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唐宏岩  贾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1291-1292
目的:了解2005~2010年新疆阜康市的妇幼卫生状况。方法:以2005~2010年对阜康市辖区各农牧业乡镇及社区的所有孕产妇及0~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根据国家妇幼卫生统计年报的要求,对各乡镇、村(社区)上报的信息资料进行审核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儿童保健服务方面:2005~2010年,新生儿访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逐年提高,各年均高于新疆全区的平均水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存在波动。②孕产妇保健服务方面:2005~2010年,孕产妇早孕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均逐年递增,各年均高于新疆全区的平均水平,仅2007年发生2例孕产妇死亡。结论:阜康市的妇幼卫生状况良好,基本完成了国家的目标要求,但各级医疗机构仍要继续努力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段死亡情况,制订合理的干预措施,为降低儿童的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2009-2013年5年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死亡地点在家中占49.04%,死前未治疗的占4.97%,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前未治疗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未治疗率,死前未治疗主要原因为来不及送医院(53.23%),其次为经济困难(24.19%)。结论政府部门可通过增强孕期保健服务和加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等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刘学莉  杨进寿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1):4856-4857
目的:分析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年龄、死因构成及保健服务状况,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将2005~2008年的5岁以下死亡儿童按照《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进行调查分析。儿童死因诊断和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结果: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依次为33.75‰、30.26‰、26.51‰、23.50‰;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依次为9.52%、11.79%、10.50%、9.73%。死亡原因前5位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腹泻。结论:为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应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儿童系统管理,加强基层培训,提高产科、儿科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以及必要的抢救技术,加强农村保健教育,尤其是儿童保健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努力改善儿童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东兰县孕产妇死亡率503/10万,婴儿死亡率94‰,均高于广西及全国平均水平。本文分析了东兰县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生前就医情况及死亡原因,认为这些死亡中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东兰县高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乡村两级妇幼保健人员数量少、素质差,妇幼保健工作薄弱,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低。因此,建议完善乡卫生院服务功能及村医疗网点,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及服务能力,加强孕产妇及婴儿保健系统管理,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1991~2000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沈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经验教训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沈阳市近 10年孕产妇死亡病例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沈阳市 10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 ,从 1991年的 2 5 .43/ 10万 ,下降到 2 0 0 0年 18.75 / 10万。 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前 6位依次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妊高征、心脏病、肝病、异位妊娠。通过专家评审结果发现 :该市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问题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是医务人员知识技能相关 ,而农村死亡的孕产妇则与个人家庭因素尤其是知识水平及经济状况有关。沈阳市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全国先进地区水平 ,要进一步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 ,必须加强宣传 ,提高农村孕妇自我保健水平。加强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三基技能 ,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何宝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107-4108
目的:准确掌握施甸县孕产妇死亡状况,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2005~2009年施甸县11例死亡孕产妇的死亡原因、死前就诊服务、死亡地点、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等相关因素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005~2009年施甸县孕产妇死亡率为67.12/10万。在11例死亡孕产妇中,死于妊娠合并内科疾病5例,占45.45%;妊娠高血压疾病3例,占27.27%;因胎盘因素导致产科出血2例,占18.18%;羊水栓塞1例,占9.1%。孕产妇死前未就诊3例,占27.27%;孕产妇死于家中5例,占45.45%;死亡孕产妇的家庭经济年人均收入小于800元8例,占72.72%。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巩固和提高新农合参合率,保障孕产妇住院分娩,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和筛查高危实行专案管理,确保孕产妇救护绿色通道正常运转,提高县、乡两级产科人员综合救治能力,强化培训乡村医生的宜适技术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社会因素对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社会因素,为政府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中心1996~2001年全国农村地区(共68个监测点)孕产妇死亡数据,及采用现况调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相同地区的社会因素的资料,进行孕产妇死亡与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996~2001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86.4/10万下降到61.9/10万,下降幅度为28.4%;农村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产科出血死亡率由1996年的48.3/10万下降到2001年的33.0/10万;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与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卫生技术人员数、妇幼卫生人员数、总床位数、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农村人均收入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死亡除受孕产妇自身因素影响外,还与卫生资源、妇幼卫生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减低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应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对卫技人员的培训;加强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分析四川省1995年妇幼卫生NPA监测指标现状,提示我省妇幼卫生基本完成了“八五”计划目标,但存在着“三高三不足”(孕产妇死亡率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妇女儿童营养不足、妇幼卫生服务不足、妇幼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式。笔者建议:要实现2000年NPA目标,“九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增加妇幼卫生投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开展针对降低孕产妇和儿童两个死亡率的适宜技术培训等措施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以创建爱婴医院和开展孕产妇及儿童两个系统管理为重点,开展社区妇幼卫生服务;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和及早就医的医疗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009—2013年四平市妇幼卫生保健服务数据整理、审核、汇总和分析,掌握全市妇幼卫生工作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间,四平市所辖7个县(市)区上报的妇幼卫生信息年报表、孕产妇、儿童死亡报告卡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四平市儿童保健服务指标总体连续5年都有不同程度上升。