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原因牵拉圆锥造成脊髓低位中枢以及传导束病变,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一般认为,脊髓圆锥低于L1/L1椎间盘或终丝直径大于2mm均可诊断为脊髓栓系。本文对TCS手术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病因是脊髓和神经被牵拉,随后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和/或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圆锥位置正常,即圆锥位于腰2椎体下缘以上的TCS,但由于这类TCS发病隐匿,诊断困难,常被漏诊误诊。目的:对圆锥位置正常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其发病特点,以期帮助临床医师对TCS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及时对TCS进行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检索并阅读1956年8月至2017年7月PubMed数据库所有TCS相关英文全文文献,共纳入127篇文献,341例TCS病例,其中记录圆锥位置的有208例。仔细阅读文献,记录TCS患者的基本资料、圆锥位置、临床表现,通过SPSS软件对圆锥位置正常和低位圆锥型TCS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1例TCS病例中记录圆锥位置208例(61.0%),其中圆锥位置正常型36例(17.3%),低位圆锥型172例(82.7%)。36例圆锥位置正常型TCS病例中脂肪瘤浸润、终丝变性、脊柱裂是前3位病因;172例圆锥低位型TCS病例中脂肪瘤浸润、椎管内术后、终丝变性是前3位病因。由脊髓纵裂引起的圆锥位置正常型TCS病例数明显多于圆锥低位型TCS病例数(P=0.020)。二者在脂肪瘤、非脂肪瘤性肿块、酒窝样凹陷、多毛、皮窦、皮赘、皮肤色素沉着、腰骶部尾样结构、疼痛、鞍区感觉异常、下肢功能异常、大小便功能异常及膝反射和肛门反射异常等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圆锥位置正常TCS病例中腰骶部血管瘤病例(11.1%)明显多于圆锥低位TCS病例(0.6%, P=0.003);圆锥低位型TCS下肢感觉异常的病例(44.8%)明显多于圆锥正常位置型TCS的病例(19.4%,P=0.005);圆锥低位型TCS跟腱反射亢进的病例(2.3%)明显少于圆锥正常位置型TCS的病例(13.9%,P=0.009);圆锥低位型TCS跟腱反射减弱的病例(19.2%)明显多于圆锥正常位置型TCS的病例(5.6%)(P=0.047)。结论:对于表现为TCS的病例,且圆锥位置正常,但又不存在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退变性疾病的病例,应该高度怀疑TCS的可能性,需要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俯卧位腰椎MRI检查、双下肢神经电生理等辅助检查,明确是否是圆锥位置正常型TCS。  相似文献   

3.
脊髓栓系综合征与排尿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如脊柱裂、脊髓脂肪瘤、外伤等引起脊髓末端回缩不良,马尾终丝被粘连、束缚及压迫,使圆锥被牵引而导致发育不良,产生下肢运动失常、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碍。TCS的患病率约为0.17%。TCS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90%或以上,严重者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圆锥低位合并腰骶部疼痛、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候群称为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cl syndrome,TCS).本病多见于幼儿及青少年,成人少见.与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相比,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adult tetheled corcl syndrome,ATCS)的诊断及治疗均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 ,TCS)是由于各种后天和先天原因牵拉圆锥,造成脊髓传导束以及低位中枢病变,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2 ] 。临床上相对少见,儿童发病率较高。其病因包括终丝粗大,腰骶管内肿瘤,腰骶椎及腰骶髓畸形等病理因素(原发性TCS)以及脊髓脊膜膨出或其他腰骶椎手术后导致脊髓粘连(继发性TCS)使圆锥受牵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在于受牵拉部分的神经组织在代谢和生理方面发生改变,造成脊髓传导束和(或)低位中枢病变,从而产生感觉、运动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多种表现。TCS治疗的唯一手段是手术…  相似文献   

