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青  胡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0):3647-3648
目的 总结手术室延迟关胸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39例手术室延迟关胸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护理做到给患者保温,严格无菌操作,规范物品清点和输血核对制度,监测血流动力学表现,与ICU护士详细交班.二次关胸护理做好各类管道的护理及患者皮肤保护,认真清点防止异物残留体腔.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无手术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延迟关胸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加强手术室护理环节的风险管理可规避或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增加对患者的细节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俞红云  何萍萍 《现代护理》2006,12(10):963-96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术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行延迟关胸术的患儿进行伤口、体温、心功能等方面的监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8例延迟关胸中4例因手术后低心排死亡,其余24例在全身水肿减轻,循环稳定情况下行二期关胸术,延迟关胸时间2~5 d,本组除1例有伤口渗血,3例肺部感染(2例为革兰氏阴性菌)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延迟关胸术可提高复杂先心病的早期生存率。术后良好的监护能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术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行延迟关胸术的患儿进行伤口、体温、心功能等方面的监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8例延迟关胸中4例因手术后低心排死亡,其余24例在全身水肿减轻,循环稳定情况下行二期关胸术,延迟关胸时间2~5 d,本组除1例有伤口渗血,3例肺部感染(2例为革兰氏阴性菌)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延迟关胸术可提高复杂先心病的早期生存率.术后良好的监护能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基础护理,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以患儿为中心,注重细节,提高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患儿延迟关胸术后全身抵抗力低下,器官组织水肿,注重全身皮肤情况的观察及护理;特殊部位的护理(眼、口腔、臀部等;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严密进行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同时进行营养支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为关胸做好充分的辅助准备。结果:1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基础护理均到位,10例顺利关胸,1例因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基础护理对于延迟关胸患儿尤为重要,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是提高全程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沈海涛  闫玮 《护理研究》2012,26(10):912-913
[目的]总结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延迟关胸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8月10例心脏直视术后延迟关胸患儿资料,通过加强呼吸管理,监测体温,定期进行痰培养、血培养及全血细胞分析,早期发现肺部感染倾向,及早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0例忠儿均二期关胸,平均延迟关胸时间2.6d.1例行二次插管,4例痰细菌学检测阳性;死亡3例.[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呼吸道护理,保障气道湿化、正确掌握吸痰技术,从而预防或减少延迟关胸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延迟关胸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延迟关胸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09年8月10例心脏直视术后延迟关胸患儿资料,通过加强呼吸管理,监测体温,定期进行痰培养、血培养及全血细胞分析,早期发现肺部感染倾向,及早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0例患儿均二期关胸,平均延迟关胸时间2.6d。1例行二次插管,4例痰细菌学检测阳性;死亡3例。[结论]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呼吸道护理,保障气道湿化、正确掌握吸痰技术,从而预防或减少延迟关胸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延迟关胸患者采用直接缝合皮肤(未关闭胸骨)或Gore-tex补片加宽皮肤切口,均以3 M含碘手术贴膜封闭胸部创口后回心脏ICU。结果:延迟关胸时间3~5 d,平均4 d。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延迟关胸是重症心脏术后血流动力学逐步获得改善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切口、管道护理,配合有效的支持治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儿先心病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总结2009年1月-2011年12月151例婴儿期先心病术后延迟关胸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并发症及护理策略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中男116例,女35例,中位年龄数 66天(1天~10月),平均体重4.2?2.7公斤(2.9~7.8公斤)。距再次关胸时间平均44.3?35.7小时(35~112小时)。术后低心输出量48例,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3例;DIC死亡1例;肾功能不全4例;胸引多疑进行性出血探查2例;关胸后切口或纵隔感染3例;头部褥疮2例,其余患儿关胸后均恢复出院。结论 延迟关胸在维持婴儿复杂先心病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围术期应加强重要生命体征的的监护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等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有部分重症心脏病患者术后会因为手术和体外循环时间过长而出现各种并发症,使得术后没有立即关胸而返回监护室,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文章就1例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后延迟关胸的患儿的护理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同类患者的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心脏直视术后的监护经验.方法 对17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心脏术后进行护理,其重点是严密监测体温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护心功能的稳定,做好延迟关胸的护理,预防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早期营养支持.结果 治愈13例,早期死亡4例,其中3例为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为严重肺出血,死亡率23.5%.延迟关胸11例,术后并发心包填塞4例,肺部并发症9例,再次气管插管1例,膈肌麻痹1例.结论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心脏直视术后实施严密的监护,可降低各种术后并发症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后严密监测心功能、控制液体出入量,做好伤口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平衡.