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动脉导管是在主动脉弓与肺动脉之间相连的管道。在胎儿时期,胎儿循环系统依赖其存在,但在出生后应自然闭合,如未能闭合,则存留一个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通道,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10%。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胸后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与结扎,创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PDA的介入性治疗技术(用封堵器阻塞未闭的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2.
正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此时肺呼吸功能障碍,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出生后,导管因血管收缩而发生功能性关闭,一般在12~18h后关闭,然而由内膜增生和纤维化形成的解剖学闭合却需要2~3周才能完成,如持续性不闭合(超过3个月)则形成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1])。PDA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  相似文献   

3.
赵旋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77-178
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生理性血流通道.动脉导管未闭可单独存在,亦可与其它畸形合并存在,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20%)居第二位,在儿童病例中占首位.男性多于女性,其比例约为3:1.我院自2005年开展直视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来,共收治动脉导管患者巧例,经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高压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于动脉导管未闭的存在 ,构成了主动脉与肺之间的异常交通 ,又由于主动脉压比肺动脉压高得多 ,不论在心脏收缩期还是舒张期 ,血液均由主动脉分流入肺动脉 ,使肺循环血容量增加。肺小动脉因承受大量主动脉分流血液发生反射性痉挛 ,久之肺动脉压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肺小动脉发生器质性病变 ,则使肺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 ,可并发严重肺动脉高压。1998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院对 10 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进行了手术 ,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 2 0例 ,现将其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胎儿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超声诊断,探讨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超声诊断情况与胎儿健康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其诊断优势和必要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使用GEVolusonS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胎儿进行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超声诊断。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胎儿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是否正常,并检查正常胎儿与异常胎儿有无合并其它心内外畸形,或存在肺动脉细窄导致显示困难等问题。同时,检查所有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并进行统计。结果:180例孕妇中,胎儿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超声诊断结果显示,75.5%胎儿正常,24.5%胎儿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异常。通过对比正常胎儿与异常胎儿心内外畸形与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细窄状况,发现异常胎儿与正常胎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0.7%,异常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儿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超声诊断结果可作为评价胎儿健康指标之一;胎儿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的超声诊断异常胎儿,心内外畸形、肺动脉细窄现象明显,患先天性心脏病概率高;通过进行胎儿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超声诊断,可帮助孕妇及孕妇家庭作出优生选择,在我国今后的临床医疗诊断中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方法 常规或微创入路非体外循环下结扎或切断缝合动脉导管,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直接缝合动脉导管,同时治疗并发症。结果 全组病例无一死亡,痊愈出院。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时机布洛芬治疗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的26例早产儿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恬倩1ml含布洛芬20mg),采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5倍后口服或鼻饲,隔日间断给药,首次给药剂量为10mg/kg,以后给药剂量减半(每剂5mg/kg),连续三次给药为一疗程。第一疗程结束24小时后,复查心脏彩超,未闭合患儿进行第二疗程给药;比较两组患儿闭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例患儿中有22例闭合,闭合率84.62%,日龄≤5d与日龄>5d给药患儿组闭合率不同,经统计,X2=4.90,P<0.05,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用药越早闭合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与肺动脉压力变化的规律。方法选成功行介入封堵术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男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为4组:正常PAH组、轻度PAH组、中度PAH组、重度PAH组。术前均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d、4d、1月行经胸心脏彩超(TTE),记录各时间点肺动脉收缩压数值。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术前、术后1d、4d、1月、血NT-proBNP浓度含量变化,并分析与肺动脉压力相关性。结果正常PAH组、轻度PAH组、中度PAH组、重度PAH组封堵术后第1天、第4天SPAP、NT-proBNP持续下降(P〈0.05),以重度PAH组下降最明显。结论 PDA介入封堵术后NT-proBNP水平持续下降,其改变与术后肺动脉压下降程度相符。介入封堵术前后监测血浆NT-proBNP浓度可作为判断患者转归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肺动脉导管的应用和护理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17例各类专科手术患者给予肺动脉导管,同时对肺动脉导管应用及护理情况进行观察与数据统计,并对其结果分析。结果:应用肺动脉导管可以明显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结论: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以及对肺动脉导管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 1997年 1~ 1997年 12月 ,共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共 4 5 6例 ,其中 94例在围术期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经应用抗心律失常措施处理 ,取得较好效果 ,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在术中及术后共有 94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其发生率为 2 0 .6 % ;男 6 2例 ,女 32例 ;年龄 11月~ 4 6岁 ,平均 12岁 ,其中大于 18岁者 4 2例。 81例术前心电图为窦性心律 ,8例合并房颤 ,5例合并偶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占 34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占 32例 ,动脉导管未闭合 13例 ,法乐氏四联症 8例 ,肺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羊水过多是妊娠期对母儿威胁较大的一种并发症,虽然西药吲哚美辛(消炎痛)在羊水过多治疗中有明显疗效,但鉴于吲哚美辛应用过程中约有半数的胎儿超声监护有动脉狭窄现象,本文旨在寻找一种羊水过多的有效治疗办法.