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4例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按照入院单双次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后CD3~+、CD4~+、CD8~+、CD4~+/CD8~+均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干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6)和对照组(n=56),实验组给予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组有效率分别为60.7%和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疾病控制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细胞与化疗联合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7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36例,采用依托泊苷+顺铂同步放化疗,放疗予常规分割,2 Gy/f,总量56~70 Gy,同时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静脉滴入,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31例,采用依托泊苷+顺铂同步放化疗。放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1月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百分率(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含量变化观察免疫功能变化;通过KPS评分,体重变化来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组有效率分别为75%和70.9%(P0.05);2组治疗前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综合组治疗后一天测免疫功能稍下降(P0.05)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综合组治疗后一月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有改善(P0.05);综合组3~4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为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P0.05),综合组3~4级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及≥2级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治疗后KPS评分及体重评分改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可以减轻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减少3~4级骨髓抑制和≥2级放射性食管炎、肺炎的发生,使患者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并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本组研究对象为某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水平明显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_3~+、CD_4~+、CD_8~+、CD_4~+/CD_8~+和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优于单纯放疗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愈胶囊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T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愈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N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6),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愈胶囊辅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毒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GP化疗(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G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华蟾素胶囊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毒副反应、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79%(P0.05);观察组NK、CD4~+/CD8~+、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毒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疾病控制率,抑制肿瘤侵袭,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自然杀伤(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72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TP方案(紫杉醇+顺铂)联合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微小RNA-137(miR-137)、微小RNA-29a(miR-29a)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RR)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iR-137、miR-29a和CA-125、CEA、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NSCLC患者疗效,下调miR-137、miR-29a表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及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P化疗组(化疗组,n=30)及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DP化疗组(联合组,n=30)。2个疗程后,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比较2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D3~+、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血清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以上指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33、6.37个月,联合组分别为6.40、8.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生存情况优于化疗组。结论 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DP化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腺癌患者行DC-CIK细胞治疗联合TP方案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肺癌腺癌患者分为DC-CIK/TP组与TP组各42例,DC-CIK/TP组采用DC-CIK细胞治疗与TP方案化疗的联合治疗,TP组单纯采用TP方案化疗治疗。结果:DC-CIK细胞培养后其细胞群内的CD3+CD8+及NK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TP组各亚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CD3+CD4+、CD3+CD8+及NK3种细胞下降明显,与DC-CIK/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IK/TP组的RR及DCR水平均高于TP组,且DCR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C-CIK/TP组出现体力下降及食欲降低患者的例数显著少于TP组(P0.01),且抑郁、低质量睡眠以及体重减轻患者的例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C-CIK/TP组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以及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P组(P0.05或P0.01)。结论:DC-CIK细胞治疗联合TP方案治疗肺癌腺癌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均较单行TP方案治疗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水蛭黄芪汤防治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给予同步放化疗联合水蛭黄芪汤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同步放化疗。结果试验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P<0.05);两组Ⅱ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8%和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水蛭黄芪汤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高,试验组与对照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水蛭黄芪汤用于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特别是Ⅱ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以及Th2,并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组,将其分为活动组和稳定组两个亚组,并且选取同期在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Th2细胞,并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Th2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中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稳定组,而Th2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和稳定组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活动组与健康对照组Th2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Th2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髓源性抑制细胞百分比与Th1细胞百分比呈现负相关性(P<0.05),而与Th2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呈现高表达,且与Th1细胞百分比呈现负相关性,而与Th2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提示外周血中的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h1细胞可能呈相互拮抗作用,并且共同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Cs/HPCs)的体外扩增效力。