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评价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清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280例)和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5.4±1.0)mmol/L比(4.8±1.1)mmol/L,(2.4±1.1)mmol/L比(1.5±1.0)mmol/L,(3.4±1.0)mmol/L比(2.8±0.9)mmol/L,(16.2±3.5)m U/L比(11.4±3.1)m U/L,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1.0±0.4)mmol/L比(1.2±0.5)mmol/L,P<0.01]。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49.3%(138/280)比27.5%(55/200),61.8%(173/280)比43.0%(86/200),26.4%(74/280)比14.5%(29/200),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还应监测血尿酸水平,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以84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人体参数和相关生化指标。男性和女性分别以血尿酸>420 μmol/L和>360 μmol/L为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诊断标准。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比例分别为77.14%和46.35%(P<0.001)。按血尿酸水平的四分位分组,第1至第4四分位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比例分别为32.55%、45.58%、52.38%和70.67%(P<0.001)。按代谢综合征组分1、2、3、4个分为4组,4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39.88±6.46)、(277.89±5.00)、(301.38±5.42)和(330.74±7.99) μmol/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性别和年龄后,高尿酸血症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是尿酸正常者的3.85倍(OR=3.85,95%CI为2.39~6.22,P<0.001)。结论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者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张桂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12-17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各110例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3 000转/min分离留取血清,卓越400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进行尿酸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尿酸平均(439.35±57.22)μmol/L,高尿酸血症患者33例(30.0%)高于健康体检者的(365.12±44.79)μmol/L、10.00%。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总胆固醇为(6.40±1.22)mmol/L、甘油三酯为(3.71±0.52)mmol/L、肌酐为(140.32±17.54)umol/L,分别高于正常尿酸组的(4.50±0.79)mmol/L、(2.40±0.41)mmol/L和(97.68±15.38)umol/L(P<0.0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占75.76%,高于正常尿酸组的45.45%(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高尿酸发生率较高,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应常规进行尿酸监测,积极控制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餐后有氧运动对初治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瘦素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降糖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的同时进行餐后有氧运动。治疗3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瘦素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1±1.20)mmol/L vs.(7.31±1.46)mmol/L、(8.09±1.36)mmol/L vs.(9.42±1.34)mmol/L、(6.23±1.13)%vs.(7.13±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4.83、3.54,P<0.05);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9±0.68)mmol/L vs.(3.02±0.58)mmol/L,(4.98±0.81)mmol/L vs.(6.01±0.72)mmol/L,(3.32±1.02)mmol/L vs.(3.87±0.9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6、6.58、2.69,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1.09±0.21)mmol/L vs.(0.96±0.23)mmol/L,t=2.69,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瘦素均低于对照组[(3.01±1.19)vs.(4.03±1.32),(5.43±2.64)μg/L vs.(7.09±2.2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8、3.34,P<0.05)。结论初治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联合餐后有氧运动效果更佳,能明显提高糖脂代谢的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李秀琴  杜坤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79-1780
目的探讨糖尿病透析患者骨代谢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2例糖尿病透析患者血清钙(Ca)、磷(P)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ALP采用速率法,Ca采用偶氮胂Ⅲ法,P采用紫外直接法,并与38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透析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Ca、P、ALP分别为(1.89±0.32)mmol/L、(1.84±0.31)mmol/L、(150±17)U/L;(2.23±0.21)mmol/L、(1.05±0.24)mmol/L、(75±19)U/L,糖尿病透析组的Ca较正常组降低(P<0.05),P和ALP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糖尿病透析患者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蓝兴锐 《吉林医学》2010,31(8):1025-1026
目的:探讨血尿酸检测对于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血症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心血管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收缩压(SBP)、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Cr)、血尿酸(UA)、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的水平与正常尿酸血症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为64.21%,冠心病的发生率为44.21%,脑卒中的发生率为35.79%,与正常尿酸血症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发生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临床上应将血尿酸水平的检测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以便于控制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以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于其他未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潘雪松  李秋梅  林进  莫晖 《海南医学》2016,(15):2518-2520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晚期血脂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规律产检直至分娩的8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n=44),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加以个体化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妇孕晚期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孕妇的血清TG水平方面,观察组干预后较干预前显著升高[(3.28±1.32) mmol/L vs (2.86±1.27) mmol/L,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28±1.32) mmol/L vs (3.97±1.36) mmol/L,P<0.05]。