2013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0.1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9.83%。孕产妇保健服务各项指标均有上升,2013年系统管理率89.60%、住院分娩率100%。结论四平市近5年来儿童保健与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孕产妇死亡率前3年逐年下降,2013年出现波动,上升幅度很大。提示妇幼卫生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要重点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工作,特别是高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我省通过几年来开展孕产妇、婴幼儿系统管理工作,婴儿死亡率由1991年的31.75‰降至1996年的18.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由1991年的37.65‰降至1996年的20.96‰,其中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81%~85%;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3-2010年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未来10年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效措施。方法对2003-2010年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郑州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且下降幅度农村大于城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因顺位已逐渐升至5岁以下儿童死亡第一位;先天异常儿童年龄越小死亡比例越高,其中新生儿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最多。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率的重点是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尤其是提高农村基层医院对先天畸形的筛查、产前诊断水平,继续加强农村孕产妇和0岁~3岁儿童保健两个系统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542-543
目的:了解上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因变化及儿童死前保健服务状况,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为4.36‰,婴儿死亡率为6.5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76‰,1999年与2008年比较差异显著。先天畸形、儿童意外死亡、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两个系统管理质量,做好疾病筛查工作,提高婚检率,预防出生缺陷,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及各年龄组的主要死因.[方法] 在12个监测区抽样调查.[结果] 1997、1998年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4.83‰和30.87‰.山区儿童死亡率最高,城市最低;死亡年龄主要分布在新生儿、婴儿阶段,不同年龄主要死因也不相同.集中反映了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质量及出生窒息抢救,对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发生起着积极作用.加强儿童系统管理,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科学育儿、安全教育方法的认识,采取早期干预,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白银市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方法:对2003~2008年白银市早孕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产妇管理率、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白银市2003~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53.62/10万。孕产妇保健服务率逐年上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主要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和内科合并症,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相关性最大。结论: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尤其是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肖年  张海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18-1819
目的:了解2004~200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死亡率、主要死因构成、死前接受的医疗服务情况并探讨其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4~2006年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资料,计算三峡库区及都市经济圈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接受医疗服务的构成比。结果:2004~2006年三峡库区12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4.43‰下降到15.76‰,主要死因为肺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意外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溺水、腹泻,而死亡前接受的医疗服务主要集中于乡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门诊治疗或未经任何治疗。结论:2004~200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应加大对三峡库区的政策倾向和经费投入,提高住院分娩,加强呼吸道疾病的管理,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以有效降低三峡库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掌握云南省永仁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1-2015年5 007例出生儿童监测数据,对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儿童死亡原因。结果 5年累计新生儿死亡率4.79‰,婴儿死亡率为6.7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39‰;除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外,新生儿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有所升高;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先天异常死亡位居死亡原因前3位。5年中,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农村户口占95.74%;城镇户口占4.26%,死前未就诊的占31.92%,死在家中的占42.55%,就医途中死亡占12.77%,男童占61.70%,女童占38.30%。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妇护理是当前孕产妇护理界认同的最佳护理方式,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提高保健能力,增加防范伤害意识和预防疾病,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兰州市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推进兰州市妇幼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绩效的对策.方法 收集兰州市2003-2010年妇幼卫生年报数据,分析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等保健指标,以及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核心指标.采用单因素线性相关、卡方趋势性检验等统计推断.结果 2003-2012年期间,兰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都呈现上升趋势,经卡方趋势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即随年度增加而增加的线性趋势,且城乡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孕产妇系统管理与母乳喂养之间呈正相关,即随着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的逐年增加,母乳喂养率也随之上升;孕早期检查率与新生儿死亡率之间呈负相关,即随着孕早期检查率的增加,新生儿死亡率随之下降.结论 兰州市近10年的妇女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逐渐完善,有效地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今后应拓宽保健服务内涵,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 ,确保母婴安全 ,1996~ 2 0 0 0年海淀区采取了母婴管理结合、死亡评审、助产评估、产时、产后服务、更新服务理念等综合管理措施 ,使“九五”期间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 .86 / 10万和 6 .4 3‰以内 ,有力地保护了母婴健康。虽然“九五”期间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明显降低 ,但间接和直接产科死因及可避免的早期新生儿死亡均存在 ,说明孕产妇系统管理、产科质量、儿童急救水平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及各年龄组的主要死因。「方法」在12个监测区抽样调查。「结果」1997、1998年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4.83‰和30.87‰。山区儿童死亡率最高,城市最低;死亡年龄主要分布在新生儿、婴儿阶段,不同年龄主要死因也不相同。集中反映了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质量及出生窒息抢救,对降低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发生起着积极作用。加强儿童系统管理,强化健康教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障孕产妇婴幼儿健康与安全,降低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武进县决定从6月1日起在全县60个镇实行孕产妇及儿童保健保偿制度。孕产妇保健保偿制要求乡镇卫生院对每位孕产妇开展系统管理及保健服务,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