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枳壳始载于《药性论》,历代本草多有记载。经考证,宋代以前使用的枳实(壳)为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Raf.的干燥幼果及未成熟果实;明、清以后则以质量更优的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及未成熟果实为主流作枳实及枳壳入药,并沿用至今。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功效。其目前已知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和少量的生物碱等成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1]在定量测定项下采用HPLC测定柚皮苷的量来控制枳壳的质量。只以柚皮苷为指标来控制枳壳的质量,不能很好地反映枳壳药材的基原植物就是酸橙,因为柑…  相似文献   

2.
枳术颗粒是由枳实、白术等多味药材组成的复方制剂,是一种治疗胃病的新药。枳实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栽培变种或甜橙C.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辛弗林为其有效成分之一。我们用HPLC测定辛弗林含量,结果准确,适用于枳实及其制剂枳术颗粒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中药枳壳药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枳壳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微寒,味苦、辛、酸,入肺、脾、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症[1]。现将近年来有关枳壳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本草考证与药源调查1·1本草考证据文献及我国学者的考证,枳壳、枳实类药材以枳实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被列为木部中品。枳壳之名始见于唐·甄权所著的《药性论》。唐·苏敬《新修本草》[2]始提出枳实和枳壳两个不同的名字。宋·《开宝本草》以其与枳实“主…  相似文献   

4.
四种枳壳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枳壳为常用中药,中医理论认为枳壳性浮,长于入脾肺经,以破气消积,行气除痞为主[1]。《中国药典》(2000版)收载了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为药用枳壳来源标准,但今人对各种来源不同的枳壳质量优劣还是争论不休,同时,由于各地用药习惯和历史原因,给临床用药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而要建立统一的药源非常困难。为此,本实验选用江枳壳、绿衣枳壳、香圆枳壳、苏枳壳4种全国有代表性的原药材,拟用橙皮苷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为指标,对4种枳壳进行研究比较。1材料仪器:TN-100型托盘式扭力天秤(上海第二化仪器厂),ME…  相似文献   

5.
中药枳壳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为中医常用理气药之一。具有行气、散结、消痰、除痞之功效,主治食积停滞、胸脘胀痛、泻痢后重和胃下垂等症。  相似文献   

6.
枳实是常用的理气药,2000年版药典收载的枳实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C itrus aurantium或甜橙C.sinensis osbeck的幼果,具有破气、散痞、泻痰、消积的功效,主要用于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实的黄酮类成分橙皮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抗炎作用,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有升压、抗休克作用,挥发油和黄酮类的是行气、止咳平喘的主要成分。1枳实品种研究1.1枳实应用沿革枳实应用历史悠久,但由于我国柑橘类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因此形成了多种来源的枳实商品药材,造成临床应用的混乱。枳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该药以何种植物入药为正品,在漫长的临床应用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先秦至汉魏入朝时期的上古本草所述之枳实均为枸橘的果实,且枳实枳壳不分,都是成熟枸橘之去核果实。唐代世一直沿用枸橘作为枳实入药。至宋代,枳实枳壳的品种来源开始发生变化,枸橘是其来源之一,酸橙也逐渐被认可。明清以来,酸橙为枳实的正品来源,而枸橘则为次品,2000年版药典规定以芸香科植物酸橙C itrusaurantium或甜橙C.sinensis osbeck...  相似文献   

7.
枳壳炮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具有宽胸理气、行气消胀的功效 ,为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现将近 2 0年来枳壳炮制文献整理及其现代研究综述如下。1 枳壳炮制文献整理1 .1 历史沿革王孝涛先生把从汉代至清代年间的 1 60多部主要医药文献进行了研究 ,将枳壳的炮制按净制、切制、炮炙整理出净制、切制、麸炒、炒制、炙制、醋制、制炭、酒制、浆水制、泔制、面炒制、火炮制、煨制、米炒制、萝卜制、巴豆制、巴豆醋制、苍术萝卜子干漆茴香制、槐花制、蒸制、盐制、蜜制 2 3种炮制方法[1…  相似文献   

8.
枳壳、枳实类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枳壳、枳实为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来源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多种植物。我国柑橘类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形成了多种来源的中药枳壳、枳实商品药材,从而造成临床用药的混乱。现将枳壳、枳实类药材有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1化学成分枳壳、枳实类药材所...  相似文献   

