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克隆病临床误诊1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克隆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误诊的16例克隆病。结果:误为粘连性肠梗阻3例,肠结核3例,急性阑尾炎1例,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发作2例,腹膜炎急性胃穿孔2例,回肠肿瘤2例。结肠肿瘤2例,膀胱肿瘤1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利用X线钡餐、内窥镜、活检等手段。可降低误诊率,防止手术扩大化。  相似文献   

2.
35例克隆病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兴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3):123-124
目的分析克隆病的误诊原因及教训,为今后明确克隆病的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克隆病误诊情况,对35例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5例克隆病病人误诊为肠炎6例,肠梗阻10例,腹部包块6例,腹膜炎6例,消化道出血3例,阑尾炎1例。结论克隆病临床误诊情况较为多见,需进一步提高对克隆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窦国清 《甘肃医药》2013,(4):320-321
目的:探讨克隆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例克隆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国内外文献报道该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及治疗。结果:2例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后,经过以激素+美沙拉嗪片规程治疗6月后痊愈。结论:克隆病是一种较少见的胃肠道疾病,病因不明,临床症状与急性阑尾炎很相似,大部分该病患者均有右下腹疼痛和腹泻的临床表现,临床误诊误治率高。  相似文献   

4.
克隆病误诊原因分析及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克隆病在外科误诊的原因和如何处理其并发症。方法 对近20年来外科收治的26例克隆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中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10例,回盲部肿瘤4例,肠套叠1例,胃穿孔1例,共误诊16例(61.5%);17例(65.4%)出现并发症,9例采用内科治疗而愈,8例手术治疗。结论 克隆病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多因病史了解不详尽且患者病情危急而误诊。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以提高克隆病在外科的正确诊治率。  相似文献   

5.
克隆病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病在小儿发病率低 ,且缺乏特征性表现 ,由于对该病警惕性不高 ,容易造成误诊。我们收治 6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3~ 12岁 ;病程 2周~2年 ,4例呈慢性反复发作趋势。1.2 病变部位 回肠末段 3例 ,空、回肠同时受累 1例 ,结肠2例。1.3 临床表现 反复腹痛 5例 ,哭闹不安 1例 ;腹胀 4例 ,腹泻 2例 ;消瘦及贫血 4例 ,便血 2例 ,腹部包块 3例 ,呕吐 4例。查体 :全腹压痛 5例 ,中下腹压痛 2例 ,全腹压痛但以右下腹痛为明显 1例。1.4 误诊情况 误诊为肠结核 3例 ,溃疡性结肠炎 2例 ,急性阑尾炎 1…  相似文献   

6.
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2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腹痛是临床常见急症 ,症状不典型时 ,常易发生误诊。现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5月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就诊的 2 1例误诊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1例误诊患者 ,男 8例 ,女 13例 ,年龄 16岁~ 75岁 ,平均43 7岁。1 2 误诊疾病 :本组 2 1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6例误诊为慢性胃炎急性发作3例、急性胰腺炎 3例 ;急性铅中毒 5例误诊为急性盆腔炎 3例、急性阑尾炎2例 ;宫外孕破裂 5例误诊为胃肠穿孔2例、急性阑尾炎 2例、急性胃肠炎 1例 ;左下肺炎 3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 ;右下肺炎 1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 ;腹型癫痫 …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由于发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又无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诊断上易被医生忽略。我院自1970年1月至1989年12月共收治小肠肿瘤31例,其中恶性肿瘤22例,良性肿瘤9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部位消化道疾病,经手术、病理学诊断证实确诊。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误诊的疾病:①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2例、肠套叠3例、回盲部肿瘤3例、回盲部结核1例。②误诊为肠梗阻12例、急性胃扩张1例、粘连性肠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在急性右下腹痛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5例急性右下腹痛的超声检查结果,并结合外科手术、病理或内科保守治疗后随访临床资料。结果 275例急性右下腹痛,其中急性阑尾炎76例,右输尿管结石炎64例,右侧宫外孕破裂29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24例,黄体破裂12例,急性盆腔炎21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35例,回盲部肿瘤例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6例。超声确诊251例,漏误诊24例;急性阑尾炎误诊2例,漏诊5例;右侧宫外孕破裂误诊4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误诊3例;黄体破裂出血误诊1例,漏诊1例;急性盆腔炎误诊3例;回盲部肿瘤误诊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误诊1例,超声检查漏诊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1.3%,漏误诊率8.7%。结论 根据急性右下腹痛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超声检查能够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疗依据,超声可以作为急性右下腹痛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1979~1986年共收治小儿细菌性肝脓肿42例,其中误诊14例。现就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如下:14例中误诊为右侧渗出性胸膜炎4例,急性胆囊炎3例,急性阑尾炎2例,腹壁脓肿2例,右肾周围脓肿1例,病毒性肝炎1例,肝肿瘤1例。误诊为右侧渗出性胸膜炎,共4例.其误诊原因是儿童有刺激性咳嗽,伴右侧胸痛,肋间隙饱满,叩诊浊音,呼吸音及语颤感消失,腹肌紧张,肝触及不满意,胸透有  相似文献   