在HDL-C、TC和LDL-C水平方面,观察组孕妇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孕妇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上升[(2.32±0.35) mmol/L vs (1.83±0.4) mmol/L;(6.90±1.25) mmol/L vs (6.10±1.02) mmol/L;(3.99±0.93) mmol/L vs (3.18±0.90) mmol/L,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孕妇的HDL-C、TC、TG和LDL-C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以及剖宫产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4.55%vs 15.91%;2.27%vs 11.36%;2.27%vs 9.09%;45.45%vs 6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窘迫发生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0 vs 9.09%;4.55%vs 13.64%;6.82%vs 15.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干预方法相比,营养干预更有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晚期血脂水平,减少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安徽医学》2012,33(2):176-17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尿清蛋白排泄(UAE)之间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男164例,女116例。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和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24 h-UAE),记录血压和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①男性血尿酸水平(276.93±87.51)mmol/L,高于女性(244.72±85.83)mmol/L,P0.05;②正常、微量及大量清蛋白尿组的SUA分别为:(243.58±63.93)mmol/L、(261.47±89.11)mmol/L、(334.23±113.82)mmol/L。与正常清蛋白尿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比较,大量清蛋白尿组SUA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伴收缩压、BMI、SCr的增高和病程的延长,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与尿清蛋白排泄有关,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丽荣 《中原医刊》2007,34(16):30-3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组和糖尿病正常尿酸血症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压、血肌酐结果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甘油三酯、血肌酐、体重指数、收缩压较正常尿酸血症组显著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正常尿酸血症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游志清  张琴  张蜀平  叶兴蓉  辛火  郭蔚 《重庆医学》2006,35(15):1373-1375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及生化特征,并探讨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82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269例)(26.36±2.39 vs 25.29±2.77,P<0.05;5.41±1.37 vs 4.84±1.18,P<0.05;2.47±1.76 vs 1.88±1.40,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血尿酸正常组(1.51±0.27 vs 1.62±0.45,P<0.05)。(2)血尿酸水平与体重指数、血总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分别为0.213、0.133和0.130,P<0.05)。(3)高尿酸血症组合并血脂紊乱、肥胖和MS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分别为71.95%vs 43.87%,P<0.01;67.06%vs 54.64%,P<0.05;42.68%vs 27.88%,P<0.05)。(4)MS组与含MS2种组分组血尿酸水平(397.26±84.24和374.72±71.40)较无MS组与含MS1种组分组(327.96±78.39和351.82±75.08)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血尿酸水平较含MS2种组分组显著升高。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中心性肥胖、脂代谢紊乱和MS明显相关,因此血尿酸水平升高是MS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T2DM)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G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口服糖耐量测试(OGTT)将其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糖尿病前期(PDM)和T2DM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检验数据和妊娠结局以了解GDM患者产后发展为T2DM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11例GDM患者,其中产后408例NGT、144例PDM和59例T2DM。T2DM组患者年龄[(35.09±4.52)vs.(33.07±4.62)]、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者(6.2%vs. 0.3%)和剖宫产率(75.0%vs. 52.4%)显著高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患者24~28周行OGTT-0h[(5.00±1.02)mmol/L vs.(4.58±0.58)mmol/L、(4.65±0.59)mmol/L)]、OGTT-1h[(10.56±1.61)mmol/L vs.(9.65±1.36)mmol/L、(9.96±1.29)mmol/L)]、OGTT-2h[(9.73±1.49)mmol/L vs.(8.72±1.08)mmol/L、(8.97±1.09)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NGT、PDM组高,但妊娠中期总胆固醇较NGT、PDM组减低[(5.68±1.41)mmol/L vs.(6.41±1.11)mmol/L、(6.18±1.1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高龄及妊娠期间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与产褥期T2DM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范斌  张萍  李晓玉 《北京医学》2021,43(8):743-746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并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和慢性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组与正常尿酸组,检测两组代谢综合征和慢性肾病相关指标,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和慢性肾病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的血清尿酸检测值为(363.79±88.13)μmol/L,其中高尿酸组44例(36.7%),正常尿酸组76例(63.3%);两组TG[(2.73±0.23) mmol/L比(2.05±0.17) mmol/L]、HDL-C [(1.17±0.12)mmol/L比(1.04±0.09) mmol/L]、SCr[(79.27±12.79) μmol/L比(63.06±10.15)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63.34±15.82)ml/(min· 1.73 m2)比(74.10±18.34)ml/(min· 1.73 m2)]和蛋白尿发生率(20.5%比7.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TG、HDL-C、SCr和蛋白尿发生率均呈正相关性,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呈高表达状态,且其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和慢性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郭晓微  闫雅更  董凤丽  张琳  吕和 《医学综述》2014,20(20):3790-3792