认为延迟关胸可提高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的早期生存率,术后良好的监护及护理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儿顺利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总结回顾5例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延迟关胸患者的护理。通过加强延迟关胸伤口的管理、院内感染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维护;镇痛镇静的管理;加强管道的管理及基础护理,有效控制了切口感染、术后心包填塞及低心排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切口护理经验。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112例新生儿的切口进行护理,(1)关胸前,对无红肿渗液切口采用银离子敷料覆盖;有渗液、红肿切口采用含有银离子的汇涵术泰液体清洗。(2)关胸后,对干燥、无红肿渗液的切口选用银离子敷料覆盖;有红肿或伴渗液切口使用含有硝酸银的汇涵术泰清洗创面;有感染、渗出量大的切口用藻酸盐类敷料进行填充。结果本组112例新生儿无因切口感染引起全身感染或死亡。结论根据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新生儿的切口情况,合理采用银离子敷料和藻酸盐水胶敷料可有效防治切口感染,从而提高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目前国内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延迟关胸的一般护理方法和注意要点,主要从术前护理干预、术中器械护士配合、术后护理干预三大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延迟关胸是小儿先心病术后血流动力学获得改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对于术后患儿进行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管道的护理,加上及时有效的治疗支持,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有效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方式在重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延迟关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延迟关胸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干预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延迟关胸时间及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吸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方式在重症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延迟关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患儿各方面状态的改善均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临床经验和已有研究报道,对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复杂先心病在开胸手术后行延迟关胸的45例0~3岁患儿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提高专科护理理论及实践能力,提升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心脏病术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骆福秀  邓盛  黄家诚 《家庭护士》2009,7(8):708-709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由于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术后易出现心脏及肺脏等血量器官水肿,若此时关胸,胸骨易压迫心脏而出现低心排血量症状,延迟关胸可解除心脏受压,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提高婴幼儿心脏术后早期生存率[1].我院2005年1月-2008年8月共行婴幼儿心脏手术286例,其中延迟关胸8例,术后经过严密监护,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于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婴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体会。 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 5546例小于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婴行正中开胸心脏手术,男2843例,女2703例;平均年龄5个月;体质量2.0~12.5kg,平均6.1kg。术前诊断包括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肺动脉闭锁,永存动脉干、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右心室双出口、法洛四联症和室间隔缺损等。分析护理要点,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术后共有313例(5.6%)患婴延迟关胸, 男191例,女122例。延迟关胸的原因包括循环不稳定296例,出血11例,体外膜氧合(或左心室辅助)6例。小于5 kg患婴251例、占80.2%,新生儿84例、占26.8%,1~3个月患婴125例、占39.9%,延迟关胸的发生率分别为13.9%,34.4%和18.4%。复杂先天性心脏手术后延迟关胸的发生率高,分别为大血管错位(28.8%),主动脉缩窄(17.8%),主动脉弓中断(43.1%),肺动脉闭锁(9.0%),永存动脉干(30.4%),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6.5%),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1.3%),右心室双出口(10.8%)。46例患儿死亡,死亡比例14.7%。282例患婴于术后1~11天成功关胸,平均2.7天关胸,3例患婴第2次关胸方成功。伤口感染17例(5.4%),4例(1.3%)需要清创。 结论:新生、3个月以内、低体重患婴,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体外循环时间长,尤其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婴,术后延迟关胸的发生率比较高。术后早期加强心功能的维护,有效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和镇静,维持体温,积极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成人冠脉搭桥术后延迟关胸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的护理。成人延迟关胸较少见,加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对患者卧位及血流动力学要求较高,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康复锻炼,促进患者自理,使其尽快转换患者角色。本例患者入ICU 12 d,未出现并发症,出院后随诊各项指标正常。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婴幼儿复杂先心术后延迟关胸的护理特点,从而掌握正确科学的监护方法,顺利度过心肌水肿期,维持良好的循环,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37例延迟关胸的复杂先心婴幼儿的临床监护资料,主要病种包括大血管转位一期Switch手术19例,分期Switch手术5例,右室双出口3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导位回流4例,法乐四联症2例,肺动脉闭锁(室隔完整)3例.所有病儿均胸骨敞开,用塑料固定器撑开胸骨,切口用手术薄膜覆盖边缘与皮肤严密封合,切口内常规放置引流管,部分病人右室心外膜安临时起搏导线.术后严密心功能监测,重视切口护理,保持纵隔引流通畅,做好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及时营养支持,掌握关胸指征,全组病人均在术后12~72 h完成二期关胸.结果 2例术后低心排肾衰死亡,1例肺出血死亡,1例严重纵隔感染死亡,余均存活.结论 延迟关胸有利于婴幼儿复杂先心度过术后早期心肌水肿、低心排的高危期,但必须配合严密、科学、合理的监护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