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灌肠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中药灌肠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口服美洛昔康胶囊治疗。经15 d治疗后,以症状体征评分、血尿酸(血UA)、尿尿酸(尿UA)、血沉(ESR)、急性反应蛋白(CRP)为观察指标,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差异及关节压痛肿胀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血UA的下降及尿UA的增加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起效快。结论:中药灌肠及针刺作为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泡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70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医外治+西药内服)和对照组(西药内服)在第0、7天分别观察患者关节肿胀、压痛、疼痛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白细胞(WBC)、医生和病人对疾病的全面评估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在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度、医生和病人对疾病的全面评估、中医症状积分上,治疗组患者较之对照组疗效明显好转,而关节压痛、ESR、CRP、UA、WB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泡洗可以缓解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提高急性期患者病情的缓解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用泄浊化瘀汤内服及中药外洗治疗。结果:两组BUA、ESR、VAS评分及肿痛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76.8%,观察组9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洗可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疼痛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蠲痹历节清方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尿酸(UA)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 33%,对照组为74. 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VAS评分、ESR和UA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蠲痹历节清方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可明显降低患者ESR和UA水平,减轻患处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痛风汤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非布司他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痛风汤连续治疗2个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ESR、UA的水平。记录两组数据,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ESR、UA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RP、ESR、U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和关节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非布司他片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痛风汤能提高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CRP、ESR、UA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8例,随机抽取4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另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A、CRP、ESR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近,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UA、CRP、ESR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探讨针药结合干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及生活干预,扶他林外敷患处。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治疗组给予防己黄芪汤加味联合针刺。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UA、CRP、ESR均明显下降,2组治疗均有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UA、CRP、ESR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UA、CRP、ESA水平,降低中医症候评分,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口服,对照组仅采用依托考昔,7 d为1个疗程。将两组治疗后3 h、1 d、3 d和7 d的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并于7 d后采取血清复查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临床疗效,收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UA、ESR和CRP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周娅  黎明 《四川中医》2015,(2):99-100
目的:观察穿刺放血减压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将14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放血减压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和外敷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AS)、血清尿酸(UA)和血沉(ESR)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AS)、血清尿酸(UA)及临床疗效均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VAS)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穿刺放血减压疗法及穿刺术后护理与单纯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基本相当,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阳泄浊化湿中药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并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温阳泄浊化湿中药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尿酸(UA)、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愈显率观察组76.7%,对照组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疼痛V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ESR、CRP外,2组UA、IL-1β及TNF-α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温阳泄浊化湿中药结合刺络放血治疗AGA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在免疫作用机制上有调整患者体液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豨莶草白虎汤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豨莶草白虎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ESR、CRP、UA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82.50%(P0.05);治疗后治疗组ESR、CRP、UA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豨莶草白虎汤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分型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分型辨证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c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尿酸(uric acid,UA)的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ESR、UA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ESR、U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型辨证能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改善关节功能,降低CRP、ESR、UA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魏薇  李鹏鸟  张向阳  徐鹏  王新义 《陕西中医》2022,(12):1801-1804
目的:探究关节肿痛散联合针刺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滑膜功能、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肿痛散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滑膜功能、关节功能、运动功能、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UA、ESR、CRP、8-OHdG、3-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滑膜厚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肿痛散联合针刺治疗,能够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严重程度,减轻关节疼痛、肿胀,降低滑膜厚度,改善滑膜、关节、运动功能,减轻患者尿酸含量、炎症反应,增强抗氧化能力,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四妙清痹汤内服联合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秋水仙碱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四妙清痹汤口服和药渣外敷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中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肿胀情况、关节功能、累计部位、皮肤颜色、关节畸形及痛风石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研究组除累计部位评分外其余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较研究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UA、ESR及CRP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也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自拟四妙清痹汤内服联合外敷可有效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无毒副反应,不良反应较少,为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强  许能贵  陈智欣  刘明岭  林昌松 《新中医》2018,50(10):107-110
目的:观察微创针刀镜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42例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同意接受微创针刀镜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微创针刀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和14天记录患者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灼热关节数、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值,计算2组随访半年内复发人次。结果:治疗后,2组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灼热关节数及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后7天,治疗组肿胀关节数、灼热关节数及关节疼痛VA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14天,治疗组关节疼痛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天及14天,2组ESR、CRP及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RP水平治疗后7天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后14天,治疗组ESR及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2组UA水平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半年,治疗组有1例患者复发1次,对照组共有4例患者7次复发,2组复发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43,χ2=4.500,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微创针刀镜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可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沈丕安名老中医自拟方生地红藤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地红藤汤。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关节疼痛、肿胀改善情况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及肿胀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及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ESR、CRP、UA、IL-1β、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ESR、CRP、UA、IL-1β、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地红藤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同时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凉性经筋通贴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肿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肿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凉性经筋通贴膏外敷联合扶他林口服治疗,对照组仅以扶他林药物口服,进行为期1周的随访研究。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54.5%,总有效率90.9%;对照组临床痊愈率28.6%,总有效率80.9%。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尿酸(UA)、血沉(ESR)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下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肿胀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性经筋通贴膏外敷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肿痛症状的干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35例予西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止痛效果及血沉、CRP值。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血沉、CRP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四物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进行疼痛评价;检测两组治疗前、后UA、ESR、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SR、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西药治疗,四物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减轻患者关节疼痛不适症状,消除炎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组在观察例数上稍显不足,对于该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和实际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畲药小香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浮针结合小香勾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片治疗,疗程均为7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前均下降(P0.05);且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WBC计数、UA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2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小香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