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碘伏和健之素两种手消毒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受试者60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碘伏组和健之素组),每组30例.碘伏组采用浸透碘伏液的无菌棉球擦拭双手皮肤消毒法,健之素组直接挤压健之素牌手消毒剂1-2ml均匀涂抹双手消毒法.采样与检测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结果 两组手消毒合格率均达到卫生部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手消毒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碘伏组和健之素组两组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均确切可靠.但健之素组较碘伏组操作简便,而且减少了棉球的消耗,间接减少了制作棉球的人工,起到了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作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中还含有护肤剂,因此,不但避免了护理人员的手部皮肤免受刺激,而且还起到了养护手部皮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3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为医务人员提供便利、可靠的手卫生方法.方法 选择临床医护人员90名,随机分为3组,设肥皂洗手组30人,卫生手消毒组30人,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30人;洗手组使用肥皂,卫生手消毒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是先用肥皂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干后立即用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样双手标本送检,37℃培养48 h,观察3组人员手部细菌菌落数.结果 肥皂洗手、卫生手消毒、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6.7%、93.3%、100.0%,均未检出致病菌;肥皂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比较、卫生手消毒与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皂洗手与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卫生方法均可用于临床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洗除菌,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效果最佳,卫生手消毒效果优于肥皂洗手.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手成为散播微生物的重要传染媒介,维持医护人员手部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提高医护人员洗手频率和洗手效果.固体肥皂加流动永洗手是最经济、使用最广的洁手方法,可以除去手上大部分暂住菌[1].固体肥皂抹用之后易沾染手上的污垢、病菌,成为二次污染源,肥皂多处于潮湿状态,也易造成细菌生长,再次使用时造成交叉污染.用皂液替代固体肥皂洗手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因为皂液采用瓶装式挤压设计,皂液不易被污染[2].但是,皂液不含消毒成分,洗手合格率大多数达不到国家的相关要求,同时,肥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皮肤粗糙、皲裂、脱皮等,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为了便于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手卫生消毒剂,本综述对手卫生消毒剂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消毒效果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高效、快速、经济简便、对皮肤无毒副作用而有效的消毒剂。我们将75%乙醇、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消毒效果进行对比。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将某一病房查房的医生和集中做静脉输液操作的护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健之素牌手消毒剂,对照组采用75%乙醇棉球。1.2方法(1)健之素牌手消毒剂组:医生护士每检查完1例患者或做完1次静脉输液,即用健之素消毒剂3~5 ml均匀喷淋手指尖、手掌、手背,并双手搓擦1 min,待药液干。(2)75%乙醇组消毒法:医生、护士每检查完1例患者或做完1次静脉输液,即用75%乙醇棉球擦拭手指尖、指缝、手掌、手背,待药液干…  相似文献   

5.
医护人员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方便快捷的手卫生设施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依从性具有决定作用.鉴此,我院采用"挂式不锈钢筐篓"盛装快速手部消毒剂挂在不同部位,随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手部快速消毒用具,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到达了降低医院交叉感染、保护医患双方权益和安全的作用.现将有关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几种方法对手清洁消毒的监测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目的:为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中寻找高效快速,简单方便,无刺激的手消毒方法。方法:对传染病区医务人员100人随机分5组进行监测(实验组: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洁芙柔消毒嗜喱、0.2%过氧乙酸液毛巾擦洗手,酸化电位水液毛巾擦手;对照组:肥皂流动水洗手)。结果:按上顺序排列其除菌率为97.38%、79.19%、100%、74.6%、68.26%,健之素和过氧乙酸组相仿,与其他几组比,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0.2%过氧乙酸和健之素对手的消毒效果好,但健之素使用较方便简单易掌握。  相似文献   

7.
四种含氯消毒剂使用液的稳定度及实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选择和使用含氯消毒剂 ,对 36 5消毒液、氯王(84)消毒液、健之素消毒剂、漂白粉精片 4种含氯消毒剂使用液的稳定度进行了实验 ,并对 4种含氯消毒剂的杀菌力 ,实用性等作了探讨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36 5消毒液 宜昌市卫生防疫科技公司卫生用品厂生产。 5 0 0 m l塑料瓶装。有效氯含量≥ 3%。生产日期 :990 918。1.1.2 氯王 (84)消毒液 长沙雨花消毒剂厂生产。 5 0 0 m l塑料瓶装。未标明有效氯含量。生产日期 :990 80 2。1.1.3 健之素消毒剂 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0 0片塑料瓶装 ,有效氯含量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幼儿园教师手部卫生现状,并以依从性来评价手部卫生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深圳市两个区中抽取18家幼儿园,随机分成干预组(12家)和对照组(6家)。干预措施主要有:发放洗手用品;启动活动;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在干预前、干预后一个月、三个月和干预结束观察教师手部卫生(观察依从性),并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教师的手部卫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自评依从性),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手部卫生依从性,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教师手部卫生观察依从性为10.4%(23/222),自评依从性为(9.4±1.5)(满分10分)。干预结束后干预组自评依从性由干预前的9.21上升至9.65(Z=-1.951,P=0.051),对照组自评依从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31,P=0.126)。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教师的手部卫生观察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18~1.02),开展干预后干预组手部卫生观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OR=11.53,95%CI:5.71~23.30)。结论 手部卫生综合干预可有效促进教师的手部卫生依从性,可以考虑在幼儿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3年使用健之素消毒剂的使用,发现存在一定的盲区.有相当一部分科室对消毒剂的配制浓度、消毒时间、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对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探索依从性高的手卫生执行措施。方法 2009年3-8月随机抽取180名医务人员,通过直接观察记录的形式对他们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之前(3-5月)、后(6-8月)手卫生依从率进行调查;同时分别采样180名医护人员手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后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效果显著优于六步洗手法,在接触患者前及无菌操作前依从率提高较为明显,分别从32.96%、40.00%提高至58.10%、7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部带菌量明显减少,手合格率由58.33%上升至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手卫生措施,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健之素消毒剂对5个科室100份病历夹进行了消毒效果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手消毒剂干洗手法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索使用依从性高、临床效果好且方便快捷,更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工作性质的洗手方法。