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附6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法之一。我院2004~2007年应用宫腔镜对66例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2007年对428例已婚妇女患异常子宫出血,常规应用宫腔镜检查及内膜活检,对其中100例进行官腔镜电切术。患病时间2~5年;年龄26~55岁。已婚已育99例,已婚未育1例;术前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66例,黏膜下肌瘤26例(肌瘤直径2~6锄),子宫内膜息肉8例。  相似文献   

2.
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以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所致异常子宫出血和 /或月经过多是妇科的常见病。近年来 ,国外学者报道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并有取代子宫切除术的趋势。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国内90年代初将宫腔镜电切术应用于临床。我院从 1 998年开始用于临床 ,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对已婚妇女行宫腔镜电切术共96例 ,其中已育 95例 ,已婚未育 1例。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5 6岁 ,平均 (41± 5 5 )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宫颈子宫内…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我院宫腔镜下切除子宫内膜、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纵隔等良性疾病 73例的临床资料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产科住院病人 73例 ,年龄 1 4~ 72岁 ,平均(40 .8± 9.4)岁。其中已育 65例 ,已婚未育 6例 ,未婚 2例。术前均行宫腔镜检查 :黏膜下肌瘤 46例 ,壁间肌瘤内突型 6例 ,子宫内膜息肉 1 4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因血液系统疾病所导致大出血者 4例 ,子宫纵隔 2例 ,宫腔粘连 1例。1 .2 治疗方法应用美国史塞克公司生产的被动式 360°旋转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 ,外鞘直径 7mm ,广角镜 30°,…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应用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41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因阴道流血、不孕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41例,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年龄28~54岁,平均41岁,均已婚,已生育39例,未育2例,其中月经增多伴不规则阴道出血39例(占95·1%),2例为绝经后出血(占4·9%),36例为单发黏膜下肌瘤,5例为2个以上的多发肌瘤,肌瘤直径0·5~7·0cm,31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占75·6%)。1·2手术方法41例术前均行宫腔镜检查、妇科检查、宫颈涂片、B超检查、阴道清洁准备、术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异常出血行宫腔镜电切手术的安全和疗效。方法术前宫腔镜诊断为功血18例,肌瘤15例,内膜息肉6例,胎盘部分粘连机化2例,子宫腺肌症1例,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下电切手术。结果手术成功率达100%,子宫内膜切除26例(11例同时行单纯粘膜下肌瘤切除术),2例月经恢复正常,11例月经明显减少,7例月经稀发,6例闭经;单纯粘膜下肌瘤及内膜息肉切除者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子宫异常出血者行宫腔镜电切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的确定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236例子宫内膜异常回声者,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比较二者诊断结果的符合率。结果236例子宫内膜异常回声病例中,子宫内膜息肉123例,子宫内膜增生症6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40例,子宫内膜腺肌瘤型息肉5例,子宫内膜癌2例,宫腔内胚物残留2例。病理诊断与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为96.61%。结论经宫腔镜直视检查及定位活检后,可提高确诊率。宫腔镜作为一种微创、安全的技术手段,是目前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宫腔镜电切术在国内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为子宫肌瘤患者的康复带来了福音。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TCRM)或加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对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44例,年龄18~65岁、平均43.8岁,已婚  相似文献   

8.
杨慧宇  蔡蕾 《安徽医学》2007,28(1):38-3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8例B超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增厚及内膜不均质区行宫腔镜诊治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58例中,术后病理证实为内膜息肉209例(伴粘膜下肌瘤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4例,伴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19例,复杂型增生过长7例(其中伴不典型增生3例),恶性肿瘤5例,息肉癌变1例。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内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但有恶变的可能,宫腔镜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法,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和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异常具有很好的识别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手术的疗效.方法 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5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其中15例为子宫内膜切除、16例为肌瘤及部分内膜切除、9例为肌瘤切除、16例为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1个月~2年,月经改善率96.4%,经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后5例无月经,5例月经减少,44例月经正常.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杜薇 《中外医疗》2010,29(26):58-58,60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门诊2009年1~10月9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绝经后出血17例,7例为子宫内膜癌;非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73例,9例为子宫内膜增生,13例子宫肌瘤(包括粘膜下肌瘤和肌壁间肌瘤),20例子宫内膜息肉,7例宫内环异位,4例为宫腔残留.结论 宫腔镜检查直视宫腔,有助于鉴别子宫内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是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雪勤  兰景尤 《吉林医学》2013,(25):5221-5222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2年所有因异常子宫出血而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99例。结果:发现子宫内膜息肉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77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6例,宫内妊娠物残留12例,胎盘植入1例,子宫内膜癌2例,正常宫腔9例,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诊断符合率高,能及时发现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缩短诊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2001-2004年对54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肌瘤核除术,均获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54例患者,年龄28~47岁。已婚已育者44例,已婚未孕8例,未婚2例。子宫肌瘤数目1~12个。术前常规下腹部B超检查或CT检查确定肌瘤的大小和分布,术前先行宫颈涂片及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颈及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13.
