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护生职业防护认知状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减少护生职业性暴露的发生,了解在校护生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的情况,对她们进行职业防护的系统性教育。方法对我校03级高护专业3个班共154名护生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要求接受护士职业防护教育的占83.1%;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知道率较高的有:掰开玻璃安瓿时知道如何避免手被划伤、知道戴手套不能防止针刺伤,分别占78.6%、53.9%。不知道率较高的有:普及性防护主要包括的措施、针刺伤的预防措施、医院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分别占95.5%、90.9%、90.3%。结论增强护生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的意识、树立普及性防护的观念、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护生应接受乙肝疫苗、将护士职业防护措施贯穿到护理教学中、伤后要有及时报告意识是减少护生职业性暴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河源市卫生学校二、三年级护生被锐器损伤的情况,分析不同学习阶段护生职业暴露差别,旨在为加强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393名本校二、三年级护生锐器损伤的发生率和防护行为,其中二年级护生为在校学习和医院见习学生,三年级护生为临床实习满10个月学生。结果:(1)损伤情况:52.68%的实习护生有锐器伤的经历,其中针刺损伤和安瓿玻璃割伤占首位;21.71%的二年级护生有锐器伤的经历,其中安瓿玻璃割伤占首位。(2)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情况:100%的护生认为相关教育必要或非常必要,而只有24.43%的护生表示受过相关内容培训。结论:我校护生总体防护意识不理想,缺乏锐器伤的相关防护知识。学校应积极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加强对护生护理职业防护意识的培养和技能培训,降低护生职业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宋玲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62-116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实习期间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减少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干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2008年162名实习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锐器伤及职业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162名护生中,发生锐器伤的有113人次,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输液及注射结束拔针时、处置医疗废弃物时、手掰安瓿时和其他原因。2008年实习护生岗前医院感染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2007年的实习护生,培训组87名中锐器伤40人次,锐器伤发生率45.98%,未培训组75名中锐器伤73人次,锐器伤发生率9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高,锐器伤的发生与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漠,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密切相关,加强实习护生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效果评价,是减少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有效干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翠青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6):1062-1062
掰安瓿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几乎每天都遇到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划伤手的现象,特别是掰容量较大的安瓿时,潜意识中就有种恐惧感,如用力不匀更容易划伤手。目前护理人员大多是陡手或用胶布缠手来掰安瓿,这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提供给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5.
曹凤莲 《甘肃医药》2016,(4):310-312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皮肤损伤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并分析原因,为制订科学的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抽取2014年定西市人民医院的180名实习护生为调查对象,对影响皮肤损伤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最终有效问卷180份,实习护生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93.33%,实习初期发生率较高。导致皮肤损伤的物品主要是空心针头和玻璃安瓿。皮肤损伤时进行的操作环节主要集中于配置药液和回套针帽,皮肤损伤后进行的操作一般为挤出血液、流水冲洗、碘伏消毒,查看患者检验单的仅有62.15。结论:实习护生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防护意识淡薄,皮肤损伤后多为一般性处理,对损伤后的危害认识不足,需要加强护生岗前职业防护的规范化教育、健全职业暴露后处理及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安全操作行为及防护等问题。方法对2005年8月~2007年3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护生共156人做了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生中10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65.4%;被调查护生人均刺伤1.5次,其中60.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达26.0%;回套针帽率高达50.2%;156名护生中有10人知晓在刺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仅占6.4%;156名护生均回答教材或课程设置上无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内容。结论临床实习护生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护生"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在教材或课程增设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内容;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银环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129-130
目的 了解护生在8个月临床实习期内的针刺伤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自我防护意识,安全操作行为等,以引导护生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护生身体健康.方法 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2008~2010年在我院实习的中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护生中,有43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8.9%;护生人均刺伤3.5次,其中64.4%被污染针头刺伤,且主要发生在操作后回套针帽和整理用物时.另外,操作中戴手套者仅占34.1%,其中采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极低,仅占2.1%;刺伤发生后向带教教师反映并进行处理者仅占10.2%.结论 护生防护意识淡薄、操作技术不熟练、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致使针刺伤发生率极高.因此,在护生实习期间,学校与医院应对其进行全面性防护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护生锐器伤的发生与自我防护意识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在我院实习的护生随机抽取100名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锐器伤在护生中是比较普遍的,其中各种针剌伤占45.9%,安瓿玻璃割伤占41.8%,而用纱布包裹拆安瓿占25,6%,戴手套采血占14.3%,发生锐器伤后向老师汇报占15,3%。结论护生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护生自我防护意识与锐器伤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年资护理人员掰启安瓿造成手损害的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随机抽查江苏省徐州市3所医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因掰启安瓿而造成手损害的护理人员,从心理紧张、急救急用、方法错误、操作不熟练、用力不均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1176人中有1011人发生手损伤,发生率为85.92%.实习护士组(护龄≤1年)经常发生率(37.84%)明显高于其他组(护龄>1~5年、>5~10年和>10年组分别为30.75%、22.03%和19.59%)(P<0.01).心理紧张是造成手割伤的主要原因,实习护士组为75.29%,护龄>1~5年组次之为56.19%,明显高于护龄>10年组(2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不熟练和操作方法错误致手损伤与护理人员的护龄直接相关,实习护士组和护龄>1~5年组因操作不熟悉致手损伤率分别为49.40%和32.30%,而护龄>5~10年和护龄>10年组仅为11.86%和7.77%(P< 0.01).掰启安瓿用力不均和急救急用时致手损伤在各类人员中均有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掰安瓿致手损伤可造成护理人员的生理伤害和心理恐惧,是医疗工作中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应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规避高危险行为,减少手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职护生在注射实验课上锐器伤的发生率、发生原因,有关职业防护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安全操作行为等情况.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我校2009 级中专护理专业1 班、2 班、9 班共223 名护生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223 名护生中184 人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82.5% ;被调查护生在注射实验课(共18 学时)中人均刺伤2.85 次;锐器伤的发生多以针刺伤和玻璃伤为主,其中67.4%的护生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回套针帽时被刺伤高达72.2%,刺伤后进行认真消毒处理的护生仅占50.1%.结论 中职护生注射实验课上锐器伤发生率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差.因此,应加强中职护生护理安全与防护教育,使其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避免锐器伤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护生的职业防护现状,引起护理教育者的重视,促进护理教育改革,降低护士职业损伤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86.2%的护生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22.7%的护生发生过锐器损伤,人均发生损伤0.3次,最主要的损伤是针刺伤和安敨碎片割伤,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占10.8%.结论 应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从而降低护士职业损伤率.  相似文献   

12.