方法正常人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HSCs/HPCs所占比例,将MNCs分别接种于处理后的MSCs或EPCs或仅接种于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HSCs/HPCs扩增能力、表面抗原CD34的表达以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共培养过程中,MSC组和EPC组的MNCs扩增倍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EPC组更为显著。扩增7天后,对照组、MSC组和EPC组的HSCs/HPCs CD34的表达均较扩增前下降,其中EPC组下降的最为显著,MSC组最不显著。共培养4天后,MSC组的HSCs/HPCs集落形成总数为EPC组的2.47倍(**,P<0.01),共培养7天后,MSC组的HSCs/HPCs集落形成总数为EPC组的3.45倍(**,P<0.01);EPC组与对照组的HSCs/HPCs集落形成总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SC和EPC均可为HSCs/HPCs的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MSC可抑制HSCs/HPCs的分化,有助于维持其表面抗原CD34的表达,并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而EPC则可有效促进HSCs/HPCs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临床免疫学检测和研究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免疫系统在HBV慢性感染的病程和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免疫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抗HB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树突状细胞(DC)、CD4辅助性T细胞(Th)、CD4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损伤,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增加以及PD-L1/PD-1抑制途径异常活跃等方面。同时,临床免疫学检测和研究对于CHB病程各阶段的免疫状态的判断,指导抗病毒治疗和评价疗效以及建立新的免疫治疗策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慧  王鹏  王颜刚 《中国临床康复》2014,(14):2232-2237
背景:自藜芦醇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进一步改善高糖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的不良记忆目前鲜有报道。目的:验证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联合问充质干细胞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代谢记忆效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0.1μmol/L)、白藜芦醇中剂量组(1μmol/L)、白藜芦醇高剂量组(10μmol/L)、干细胞组、白藜芦醇低剂量+干细胞组、白藜芦醇中剂量+干细胞组及白藜芦醇高剂量+干细胞组。分别于5.5mmol/L葡萄糖培养第1,4,6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细胞核蛋白,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的表达水平,以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KB的蛋白水平。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可诱导内皮细胞核因子KB表达上调,同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水平升高,且在糖浓度恢复正常后仍持续上升。与高糖组相比,白藜芦醇及其联合干细胞干预后可以使内皮细胞核因子KB表达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水平呈白藜芦醇剂量依赖性降低。干细胞组上述指标与高糖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甘露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核因子KB通路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水平,改善高糖代谢记忆效应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而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不仅有赖于核因子KB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发展中的变化。 方法 选取RA患者活动组25例、稳定组20例及健康人对照组2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定量PCR的方法,分别从蛋白质水平与mRNA水平检测其外周血CD4+T细胞IL-17及FoxP3的表达。 结果 活动组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IL-17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P<0.01),稳定组又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活动组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FoxP3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稳定组及健康人对照组(P<0.01),但稳定组FoxP3表达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A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且这种变化与疾病的进程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有效性已经被多个研究证实,但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孵育后的脂肪源性干细胞对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4组。2.5μmol/L顺铂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24 h,建立肾小管细胞损伤模型(顺铂损伤组);将脂肪源性干细胞与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组);利用 Transwel小室将20 mg/L黄芪甲苷孵育脂肪源性干细胞48 h后与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黄芪甲苷孵育脂肪源性干细胞+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组);以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做对照(正常对照组)。结果与结论: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组相比,AV/PI和TUNEL结果均显示脂肪源性干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组和20 mg/L 黄芪甲苷脂肪源性干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比例和数量明显减少;ELISA结果表明20 mg/L黄芪甲苷脂肪源性干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分泌显著提高(P&lt;0.05);Western blot进一步显示20 mg/L 黄芪甲苷脂肪源性干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组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而Bcl-2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lt;0.05)。表明黄芪甲苷孵育的人脂肪源性干细胞对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恢复,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分泌,抑制caspase-3表达、上调Bcl-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 IK)治疗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对15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常规手术后2周,通过体外培养扩增DC及C IK细胞,并静脉回输,进行免疫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及近期疗效,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输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结果15例接受自体DC及C IK细胞治疗患者中,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提高率达86%,自体回输免疫治疗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CD16+、CD56+)及CD4+/CD8+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负载自体肿瘤抗原的DC疫苗联合C IK治疗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舌鳞癌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作用。方法培养舌鳞癌细(Tca8113),43℃热后提取抗原并与树突状细胞(DC)共同培养,检测其对舌鳞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负载抗原的DC对舌鳞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未负载抗原的DC。结论DC负载抗原后可明显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DC)、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肾组织病理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7例活跃期MPA患者(MPA活跃组)和18例缓解期MPA患者(缓解组),并以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离IM患儿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T淋巴细胞,然后加佛波酯/离子霉素(PMA/Ion),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IL-17、IL-6水平.结果 IM患儿急性期IL-17、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两者又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IM患儿外周血中存在异常增高的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是判断IM患儿免疫状态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