9.
枳实、枳壳的化学成分及胃肠动力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枳实、枳壳均来源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多种植物,为中医临床常用药,都有宽中下气,消导积滞,祛痰燥湿等功能,唯枳壳缓而枳实速也.本文对枳实、枳壳的化学成分、胃肠动力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代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代又称玳玳(Citrus aurantium L.var daidai)是芸香科柑桔亚属植物,为酸橙的变种,在我国的福建、四川、浙江等地都有栽培。代代的未成熟果实称玳玳花枳壳或苏枳壳,幼果有被人当作枳实人药。代代的成熟果实呈橙红色,留于树上至次年夏天,变为污绿色,状如回生,故其果又名回青橙、回春橙。“代代”即谓其可回生续代也。代代性微寒,味苦、酸。有行气宽中、消食、化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枳壳、枳实类药材的品种考证和资源应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枳壳、枳实为常用中药,来源于芸香科柑桔属(CitrusL)多种植物及枸橘属(PoncirusRaf)枸橘PoncirustrifoliataRaf的未成熟果实或幼果。枳壳、枳实类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来源复杂。本文对其品种考证和资源应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其中衢枳壳为芸香科植物胡柚Citrus maxima(Burm)Merr.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是浙江省道地药材,新“浙八味”之一,性微寒,味苦、辛、酸,入肺、脾、大肠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症[1]。现代化学与药理学研究表明,枳壳中含有黄酮[2]、挥发油[3]和生物碱[4]等化学成分,具有抑菌[5]、降血脂[6]、抗抑郁[7]等药理活性。目前,枳壳研究多集中在栽培技术、采收时间、干燥加工技术、炮制方法、药理活性等方面[8-11]。而对衢枳壳及其近缘种中黄酮苷类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收集衢枳壳、成熟胡柚及其近缘种瓯柑的种质资源,建立高效液相色湘(HPLC)法测定上述样品中四种黄酮苷类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与经纬度、海拔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衢枳壳质量评价及枳壳替代品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枳实与枳壳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香园、代代花或湖南湘积壳等的未成熟果实,而枳壳则为香园、酸橙等的成熟果实。主产四川、江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地,本省亦有,但产量较少。其加工方法简单,即将原药洗净,火烘使软,切片即可。枳壳则须折叠压扁,再行切片。根据临床用药需要,有的生用,有的则须炒焦或麸炒用。中医习惯认为,本品生用破损元气,体虚患者慎用,麸炒可缓其峻烈之性,以减少付作用,炒焦亦是缓其烈性,因“焦苦入心走血”,一般多用于下痢脓血,可理气治泻痢后重腹痛。考察历代本草,大多将枳壳  相似文献   

14.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功效。枳壳生饮片作用较强,偏于行气宽中除胀。目前我国市场上主流枳壳商品为江枳壳,湘枳壳,川枳壳,分别产于江西、湖南、四川。枳壳来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市场上不断出现伪劣枳壳药材,有必要对枳壳饮片建立较全面的质量控制手段。本实验对10批主流枳壳生饮片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建立了枳壳生饮片的特征峰,为枳壳饮片的鉴别及质量进一步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1仪器与试药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柱温箱,DAD检测器…  相似文献   

15.
枳壳与枳实     
枳,也叫枸橘,为落叶灌木,其果实为球形,可供药用。其幼果称“枳实”,味苦、性寒,无毒,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枳将近成熟的果实,经切制加工,即为中药饮片“枳壳”。枳壳味苦、酸、性微寒、无毒。枳壳的药用,始载于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中药枳壳的基源,除来自芸香科植物枸橘的近似成熟的果实外,还包括芸香科植物酸橙、香橼、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收获这些未完全成熟的果实,当在果皮尚绿时采摘,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枳壳具有理气宽中、破气行痰、祛积行滞、健脾开胃、利胸消胀的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相似文献   

16.
不同炮制方法对枳实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效。枳实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近代炮制方法主要有炒黄、炒炭、麸炒、蜜炙、砂烫等,本文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为指标对其质量进行评价。1仪器与试药1.1仪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四元泵,柱温箱,VWD检测器)和Agilent1100色谱工作站;瑞士METTLER AE240天平。1.2试药柚皮苷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0722-200309),新橙皮苷对照品(自制)(含量HPLC归一99.34%);所用试剂中除供含量测…  相似文献   

17.
从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对中药研究的影响,阐述中药现代技术研究的初衷与开端;从基源、性状、理化及计算机辅助鉴别方面分析中药鉴定的研究现状,并从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药学作用两方面概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表明:中药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传统中药理论关联度低,与中医临床用药的整体观思路不合拍,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未来研究应积极探索保持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长处,使中药的现代研究与更高层次上传统中药理论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枳实、枳壳中辛弗林的含量差异,为枳实、枳壳类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4批枳实、枳壳药材(8批枳壳,6批枳实)中辛弗林的含量。结果:枳实、枳壳药材中辛弗林含量有明显差异,枳实辛弗林含量明显高于枳壳。同产地枳实、枳壳中辛弗林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枳实、枳壳类药材中辛弗林含量差异较大,应建立含辛弗林类药材的质量标准,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枳壳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酸橙和香橼或枳的成熟果实,具有行气消痰、散结消痞的功能.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枳壳还可应用于其它病证.下面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它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20.
国内近年来报道了不少中医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的有效方法,为便于临床上参考应用,现综述如下。 1 中药内治法文献报道主要从气、血、痰、虚及抗病毒等方面选方,根据临床症状加减用药,临床效果均属满意。从气论治者,江苏陈南扬报告用四逆散加味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18例,治愈率为100%。其局部肿痛者,加炙乳香、炙没药、玄胡索;气滞加制香附、郁金;热烦躁加山栀、黄芩;有寒加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大便干燥加酒大黄、全瓜萎、全当归;脾虚便溏者去枳实加枳壳、白术、茯苓。从血论治者,北京王文远等报告用复元活血汤治疗肋软骨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