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正常人和尸体穴位伏安曲线特性的差异。方法:在67名正常人和10具尸体上作穴位伏安曲线的检测。结果:(1)正常人和尸体冲阳、足三里穴的伏安曲线均具非线性和“惯性”特征。(2)正常人冲阳、足三里穴的惯性面积明显小于旁侧对照点(P分别<0.05和<0.01),而尸体冲阳、足三里穴的这种特性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P均>0.2)。(3)尸体冲阳、足三里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均明显小于正常人(P均<0.001)。结论:存在于人体活体上的穴位的某些功能特性在尸体上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和尸体穴位伏安曲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在67名正常人和10具尸体的穴位伏特—安培曲线的检测中观察到:正常人和尸体冲阳、足三里穴的伏安曲线均具非线性和“惯性”特征;正常人冲阳、足三里穴的惯性面积明显低于旁侧对照点(P分别<0.05和<0.01),而尸体冲阳、足三里穴的这种特异性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P均>0.2);尸体冲阳、足三里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均<0.001)。结果提示,人体穴位可能具有“储能”和“释能”的作用;存在于人体活体上的穴位的某些功能特性在尸体上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3.
公孙,足三里等穴伏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穴位的电学特性及特异性。方法对40名胃窦炎患者和67名正常人6404条穴位伏安曲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患者的公孙、足三里两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两项指标均明显大于正常人(P<0.05),患者的冲阳、梁丘两穴的惯性面积指标明显大于正常人(P<0.05)。结论公孙、足三里、冲阳、梁丘对胃窦炎的检测可能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冲阳穴伏安特性与人体气血盛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穴位伏安特性与人体气血盛衰的关系。方法与结果:在对97名正常人、25名献血者和10具尸体冲阳穴伏安曲线的检测中观察到,正常人冲穴阳穴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尸体冲阳穴伏安曲线的惯性面积显著小于正常人,其非线性和惯性特征程度明显降低, 而正常人冲阳穴伏安曲线具有的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在献血者冲阳穴上依然明显存在,献血者冲阳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仅于献血后第4d明显大于正常人,至第7d即得到恢复。结论:结果提示,存在于人体活体的穴位的某些功能特征在尸体上不复存在; 人体献血后的功能恢复是迅速的,献血对机体的影响是短暂而轻微的,冲阳穴能较敏感地反映机体及气血盛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1名消化性溃疡患者和67名正常人5864条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人体穴位及对照点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2)与对照点比较,穴位的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穴位的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3)患者的足三里、梁丘、中脘3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两项指标均明显大于正常人(P<0.05)。结果提示,足三里、梁丘和中脘对消化性溃疡的检测可能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胃下垂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对21名胃下垂患者和67名正常人5264条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人体穴位及对照点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2)与对照组比较,穴位的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穴位的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3)观察组梁在穴的性面积和伏安面积2项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P〈0.01)。结果提示,丘对胃下垂的检测可能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足三里穴伏安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与正常人足三里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与正常人足三里穴及旁开的非穴对照点的伏安特性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正常人和甲亢患者穴位的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小于对照点;甲亢患者减程伏安面积小于正常人。结论:穴位对能量的传输能力强于对照点;甲亢患者的机体恢复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单侧足三里穴后两侧足三里穴伏安特性的变化,研究针刺得气对穴位伏安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0名健康人针刺左侧足三里得气、针刺左侧足三里不得气两种刺激方式后,两侧足三里穴及对照点增减程伏安曲线,并与针刺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针刺得气及针刺不得气两种方法刺激左侧足三里穴后,其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较针刺前显著减小(P〈0.01,P〈0.05);针刺左侧足三里得气后,未接受针刺的右侧足三里惯性面积也显著减小(P〈0.05),而针刺左侧足三里未得气时,未接受针刺的右侧足三里穴惯性面积反而显著增大(P〈0.01)。结论针刺得气与不得气两种刺激方法对穴位局部影响接近,但对远部或全身的影响则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伏安特性与穴位功能特异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研究穴位伏安特性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上的特异性。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测试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太渊、冲阳穴伏安特性。结果 太渊、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点而代表穴位电阻高低的伏安面积则无显著差异 ;献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冲阳穴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出现了显著变化而太渊穴则无明显差异 ;太渊穴惯性面积具有显著的昼夜节律而冲阳穴则无此特征。结论 穴位惯性面积在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方面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研究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的基本特征及随生理、病理变化出现的改变,探讨其生物物理学基础。方法:对本研究组近10年来有关穴位伏安特性研究工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人体穴位伏安特性曲线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与对照点比较,穴位低电阻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低惯性特征则较具普遍性。穴位伏安面积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而大部分穴位的惯性面积则具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其峰值相位和体温节律的谷值相位相应。心脏病患者和胃病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病变缓解后穴位伏安特性也恢复正常。尸体穴位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明显小于正常人,正常人穴位所具有的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在尸体上消失。结论:人体穴位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穴位非线性特征反映了人体作为高等生物所具有的生理与行为的复杂性,而惯性特征则与穴位能量代谢有关。穴位惯性面积比伏安面积更能敏感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应是今后穴位电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的变化,探讨这种变化与甲亢患者血清FT3、FT4值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56例甲亢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和对照点的增减双程伏安曲线。