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脓毒症患者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后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8月入住某院急诊科的脓毒症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集经单次CRRT前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分别检测总CD8+T细胞的数量、分泌干扰素 γ(IFN γ)的CD8+T细胞数、CD8+T细胞产生抑制性分子水平、共刺激性分子水平以及分泌IFN γ、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结果共有37例脓毒症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感染的细菌种类为肺炎克雷伯菌(22株)、鲍曼不动杆菌(11株)、阴沟肠杆菌(3株)。脓毒症患者经CRRT后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尿素氮、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经CRRT后脓毒症患者总CD8+T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分泌IFN γ的CD8+T细胞的数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同时,经CRRT后CD8+T细胞产生抑制性分子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 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 1)、含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的分子3(TIM 3)的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而产生共刺激分子CD28、分泌IFN γ的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结论CRRT不但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肾功能,还可增强CD8+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6月22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Procarta Ple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检测外周血25种细胞因子和9种趋化因子水平。结果 59例COVID-19患者中,无症状感染组28例(47.5%)、轻型组6例(10.2%)、普通型组19例(32.2%),重型/危重型组6例(10.2%)。无症状感染组中位年龄为23.0(19.3,34.8)岁,显著低于普通型组的35.0(24.0,52.0)岁和重型/危重型组的64.5(52.0,68.3)岁(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患者较少患有基础疾病,均无症状、体征和胸部CT变化,其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同时CD4+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普通型组(P<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外周血可检测到11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其中IL-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IP-10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年为主,但未发现与性别因素相关。随着COVID-19病情进展,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降低,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但上述指标在无症状感染者中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医院ICU发生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90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270例非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90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占91.11%,产碳青霉烯酶占8.89%;研究组患者入住ICU前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入住ICU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d、机械通气时间≥7d、合并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比例分别为67.78%、75.56%、67.78%、57.78%和37.78%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前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机械通气时间≥7d、合并肾功能不全是ICU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OR=2.440、2.487和1.542,P<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与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及肾功能有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36例,依据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10例、严重脓毒症组15例和脓毒性休克组11例,以健康志愿者5例作为对照组.于入ICU时抽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以藻红蛋白(PE)标记的抗人CD4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TTC)标记的抗人CD25单克隆抗体标记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并结合各组不同时间点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分别为(10.31±2.32)%、(14.27±3.33)%、(15.32±3.98)%]均较对照组[(5.48±0.98)%]显著增高(P<0.05或<0.01).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P=0.032)、0.868(P=0.021)、0.913(P=0.009),总相关系数为0.903(P=0.013).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期间肺部感染临床特点、药敏试验及其对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22年6月诊治的251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出现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病原菌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以及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CD3+、CD4+、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并分析影响MM患者化疗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51例MM患者中有139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5.38%;患者感染时间多集中于化疗的第一、二疗程中,临床症状以咳嗽、咯痰、发热、呼吸困难为主;检测出病原菌1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6株(58.54%),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61株(37.20%),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耐药性较高,均在70%以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并加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心ICU经细菌培养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82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患者47例经药敏试验分耐碳青霉烯类患者组和非耐药组,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入住ICU天数、使用呼吸机天数进行分析.结果 从痰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居首位,占54.88%,其余依次为引流液19.51%、血液15.85%、胆汁3.66%、伤口分泌物2.44%、深静脉导管尖端2.44%、穿刺液1.22%;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4.88%、52.44%;与非耐药组比较,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达到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住ICU天数延长(74.14±6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使用天数延长(61.8±73.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中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入住ICU天数及呼吸机使用天数明显延长;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药物的使用,及时有效地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尽早发现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感染预防干预措施,以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调查上海某三级综合医院2013-2014年ICU内发生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患者共11例(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展开研究,按1∶3配对,对照组选择2013-2014年入住该医院ICU>48h且未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患者共33例,对ICU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占90.91%,对照组患者中占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住同病区平均天数12d,对照组患者为4.45d,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尤其长时间使用,以及长时间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患者住同病区,是ICU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适当调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选取以及使用时长,针对病区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做好有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延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科学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某医院ICU病房发生CRKP医院感染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CRKP组),另选67例同期、同病区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医院感染患者为CSKP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9,(7):1084-1086
目的探讨结核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的变化及意义,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ICU住院患者126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普通结核科住院患者6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 L送检,采用流失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另将观察组按CD4~+检测水平分成低水平组(CD4~+<400 cell/ul)和正常水平组(CD4~+≥400 cell/ul);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CD4~+水平,并统计分析ICU不同CD4~+水平组患者的APACHII评分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95. 33±242. 17 vs 635. 03±318. 78 cell/ul,P <0. 01); ICU低CD4~+水平组患者的APACHII评分(23. 40±5. 05 vs 20. 41±3. 55)及死亡率(66. 2%vs 15. 5%)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相比普通结核科患者而言,结核重症监护室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更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可协助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死亡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细胞亚群在煤工尘肺(CWP)壹期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50例CWP壹期患者(CWP组)、50名与CWP组相同接尘条件的健康井下接尘矿工(接尘组)及50例井上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与接尘组比较,CWP组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 B细胞水平降低,CD19+CD24intCD38int、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WP组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 B细胞水平降低,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组人群外周血CD19+CD24intCD38int、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WP组岩尘亚组患者外周血CD19+CD24intCD38int、CD19+CD24hiCD38hi B细胞水平高于煤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可能与CWP患者肺部损伤程度有关,并参与CWP壹期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四川省肿瘤医院新建病房楼的ICU设计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ICU改造设计两个案例,阐述了新建ICU和改建ICU中人性化设计的侧重点。指出注重ICU的人性化设计,不仅为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提供更好的设施保证,更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2.