方法ICU医护人员随机采用手消毒剂干洗手法与六步洗手法洗手,记录两者洗手依从性及所用时间,同时分别采样180名医护人员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手消毒剂干洗手法洗手合格率93.33%,效果显著优于六步洗手法(P<0.01);且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六步洗手法,仅为(38.53±4.72)s(P<0.01);在医务人员中依从性达76.67%,而六步洗手法42.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消毒剂干洗手法洗手效果好、使用依从性高,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较好地解决ICU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健之素消毒剂临床消毒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材料与方法1.1消毒剂北京长江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健之素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脲酸。中和剂为1%硫代硫酸纳。1.2方法空气消毒按500mg/L的剂量,取喷雾前、喷雾后即刻及30分钟、60分钟的细菌作培养;物表消毒使用有效氯浓度为250mg...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幼儿园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现状,探讨幼儿园儿童手部卫生行为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4月抽取深圳市南山区和宝安区共18家幼儿园72个班级2 461名儿童的4 449个洗手时刻,观察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调查相关环境因素。结果观察4 449个儿童洗手时刻,儿童总体手部卫生依从性为29%;私立幼儿园依从性(48.7%)明显高于公立(30.4%)和流动人口幼儿园(12.9%);市级幼儿园(51.1%)明显高于省级(32.9%)、区级(17.7%)及无级别幼儿园(0.0);小班儿童依从性(38.7%)高于中班(31.8%)和大班(17.0%)。在不同手部卫生时刻中,儿童依从性最高的是吃饭前(52.9%),其次是户外活动(47.4%)、手明显脏时(21.8%)、上厕所后(19.8%),在准备食物前几乎无儿童规范洗手。多因素分析显示,洗手液分配器的数量(OR=1.176,95%CI=1.092~1.268)、教师对儿童的提醒(OR=13.616,95%CI=9.431~19.660)、儿童年龄(OR=5.064,95%CI=3.796~6.575)对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有显著影响。结论深圳市幼儿园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普遍不高,有必要针对影响显著的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评价罗湖区幼儿园手部卫生干预效果,为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提供参考.方法 在深圳市罗湖区随机抽取10家幼儿园,共119个班级3 886名儿童.幼儿园内所有儿童均作为干预对象,接受手部卫生综合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观察儿童的手部卫生依从性,并比较干预与对照幼儿园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RR=2.135,95%CI=1.885~2.417),干预措施对大班儿童(RR=2.559,95%CI=2.134~3.068)以及准备食物前洗手(RR=2.877,95%CI=1.700~4.870)的效果最明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除干预措施外(OR=13.903,95%CI=11.276~ 17.141),教师提醒洗手(OR=14.765,95%CI=12.244~ 17.805)是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研究未能观察到接受干预幼儿园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RR=0.866,95%CI=0.622~1.207).结论 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幼儿园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调整快速手消毒剂设置点对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性与合格率的影响。方法观察在病房门口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前后妇科、产科和普通外科医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并采样检测手卫生效果。结果在病房门口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前后分别观察上述科室医生手卫生时刻各300人次。手卫生依从率:在病房门口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后,妇科由32.33% 提高至74.33%;产科由33.67%提高至85.67%;普通外科由26.33% 提高至6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01)。各科分别抽查了98份手卫生后样本,合格率分别达到98.98%、100.00%和94.90%。结论在适当位置设置快速手消毒剂设施可有效提高临床医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世萍 《药物与人》2014,(9):362-363
目的:探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方法,以降低医院感染.现医务人员卫生依从率的低,提高依从率是很有必要方法:采取手卫生知识培训、提供干手纸巾及速干手消毒剂、安装电子监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等多方式联合运用的手部卫生促进措施对320名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进行干预,将干预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后16个临床科室手卫生设备配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320名医护人员洗手率及干手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原来的(69.23±30.76)%提高到(89.56±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手部卫生促进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匡护人员的手部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并探讨其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旨在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医院包括内科、外科、针灸康复科病房及妇产科等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12人为调查对象,采集医务人员手部样本实施细菌培养,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护理人员的洗手行为、执行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等进行分析,并对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根据时间将2015年7月后患者为干预后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教育与行政管理干预及提供快速手消毒剂,之前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为干预前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选取12名护理人员洗手后手部采样均存在细菌污染,其中有4名超标占33.3%,且护理人员手部携带的细菌及构成比与该院近年来医院感染的主要菌株较为一致;12份样本中手卫生合格率为33.3%,护理人员诊疗操作后及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8.0%、32.0%,与诊疗操作前及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51.2%、16.8%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手卫生依从性相比,干预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期间干预前与干预后住院患者分别为246例与254例,发生医院感染率分别为6.9%、1.6%,经相关性分析,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调查研究发现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手卫生状况需进一步改善,且护理人员诊疗操作前及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性较差,临床上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现状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调查后,我们于2010年7月开始进行干预试验,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1-7],探讨有效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行为依从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美国2002年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仅50%~81%.我国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均存在手卫生意识欠缺问题,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肥皂洗手依从性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20%的医师、护士洗手后在工作服上擦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了解正确洗手的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