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旋转点最低在外踝尖上5cm,修复15例创面.结果 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小片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成活率高,感觉恢复好,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创伤小,效果好,是修复足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逆行转住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面积及血管蒂部的处理方案。方法 在小腿后侧以腓肠神经体表投影为轴心线,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51例。结果 54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皮下组织成活,经植皮愈合,经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功能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修复胫前区、踝部及足部跖骨中段近侧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张燕青  黄仕光 《解剖与临床》2005,10(2):149-149,151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小腿及足部皮瓣对局部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23例,其中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19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4例。结果: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坏死1例,带蒂皮瓣边缘出现坏死2例,其余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2a,1例小腿皮瓣修复足部负重区缺损者局部再次发生破溃,余22例无溃疡形成,外观满意,下肢负重步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小腿及足部非负重区软组织缺损,在修复上最好选择邻近带蒂皮瓣移植,而足底负重区的软组织缺损,以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9例。结果:29例中24例全部成活,4例边缘坏死合并有水泡,经换药治愈,1例部分坏死经植皮治愈。所有涉及足跟、足底负重区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结论:(1)该皮瓣解剖恒定,质地好,有感觉,成活率高,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理想方法;(2)结扎小隐静脉后皮瓣肿胀明显减轻,对皮瓣成活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踝部、足跟及足背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瘢痕、溃疡共2 6例。皮瓣切取面积(8cm×5cm)~(14cm×9cm )。结果 经1~2年随访,2 6例皮瓣成活及外形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带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足部软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8例小腿或足部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cm×5cm,最小为3cm×3cm。结果:17例全部成活,其中2例部分坏死,l例失败,随访效果满意。结论:此皮瓣是修复小腿远端、踝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具有切取方便,位置恒定,血供可靠。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不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侧截肢不腿标本的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进行解剖学观察;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不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腓肠神经血管营养皮瓣血供来自腓肠线动脉穿支;临床应用逆行岛状皮瓣15例,皮瓣完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丰富,足修复不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21例,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砸伤9例,机器伤3例,爆炸伤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0cm×5.0cm-22.0cm×11.0cm。旋转点位于外踝上1~3cm。皮瓣切取范围8.0cm×6.0cm~25.0cm×12.0cm。部分病例将腓肠神经与受区可供吻合的神经行端端或端侧吻合,以重建皮瓣感觉。结果所有皮瓣成活。术后皮瓣虽出现不同程度皮瓣肿胀,但在旋转点远侧结扎浅静脉干者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未结扎者。术后3—4d出现皮瓣边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创口Ⅱ期愈合。其余皮瓣及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创口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足的行走负重功能均恢复,供区外观及运动正常。本组5例行皮神经端侧吻合的患者,患处触痛觉功能多在术后1年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点辨别觉在8~10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旋转点低,可以修复足前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将腓肠神经近端与足背皮神经吻合,可改善皮瓣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究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要点。方法对20例因小腿下段、踝周及足部皮肤缺损而采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有3例出现远端边缘坏死,其余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本皮瓣成活率高,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小腿胫前、踝周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应用时不切断蒂部皮肤并采用明道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创后VSD负压封闭引流后延期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1年10月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术病例37例,采用急诊清创后即行皮瓣移植18例为对照组;采用急诊清创、VSD负压封闭引流后延期行皮瓣移植19例为观察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并发感染情况,皮瓣成活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程度。结果两组抗感染能力、皮瓣成活率、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SD技术加延期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大大降低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感染的发生率,并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改善了患者的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筋膜蒂逆行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筋膜蒂小腿后侧皮瓣,用于修复足跟部骨外露,临床应用3例全部成活。该皮瓣具有厚薄适宜、手术操作简单及含有感觉神经等优点,是修复足跟部缺损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总结下肢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下肢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34例患者(35例皮瓣),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7例,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5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3例,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7例,足背内侧隐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蒂皮瓣3例。结果术后有2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小面积坏死(分别为1.0cm×0.5cm,0.8cm×0.6cm),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在3个月~2年的随访中,皮瓣质地良好,下肢行走功能恢复良好,但皮瓣的感觉功能重建效果欠佳。结论下肢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切取方便,皮瓣成活率较高,非常适用于肢体远端,尤其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的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1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11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6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33例,大部分成活2例。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筋膜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切取快捷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等优点,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带拇背侧桡或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01例;同时将皮瓣内皮神经与受区内指神经行外膜吻合,重建受区感觉。结果:101例中,9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完全坏死.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吻合神经后,皮瓣能恢复部分感觉。结论:该皮神经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部分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cm×4cm~9cm×14cm。结果随访4~2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25例,皮瓣切取面积3cm×4cm~10cm×15cm,其中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皮瓣外观满意。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易于切取,不需要牺牲小腿主要血管,适合修复足踝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15例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伴有骨关节、肌腱、神经或血管外露,急诊手术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对患者的踝关节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5 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随访6~18 个月(平均13.6月),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所有骨折愈合。供区愈合良好,足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切取面积大,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背血管蒂皮瓣修复躯体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胸背血管蒂皮瓣修复头、颈、胸、上肢等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其中带蒂胸背血管蒂皮瓣修复4例,游离胸背血管蒂皮瓣修复6例。结果:术后9例胸霄血管蒂皮瓣均存活良好,修复效果满意,1例游离胸背血管蒂皮瓣坏死。随访1月~3a,受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胸背血管蒂皮瓣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可切取面积大,形式灵活,是修复组织缺损常用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肌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道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男36例,女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6岁;皮瓣最大面积17.0cm×15.0cm,最小6.0cm×5.0cm,其中12例皮瓣面积在10.0cm×10.0cm以上;6例设计为肌皮瓣(腓肠肌外侧头),肌瓣最大为10.0cm×7.0cm×2.0cm,最小为6.0cm×5.0cm×1.0cm。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皆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瓣肿胀,暗道较明道者明显。2例大皮瓣经行小隐静脉远端结扎仍出现肿胀、色暗,皮瓣近侧1/3坏死。皮瓣边缘坏死3例,换药治愈。部分坏死需行植皮者3例。36例术后伤口I期愈合,骨外露软件组织缺损覆盖修复满意,6例II期愈合,其中糖尿病,地中海贫血各一例。结论:(1)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缺损创面,极有临床实用价值;(2)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填充感染创腔是可行的;(3)但对其皮瓣及所携带的肌瓣究竟切取多大面积是安全的、肌瓣的血运机理以及远端蒂筋膜皮瓣中小隐静脉干是否结扎,何处结扎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的应用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根据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特点,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筋膜蒂小腿后部逆行皮瓣,将小隐静脉包含在筋膜蒂内,用于修复足跟部缺损。结果:临床应用4例,皮瓣最大为8cm×12cm,全部成活。结论:该皮瓣血供丰富,厚薄适宜,蒂长达7~12cm,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其中保留腓肠神经主干3例,腓肠外侧皮神经l例.结果:18例皮瓣面积9 cm×6cm~18 cm×10 cm.最远修复达足中部皮肤缺损创面.17例随访8个月~27个月.有3例皮瓣远端坏死2.5 cm×2.5 cm~1.7 cm×3 cm游离植皮修复.6例水疱经换药后其余完全成活.足底承重受压后未见异常.10例患者诉外踝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不同程度缺失.结论: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血供可靠,转位更灵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刨面的较好方法.如能实现保留腓肠神经对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