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接受骨搬运技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骨痂牵拉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骨痂牵拉时间(54.37±2.97)d,少于对照组的(82.64±2.31)a,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山东省中医院治疗的14例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骨缺损5~10cm),均采用一期清创、负压引流、Ilizarov骨搬运技术,术后第2周开始行骨搬运,每天4次,每次旋转1/4圈,以1mm/d速度牵拉搬运,直至达到预计的长度,记录术后骨痂牵拉时间、骨愈合时间、支架固定时间及活动功能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8~29个月,平均17.1个月,根据Paley等提出的胫骨骨缺损评价标准评价骨搬运结果及功能,骨搬运结果优11例,良3例;功能评价: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应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进行骨搬运是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造成的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腿开放性骨折游离骨块回植术后给予患者口服骨伤复原汤获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小腿开放性骨折游离骨块回植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组,术后西医治疗组就诊患者采取常规治疗,骨伤复原汤治疗组对本次就诊患者采取小腿开放性骨折游离骨块回植术后常规西药+骨伤复原汤治疗.比较2组术后疗效;愈合时间、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肿胀评分、肢体疼痛程度、下肢行走功能;并发症.结果:骨伤复原汤治疗组术后疗效高于术后西医治疗组,P<0.05.骨伤复原汤治疗组愈合时间、住院的时间短于术后西医治疗组,P<0.05.骨伤复原汤治疗组肢体肿胀评分、肢体疼痛程度低于术后西医治疗组,P<0.05.骨伤复原汤治疗组下肢行走功能优于术后西医治疗组,P<0.05.骨伤复原汤治疗组的并发症少于术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术后常规西药+骨伤复原汤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游离骨块回植术的患者,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3例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采用带吻合血管的腓骨 (2 7例 )或腓骨皮瓣 (6例 )移植 ,其中 ,肿瘤性骨缺损 2 1例 ,创伤性骨缺损 12例 ,骨缺损长度为 6~ 2 4cm ,平均 14cm。结果 对 19例肿瘤性骨缺损及 9例创伤性骨缺损随访 14~ 4 2个月。术后移植骨与受区骨愈合时间为 3~ 5个月 ,平均 4个月。负重移植腓骨明显增粗 ,直径达 2 .6~ 3.8cm ,平均 3.2cm。结论 带血管腓骨移植是治疗四肢大段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骨伤复原汤联合西医治疗手骨间筋膜间隔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骨间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伤复原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伤复原汤联合西医治疗手骨间筋膜间隔综合征可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谭桢  赵劲民  杨志  丁晓飞  姚军 《广西医学》2013,(9):1222-1223
目的探讨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40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先行病灶刮除术,再用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填充骨缺损区。术后每2~3个月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40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15个月。疗效优26例占65.0%,良9例占22.5%,可4例占10.0%,差1例占2.5%。疗效为差的1例患者术后复发,经再次行病灶刮除+植骨术治愈。结论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是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分析该技术最佳适应症.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例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缺损长度4~7 cm, 平均5.6 cm.均行一期清创、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截骨、骨搬运.记录患肢术后愈合率、并发症及功能等情况, 并采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11~42个月随访, 平均28.4个月.术后定期行X线摄片检查评估骨愈合情况, 愈合时间5~13个月, 平均8.6个月.无胫骨感染复发.7例出现针道感染, 2例延长过程中出现骨端对位不良.肢体长度恢复良好, 邻近关节功能良好.Paley评分, 优7例, 良6例, 优良率86.7%.结论 采取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该技术较适于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骨髓炎及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骨缺损病人,年龄7至56岁,创伤性骨缺损15例,肿瘤性骨缺损6例,采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骨移植,其中大段骨移植1例,骨块 骨条移植11例,骨条移植9例,术后观察切口愈合等级,免疫排斥反应的表现,骨缺损愈合情况及异体骨移植的并发症。结果 21例病人随访2至18个月,切口甲级愈合16例,乙级愈合4例,术后感染丙级愈合1例。移植骨愈合19例,移位骨部分吸收1例,1例随访时间65天,移植骨尚未愈合。结论 小块异体骨移植可获得自体骨移植的同样疗效,未观察到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大段骨移植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冷冻保存大段同种异体骨和关节移植治疗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6月~2008年1月,应用冷冻保存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治疗骨肿瘤切除术后巨大骨缺损;随访资料完整的25例.应用异体半关节移植12例,骨段移植10例,人工关节复合异体骨3例,螺丝钉固定6例,重建钢板固定2例,普通髓内钉固定5例,交锁髓内钉固定9例.结果 该组24例骨愈合,1例骨不连,愈合时间3~10个月.按Mankin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7例,优良率为76%.结论 冷冻保存大段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5例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其中对照组采用Ilizarov骨搬运治疗,观察组行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分析2组病人的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的住院时间、骨缺损愈合时间及创面闭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骨缺损愈合时间较短,有助于病人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骨节段传送延长术(简称骨延长术)和带血管蒂腓骨移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简称腓骨移植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按照骨缺损程度、软组织情况及实施带蒂组织瓣改善软组织条件,采用骨延长术和腓骨移植术对32例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进行治疗,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骨性愈合时间、带外固定架时间、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随访时间10~52个月,平均36个月。骨延长术组和腓骨移植术组病例骨缺损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9.5、5.3个月,平均带外固定架时间分别为12、15个月,平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分别为74%、82%。结论:骨延长术治疗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具有缩短患者带架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可随时调整纠正畸形等优点,但术后问题较多,需密切随访,及时处理;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牢靠,为移植腓骨骨愈合、早期功能锻炼创造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潘长军 《中外医疗》2016,(20):61-63
