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疗效研究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择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依从性较差,服用药物不规律;实验组依从性较高,可按时服用药物,实施高效抗逆转录病菌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CD4+T细胞绝对计数、病毒载量均无明显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细胞绝对计数和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患者,病毒载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实验结果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有着较高的治疗效果,可广泛推广于临床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欧慧  高赛珍  王曼  黄宗杰 《海南医学》2016,(22):3654-3655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92例艾滋病患者,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分析影响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上升者占88.04%;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在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BMI≥23及无药物漏服的患者中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BMI<23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显著增加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其疗效与年龄、治疗时机、BMI及用药依从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采用加强心理干预,探讨对患者服药随访检查依从性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珠海市定点医院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30例,以2007年9月—2008年1月告知定期随访检查为干预前组,以2008年2—8月进行加强心理干预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检查依从率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无差异。结果艾滋病患者干预前后血液生化检查及CD4+T淋巴细胞检查的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加强心理干预后能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检查依从性,亦能提高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不同艾滋病患者的婚姻状况、免疫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家庭系统支持等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发现,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是否有不良反应、家庭是否支持、CD4+细胞计数水平。结论:明确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夏雪容  王林 《河北医学》2015,(1):169-17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AIDS)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病毒载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12例、基本依从2例和不依从1例,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7例、基本依从5例和不依从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但是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患者全血病毒载量抑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AIDS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协助控制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3例艾滋病患者给予高效抗病毒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CD4变化及生活质量改变。结果:患者机会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由60%减至5%,,3个月后CD4数值逐步提高,与治疗前基线相比;CD4 T淋巴细胞平均增长280.069±96.70。生活质量提高,有90%患者恢复工作能力。影响疗效的因素有给药的时机,患者的依从性,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影响抗病毒疗效因素主要是患者的依从性,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及早进行高效抗病毒治疗,同时服药前进行依从性教育,以早日获益。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384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HAART)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了解其生存时间,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8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停药或失访,其生存率为94.3%,病死率为5.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血浆病毒载量,升高CD4+T淋巴细胞水平,增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市11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婚姻状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患者、 漏服药物与未漏服药物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效控制HIV复制,加快免疫功能重建,延缓病情发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对新发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收治的初次确诊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20例,经临床诊断,220例中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33例,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31例,其余病例中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45例,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30例,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51例,治疗方案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拉米夫定+依非韦伦(TDF+3TC+EFV),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采集患者抗凝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AIDS/TB)、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AIDS/HCV)、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AIDS/TM)3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CD3+、CD8+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IDS/TM组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再次明显升高,其余2组3项指标随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a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HCV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1种病原体(AIDS/1)组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2种病原体(AIDS/2)组治疗6个月后CD3+及治疗3个月后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合并3种及以上病原体(AIDS/≥3)组治疗6个月后,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才明显升高;AIDS/2和AIDS/≥3组在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DS/1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要高于其它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组患者1a的治疗过程中CD4+/CD8+比值都<1.结论 规范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外周血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都能恢复到同等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无关,而艾滋病患者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水平的高低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及数量会影响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速度和水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3个月是评估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期,而CD4/CD8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