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头孢三嗪分别与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羧苄青霉素联用对临床分离的5种38株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头孢三嗪与上述三种抗生素联用对所试菌株有协同作用,无拮抗作用发生。其中头孢三嗪与丁胺卡那霉素联用,72%的菌株呈现有协同作用;与庆大霉素联用,66%菌株呈现协同作用;与羧苄青霉素联用,76%菌株呈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产CEFTAZIDIME与10种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国产Caftazidime对临床分离的450株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并与头孢唑啉,头孢孟多、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唑肟、羧苄青霉素、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的抗菌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eftazidime为一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的作用与其它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优于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和头孢孟多。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则不如后两者。Ceftazidime对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可与丁胺卡那霉素媲美,两药对50株绿脓杆菌的MIC_(50)和 MIC_(90)均分别为0.5和2μg/ml。本研究表明Ceftazidime为一较理想的头孢菌素,可用于治疗包括绿脓杆菌引起的严重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观察综合医院4a间所分离的三种常见致菌耐药变化。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及苯唑青霉素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头孢唑啉耐药率相对稳定;绿脓杆菌对羧苄青霉素、氯霉素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但对庆大霉素、多粘菌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克雷伯杆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及头孢唑啉的耐药在4a中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国产Ceftazidime对临床分离681株致病菌进行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并与头孢噻肟、头孢三嗪、Moxalactam、头孢哌酮、Cefsulodin、头孢孟多、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庆大霉素及丁胺卡那霉素的抗菌作用进行比较。实验证明Ceftazidime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相似,其独特之处是抗绿脓杆菌活力强,对400株绿脓杆菌的MIC_(50)、MIC_(90)及MIC_(Gm)分别为1.6、3.2及1.57μg/ml。对121株多种耐药绿脓杆菌,有98.4%的菌株敏感。对小鼠感染绿脓杆菌有明显治疗效果,其ED_(50)为3.09~4.14mg/kg。结果表明:Ceftazidime抗绿脓杆菌作用极强,显著优于其他抗生素,为临床治疗绿脓杆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提供了一个新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人感染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维韵  冯玉华 《河北医药》2001,23(11):832-833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人感染不动杆菌耐药性,为急危重症病人感染该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推荐的K-B法测定本院重症监护病人分离的7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结果 本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甲羧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氨曲南、氯霉素耐药性依次增强。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以往文献报道普通病房标本明显上升。结论 重症监护病人鲍曼不动杆菌较有效的抗菌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甲羧肟;重症监护病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具更强耐药性;为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审慎使用抗菌药物,减少重症监护病人院内感染该菌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Piperacil-lin)和头孢噻肟对20株粘液型和50株非粘液型绿脓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细菌接种量为10~(-4)CF U/ml 时,磺苄西林的抗菌活性较羧苄青霉素强,但较哌拉西林和头孢噻肟弱。显然,这些细菌对受试的β-内酰胺抗生素具高度耐药性,尤当细菌接种量为10~7CF U/ml 时更为明显。哌拉西林和头孢噻肟在接种量为10~7 CFμ/ml 时的抗菌活性较10~4时为小,这在杀菌浓度时更为明显。磺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MBC/MIC 比率范围为1~2,而哌拉西林则为3~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临床分离的6类5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比较了丁胺卡那霉素分别与呋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唑啉头孢菌素联合后的协同抗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丁胺卡那霉素与以上三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明显协同作用。其中丁胺卡那霉素与呋苄青霉素协同作用最好,协同的菌株占94%,其次为丁胺卡那霉素联合氨苄青霉素,协同占84.4%。丁胺卡那霉素与唑啉头孢菌素的协同作用占77.5%。值得提出的是,丁胺卡那霉素与呋苄青霉素联合对绿脓杆菌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丁胺卡那霉素使呋苄青霉素抗绿脓杆菌作用增效8~250倍,呋苄青霉素可增效丁胺卡那霉素4~16倍。这对临床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了1986年8月、9月由临床分离的50株绿脓杆菌对哌拉西林(PIPC)、Ce-fsulodin(CFS)、Cefpiramide(CPM)、头孢哌酮(CPZ)、头孢甲肟(CMX)、Ceftazi-dme(CAZ)、乙基西索米星(NTL)、丁胺卡那霉素(AMK)等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HPLC法快速测定生物体液中1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邻氯青霉素、替卡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及其去乙酰代谢物,Cefsulodin,头孢哌酮、头孢甲肟、Ceftazidime、头孢三嗪和Aztreonam进行了分析.样品制备独特,可批量进行处理.在15种抗生素中,11种可用相同流动相进行洗脱(以不同比例的醋酸铵和乙腈混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988年~1998年11年间新生儿结膜炎的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最常见(35%),其次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甲型链球菌。以往常用的青霉素G、氨苄表霉素、红霉素等,对该组细菌的敏感率均〈35%,阿米卡星敏感率达8.7%,头孢噻甲羧肟、头孢呋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及头孢唑淋敏感率分别为75.0%  相似文献   

11.
