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男,27岁。1984年11月诊。患左下肢条索状红肿反复发作已3年,每遇寒冷或饮酒后突然发作。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效。2天前饮白酒半斤后,左小腿突然出现条索状红肿,长约20厘米,有结节;周围皮肤红肿、热痛,行走不利;伴口干,尿黄。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检查:外周动脉跳动正常,左小腿除上述症状外,尚见红斑,并有压痛。诊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证属湿热蕴结,瘀血阻络。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选三妙散加味: 黄柏、苍术、牛膝、赤芍各12克,泽泻、丹参各15克,丹皮、水蛭各10克,车前草、益母草各20克。  相似文献   

2.
增液汤加味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应用增液汤加味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静脉炎伴小腿溃疡1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5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本组均见下肢静脉曲张性静脉炎合并小腿溃疡,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和弯曲,患肢浮肿压之可陷,皮肤色素沉着,溃疡面覆黄色分泌物,肉芽微红;局部红肿热痛。2治疗方法及结果方用增液汤加味:药用玄参30g,麦冬30g,生地30g,赤芍20g,丹参20g,益母草30g,蒲公英30g,金银花20g,当归15g,茯苓30g。水煎服,1日1剂。若小腿有索条硬结者加海藻、昆布…  相似文献   

3.
1 急性乳腺炎 王某, 32岁,已婚, 2002年 6月 20日初诊.患者产后 12d,右乳房突然红肿热痛,逐渐加剧,伴高热、寒颤 2d.患者 2年前左乳房患急性乳腺脓肿行手术切开引流,创口 1月方愈,唯恐再次手术而受皮肉之苦,求治中医.现乳房痛如刀割,面色苍白,颜面汗出,痛苦难忍;体温 39.3℃;检查:右乳房红肿灼热,乳头不能挺立,乳头孔中见一处皲裂结痂堵塞乳管,乳汁不能排出;诊脉洪大而数,舌质红,舌苔偏黄.笔者先以消毒之棕榈毛根疏通乳头孔结痂处,然后其嘱尽量排空乳汁.另予蒲公英 20g,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 15g,三叶青 20g,鹿角霜 12g,皂角刺 12g,路路通 12g,生甘草 10g.水煎服,每日 1剂.服药 5d后诸症悉减.  相似文献   

4.
1 三叉神经痛案 张某,女,68岁.1982年11月5日诊.患者右侧偏头痛20余年,反复发作,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近20余日来又发疼痛,虽经服止痛西药及祛风、搜风等中药,痛势有增无减.刻诊:右侧头痛如裂,遇风则剧,牵及右目眦抽痛,右齿龈焮肿,不能嚼食,大便秘结,7日未行,苔厚腻,脉弦滑.此乃外感风邪,内有蕴火,风火上攻,表里俱实之证.拟法解表通里、疏风泄热.宗河间表里分消法,药用荆芥穗10g,防风10g,麻黄10g,鸡苏散12g(包煎),生大黄10g,玄明粉20g(分冲),连翘10g,炒山栀10g.炒黄芩12g.生石膏(先煎)30g,川芎10g.炒白术10g,白芍10g.服药2剂,痛势锐减,得燥矢数枚后大便通畅.去大黄、玄明粉,续服3剂,发作休止.  相似文献   

5.
<正> [例一]柴××,女,43岁,职工。于1980年2月22日入院,住院号23902。主诉:左足背、小腿红肿热痛反复发作二十年。现病史:病人于二十年前左足背红肿热痛,此后反复发作,近两年红肿扩散到小腿。最近四、五天左足背、小腿又红肿热痛,高烧不适。检查:体温39℃,脉搏90次/分,血压120/90毫米汞柱,舌质红,苔厚腻。左足背、踝部、小腿均广泛发红肿胀、灼热、压痛,有紧硬感,红肿边缘微高出皮肤,界线清楚。小腿中段约有1.5×1.5厘米大小皮肤溃疡。左足背部皮肤粗厚、肿胀。有足癣。化验白血球11900/立方毫米,中性72%,淋巴28%。  相似文献   

6.
毛某,男,35岁.2020年9月17日就诊.主诉:右第一、二跖趾关节疼痛2年,加重3天.现病史:患者2年前因饮酒后出现右侧第一、二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自行服用药物后症状稍缓解,后症状反复发作,以小关节隐痛为主.3天前饮酒后再次出现右侧第一、二跖趾关节红肿热痛,伴活动受限,遂至我院就诊,白细胞总数12.23 × 109/L...  相似文献   