ICU的发展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ICU的发展与建设,ICU床位设置与医院规模的关系,ICU的建筑面积与布局等方面的介绍,强调了辅助用房与基本设施对于ICU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ICU高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的病原培养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院内感染和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ICU的超过70岁高龄患者病原培养阳性结果及首要病原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1月~2010年10月共有78名患者的病原菌阳性标本378例,其中疾标本285例(75.40%),血标拳42例(11.11%),中段尿27例(7.14%),导管14例(3.70%),其他标本为10例(2.65%)。培养结果包括非发酵菌199例(52.64%),真菌45例(11.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5例(9.26%),金黄色葡萄球菌23例(608%)。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敏感药物包括多粘菌素E-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结论ICU高龄患者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以非发酵菌、真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比较敏感的药物包括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患者和家属特征并以图表的方式列出治疗过程中与ICU患者家属对终止治疗的家庭会议讨论和沟通满意度提高相关的记录。方珐对鹤壁地区5家医院的ICU死亡患者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家属调查的内容包括家属对终止治疗的家庭会议讨论和沟通满意程度的总评分以及反映终止治疗的家庭会议讨论和沟通过程中支持感受的单项评分。结果家属对终止治疗的家庭会议讨论和沟通的满意度与生命支持的放弃、医师建议放弃生命支持的图表记录、患者意愿的讨论和家属精神需要的讨论有关。决策过程中的支持感受与生命支持的放弃、给予精神关怀、医师建议放弃生命支持的图表记录、家属自愿放弃生命支持的表述以及家属精神需要的讨论有关。结论家属对终止治疗的家庭会议讨论和沟通满意度的提高与放弃生命支持以及姑息治疗记录中医师对放弃生命支持的建议、患者意愿的表述、家属精神需要的讨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性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研究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 为加强ICU医院感染管理,探索目标性监测在ICU实施效果.方法 确定ICU前瞻性研究计划、制定ICU患者日志,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进入医院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并对监测结果 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年共调查患者3917例,感染217例,千日床位感染率为11.7‰,2006、2007年患者千日床位感染率分别为13.4‰、10.0‰,2007年较2006年下降3.4‰;2年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分别为1.2‰、0.9‰,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4.2‰、6.0‰,尿路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分别为4.1‰、2.8‰,分别下降0.3‰、8.2‰、1.3‰;医院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为主,ICU中肝移植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最高.结论 ICU前瞻性目标监测是一种科学的监测方法 ,便于及时掌握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制定有效感染控制措施,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2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ICU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ICU医院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切口及烧伤创面的感染. 结论必须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12所综合性医院ICU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目的 了解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12所综合性医院ICU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用ASA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2087例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36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31%,患者日感染率为2.38%,根据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经ASA法调整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57%,患者日感染率为0.67%.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地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的影响。方法将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疼痛护理、改善环境和心理护理等,并在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PSQI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总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影响ICU患者的睡眠因素,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改善其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ICU病人丙泊酚分步靶控输注(TCI)镇静时镇静深度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探讨TCI和BIS是否适合国人ICU的镇静监测。方法收集15例65-78岁的ICU危重病人,进行丙泊酚分步TCI镇静。靶浓度(Ct)由0.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平衡15分钟后观察BIS、Ramsay评分。结果丙泊酚分步靶控输注镇静时BIS随着Ct增加而下降。BIS与c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38。Ramsay评分与BI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60。Ramsay评分与c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3(P〈0.01)。结论TCI和BIS联合进行镇静可以体现监测的数字化、规范化。TCI和BIS联合进行镇静的实施和监测在国人ICU中使用证实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肠球菌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肠球菌感染分布、耐药、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本院ICU 1997年1月~2001年12月肠球菌感染患者176例、对照组165例住院期间接受检查治疗的各项资料.结果 176例肠球菌感染中粪肠球菌占95.5%,屎肠球菌占4.5%;感染性标本分布:伤口分泌物占41.5%,血源性占26.1%,尿液占18.8%,其他占13.6%;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6.8%,对亚胺培南、林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51.7%、50.6%、56.8%、5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高、血浆白蛋白低、ICU停留时间长、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与获得性肠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结论粪肠球菌是ICU获得性肠球菌感染最常见致病菌;感染部位以手术伤口、血源性、泌尿系最多见;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万古霉素对肠球菌仍具有显著抗菌活性;针对ICU内肠球菌感染的分布、耐药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是预防控制肠球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