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 ] 了解浦东新区现有外来儿童基本情况、免疫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 ,探索适应于新区的外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  [方法 ] 采用二阶段分层抽样 ,面对面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  [结果 ] 调查 3个月~ 14岁外来儿童 172 9名。外来儿童预防接种证持有率为 70 .1% ,“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 )接种率 5 4.7%。“四苗”全程接种率为 47.3 %。家长儿童免疫预防知识知晓率平均为 66.7%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出生场所、儿童的流动程度是影响外来儿童预防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因素 ;影响外来儿童预防服务利用的其他因素为家长免疫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接种时间安排、等待时间等。  [结论 ] 浦东新区外来儿童免疫预防服务工作已逐步纳入医院常规管理 ,但在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方面尚有差距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方法] 首先拟定上海市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并从组织上保证该措施的实施。半年后,对上海市部分地区进行了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结果] 82.0%的外来流动儿童能够出示预防接种证,72.4%的外来流动儿童接受了“四苗”初免,“四苗”按时接种率64.5%~69.3%,85.6%的外来流动儿童家长接受过计划免疫宣传教育,他们的计免基础知识答对率达69.0%,且与其子女的接种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宣教的最适形式依次为广播电视、分发宣传材料和防保人员的个别宣教。  相似文献   

3.
应用FEP/Hb评估学龄前儿童中的隐性缺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了解城区学龄前儿童中隐性缺铁的发生情况。 [方法 ] 每年 3月和 9月调查上海市城区 2个监测点 2~ 6岁儿童的Hb和FEP ,用FEP/Hb动态观察儿童铁营养状况。 [结果 ] 集体托幼儿童隐性缺铁检出率为 2 2 .9%~2 8.3 % ,各年龄组的检出率在膳食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新入托 2岁儿童隐性缺铁率最高(46 .5 % ) ,但入托后半年降为 16 .8% (P <0 .0 1) ,而 4岁儿童隐性缺铁率最低 (11.7% ) ,入园后半年升高到 36 .4% ,入园后1年半降为 9.8%。 [结论 ] 铁缺乏的食疗防治虽已收到成效 ,但常规监测工作仍需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佛山市外来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加强外来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方法在佛山市流动人口较多的17个镇/街道中选择51个村/居委会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选择1~7岁外来流动儿童10名,于2010年3月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外来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外来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和预防接种状况,家长/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免疫规划知识掌握情况等。全程接种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调查510名外来流动儿童,回收有效问卷503份,建卡率94.0%,持证率97.8%;外来流动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和乙脑疫苗的单苗接种率分别为95.0%、88.4%、87.5%、88.2%、92.2%、85.8%,上述6种疫苗全程接种率为6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增大、非汉族、近2年内在佛山累计居住时间1年以内、预防接种证来源于原户籍地或佛山市外的其他地区、家长对当地接种点服务不满意是外来流动儿童六苗全程接种率低的影响因素(OR=0.79、0.37、0.41、0.60、0.37)。结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低于本地常住儿童,需加强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外来儿童的免疫接种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策略与服务模式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对北京市海淀区390名5岁及以下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调查外来儿童的建证率为100%、建卡率为98.20%,大于12月龄儿童其“四苗“即卡介苗(BCG)、脊灰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麻疹疫苗(MV)的接种率分别为67.67%、66.54%、66.92%、65.04%,其“四苗“全程接种率为45.86%(122/266);外来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对计划免疫知识不足;而影响外来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的因素为家庭的收入.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外来儿童“四苗“的接种率明显低于本市儿童,须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外来儿童的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肠道线虫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肠道线虫感染现状。  [方法 ] 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上海市闵行、宝山、浦东及崇明等 4个区县 2 383名外来流动人口进行粪检。  [结果 ]  2 383名流动人口中肠道线虫感染者 40 5例 ,总感染率为 17.0 0 %。共查见肠道线虫 3种 ,其感染率分别为蛔虫 8.10 %、鞭虫 8.0 6%和钩虫 0 .84%。 