钟翠坤 《吉林医学》2011,32(12):481-482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56例不同护龄的临床护士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发生锐器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48例(85.7%)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共发生锐器伤91例次,人均1.6例次。最容易发生锐器刺伤的前6项操作分别是:注射及拔针时、取注射器或输液器上针头时、手掰安瓿时、回套针帽时、清理用物时、静脉加药时,低年资的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结论:临床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降低临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不同民族(汉族、维吾尔族)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意识的现状.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08年3月~2008年6月对128名大专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意识进行调查,其中汉族护生60名, 维吾尔族民考民护生68名.结果: 不同民族实习护生在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防护行为两方面存在差别(P<0.01).结论: 汉族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大于民族护生.建议在实习前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与职业防护行为方面的培训,提高少数民族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另外,所有护生实习前职业防护培训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锐器损伤的现状,为开展锐器伤防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及采取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100名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结果100%实习护生发生过锐器伤,其中锐器伤以针刺伤占首位(58.67%);发生锐器伤的相关操作主要为开安瓿(35.56%)、处理废物(30.22%);发生锐器伤场所主要在治疗室(56.89%);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实习时间成正比、与实习护生的学历无关,并且锐器伤后处理方法不规范。结论实习护生缺乏锐器伤的防护意识,要加强锐器伤防护知识的培训,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增强防护意识,同时要加大职业防护的管理.以减少锐器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找出实习护士锐器刺伤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173名实习护士进行护理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和技术应用的情况调查,收集实习护生锐器刺伤情况.结果 27.7%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护理职业防护,93.6%的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发生过锐器刺伤.结论 加强对实习护生护理职业防护意识培养和技能培训,降低实习护士锐器刺伤,预防感染,保障实习护士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护生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引起护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方法:采用Pines倦怠量表和自制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8所护理学校的4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临床护生职业倦怠比例及倦怠原因。结果:450名护生中,有职业倦怠者279人,占62%;无职业倦怠者171人,占38%。护生职业倦怠原因主要为职业修养不够、心理失衡、需要不被满足、带教不完善、工作机械重复、社会歧视等。结论:护生职业倦怠相对普遍,其原因与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护生从课堂到临床的心理失衡、护生需要得不到满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现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护及干预措施,为减少职业暴露和职业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60名实习结束的护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360名护生,收回有效问卷354份,354名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有42.09%的护生发生过职业暴露,主要为皮肤损伤.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不理想,知道标准防护原则的护生占41.81%.护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的仅占20.90%,来源于医院专题讲座的占56.21%,护生在校期间缺乏系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阶段面临职业暴露的潜在风险,应从个人、学校、医院等方面加强对实习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与教学实习管理.  相似文献   

18.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原因,讨论对策,并让她们了解更多关于针刺伤防护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护意识,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减少针刺伤的感染机率,在工作中懂得更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 79名实习护生中有60人共发生128次针刺伤,被刺伤率为76%.受伤次数≥2次的有39人.占受伤人数的65%.结论 避免实习护生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加强学校与临床医院对实习护生的针刺伤防护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期同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及原因,讨论对策并让她们了解更多关于针刺伤防护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护意识,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减少针刺伤的感染机率,在工作中懂得更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 79名实习护生中有60人共发生128次针刺伤,被刺伤率为76%.受伤次数≥2次的有39人,占受伤人数的65%.结论 避免实习护生针刺伤所违成的职业暴露,加强学校与临床医院对实习护生的针刺伤防护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实验课锐器损伤主要来自于各种注射、皮试液配制和静脉输液操作,这些操作中护生会接触到玻璃安瓿、针头等锐器或实验废物,如不引起重视,将产生难以预料的职业损伤。为了明确护生在护理实验课中锐器损伤的情况及原因,培养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生临床实习及临床工作中职业损伤的发生,笔者于2013年12月对我校2012级护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