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其 《医学文选》2005,24(5):697-698
甲型副伤寒发病率在我国仍较高,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合理用药,对病人预后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血培养中检测5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药敏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玲喃 《微创医学》2002,21(2):191-192
甲型副伤寒发病率较低,相关报道较少.我县农村近年出现一定规模的甲型副伤寒流行.现将2000年6月~2001年4月收住我院的100例小儿甲型副伤寒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副伤寒10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年甲型副伤寒的临床表现、药敏结果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02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细菌药敏试验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甲型副伤寒临床表现多样.药物敏感试验表明甲型副伤寒杆菌对第三代喹诺酮、第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但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头孢呋欣、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出现高度耐药.结论:102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多样,针对甲型副伤寒杆菌出现多重耐药,采取第三代喹诺酮联合第三代头孢类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细胞壁缺陷突变株的检测与鉴定方法.方法:提取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细胞壁缺陷突变株及其亲代细菌型的染色体DNA,根据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16S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与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细胞壁缺陷突变株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16SrDNA,在230 bp处出现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DNA条带和图谱.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虽然丧失了常规细菌学方法可检测的绝大多数表型特征,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该序列,有利于检测和鉴定不能自发返祖的细胞壁缺陷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5.
桂林市1999~2003年伤寒副伤寒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甲型副伤寒在桂林市的持续流行已成为桂林市伤寒副伤寒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是该市首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其发病趋势,进一步探讨其流行规律,现将桂林市以甲型副伤寒为优势菌种的伤寒副伤寒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4年,温岭地区发生甲型副伤寒爆发流行.现将我院当年4~10月经血培养确诊而收治的甲型副伤寒204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查明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副伤寒的扩散蔓延.方法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共调查112例甲型副伤寒患者和224例对照,计算比值比(OR),及OR的95%可信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用生井水的OR值为17.98,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79.79,P<0.001).饮用生水是引起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结论饮用井水为此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相关因素.有关部门应加强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管理,开展学校饮用水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监测,保证学生喝上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防止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8.
甲型副伤寒是由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2003年4月至10月我市甲型副伤寒局部流行,我院收治经血培养确诊的小儿甲型副伤寒2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甲型副伤寒1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流行甲型副伤寒,其临床表现以及药物敏感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03年我院收治的190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以及药物敏感情况.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至8月份,费县出现甲型副伤寒流行,共报告甲型副伤寒13例,我们及时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卫生处理.再次现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甲型副伤寒住院病例的药敏试验结果及临床特点,并与近年伤寒病例做对比。结果甲型副伤寒组消化道症状较伤寒组明显,更易并发肝脏损害,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亚胺培南,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好。结论甲型副伤寒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12.
甲型副伤寒是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经消化道传播而引起的以远端回肠微小脓肿及溃疡为基本病理特征的传染病,其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1].甲型副伤寒常可合并中毒性肝炎、心肌损害、肾脏损害、肺部损害等.副伤寒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临床上较为少见,常表现为发热及腹痛症状,易漏诊,为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现将我院2006年4月5日收治1例副伤寒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伤寒Vi多糖菌苗接种率与甲型副伤寒爆发的关系。方法将广西1995—2004年间甲型副伤寒爆发和伤寒Vi多糖疫苗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将甲型副伤寒爆发次数和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率及使用时间进行Poisson regression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爆发次数和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率及使用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甲型副伤寒爆发流行与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甲型副伤寒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甲型副伤寒44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伤寒进行了对比,发现甲型副伤寒的临床表现、退热时间、并发症的多少与伤寒基本无异,甲型副伤寒的耐药率亦很高,且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应用头孢哌酮、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注射液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伤寒快诊(IHA)对甲型副伤寒的阳性率高于传统的肥达试验,但IHA对甲型副伤寒的敏感性不及伤寒。  相似文献   

15.
1994~2002年广西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了解1994~2002年接种伤寒Vi疫苗后的7年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变化,评价Vi疫苗对控制伤寒流行的效果并分析甲型副伤寒的特征及影响其爆发流行的因素。方法对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记录、伤寒副伤寒爆发调查报告、监测系统资料、全区伤寒流行地区伤寒Vi疫苗供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血培养证实甲型副伤寒病例为1200例、伤寒为285例;甲型副伤寒与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十分相似;饮用污染水是引起甲型副伤寒爆发的主要原因;从1999年起,甲型副伤寒杆菌开始超过伤寒菌为优势流行菌株。结论 在广泛使用伤寒Vi疫苗后,伤寒基本得到控制,但因为引起副伤寒发病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甲型副伤寒已取代寒,成为广西农村地区的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为控制甲型副伤寒的流行,在安全饮用水供应状况得到全面改善之前,应尽快研制出副伤寒疫苗。  相似文献   

16.
虞洪斌 《当代医学》2008,(12):31-32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氧酶 (A D A) 和肥达试验在甲型副伤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甲型副伤寒组、非伤寒发热组和对照组不同时期检测 A D A,并对确诊伤寒的患者同期肥达试验进行对照.结果 甲型副伤寒组患者血清 A D A 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 ),而且升高的比例为 100%,与非伤寒发热组比较差异也极其显著(P<0.01),肥大试验在疾病的3周以后阳性率才有提高.结论 甲型副伤寒的诊断结合 A D A 的检测并监测以及参考肥达试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绍兴地区几年来散发性传染病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为了解本地区甲型副伤寒的耐药情况,我们对1999年绍兴三家医院分离的17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来自绍兴市疾控中心90份,绍兴二院70份,绍兴市人民医院12份.其中男109例,女63例,年龄6~69岁,平均年龄为31.4岁,所有菌株均为血源株.  相似文献   

18.
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德军  张碧霞  张彤  曹雁  毛跃  杨围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3977-3978
目的了解本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药敏情况,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高甲型副伤寒防治水平。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我院分离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检出耐药菌株101株(90.1%),大多数菌株呈多重耐药。耐2种~4种抗生素有68株(67.3%),耐5种及5种以上抗生素有24株(23.8%)。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4.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2年内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建议临床医生在药敏检测结果指导下用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作为本地区治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分别检测3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及20例健康人血浆中的P—选择素水平。结果:甲型副伤寒患者急性期血浆中的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浆中的P—素基本恢复正常(P>0.05)。结论:研究表明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浆P—素水平增高并与病程相关,动态检测血浆P—选择素可作为甲型副伤寒患者病情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确定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重组表达产物rPagC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pagC基因携带率及序列保守性。构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pagC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表达的rPagC。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rPagC表达情况及其产量。采用免疫扩散法、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采用小鼠感染模型了解rPagC对甲型副伤寒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微量肥达试验检测rPagC免疫小鼠血清凝集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的效果。结果:所有被检测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菌株均携带pagC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9.1%~100%和98.4%~100%。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高效表达rPagC。rPagC免疫家兔可产生高效价抗体并能与甲型副伤寒杆菌全菌抗血清产生阳性Western杂交信号。ELISA结果显示,97.1%(66/68)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清标本rPagC抗体阳性。100μg和200μg rPagC对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3.3%(11/15)和86.7%(13/15)。rPagC免疫小鼠血清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H抗原凝集效价高达1∶10~1∶40。结论:pagC基因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中分布广泛。rPagC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