7.
例一:樊××,女,60岁,退休工人。患者于半月前右下肢小腿内侧上部红肿热痛,在某职工医院确诊为丹毒,用青、链霉素注射,症状虽控制,但经久不愈,前来针刺。检查:在右下肢小腿内侧上部有7×10厘米的病损区,局部红肿(中间由鲜红转为暗红),按之灼热、发硬,舌红无苔,脉沉细。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65岁,退休职工,于2015年11月19日就诊。主诉:左侧下肢无力半月余。现病史: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小腿红肿热痛,体温达39℃,自服退热药及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效果欠佳。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脑病科,刻症:左下肢无力、痛觉敏感,右下肢麻木、痛觉减退,伴左小腿红肿热痛,精神、纳眠差,二便调。颅脑MRI示:颈段  相似文献   

9.
郎某,女,30岁.1994年9月3日因右颞颌关节反复脱臼2天来诊.右侧面肌紧张、抽搐,旋即右颞颌关节脱臼,口不能张合.手法复位后,继而又出现面肌紧张,再次脱臼.2日来反复发作5、6次,与呵欠、咀嚼等机械因素无关,亦无发热、头痛、项强.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诊断为颞颌关节脱位.处方:葛根30g,白芷、桂枝、白芍、升麻、甘草各10g.水煎服.并予针刺合谷、下关、颊车、地仓等穴,治2日不效.二诊详问病史,乃诉其发病前10天,大便溏泄,呈稀粥状,每日1~2次,五更必起,腹痛思便,便后痛消,每因劳累而加重,并伴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脱臼前出现舌缩.辨证为脾肾阳虚.遂停针刺,改四神丸加味:补骨脂12g,肉豆蔻、五味子、党参、白术、阿胶(烊化)、寄生、续断各10g,吴茱萸6g,赤石脂、菟丝子各20g.水煎服.3剂后发作次数减少,大便间或成形.然继服10剂亦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老年性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1997年1月~2000年1月采用中药治疗老年性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12例,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60~70岁者3例,71~80岁者7例,81岁以上者2例;单侧下肢受损者7例,双侧下肢受损者5例。合并下肢溃疡者3例,溃疡面积(2.5~3.2)cm×(7~9)cm之间,均有数十年下肢静脉曲张史以及反复发作的血栓性静脉炎,并作过抗炎治疗。此次病程最短20天,最长3个月。12例无大小隐静脉手术史。就诊时均存在轻重不同的受损下肢红肿热痛炎性反应。中医辨证:湿热型4例,血瘀型3例,瘀热型5例。 2治疗方法   湿热型用清热利湿汤加减:玄参、当归、生地黄、黄柏各15g,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丹参、苍术、黄芪各30g,茯苓25g,红花15g,黄芩、甘草各10g。   血瘀型用桃仁四物汤加减:桃仁、三棱、莪术各12g,赤芍、当归、延胡索各15g,鸡血藤、丹参各30g,川芎20g,红花10g,甘草6g。  相似文献   

11.
例一:谢××,女,24岁,已婚,农民,1971年11月30日入院,同年12月13日出院。病史:左下肢痛、肿已12天,右侧乳房肿痛溃脓已20天。产后35天。病初先觉左大腿近腹股沟处稍痛,逐渐向下蔓延至小腿,痛肿加重,行动困难,曾于当地县人民医院治疗无效,转长沙某两间医院门诊检查,谓右乳腺  相似文献   

12.
急性风湿热多属中医热痹,常用白虎加桂枝汤为主方临床加减治疗。曾治金某某,女,13岁,学生。患者发热、四肢关节游走性红肿热痛1周而来诊。症见:发热38.5℃,右足踝及两手腕红肿疼痛,痛处手不可近,伴咽痛、口干、汗出、纳差、舌红、苔腻、脉数。体检:扁桃体充血肿大、咽红。心尖区有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5×10~9/L,中性0.78,淋巴0.20;血沉26mm/h;抗“O”1500U。辨证:风湿热痹。治以白虎加桂枝汤加味;生石膏(先煎)20g,知母10g,甘草5g,桂枝10g,忍冬藤15g,赤芍10g,3剂,每日1剂,分2次服。复诊:热势稍退为38℃,咽痛等症减轻,但关节红肿  相似文献   

13.
当归拈痛汤治疗风湿热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学仁 《新中医》1997,29(2):50-50
风湿热痹,属中医痹证范畴。临床以肌肉、筋骨、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为特征;伴发热口渴,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热性症状。治疗以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为主。笔者近20年来,沿用东垣当归拈痛汤(由当归、羌活、防风、茵陈、苦参、知母、黄芩、泽泻、猪苓、茯苓、苍术、白术、人参、甘草、升麻、葛根组成),屡用屡效,择录验案2则如下。例1:崇×,女,20岁,未婚,农民。1995年6月29日初诊。患者素有关节痛史,10天前因劳动冒雨后全身关节烦热疼痛,尤以下肢为甚,两腿足僵硬,灼痛不能行走,背负入诊。诊见两小腿散在结节红斑,左侧膝、踝、肘、腕诸…  相似文献   

