/L、LEP(1.347±0.658) μg/L的浓度明显高于慢性牙周炎组和健康组HBALC(5.601±0.375)%、(5.142±0.319)%、FPG(5.689±0.712)、(5.432±0.467) mmoL/L、LEP(0.912±0.256)、(0.462±0.119) ng/mL(P<0.05);所有受试者的血清瘦素指标与PD、AL、PLI以及BOP指标值都呈正相关,R值依次分别为0.497、0.534、0.509和0.571(P<0.05)。结论: 难治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瘦素水平会逐渐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PD、AL、PLI以及BOP指标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成人高低角骨面型颅面硬组织结构的差异。方法 对37名成人样本(高角17例、低角 20例)的53项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颅部结构中,高角组蝶鞍角(N-S-Ar)和颅底角(N-S-Ba)明显小于低角组(P<0·01)。上颌结构中,两组间腭平面倾斜度(SN-PP,FH-PP)、上颌骨相对颅底的前后位置(S-Ptm)没有明显差异,高角组上颌骨体长度(Ptm-A)小于低角组,相对于颅骨和上颌骨的平面倾斜度(SN- OP,FH-OP,PP-OP)大于低角组,高角组下颌骨体长度(Go-Po)和升支倾斜度(FH-RP)的均值小于低角组,但未发现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同时,下颌升支高度(Co-Go)、Po-NB距及下颌颏联合厚度(klhhd)明显小于低角组。下颌平面角 (SN-MP,FH-MP,PP-MP)、关节角(S-Ar-Go)、下颌角(Ar-Go-Me)、SUM及Y轴角大于低角组。两组间前上面高(N- ANS)没有明显差异;高角组前面高(N-Me)、后上面高(S-Co)、前下面高(ANS-Me)大于低角组,后面高(S-Go)小于低角组;同时面高指数(FHI,S-Go/N-Me)、前上面高与全面高比(N-ANS/N-Me)及前上面高与前下面高比(N-ANS/ANS- Me)均小于低角组,前下面高与全面高比(ANS-Me/N-Me)大于低角组。结论 成人高低角骨面型之间颅面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特别在面下1/3。  相似文献   

14.
牙周致病菌在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牙周致病菌在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情况,及冠心病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分布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患冠心病并伴有CP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细菌DNA,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菌嗜血菌(Haemophi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H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五种牙周炎相关致病菌。结果:44例冠心病患者的龈下菌斑中各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分别为:Pg 19(43.18%)、Ha 9(20.45%)、Pi 27(61.36%)、Fn 38(86.36%)、Tf 41(93.18%);轻度CP患者1例,Fn 1例(100%);中度CP患9例,其中Pg6(66.67%)、Ha 2(22.22%)、Pi 7(77.78%)、Fn 9(100%)、Tf 8(88.89%);重度CP患者34例,其中Pg13(38.24%)、Ha 7(20.59%)、Pi 20(58.82%)、Fn 28(82.35%)、Tf 33(97%)。结论:Tf、Fn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冠心病患者中CP的发病和进展可能有其特定的细菌学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涂层(hydroxyapatite,HA)中加入镁元素对植入卵巢摘除(ovariectomized,OVX)大鼠体内种植体的稳固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种植体表面涂层,对照组为传统的羟基磷灰石涂层,实验组为用镁元素替代羟基磷灰石中10%钙元素的涂层(magnesium-containing hydroxyapatite,MgHA)。另取18只OVX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双侧股骨远心端各植入1枚HA涂层种植体,另一组则植入MgHA涂层种植体。12周后,连同周围骨组织取出种植体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分析、Micro-CT评价、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MgHA组骨-种植体接触率、骨面积比率分别为(52.57±4.73)%、(36.76±3.31)%,HA组为(34.06±5.20)%、(27.26±2.92)%;MgHA组的最大推出强度、界面剪切强度为(63.98±4.08)N,(2.63±0.25)N/mm2,HA组为(41.44±7.07)N,(2.22±0.33)N/mm2,P<0.01。此外,MgHA组骨体积分数(24.5±6.1)%、骨小梁厚度(80.6±11.9)μm、骨小梁数量(5.8±0.5)mm-1、骨小梁分离度(194.7±38.2)μm、连接密度(51.9±5.6)mm-3、骨整合率(58.6±6.2)%;而HA组为(16.6±4.3)%、(68.4±10.3)μm、(5.2±0.6)mm-1、(220.8±30.6)μm、(44.1±4.5)mm-3、(45.1±3.8)%,除骨小梁分离度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P<0.05。结论镁元素能改善骨质疏松骨中种植体的生物性能。  相似文献   

16.
《口腔医学》2014,(4):265-265
<正>本刊所有投稿及发表论文中计量单位的使用均应遵照采用GB31003102等一些列关于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及一系列具体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根据我国情况加选的16个非SI单位构成,具体包括:(1)SI基本单位(7个),如长度(m)、质量(kg)、时间(s)、物质的量(mol)等;(2)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21个),如力(N)、压强(Pa)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3种脱敏剂对冠桥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的疗效。方法:局麻下,按照修复体的常规要求行活髓牙的牙体制备。将68例(共153颗)患者随机分为四组:Gluma脱敏剂组,极固宁脱敏剂组,"劲润"牙本质保护膜组,对照组。所有预备后的基牙均佩戴暂时冠,使用RelyX TempNE临时粘固。采用可视分级评价法(VAS)记分评价探针刺激以及空气刺激预备牙的敏感程度。结果:Gluma脱敏剂组:治疗后的触觉敏感性VAS值(2.51±1.13)和空气敏感性VAS值(3.09±0.98)与治疗前触觉敏感性VAS值(4.92±1.35)和空气敏感性VAS值(5.88±1.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固宁脱敏剂组:治疗后的触觉敏感性VAS值(3.03±1.58)和空气敏感性VAS值(3.17±1.63)与治疗前触觉敏感性VAS值(4.67±2.36)和空气敏感性VAS值(6.01±1.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劲润"脱敏剂组:治疗后的触觉敏感性VAS值(2.56±1.84)和空气敏感性VAS值(2.86±1.19)与治疗前触觉敏感性VAS值(5.21±1.84)和空气敏感性VAS值(5.91±0.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S记分试验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3种脱敏剂可有效缓解备牙后的牙本质敏感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颌面部13个软组织标志点,测量所形成的角度,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别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q检验(Newman-Keuls法)比较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1)术后3个月与矫治前相比,除上下唇角(A’UL-B’LL)外,其余15项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a与手术后3个月相比,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Z角和UL均有显著差异(P0.05)。(3)术后3a与术后3个月比较,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和全面凸角(Ns-Prn-Pos)、Z角、UL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术后3a与术后1a比较,面型角(G-Sn-Pos)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3a内与软组织颏前点(Pos)相关的测量角度均有较大的复发趋势,但总体上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肥胖患者治疗效果及对脂联素和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肥胖患者64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口腔卫生指导,观察组口腔卫生指导基础上联合予以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糖脂代谢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以及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而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glucose,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伴肥胖患者采取牙周基础治疗有效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改善体内糖脂代谢,促进血清APN和ApoA1表达。  相似文献   

20.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月刊)是国内唯一的口腔内科学专业杂志,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版)》(CSA)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