结果:中药治疗167例羊水过多孕妇,疗效与吲哚美辛,组无差异;动脉导管狭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中药治疗孕妇羊水过多,疗效显著,且避免胎儿动脉导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12岁,因"心脏杂音,活动后口唇发绀6 a"来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诊治,心脏彩超示:1 室间隔中部及膜部可见连续中断,彩色血流示室水平两束左向右五彩分流束,频谱多普勒于室缺口记录到收缩期左向右分流频谱;2 大血管短轴切面示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见一导管相通,彩色血流示大血管水平双向五彩分流束,频谱多普勒录得双向分流频谱;3 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示主动脉弓内径20 mm,降主动脉起始部管腔中断,降主动脉远端管腔扩张,内径26 mm,彩色血流示:管腔中断远端五彩射流束,束宽5 mm,频谱多普勒录得收缩期负向湍流频谱,流速327 cm/s,压差43mmHg(1mmHg=0.133 kPa).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1 室间隔缺损(肌部,膜部);2 动脉导管未闭(管型);3 重度主动脉缩窄与主动脉弓离断待鉴别,倾向于重度主动脉缩窄;4 肺动脉高压(重度).主动脉造影示:1 主动脉弓在左锁骨下动脉及动脉导管间离断(A型);2 室间隔缺损;3 动脉导管未闭.心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主动脉弓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功实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即房间隔缺损在封堵前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 500例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经导管测定术前及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压力.并对肺动脉压力在介入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正常/轻度肺动脉高压组:PASP.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轻度升高.前者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中度肺高压组PASP和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①PH是ASD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肺动脉压力是其手术时机选择、疗效判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监测肺动脉压力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对合并PH的ASD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②用肺动脉频谱法可以较准确地估测肺动脉压力.其对于PH的ASD具有重要诊断价值。③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PH的ASD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能明显降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治疗先心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60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PDA患者使用动脉导管未闲超声下介入封堵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置放手术成功,封堵术后一般情况恢复良好,心脏超声检查未显示有分流,肺动脉收缩压由100.4±9.5mmHg降至72.7+8.6mmHg,肺动脉平均压由75.8±8.8mmHg降至45.6±9.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1d出院,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1例,气胸3例,肺不张3例;术后随访期限1-3年,均无动静脉血管瘘,封堵器脱落栓塞、移位,机械性溶血,血栓形成和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结论:采用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治疗先心病安全有效,封堵成功率高、创伤小、无需输血、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有点,但是价格较昂贵,限制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建芝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原河南省中医院院长,笔者曾是其研究生,随师待诊多年,现将导师治疗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以下简称SIE)的经验总结如}>,ISIE择端肿秦洪某,女,34岁。发现动脉导管未同10余年。近日因心悸、气端加重住我院心外科。心脏彩超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多瓣股赘生物。心功能指标Eryl%、Th19%,诊断为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SIE,心功能N级。给予洋地黄类、利尿剂、扩血管剂及抗生素等常规治疗,一周后自觉心悸、气喘等症状较前加重。做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速。胸片提示:心脏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评价血管腔内溶栓、抗凝治疗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肺部薄层CT 增强及肺动脉造影确诊肺动脉栓塞,所有确诊患者均行肺动脉内导管碎栓、留置导管溶栓联合术中、术后抗凝治疗.结果:血管腔内溶栓、抗凝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咳嗽、胸痛等症状均有明显减轻,40 例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未见腔内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肺动脉内导管碎栓、留置导管溶栓联合术中、术后抗凝治疗可显著缓解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对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3 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进行检查 ,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作对照。结果 :3 2例 PDA患者均显示由降主动脉向主肺动脉分流的多彩色射流束。结论 :CDFI诊断 PDA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准确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肺心平对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以2 %野百合碱胺(MCT)6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模型。用右心室导管技术测定肺动脉压;用光、电镜观察肺动脉血管形态学方面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空白对照组比较肺动脉压明显升高,光、电镜下肺内肌型动脉和腺泡动脉中膜厚度比例均明显增大,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呈立方形或柱状突向血管腔内,核形变圆,甚或坏死脱落。而肺心平组和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肺动脉压明显下降,肺动脉血管结构明显改善;肺心平高剂量组稍优于低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结论:肺心平能明显降低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改善肺血管结构,逆转肺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胎盘性缺氧的临床作用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80例高危孕妇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正常产妇资料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对高危妊娠子宫胎盘循环病理进行观察分析,观察其血流改变与胎儿慢性缺氧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阻力指数与脐动脉(UA)阻力指数比值均大于1.08,观察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均小于脐动脉阻力指数,重度窒息患者可见脐静脉(UV)与心率相吻合的波动静脉导管(DV)均可见新房收缩期反方向血流。观察组患者胎盘三级绒毛干中肌性小动脉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预测胎儿胎盘性缺氧,血流异常与胎盘三级绒毛干中肌性小动脉数目减少有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宫内胎儿胎盘性缺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魏秀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131-132
目的:总结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腹部手术术后应用的护理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手术术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观察其优点、必要性及护理要点。结果:100例患者术后血压得到有效的监测,置管6-72h,其中2例患者转入ICU后出现导管不通畅,给予拔出导管,未发生与留置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腹部手术术后能连续动态的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能在第一时间监测血压数值,以便当血压变化时能及时给与相应处理,从而减少因血压升高引起的并发症。而正确的护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因留置动脉导管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