10.
施德毅  陈永东 《广西医学》2009,31(9):1324-132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例主动脉夹层中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误诊率51.2%,平均误诊时间(28±9)h,误诊为心绞痛10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左心衰2例,胸腔积液1例,主动脉关闭不全并心包积液1例,慢性胃炎急性发作1例,急性胰腺炎1例,脊柱肿瘤并截瘫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超声心动图、CT、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部位及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美国GE Lightspeed64层螺旋CT仪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MSCT对肠梗阻的检出率、病因和梗阻部位的判断价值。结果 46例肠梗阻患者均检出,检出率100%,27例移行带显示清晰,46例患者均可见肠管明显扩张(2.5cm)、积气及积液;病理证实高、低位梗阻均为23例,CT检查结果高位梗阻27例,低位梗阻19例,梗阻定位准确性91.30%(42/46);手术病理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6例,肠套叠肠梗阻6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内疝1例,肠扭转2例,肿瘤性肠梗阻12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2例,肠套叠肠梗阻7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肠扭转3例,肿瘤性肠梗阻16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误诊5例,4例粘连性肠梗阻误诊为肿瘤性肠梗阻,1例内疝误诊为肠扭转,病因诊断准确率89.13%(5/46)。结论 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度高,且用于肠梗阻病因、部位的鉴别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后期治疗、随访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术前误诊的原因。方法对8例小肠平滑肌肉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术中所见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前8例均被误诊,误诊为肠套叠4例,空肠血管瘤1例,卵巢肿瘤2例,盆腔肿瘤1例;8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小肠平滑肌肉瘤切除术,其余3例因侵犯广泛而无法切除。4例术后2年内死亡,其余4例目前仍存活,无复发。结论小肠平滑肌肉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而常常被误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心综合征的诊断方法与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颈心综合征患者症状、心电图变化、影像学检查、误诊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颈椎X线、CT或MRI检查,发现颈椎异常情况,冠状动脉造影或CTA冠脉无异常情况,心电图检查发现37例出现心律失常,出现ST-T改变者34例,确诊前误诊为基础心血管系统疾病31例(73.8%):其中冠心病21例(50%),高血压心脏病6例(14.3%),心包炎3例(7.1%),心肌炎1例(2.4%),误诊为冠心病率最高,达50%。其他病例误诊为反流性食管炎2例,肋间神经痛1例,肩周炎2例,纵膈肿瘤1例。结论颈心综合征易误诊为冠心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科2000年5月~2006年7月收治的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均行胃肠镜及病理检查。其中,胃淋巴瘤15例:仅1例确诊,术前10例误诊为胃低分化腺癌,3例误诊为胃未分化腺癌,1例误诊为胃溃疡。肠淋巴瘤7例:也仅1例确诊,2例误诊为肠结核,4例误诊为腺癌。2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和其他手术相比无差异。经治疗后均全部顺利出院。术后给予化疗,无一例死亡。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率高,手术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方法,手术联合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耐受性评价。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有34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34例患者中有30例发现小肠病变,总体诊断率88.2%。其中克罗恩病2例,小肠恶性肿瘤3例,小肠间质瘤2例,脂肪瘤2例,多发性溃疡3例,非特异性炎症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憩室2例,静脉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小肠淋巴滤泡增生2例,肠结核2例,4例未发现明显病变。未发生肠穿孔、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未出现全身麻醉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安全,可靠,阳性率高。是诊断小肠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两所医院8年和6年来收治的1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术前正确诊断率为23.1%(3/13)。13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7例,11例获随访,死亡1例。结论:小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及时剖腹探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以腹痛为主诉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液生化特性及影像学改变特征,提高对DKA患者的误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例以腹痛为主诉的DKA患者的血生化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生化改变,20例具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18例具有明显的腹部体征。其中10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5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3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例误诊为肠梗阻,2例误诊为泌尿系结石,1例误诊为消化道穿孔。所有患者经正规补液、胰岛素降血糖、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处理后腹痛均缓解并治愈出院。结论以腹痛为主诉的DKA患者常出现明显的血生化及影像学改变,极易与外科腹痛相关的急腹症混淆,误诊率高,临床上应加强认识,全面问诊、系统检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肠平滑肌肿瘤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12例中误诊胃炎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胰头癌2例,结肠癌2例,肝炎1例,误诊率占同期病例的75%。结论:小肠平滑肌肿瘤发病率低,无特异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检查方法易致误诊。临床医师思维中缺乏对该病的认识,过分偏信辅助检查或依赖病史诊断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排除诊断可减少误诊。临床涉及本病时,应放宽手术探查指征,以达到治疗和诊断的  相似文献   

19.
214例结直肠癌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214例结直肠癌的误诊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患者就诊3次以上未能确诊为结直肠癌时定为误诊病例。18年间共确诊结直肠癌1 802例,误诊214例。误诊时间最长达3年,最短为1个月。结果:误诊率为11.9%(214/1 802)。易误诊为内痔及肛周炎、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痢疾、急慢性阑尾炎、直肠息肉、肠梗阻、慢性结肠血吸虫病、肠痉挛及肠外病变(缺铁性贫血、胆囊炎、胆石症、溃疡病、卵巢囊肿等)。结论:对有肠道症状的患者,按良性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时,应想到有结直肠癌的可能,及时行肿瘤标志物及结肠镜检查,可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鹿博  吴萍  郭永高 《现代医学》2011,39(3):287-28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系统的性能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行胶囊内镜检查的42例疑有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用胶囊内镜检查疑有消化道疾病的42例患者,全部获得小肠资料。发现小肠存在病变者20例,其中小肠黏膜散在充血糜烂考虑急、慢性炎症者8例,占40%;小肠血管畸形5例,占25%;小肠多发息肉3例,占15%;小肠溃疡及增生性病变临床诊断克罗恩病3例,占15%;小肠肿瘤1例,占5%。总阳性检出率47%,总阴性检出率53%。在42例中2例胶囊在食管内停留超过2 h,1例应用胃镜送入胃内,另1例于3 h后胶囊自行进入胃腔。胶囊在工作时间内能顺利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37例,直至电池耗尽尚未进入结肠5例。结论:胶囊内镜在怀疑小肠疾患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因其具有安全、无痛苦、顺应性好等优点而易被患者接受,是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