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尹雪玲  林益群  连秀华 《吉林医学》2009,30(10):876-877
目的:探讨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家属心理影响作用,为临床广泛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地中海贫血患儿39例,同期选择患儿家属39例,除常规护理外还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儿及家属心理反应变化。结果:心理干预后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水平与心理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调控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家属心理水平,对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程小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54-4955
目的:探讨对儿科住院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住院患儿12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按其入院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临床护理;心理组60例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上予以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儿住院期间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科住院患儿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既可以有效提高患儿住院期间的治疗依从性,也可以全面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桂中地区农村唇腭裂患儿家属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桂中地区农村唇腭裂患儿家属心理健康现状,探索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治疗的新思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对500名桂中地区农村唇腭裂患儿家属分别在入院第一天和出院当天进行心理调查,同时在住院期间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入院第一天调查的患儿家属多个项目分值高于国内常模,而出院当天调查的项目分值有所下降而趋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中农村唇腭裂患儿家属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必须早期及时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儿家属主要在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住院环境等方面存在需求。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进行了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深入了解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家属在照护患儿期间的心理体验及需求,探索影响患儿发生异物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人员促进患儿家属了解异物发生相关知识、提高其预防异物发生的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对2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家属进行深度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采用Hyper TRANSCRIBE1.0软件处理音频原始资料,并运用Colaizzi的分析程序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 通过分析,寻找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家属在陪伴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主要有3个方面:发病初期的心理反应;剧烈心理冲击后的心理反应;照护体验及社会功能转变.结论 在治疗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同时,也需关注家属的身心反应,提供医疗信息、情感支持,共同提高幼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提高预防异物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入院初期(第1天~第3天)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7年12月住院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患儿。干预组除常规护理患儿外,在入院的第1天、第2天、第3天对患儿及其家属采用关怀照护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患儿采用病房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配合度、患儿家属情绪管理和满意度、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心理问题调查表对患儿家属心理压力水平进行测试,采用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入院前三天干预组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第3天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家属的SCL-90因子分值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干预组患儿家属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护士护理关怀行为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心理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患儿入院的第1天、第2天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在整个住院期间的配合度、提高其家属的情绪管理和满意度,降低其家属的负性情绪,进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先心病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先心病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以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方法 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收集先心病住院患儿家属在就诊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结果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结论 重视对先心病患儿家属心理调适暨健康教育,极大限度地缓和了医患矛盾,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和护理问题。方法对87例癫痫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反应的分析。结果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效果比较满意。结论以双方信任为基础,共同的目的在于以患儿为中心,建立一种乐观有效的护理气氛,帮助癫痫患儿及其家属经历诊断、治疗、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护理工作才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提高家属的满意度。方法:对每一个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并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结果: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儿家属焦虑、抑郁、消沉情绪。结论: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家属对本病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未发生医疗纠纷,提高了医院和本病区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霞 《海南医学》2010,21(23):151-152
目的探讨IgA肾病儿童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几种心理问题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护理人员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患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住院治疗,家属能积极影响患儿心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适当的护理能使IgA肾病患儿克服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同时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饮食等方面知识,达到坚持治疗直至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晓平  刘晶  王蕾 《黑龙江医学》2003,27(4):309-310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住院患者大多数为 10岁以下儿童。他们表达能力差 ,自理能力低 ,因而与医院交往的大多数为患儿家属。所以 ,医院在制度上提倡家属陪伴。在我科住院的唇腭裂患者家属中 ,大多数来自农村、边远地区 ,学历低 ,无业者和经济困难者 ,心理健康状况差 ,多数患者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会出现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以焦虑、抑郁、敌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自卑表现为突出。针对上述心理症状 ,我们采取以下心理护理对策。1 紧张、焦虑状况的心理护理让患儿家属亨有知情权 ,讲明患儿的病情和正在采用的治…  相似文献   

12.
我科2009年通过不定期对120例住院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调查表包括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基础护理、责任心、服务态度、操作技术、专科护理、住院环境等。调查结果反应了一些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存在不满意,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朱新春 《中外医疗》2010,29(34):104-104
目的对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方法对每一个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找出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并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结果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儿家属焦虑、抑郁、消沉、对立情绪。结论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家属对本病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积极配合治疗,未发生医疗纠纷,提高了医院和本病区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静脉采血中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刺激因素及与其有关的不良心理反应,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通过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在静脉采血中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并进行分析,比较各组、各类型患儿组及其家属不良心理反应,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婴幼儿组及小儿组两组中均以潜在紧张型的婴幼儿家属及小儿家属不良心理反应所占比例最高(56.0%、45.3%),小儿组以潜在紧张型的小儿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最高(44.0%),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后,其心理不良反应减少,能较好地配合护士操作。结论:使患儿及其家属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危重患儿家属的焦虑状况,观察其心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入住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200例危重患儿家属按照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患儿入住PICU24h以内、3d和出院时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3d和出院时得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U患儿家属存在明显焦虑,经过心理干预后焦虑状况减轻。在危重患儿住院期间,患儿家属的心理干预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1N1危重症患儿发生心理异常反应的危险因素,了解借助医疗仪器设备的临床治疗对H1N1危重症患儿心理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18日至2010年1月20日收住ICU的12例2~11岁H1N1危重症患儿,根据在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心理异常反应,把病人分为阳性研究组和阴性研究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否初次住院、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有创操作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H1N1危重症患儿发生心理异常反应与年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否初次住院有关;与性别、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有创操作次数无关.结论 H1N1危重症患儿发生心理异常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年龄(2~5岁)、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初次住院,而医疗仪器设备介入治疗并未增加H1N1危重症患儿发生心理异常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黄小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4):726-726
笔者自2003年8月起对632例儿科住院患儿进行了心理护理研究后发现:针对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护理中给予不同心理行为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明显减少了护患纠纷,大大增加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车祸手术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抢救期间,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法,了解车祸手术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结果共调查120名患者家属,25.8%家属需要及时了解病人病情,93_3%希望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病人,并都表现出伤心、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身心状况。结论针对患者家属心理表现和心理需求,手术室医务人员除了熟练过硬的抢救技术外,应给予患者家属有效心理支持,使患者家属减轻焦虑和恐惧。  相似文献   

19.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住院患者大多数为10岁以下儿童。他们表达能力差,自理能力低,因而与医院交往的大多数为患儿家属。所以,医院在制度上提倡家属陪伴。在我科住院的唇腭裂患者家属中,大多数来自农村,边远地区,学历低,无业者和经济困难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多数患者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会出现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焦虑,抑郁,敌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自卑表现为突出。针对上述心理症状,我们采取以心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儿烧(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意外伤害, 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由于儿童年龄及身体发育等特殊性,烧(烫)伤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小儿烧伤病人的预后,同时患儿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烈的心理反应.了解烧伤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求,缓解其心理压力,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1].我科自2003年1月~2010年2月,共收治了276例,其中小儿烧伤129例,他们存在不同反应的心理反应,我们通过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