6.
脊髓栓系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于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压迫,牵拉脊髓,造成脊髓圆锥张力异常增加,圆锥低位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疼痛,大小便失禁,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7.
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症两种术式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症两种术式与近期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2月-2003年6月期间,采用两种术式治疗的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症患儿38例,年龄范围介于7d-4月。其中2例伴有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术前均摄取腰骶椎X线片,23例曾做了MRI检查,21例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或膨出于囊内。手术方法为单纯脊膜修补术18例和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拴系松解、脊膜修补术20例。对大小便失禁者分别采用Kelly评分法及Bruskewize评分法。结果 38例患儿术后平均随访3年,原有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弛缓性瘫痪的2例患者无明显恢复。单纯脊膜修补手术者,术后4例发生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Mill显示脊髓圆锥在原位粘连。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拴系松解、脊膜修补术后未发生TCS病例。结论 治疗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推荐选择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拴系松解、脊膜修补术。单纯脊膜修补术术后极易导致T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TCS)为脊髓、脊椎等结构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继发性原因如手术、炎症等,使脊髓圆锥位置下降并被拴系在椎管内,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腰背痛、下肢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不一,症状复杂,部分患者表现隐匿,容易误诊[1]。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和神经显微外科的不断进展,TCS逐渐被人们认识,治疗效果有所提高。1病因和病理生理1.1伴有先天性畸形的TCS由于脊柱畸形引起的脊髓圆锥低位,常低于L2椎体以下,终丝短粗,直径大于2mm,增粗的终丝可脂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TCS患儿52例,从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圆锥位置与B型超声、MRI一致,椎管内脂肪瘤皮样囊肿等与MRI一致。采用显微手术脊髓栓系松解治疗并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结论 B超、MRI是检查诊断TCS的最好方法。显微外科手术松解脊髓及神经能使大部分TCS患儿症状减轻或治愈。改进手术方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成人和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分析和比较成人和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异同。方法:对38例儿童和20例成人T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TCS病因以硬膜内脂肪瘤为最多见,多以疼痛为主诉,手术对于疼痛、下肢无力和痉挛疗效明显,对大小便功能障碍效果较差;而儿童TCS病因以脊髓脊膜膨出为多见,多因下肢无力就诊,手术对于下肢无力、疼痛和感觉障碍效果较好,对于大小便功能障碍同样效果不理想。结论:儿童和成人TCS在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均有差别,应根据不同患者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TCS),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脊柱、椎管、脊髓异常。.终丝变异、变短、增粗、紧张而使脊髓圆锥受到牵拉,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症候群。主要症状为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等。成人型TCS相对少见,伴肾衰竭者国内外更是鲜有病例报道,本文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2.
<正>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遗传、发育或后天因素等导致的脊髓和神经被非弹性结构固定,在生长发育或运动过程中脊髓和神经在一定的牵拉力下血供发生变化,造成其氧化代谢功能受损,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以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代表的临床综合征[1~3]。TCS不仅存在脊髓圆锥的牵拉损伤,也存在神经和神经根的牵拉损伤[4、5],只有手术治疗才能够降低脊髓和神经的牵  相似文献   

13.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症状多种多样[1~3].简而言之为各种原因致脊髓不能正常上升导致低位圆锥[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成人脊髓圆锥的位置,以避免腰麻穿刺时损伤脊髓.方法 腰腿痛病人800例,年龄18~91岁,采用Siemens 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正中矢状面上脊髓最远一点所对应的椎体或椎间盘为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结果 190例病人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位于L1.2间隙以下.随年龄段的增加,脊髓圆锥末端位于L1.2间隙以下的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 常规临床采用L2,3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时应慎重,建议腰麻病人术前应该作CT或MRI确定脊髓圆锥位置,以避免蛛网膜下腔穿刺时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15.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TCS)是由各种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导致脊髓或圆锥受拉,脊髓缺血、缺氧,受到损伤发生病理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神经功能损伤的症状和畸形的综合征。1953年在临床上首次报道,1981年由Yamada命名[1]。脊髓栓系出现临床症状的不多,因此早期脊髓栓系的诊断并不多。随着影像技术,特别是MR技术的发展,一些隐匿的脊髓栓系被人们发现的越来越多。由于脊髓栓系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进  相似文献   

16.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附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成人TCS的诊断情况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最长时间为33年,最短4年,平均26年。手术对疼痛症状的效果明显,运动感觉功能的效果欠佳,最差的是泌尿系统症状,所有病例神经功能损害未再进一步加重。结论:TCS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而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手术效果和防止再栓系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7.
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椎管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因此脊髓下端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是由于先天(如母亲妊娠早期病毒感染或严重缺乏叶酸等)或后天(如脂肪瘤、囊肿或神经损伤)原因造成脊髓下端栓系固定,不能正常上升,脊髓受牵拉,发生缺血性损伤,从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征候群。该病多数在儿童时发现,但一部分TCS起病隐匿,发展缓慢,至成人时尚未发现,因此麻醉科医生行椎管内阻滞或镇痛前如发现TCS的典型体征及症状时应引起警惕,防止引起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报告18例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MRI证实并行手术松解;根据手术所见和影像学分析其致病机理及手术要点。结果脊髓或圆锥的栓系原因各不相同,包括椎管内肿瘤(6例)、脊髓脊膜膨出(6例)、终丝增粗(3例)、脊髓双裂畸形(2例)及术后粘连(1例)。经8个月~5年随访,其中14例获得满意疗效。结论成人TCS在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有别于幼儿TCS。术中应避免损伤圆锥和马尾神经。病程过长及再栓系是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脊髓圆锥受膨出脊膜、增粗变短终丝、骨性纵裂的固定牵拉,脂肪瘤、皮样囊肿等的粘连压迫而缺血缺氧,导致其所支配的大小便失禁、双下肢畸形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附1例报告)石晶,周国昌,周天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圆锥低位合并下肢、膀胱、尿道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障碍称之为脊髓拴系综合症(tetheredcordsyndrom,TCS)。本病一般多见于儿童,以5~10岁占多数。成人脊髓拴系综合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