目的评价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336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前是否曾在我科接受过糖尿病营养教育分为两组:受教育组680例,未受教育组656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病例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各指标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效果。结果受教育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未受教育组[(8.74±2.84)mmol/L vs(10.29±3.23)mmol/L,(12.66±3.93)mmol/L vs(15.19±4.27)mmol/L,(8.02±1.81)%vs(8.99±1.81)%,(2.17±1.03)mmol/L vs(3.05±1.26)mmol/L,(5.19±1.15)mmol/L vs(5.70±1.36)mmol/L,(3.81±1.10)mmol/L vs(4.19±1.06)mmol/L,P<0.05],各指标的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未受教育组(P<0.05),各类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受教育组(P<0.05)。结论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应大力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肝移植术后代谢病患者标准化非药物管理方案,分析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3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69例肝移植术后代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研究组行肝移植术后代谢病患者标准化非药物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后血糖、血压、血尿酸、血脂、BMI水平。结果 2组患者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BMI水平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01),且除BMI外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3、6个月,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7.20±1.23)mmol/L vs.(7.92±1.56)mmol/L、(6.82±1.09)mmol/L vs.(7.51±1.35)mmol/L,t=2.125、2.332,P=0.037、0.023]、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BM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建立肝移植术后代谢病患者标准化非药物管理...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7例设为糖尿病组,同期排除糖尿病的45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尿酸水平检测和PWV测定.结果 糖尿病组与时照组血尿酸分别为(393.87±124.42)μmol/L和(341.29±9.95)μmol/L,P<0.001;PWV分别为(1 837.82±429.64)cm/s和(1 538.44±270.39)cm/s,P<0.001.67例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n=28)与正常尿酸组(n=39)PWV分别为(1 955.00±417.97)cm/s和(1 768.05±429.60)cm/s,P<0.05.相关分析显示尿酸与PWV呈正相关,r=0.296,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和PWV均升高,且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较正常尿酸患者PWV升高,尿酸与PWV呈显著正相关.高尿酸血症促使糖尿病患者动脉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调控.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BS)、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分离主动脉,HE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主动脉内膜ICAM-1mRNA表达.结果 ①造模2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TC(0.73±0.24)mmol/L vs(5.73±0.21)mmol/L,P<0.05);TG(1.58±0.04)mmol/L vs(4.45±0.14)mmol/L,P<0.05);LDL(0.70±0.23)mmol/L vs(1.53±0.17)mmol/L,P<0.05);HDL(1.58±0.04)mmol/L vs(0.45±0.14)mmol/L,P<0.05)]及主动脉损害.②葛根素能改善基本状况,葛根素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甘油三脂[(1.61±0.14)mmol/L vs(4.45±0.14)mmol/L,P<0.05]、胆固醇[(1.15±0.24)mmol/L vs(5.73±0.21)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0.95±0.14)mmol/L vs(1.53±0.17)mmol/L,P<0.05]、糖化血红蛋白[(7.11±0.24)%vs(13.73±1.21)%,P<0.05]、糖化低密度脂蛋白[(477.44±70.15)mmol/L vs(900.28±66.64)mmol/L,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1.55±0.25)mmol/L vs(0.45±0.14)mmol/L,P<0.05];葛根素降低主动脉ICAM-1基因[(51.32±8.75)mmol/L vs(85.65±9.65)mmol/L,P<0.05]表达.结论 葛根素具有确切的主动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经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强化治疗后改用诺和锐30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经CSII强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治疗12周,观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诺和锐30组早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9.19±0.51)vs.(10.16±0.84)mmol/L,P<0.05)];午餐后2h血糖高于对照组[(9.60±0.60)vs.(8.94±0.38)mmol/L,P<0.05)];其他各点血糖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糖化血红蛋白A1c指标无明显差异[(6.82±0.16)%vs.(6.83±0.28)%,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经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强化治疗后改用诺和锐30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经CSII强化治疗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治疗12周,观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诺和锐30组早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9.19±0.51)vs.(10.16±0.84)mmol/L,P<0.05)];午餐后2h血糖高于对照组[(9.60±0.60)vs.(8.94±0.38)mmol/L,P<0.05)];其他各点血糖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糖化血红蛋白A1c指标无明显差异[(6.82±0.16)%vs.(6.83±0.28)%,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尿酸水平表达与及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26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260例作为对照对象(体检组),检测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两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随访死亡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尿酸(464.34±78.45)μmol/L高于体检组(334.78±56.34)μmol/L(t=5.78,P〈0.05)。糖尿病组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4.62%,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无差异(P〉0.05),高尿酸血症组总胆固醇(5.80±0.97)mmol/L、三酰甘油(3.34±0.48)mmol/L、肌酐水平(125.65±14.23)umol/L均高于尿酸正常组的(4.68±0.73)mmol/L、(2.27±0.40)mmol/L、(92.56±11.12)μmol/L(t=3.12、3.45、4.98,P〈0.05);90例高尿酸血症组中合并冠心病45例、高血压53例、急性脑血管意外19例、随访期间死亡10例均高于170例尿酸正常组的43例、60例、12例、6例(χ2=12.23、10.98、8.12、7.34,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尿酸水平高,是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将尿酸作为常规检验项目,注意控制并调整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关系 ,根据血尿酸水平将 180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 ,对照分析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 :高尿酸血症组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 77.8%、6 3.0 %、88.9% ,明显高于正常尿酸血症组 (P<0 .0 5 )。提示高尿酸血症是 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 ,临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