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北京老年医院2014年9月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退药情况,并制定应对方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9月1日至9月30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退药记录,分析统计指标,查明退药原因。统计对比科室退药种类、退药原因两种研究指标,录入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美国医院药师学会(ASHP)关于用药差错的分类,了解因用药差错导致的退药情况。结果根据统计得出:(1)我院肿瘤科室为退药最多的科室(占退药总量的8.53%);(2)抗生素类药物为最常退药(占退药种类总量的48.50%);(3)最常退药原因为患者换药或停药(占退药原因的49.4%)。结论通过优化PIVAS退药流程、规范退药管理、加强全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培训以及与PIVAS药师的沟通协调来降低退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我院住院西药房退药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西药房退药原因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住院部西楼药房退药处方580张,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为依据,从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品种数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退药处方最多的科室为小儿内科,共124张,占21.4%,其次为神经内三科,共107张,占18.4%;退药金额最多的是放疗科,共26 769.564元,占28.9%;退药原因中的关键因素是医师原因。结论医院应加强管理,制订严格的退药制度,引入奖惩制度,从医师、药师、患者三方面入手,加强其沟通,严格退药手续,防止因退药造成的医疗差错,同时应强化医生合理用药意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完善医德教育,从而有效控制退药。  相似文献   

3.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或职业助理医师为患者开具的用药指令,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医院处方差错的发生,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发生用药差错与医生医嘱、处方书写、药品调配、药品应用等环节有关.多种原因可造成处方差错,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麻烦和伤害.只有加强药师工作责任心,与医师一起严把处方关,才能将差错降至最低.现将医院这几年来处方差错的表现、出现差错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4.
条形码技术在病房检验流程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检验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病房.但病房检验从医生开出医嘱到医生收到检验报告单,其间包括医生开化验单,护士进行处理、采集标本,工勤人员传送标本,检验部门进行验收、登记、化验、出报告、发报告、其流程长,环节多,容易产生差错.  相似文献   

5.
目的 简析本院静脉配置中心退药的原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5年5月至10月期间静脉配置中心退药情况进行整理,了解分析退药原因。结果 经过整理分析,发现退药原因主要来源医生因素、护士因素、患者因素、药物因素等。其中退药品种主要为抗生素总退药比例为4.25%。结论 总结分析静脉配置中心退药原因,有利于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意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药师工作效率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邱季  张大伟  童坤 《当代医学》2011,17(36):40-41
目的保障输液质量,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分析各类差错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差错发生率很低(0.028%),其中内部差错主要表现在医师下医嘱、药师审核医嘱、排药、配置等各环节;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后,有效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措施的实施,降低了差错率,为临床提供了高质、安全的输液。  相似文献   

7.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而护理人员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在安全用药的每个环节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给药差错的高危人群。有研究显示,从医生开医嘱、护士转录、药物配置和护士给药整个流程上分析,护士给药错误所占比例最高,为69.6%[1],护士核对不到位或核对方法不正确是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控制给药差错的发生,笔者对我院2008~2013年发生的静脉给药差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核对方法对静脉给药差错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存在的用药安全风险,提高用药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列举工作中发生的用药差错或存在的用药安全风险,分析医疗机构用药安全情况。结果医疗机构药品的储存、处方、调剂、发放、使用、监测等环节是存在用药安全风险的重点环节,应采取相应措施防范用药差错。结论用药安全风险存在于医疗机构药品流通的每个环节,只有药师、医师和护士共同关注医院药品管理、处方调剂和药物治疗,才能真正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医疗机构建立无惩罚性的给药差错自愿报告制度,将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用药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及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合理用药是有关人员、药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与用药有关的医师、药师、护士、病人及家属乃至社会各个有关人员任何一方不合理用药,都会影响其他人员的努力,造成不良后果。所以临床用药不只是医师、药师或病人单方面的事,而是涉及到诊断、处方、配方、发药、给药、服药、监测用药过程和评价结果全过程。只有做到正确给药,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正确用药,才能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妊娠期不合理用药殃及母婴,危害甚大,下面就妊娠期用药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退药情况,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09年12月门诊退药情况进行原因及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中不良反应居多,占27.10%,其次医嘱改药和停药占18.70%,患者拒用占17.23%。结论:制订并实施门诊退药流程,退药现象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用药差错涉及医生处方、护士操作、药师调配发药、患者用药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在此,我们希望结合常见的用药差错,从医院的角度出发,谈谈减少中药注射液ME,促使中药注射液安全合理使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护士除须具有药理知识和熟练的用药技术外,还应明确用药职责,加强用药责任心,认真把关,严格查对,合理用药,注重监护,才能确保医护质量。护士用药职责按用药程序分为如下几项:1把关职责临床用药需医、药、护三方面严格把关,密切配合。从医生下医嘱,经药剂人员发药,到护理人员将药物应用于患者,这是一个多环节相互配合的系统工程。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护士为用药的最后把关者,负有重大责任。首先应根据病情审查医嘱,注意用药是否正确,用法和用量是否恰当,然后按医嘱要求准确地执行。如果医生用药或用量不正确,或…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年因病就医的人数达63亿人次,医生处在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每个患者平均要下25条医嘱,医嘱中会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从而会带来诸多问题,例如用药安全问题、患者经济负担问题等.因此医嘱审核是医疗工作中重要的步骤,确保医嘱无误合理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条件. 临床药师主要应以做好临床药物治疗为中心,始终围绕用药的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医嘱审核占用临床药师大部分精力,是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通过审核出来的不合理医嘱并向临床医师提出建议,可以减少用药差错、用药事故,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减少患者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医师、药师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用药差错发生的原因及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门诊发生的处方用药差错事件100例,对10例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结果门诊西药处方用药出现差错的原因主要为药品数量、取药人员因素及药师因素等。结论对门诊西药处方用药加强系统管理,改善处方用药环境,加强药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药士的专业性,降低门诊西药处方用药可能出现的差错情况。  相似文献   