调查1988年3月~5月我院591例住院病例,发生96例次院内感染,总发病率16.2%。院内感染病原菌中,革蓝氏阴性杆菌占72.9%,革蓝氏阳性球菌占12.9%,念珠菌属占14.1%。院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院外菌株。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6%和54.5%。其它革蓝氏阴性杆菌院内株对常用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妥布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2.5%、 67.5%、47.5%和45%。革蓝氏阳性球菌院内株的耐药性也很严重,表葡菌对多种半合成青霉素类、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甚至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达60%以上。同时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年代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绿脓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方法对1980年~1990年23例气管切管切开患者痰培养101株绿脓杆菌耐药、1991年~1995年26例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74株绿脓杆菌耐药、1996年~2000年41例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193株绿脓杆菌对抗生素耐药进行比较.结果绿脓杆菌对氨曲南、头孢噻肟钠、环丙沙星、羧噻吩青霉素耐药1996年~2000年与1991年~1995年相比有显著意义增加;对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哌酮钠耐药在1991年~1995年曾一度下降,1996年~2000年又开始增加;对庆大霉素耐药逐年增加;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逐年下降;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及亚胺培南耐药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钠、头孢呋新脂、头孢噻吩、呋喃旦啶、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耐药保持在85.71%~100%之间.结论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绿脓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有增加趋势,其中氨曲南、头孢噻肟钠、环丙沙星、羧噻吩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钠、氧哌嗪青霉素耐药增加明显;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耐药多年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噻甲羧肟头孢菌素、氧哌羟苯唑头孢菌素、氨噻三嗪头孢菌素、氧哌嗪青霉素四种β-内酰胺抗生素及托普霉素、艮他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紫苏霉素、乙基紫苏霉素五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75株绿脓杆菌(50株托普霉素敏感菌,25株多种药物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其中噻甲羧肟头孢菌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抗菌活性最强者,托普霉素为氨基糖苷类中抗菌活性最强者(对绿脓杆菌而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国产利福喷丁对29种331株非分枝杆菌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它与19种抗生素对30株金葡菌、1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粪链球菌和10株非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利福喷丁对8种革蓝氏阳性球菌均具较强抗菌活性,0.5mg/L即可抑制90%的金葡萄(包括耐苯唑青霉素的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生长,4mg/L可抑制90%的粪链球菌和非肠球菌生长,但略逊于利福定和利福平。利福喷丁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噻啶、头孢唑啉、头孢孟多、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三嗪、Ceftazidime、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和氟哌酸联合呈明显协同作用,与红霉素、洁霉素、万古霉素和强力霉素联合主要是无关作用,且在少量菌株中表现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应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头孢噻甲羧肟(Ceftazidime)、头孢哌酮(cefpe-razone)、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去甲噻肟(ceftizoxime)和羟羧氧胺菌素(moxalactam)等,抗菌作用较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广而强,能有效地治疗革兰氏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收集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426株,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认试验检测用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426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性为99.53%,与亚胺培南(100%)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00%)相当,明显高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哌拉西林(48.83%)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60.09%),也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三嗪(62.91%)、头孢噻肟(64.79%)、头孢哌酮(65.73%)和头孢他啶(88.26%),略优于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94.37%)。142株(33.33%)菌株经表型确认试验证实为产ESBLs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产ESBLs菌的体外敏感性为98.59%。结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和头孢吸酮/舒巴坦相当,高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作为产ESBLs菌感染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传统肉汤双倍稀释法比较氟嗪酸和萘啶酸、吡哌酸、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噻甲羧肟及庆大霉素对临床分离的165株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凝固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氧哌嗪青霉素在体内外的抗菌作用,并与呋苄青霉素和羧苄青霉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氧哌嗪青霉素在体内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阴性杆菌抗菌作用强,均优于呋苄青霉素与羧苄青霉素。其抗绿脓杆菌的敏感性比呋苄青霉素强2~4倍,比羧苄青霉素强16~30倍。血清蛋白结合率为46%,人血清不影响其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头孢吡肟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对 4 2 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收集 2 0 0 1年 3~ 10月福州地区 4家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 4 2 6株 ,用 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 :用表型确认试验检测 ESBL s。结果  4 2 6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中 ,头孢吡肟的敏感性为 94 .37% ,仅次于亚胺培南 (10 0 % )、头孢哌酮 /舒巴坦 (10 0 % )和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99.5 3% ) ,明显高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哌拉西林 (48.83% )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 (6 0 .0 9% ) ,也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6 2 .91% )、头孢噻肟 (6 4 .79% )、头孢哌酮 (6 5 .73% )和头孢他啶 (88.2 6 % )。经表型确认试验证实 14 2株 (33.33% )为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菌 ;头孢吡肟对产 ESBL s菌和非产 ESBL s菌体外敏感性分别为 84 .5 1%、99.30 %。结论 头孢吡肟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低于亚胺培南、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头孢吡肟可考虑作为医院内感染的经验性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20.
头孢三嗪是一种新的广谱抗生素。本文通过棋盘法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分别测试了头孢三嗪与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对34株革蓝氏阴性杆菌和6株革蓝氏阳性球菌的联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联合分别对65%和72.5%的菌株有协同作用。未发现拮抗现象。此外,对2株细菌还作了杀菌曲线,亦显示了明显的协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头孢三嗪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是一种有效的临床联合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