96.37%的感染者属轻、中度感染 ;1人感染 2种寄生虫者占总感染人数的 8.5 8%。男、女人群 3种线虫感染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 ( χ2 =0 .0 4~ 3.5 7,其P值均 >0 .0 5 ) ;不同年龄组感染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性 ( χ2 =33.0 5 ,P <0 .0 0 1) ,其中 5~ 9岁组感染率为最高 ( 2 3.18% )。在校学生与散居儿童肠道线虫感染率分别为 2 1.5 2 %和 2 3.17% ,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 ( χ2 =0 .19,P >0 .0 5 )。  [结论 ] 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肠道线虫感染率高于本地人口的感染率 ,其中少年儿童的肠道线虫感染偏高 ,应列为本市对外来人员防治肠道线虫感染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卢湾区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卢湾区近 10年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与麻疹发病情况的关系。 [方法 ] 对卢湾区 1989~1999年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和麻疹发病情况资料进行分析 ,并计算抗体阳转率、发病率。 [结果 ] 历年接种率维持在97%以上的较高水平。免后抗体阳性率为 99.42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39.96。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9 .49%,近几年麻疹年均发病率在 0 .19/ 10万以下。 [结论 ] 在保持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的基础上 ,流动儿童和成人是当今控制麻疹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原平市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7月,在原平市抽取1~9岁本地儿童501名、流动儿童499名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流动儿童499名、本地儿童501名。接种证建证率、卡疤率,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接种率,"四苗"全程接种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与全程接种率,流动儿童分别为90.78%、90.58%、90.58%、85.17%、85.57%、87.37%、80.76%、88.18%、79.56%,本地儿童分别为100.00%、98.00%、99.20%、99.60%、99.00%、99.80%、97.41%、99.60%、97.21%(P<0.01)。[结论]1~9岁流动儿童各种疫苗接种率均低于本地儿童。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冬春季甲型、戊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冬春季甲型、戊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 [方法 ] 病例、对照 1∶2配对调查 ,选择本市1999年 10月 1日至 2 0 0 0年 2月 2 9日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甲型和戊型肝炎的病人作为调查对象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饭前便后不洗手、外出就餐史、食用贝壳类和到个体摊点及饮食店就餐的OR值分别为 2 .0 86、1.76 1、1.413和 1.36 7。 [结论 ] 上海市冬春季甲型、戊型肝炎发病危险因素仍以饭前便后不洗手、经常外出吃饭、食用贝壳类和到个体摊点及饮食店就餐等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卢湾区1956~2000年百日咳流行动态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了解上海市卢湾区历年百日咳的流行动态以及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 ] 根据历年的百日咳疫情资料、预防接种资料及免疫监测资料 ,计算百日咳的发病率、百日咳疫苗免后抗体阳性率。  [结果 ] 卢湾区 195 6~ 2 0 0 0年百日咳经历了 8次大小流行。在疫苗使用前 ,百日咳的发病率很高 ,195 8年高达 1133.0 0 / 10万 ;自 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 ,随着使用百白破混合制剂 (DPTw)及全程免疫接种率提高至 95 %以上 ,百日咳的发病逐年下降 ,已控制在 0 .5 0 / 10万以下。DPTw的免疫监测结果显示 ,免疫后百日咳的凝集抗体较免前增长 40倍以上 ,抗体阳转率和达保护水平率分别高达 95 %和 70 %以上。  [结论 ] 在保持高接种率的基础上 ,提高免后百日咳抗体保护水平率和GMT水平 ,是控制百日咳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连市乙肝疫苗漏种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开展了大连市2002年7月1日至2006年9月3013出生儿童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于在补种过程中新发现的漏种儿童,按照“随时发现,随时补种”的原则进行补种。[结果]本次“查漏补种”工作共摸底调查263727名儿童,查出漏种儿童2017人,漏种率为0.76%,应补种针次4198针次;实补种1933人,补种率为95.84%。大连市乙肝疫苗近5年平均接种率为99.9%,漏种率较低;流动儿童较本地常住儿童漏种率高(P〈0.05),补种率低(P〈0.05)。[结论]流动儿童中仍存在免疫空白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2月,对南阳市卧龙区流动儿童进行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结果]调查1~4岁流动儿童840名,建证率为88.21%,建卡率为88.21%;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6.90%、87.86%、85.83%、84.05%、87.50%,"五苗"全程接种率为82.86%。上述指标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居住在乡镇的低于居住在城区的,家长文化程度高者高于文化程度低,家长免疫知识知晓率高者高于知晓率低的,家庭收入高的高于家庭收入低的(P<0.05)。[结论]卧龙区流动儿童基础免疫中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3.