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太渊穴与对照点的增程、减程伏安面积以及增减程伏安面积差值(惯性面积)进行比较,并对甲亢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各参数与血清FT3、FT4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健康对照组双侧太渊穴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右侧太渊穴惯性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甲亢患者组左侧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右侧太渊穴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与与血清FT。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P〈0.001)。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和右惯性面积与血清FT4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P〈0.001)。结论太渊穴具有明显的低电阻特性,甲亢患者左侧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人,这一变化与甲亢患者血清FT3、FT4值增大和能量代谢加快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气血变化对穴位伏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研究人体气血变化对穴位功能、特性的影响,以自制智能型经穴伏安特性检测仪,动态测定25名献血后大学生穴位伏安曲线。结果发现献血后第4日太冲穴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冲阳穴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第7日后则得到恢复。提示。太冲、冲阳穴可较敏感地反映体内的血气变化;献血对机体的影响是轻微而短暂的。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三阴交穴伏安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与正常人三阴交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与正常人三阴交穴及对照点的伏安特性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正常人和甲亢患者穴位的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小于对照点,同一采样电流点增程电阻均大于减程电阻;甲亢患者减程扫描电阻小于正常人.结论 人体电阻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能灵敏地反映出穴位的特异性;减程电流扫描更能反映出甲亢患者和正常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机能异常患者足三里穴伏安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异常患者足三里穴伏安特性的变化。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56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35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和40例健康者足三里穴的增减双程伏安曲线,比较患者和健康者伏安特性的差异。结果:甲亢患者左右侧足三里穴伏安面积明显小于健康者(P<0.05),伏安曲线电压溢出率明显低于健康者(P<0.05)。甲减患者左足三里穴惯性面积明显大于健康者(P<0.05)。结论:甲亢患者足三里穴电阻明显低于健康者;甲减患者左足三里穴对能量传输的"畅通性"明显低于健康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变化特征,为穴位功能特异性研究和穴位辅助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检测3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和对照点的伏安曲线,并对其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人双侧太渊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1,P0.05),右太渊的惯性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双侧太渊穴的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而惯性面积与对照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双侧太渊穴的惯性面积均显著大于健康人(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发生了明显改变,太渊穴是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的有效穴位;穴位与脏腑的联系比非穴对照点与脏腑的联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同位素治疗前后太渊穴伏安特性变化。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25例甲亢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增、减双程伏安曲线,比较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及患者同位素治疗前后伏安特性的差异。结果同位素治疗前甲亢患者双侧太渊穴增、减双程伏安面积均小于健康志愿者,其中两组减程伏安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位素治疗后甲亢患者除右太渊穴减程伏安面积基本无变化外,太渊穴左、右增程和左减程伏安面积均得到明显恢复,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太渊穴伏安特性能较灵敏地反映甲亢患者能量代谢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痛经患者月经周期关元、十七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临床选穴及穴位特异性研究提供试验证据。方法检测痛经组50例痛经患者非经期、经期、经后关元和十七椎的伏安曲线,分析痛经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并与对照组51例健康女性进行比较。结果痛经组非经期十七椎穴的增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小于对照点(P0.05),经期十七椎穴惯性面积小于对照点(P0.05),经后十七椎穴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小于对照点(P0.05);痛经组非经期关元穴的减程伏安面积大于对照点(P0.05)。对照组经后十七椎穴的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小于对照点(P0.05)。非经期,痛经组关元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经后,痛经组关元穴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元、十七椎穴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性,并随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与健康女性比较,痛经患者关元、十七椎穴伏安特性在非经期和经后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大陵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了54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与42例健康人大陵穴及对照点的增减双程伏安曲线。对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大陵穴与对照点的增程、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进行比较。结果:健康人左侧大陵穴的增、减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健康人右侧大陵穴的增、减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大于左侧(P<0.05)。甲亢患者右、左大陵穴及其右对照点的增、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小于健康人(P<0.05),甲亢患者左大陵穴对照点的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健康人(P<0.05)。结论:甲亢患者穴位对能量传输的"畅通性"明显低于健康人,其机体恢复能力亦明显低于健康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经期中极穴伏安特性的变化。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检测30名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女生、30名健康女生中极穴及相应对照点的伏安特性,分别在经期前、中、后分3次进行检测。结果:痛经组中极穴经期増程伏安面积明显大于健康组(P〈0.05);健康组中极穴经期増程、减程伏安面积明显小于经前(P﹤0.05);痛经组中极穴经期、经后减程伏安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点(P〈0.05)。结论:痛经女生中极穴电阻增高,提示患者病变局部穴位处气血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20.
胃炎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79名胃炎患者和67名正常人8个穴位及对照点上共测得伏安曲线8740条,其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穴位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滞后特征;胃炎活动期患者穴位的惯性面积明显大于正常人。结果提示,穴位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