14.
聂××,女,30岁。1989年6月7日诊。右乳房出现6×4厘米肿块半月余。一月前出现右乳房肿胀疼痛,皮肤红肿灼热,伴头痛身痛,恶寒发热等。在当地治疗,皮肤红肿消退,全身症状消失,然右乳房肿硬结块,疑为“恶变”,拟行手术。因患者不愿,来本院要求中药治疗。查:右乳房微肿,微痛,不红不热,按之有6  相似文献   

15.
<正>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临床特点是局限性水肿性红斑,界限明显,发展迅速,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如果丹毒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或诱发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易形成复发性丹毒。笔者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刘某,男,62岁,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右下肢擦伤,而后出现右下肢红肿伴疼痛、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丹毒,予以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用药不详),治疗10日后,患者小腿红肿、灼痛感消退。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发热、右小腿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27岁。2018年5月2日初诊。主诉:右上肢反复疼痛3月余,加重2天。3月余前患者工作后出现右上肢疼痛,胀痛为主,偶有放射痛,夜间加重。曾至当地医院行颈椎X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月来,疼痛反复发作,2天前因受凉疼痛再发。诊见右上肢前臂远端沿肺经和大肠经刺痛,疼痛范围局限于前臂,疼痛剧烈,局部皮肤轻触即痛,按压则出现疼痛感沿桡骨外侧向右手食指放射,手腕屈伸时疼痛加重,并可引发疼痛沿大肠  相似文献   

17.
赖特综合征合并肝功能损害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夏秀  曹炜 《中医正骨》2001,13(4):19-19
【例 1】男性 ,31岁。左膝关节及右腕关节肿痛反复发作 2个月 ,再发 3天于 1999年 8月收入院。患者 2个月前出现左膝关节及右腕关节红肿热痛 ,活动受限 ,伴发热 ,体温 39℃。在当地县医院关节穿刺 ,诊断为滑膜炎、关节积液。给予静点青霉素及甲基强的松龙。 1周后关节肿胀明显减轻、热退 ,后改用口服强的松片 15 mg,每日 1次。 1周前 ,因停用强的松后关节红肿又作。追问病史 ,患者近 4个月反复发作龟头炎 ,否认有不洁性交史。曾在当地性病门诊就诊 ,查淋球菌培养阴性。查体温 38℃ ,心率 90次 /分 ,律齐 ,心脏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两肺…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汤用治皮肤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王勇 《陕西中医》2001,22(5):304-304
1 丹毒 郭某 ,女 ,48岁。左小腿红肿热痛3d。左小腿外侧无明显诱因红肿、触痛 ,渐蔓延成片。伴头痛、发热 ,T39.2℃ ,经西医用青霉素输液治疗 2 d仍未退烧。查血 WBC:1 8× 1 0 9/L。伴口干苦、尿黄、舌红、苔黄 ,脉弦滑数。此为丹毒 ,用龙胆泻肝汤加大青叶、重楼各 30 g,2剂后体温降至正常 ,共 4剂症状消失。  按 :丹毒系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所致 ,有红肿热痛的表现 ,且常伴有口干苦、发热、全身不适的表现。本例患者病发于小腿外侧 ,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 ,兼口苦、尿黄 ,一派湿热下注之象 ,故用龙胆泻肝汤加大青叶、重楼清热凉血之品 ,…  相似文献   

19.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睑腺炎患者系1999~2000年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16~42岁;病程1天~2年.反复发作者12例,每年发作3~6次,每次发病部位不定,其中位于睑中部反复发作数次而形成皮肤瘢痕者5例.发作时均有明显眼睑局部红肿热痛;若位于外毗部时,则局部皮肤红肿弥漫,伴额侧球结膜充血水肿,或兼有耳前淋巴结肿痛.发作时经抗生素眼药点眼或口服治疗可暂愈,但治疗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0.
例1 李某,男,37岁。住院号:3081。右踝关节红肿疼痛反复发作1年余,复发1天,于1987年8月5日收入住院。入院时右踝关节红肿灼痛,行走困难,腰痠痛,苔略黄腻,脉细数。血尿酸27.82mg%。治以加味防已黄芪汤:防己12g 黄芪20g 青皮12g陈皮12g 苍术20g 黄柏15g 知母12g 用牛膝15g王不留行12g 赤芍15g 制川乌(先煎)6g 制草乌(先煎)6g 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同时控制进食高嘌呤食物。10剂后右踝关节肿痛消失,仍感腰痛,作 B 型超声波检查发现右肾结石3粒(直径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