15.
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使患者的医疗风险降为最低的情况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以及给药装置均存在内在的、目前已知的或未知的风险。药品调剂差错会影响患者对卫生服务系统的信任,增加医疗费用。产生用药原因是多学科和多因素的,如知识缺乏、行为不规范、精神不集中、系统的缺陷或缺乏等。熟练与非熟练的工作人员均可产生差错,涉及药师、医师、护士、辅助人员(如药房技要认员)、行政管理人员、药品制造商,以及患者和他们的监护人等。防止药品调剂差错,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现将我院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1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调剂差错的原因有多种,如药品名称不对或规格、数量不符及医师处方错误,药师把关不严发错药品,护士核对有误或配药时加错药品,一些患者及家属对药品包装上的用法与用量写法、理解有误造成严得后果,而药品外包装相似也是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调剂差错不但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身心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到责任者本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药剂人员加强处方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协助临床提高用药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1.1处方中部分药名易混淆如表1。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提出减少退药的相应措施,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药房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药房退费原因主要为药品不良反应、价格因素、特殊人群用药禁忌等.结论医师是影响门诊退药的关键因素,加强医患之间、医师与药师之间、药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加强退药管理,可有效降低退药率,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云  段景然  郭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085-2086
目的:探讨减少药房退药次数的方法,制定退药策略。方法:通过笔者近二十年的药房工作经验,结合其他医院出现的同类现象进行总结,分析产生退药的原因。结果:患者因素、医师和药师等因素都有使患者出现退药的可能。结论:医师和药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还有责任宣传科学用药知识,减少患者用药疑虑,化解由退药引起的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门诊部发生的用药差错分析,发现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再造医嘱处理流程,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通过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再造医嘱处理流程,分阶段建立收费站、药房站、护士站、医生站、实行静脉输液卡打印功能、建立洁净配液室、二维码确认医嘱等一系列改变医嘱执行的方式。结果:杜绝了转录医嘱出现的差错,减少执行医嘱其他环节的错误,对建立护士、医生站前后5年护理差错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9,P=0.019);对使用二维码确认医嘱、药房双重查对前后18个月发生的差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8,P=0.035)。结论:通过运用医院信息系统建立二维码确认医嘱,再造门诊医嘱处理流程,可明显降低门诊输液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给药流程的规范管理,减少和避免护士给药错误的发生率,确保精神科护士口服给药这一护理操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回顾收集我院近三年护士口服给药错误资料,分析给药错误的原因,重点对病房口服给药流程进行了改造和优化,并对护士进行培训和规范化管理.结果:护士给药错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对口服给药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有效避免了医嘱差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给药过程的检查和对护士的培训,优化给药流程,确保护士给药这一护理操作的准确性,从而提升医院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住院药房退药原因,减少退药,提高住院药房管理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8月住院药房退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药房退药原因主要为:患者出院,调整医嘱,患者转科,患者拒绝用药,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死亡,处方电脑输入错误等.结论 医师是影响住院药房退药的关键因素.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诊疗质量,规范医嘱书写,深入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才能解决好退药问题,可有效降低退药率,提高住院药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