张学颖 《黑龙江医学》2007,31(6):431-432
目的 通过550例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探讨宫腔镜及手术在妇科和计划生育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3-2006—05间,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及手术的550例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分析。结果 550例宫腔镜检查及手术中,宫腔镜下宫颈管息肉、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宫腔镜下双极汽化电切出378例,其中,376例手术患者愈合良好,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因合并乳腺癌行子宫全切术;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40例,宫腔镜直视下取环52例,宫腔镜检查80例,病谱为子宫内膜炎症,子宫黏膜下肌瘤,颈管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结论 宫腔镜检查及手术同时兼有诊断和治疗作用,又有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以及更多保存器官功能等优点,已成为妇科手术和计划生育科有用的诊治手段,同时宫腔镜检查及手术有局限性和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董剑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89-2490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2例经过病理学检测确诊的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宫腔镜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计算符合率。结果宫腔镜诊断结果为:41例子宫内膜息肉,1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6例子宫颈管的内膜息肉,15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9例子宫内膜炎,5例子宫颈管的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癌,有107例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相符合,符合率为87.7%。结论宫腔镜是宫内病变诊断的标准,能够准确诊断更年期异常子宫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电切术1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新技术的发展 ,宫腔镜技术在腔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8月 ,我院对 178例腔内疾病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 ,均获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8例 ,年龄 19~ 73岁。术前均行宫腔镜检查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87例 ,子宫粘膜下肌瘤 5 3例 ,宫颈粘膜下肌瘤 15例 ,宫颈炎性息肉 14例 ,子宫内膜息肉 9例。粘膜下肌瘤最大横径 6 cm。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 87例 ;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TCRM) 6 8例 ;宫颈炎性息肉切除术 14例 ;内膜息肉切除术 (TCR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自2006年5月-2010年7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阴道超声和官腔镜检查的120例不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分析,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31.4岁,不孕年限2—6年,其中原发不孕52例,继发不孕68例。自然周期超声监测内膜回声异常的85例做为研究组,超声检测内膜正常的35例做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中经官腔镜检查确诊内膜病变为68例(80%),其中子宫内膜息肉26例(30.5%),内膜增生31例(36.2%),粘膜下肌瘤1例(1.17%),输卵管阻塞7例(8.23%),内膜炎症3例(3.53%);对照组异常内膜仅3例(8.57%),其中内膜粘连2例(5.71%),内膜炎症1例(2.86%)。以官腔镜结果为金标准,经阴道超声监测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敏感度96.47%(82/85),特异度60.38%(32/53)。结论:阴道超声是诊断不孕症患者宫腔内病变的一种简便、廉价、无创伤、诊断率高的方法,可以作为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检查的初筛,而宫腔镜检查则为内膜病变提供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宫腔镜联合诊断妇科疾患,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疾患的临床价值。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5月在我科门诊就诊并自愿接受自凝刀射频治疗的子宫疾患216例,子宫内膜息肉28例,子宫内膜增生样病变73例、宫颈肌瘤11例、子宫粘膜下肌瘤58例、肌壁间肌瘤内突型46例,均在B超监视、宫腔镜引导下将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置入进行射频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诊3个月216例,6个月187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52%和97.22%。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样病变、宫颈肌瘤、子宫粘膜下肌瘤、肌瘤直径≤3.5cm有效率达100%。结论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疾患是一种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经济、可重复治疗,在B超、宫腔镜的引导下可更准确、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超、宫腔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拟诊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后分别进行彩超、宫腔镜和刮宫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比3种方法的诊断差异。结果:经彩超诊断45例子宫内膜增厚,2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经宫腔镜诊断40例子宫内膜增厚,5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金标准病理学诊断对比,彩超对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为66.7%,对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符合率为0.0%。结论:超声检查最大的优点为无创性,不会促进病变的扩散,可以协同宫腔镜、活检提高子宫内膜病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09年妇科门诊行宫腔镜检查诊断的78例子宫内膜息肉。结果 78例中术后证实子宫内膜息肉75例,诊断符合率为96.1%;1例为粘膜下肌瘤,1例为复杂型伴不典型增生过长,1例为子宫内膜癌。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宫腔内良性病变,但应警惕息肉恶变或恶性肿瘤的息肉样变,宫腔镜加直视下活检术是目前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宫腔镜与病理组织学相结合的方法。于检查中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对268例子宫异常出血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为93%,子宫粘膜下肌瘤为88.9%,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为62.7%,子宫内膜部为60%。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58.8%,子宫粘膜下肌瘤为43.2%,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为74%,子宫内膜癌为75%。结论:采用宫腔镜检查技术,结合病理学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肌瘤的诊断率,且能尽早确诊子宫内膜及癌前病变,对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宫腔镜检查是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使用价值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