目的:分析在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中使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45例对照组与45例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带锁髓内钉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5.12±9.33)min,骨折愈合时间为(4.11±1.76)个月;对照组相应的为(120.09±10.27)min、(8.63±1.59)个月;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骨折愈合的优良率情况看,观察组患者总优良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使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性,对降低手术风险、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以及提高恢复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骨搬移术联合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效果及对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大段骨缺损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25例)及联合组(25例)。单一组使用骨搬移术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对合端接触后即刻与接触后1周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bFGF、PDGF、VEGF、TGF-β表达情况。 结果联合组骨愈合指数、骨愈合时间、外固定时间低于或短于单一组,骨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对合端接触后即刻,2组CRP、TNF-α、NF-κB、bFGF、PDGF、VEGF、TGF-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后1周,2组血清CRP、〖JP2〗TNF-α、NF-κB水平均低于接触后即刻,联合组bFGF、PDGF、VEGF、TGF-β〖JP〗水平显著高于接触后即刻,联合组血清CRP、TNF-α、NF-κB水平显著低于单一组,bFGF、PDGF、VEGF、TGF-β水平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骨对合端不愈合、钉道感染、固定物松动、关节挛缩、下肢力线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组(P<0.05)。 结论骨搬移术联合对合端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能有效缩短骨愈合时间,改善骨愈合情况,降低炎症反应,升高骨再生相关因子,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混合一起移植治疗骨质缺损的治疗结果.方法自1995年~2000年对20例大块骨质缺损因自体骨源不足而采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修复.年龄9岁~65岁,平均32.3岁.骨缺损范围30cm3~90cm3.随访1年~5年,平均1年7个月.结果术后平均5.5个月移植骨和宿主骨骨性愈合.3月~6个月功能恢复正常,无不良反应.结论对治疗大块骨质缺损,应用同种异体冻干骨和自体骨按一定比例混合一起进行植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得到类似于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在修复兔桡骨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3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共72侧前肢,造成1.0cm长的桡骨缺损,随机分成A、B、C3组,A组植入BMSCs+PDLLA/HA,B组单纯植入PDLLA/HA,C组不做任何植入,于术后2、4、8、12周时行X线、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成骨效果优于B组,12周时已完全骨性愈合,髓腔通畅,在各骨缺损修复时期,其成骨速度、成骨量和再生髓腔结构均优于B组、C组;A组X线评分也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BMSCs复合PDLLA/HA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有望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创植骨联合健脾益肾汤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7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5例。对照组给予微创植骨后应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并给予碳酸钙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汤。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骨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以及血液炎症因子的变化,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骨痂评分(3.72±0.59)分,高于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0.67)分(P0.05),且骨折愈合时间为(5.83±0.96)周,明显少于对照组(6.72±1.34)周(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为(2.17±1.09)分患者疼痛改善较对照组(3.98±1.21)分更明显(P0.05);2组术后1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6个月康复,观察组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94.3%)情况优于对照组(80.0%)。结论:健脾益肾汤结合微创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肯定,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Masquelet 技术与一期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炎症控制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8 月该院接受Masquelet 技术治疗的31 例下肢长骨创伤后骨髓炎骨缺损患 者(观察组)和2012 年1 月-2014 年7 月该院接受一期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的33 例同类患者(对照组)治 疗资料。比较两组炎症控制率、手术前后外周血C 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变化情况、骨重建 长度和成功率、术后12 个月时骨缺损愈合效果及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炎症控制率与对 照组接近(90.32% vs 84.85%)(P >0.05),但观察组术后1 个月、3 个月PCT、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骨重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77% vs 69.70%)(P <0.05),观察组中骨重建成功的骨不连患者,其骨重 建长度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2 个月时骨缺损愈合效果及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asquelet 技术重建感染性骨 缺损对炎症因子的控制效果更好,且骨重建成功率更高、骨重建长度更长,患者中期关节活动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载药核心块状同种异体骨治疗小段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CPC载药核心块状同种异体骨治疗36例小段创伤性骨髓炎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ESR及CRP、X线摄片和CT扫描;随访时间为13 ~24个月,平均18.5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全身反应,31例局部软组织愈合好,窦道消除,X线显示ACPC与骨髓炎清除区局部骨质直接愈合,CT示界面处未见间隙存在,基本恢复骨缺损处的解剖形状,I期治愈率为86.1%.另5例需要第二次清创、ACPC载药核心块状同种异体骨植入填充手术后获治愈.结论:ACPC载药核心块状同种异体骨对小段创伤性骨髓炎骨缺损具有治疗彻底、骨缺损修复好、能较好恢复负重肢体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搬移技术结合腓骨段植入胫骨髓内治疗下肢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病人21例,均存在皮肤缺损及骨外露。21例患者均采用单边重建外固定延长架行骨搬移结合腓骨段植入胫骨髓内治疗。结果: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个月。21例均愈合,延长段或运输段长度平均6.3cm,骨折端愈合时间平均15.3个月。采用ASAMI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骨愈合优良率100%,功能恢复优良率86.3%。结论:骨搬移技术结合腓骨段植入胫骨髓内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爽 《当代医学》2021,27(2):58-60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比组患者给予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8.11%,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6.79%(P<0.05)。研究组骨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畸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不愈合率及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关节功能障碍、髓内钉或者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43%,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0.75%(P<0.05)。研究组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可提高骨性愈合率,且手术安全性更高,有助于降低关节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