蔡琳  方琼  王永刚  曹丽  周志峰  林宝妮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61-1762,1765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免疫规划实施情况,为制定全区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区8个街道按容量概率比例法抽取924名儿童调查"9苗"接种率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苗基础、加强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白破疫苗接种率为85.71%,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A群流行性脑膜炎(流脑)、A+C群流脑、甲型肝炎接种率分别为88.32%、96.92%、81.71%;建卡率在不同户籍、不同居住属性的儿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格接种率在不同户籍、不同居住属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不合格接种的原因主要是超期接种,不合格接种较多的疫苗为麻疹和乙型脑炎。结论福田区原国家免疫规划"6苗"保持高接种率,白破疫苗及A+C群流脑第2剂次接种率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大连市外来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市外来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情况。[方法]2007年10月,在大连市部分流动人口较多地区抽取部分2005~2006年出生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86名儿童,已全部建证,建卡率为96.77%;建卡率和"五苗"全程接种率,本地儿童(89人)分别为100.00%、97.65%,流动儿童(97人)分别为93.80%、88.04%(P<0.05);"五苗"的单苗接种率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痕率,流动儿童为93.48%,本地儿童为87.06%(P<0.05)。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8.87%、97.18%、98.31%、99.44%和96.61%。流动儿童因缺乏信息未接种的占20.00%。[结论]调查儿童的基础免疫单苗及"五苗"全程接种率均达90%以上,应进一步为外来儿童提供免疫接种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都兰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状况,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方法]2009年7~8月,对都兰县0~7岁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流动儿童231名,建卡率为85.28%,五苗全程接种率为83.55%,均低于常住儿童的98.01%和94.00%(P<0.01)。儿童建卡率,男童为83.78%、女童为86.67%(P>0.05)。五苗接种率,男童为82.88%、女童为84.17%(P>0.05);县城为84.21%、乡镇为82.00%、农村牧区为82.76%(P>0.05)。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率、五苗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3.55%、85.28%、82.68%、83.55%、83.98%。[结论]都兰县0~7岁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6.
李秀合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30-1731,1734
目的了解北京市安定镇4种第2类疫苗接种情况,为评价和改进第2类疫苗接种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定镇1 575名1~6周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第2类疫苗接种情况。结果该地儿童4种第2类疫苗接种率在25.99%~75.73%之间,平均接种率为53.44%;各种疫苗接种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动儿童4种第2类疫苗接种率在18.78%~71.95%之间,平均接种率为48.16%;各种疫苗接种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痘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该地儿童轮状病毒(简称口轮)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接种率均高于流动儿童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岁组儿童的HIB、水痘、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第2类疫苗接种率高于女性接种率。结论该镇第2类疫苗接种情况与其他地区基本一致,上级相关部门应加大免疫规划投入,将更多的第2类疫苗种类纳入第1类疫苗管理,对流动儿童家长加强宣传,加强保健人员第2类疫苗相关知识培训,制定联合免疫的策略,进一步提高第2类疫苗的接种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温州市8月龄~4岁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MV)初免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流动儿童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调查温州市1 167名流动儿童和监护人的人口学特征、MV疫苗预防接种情况、监护人知识、态度、预防接种服务及利用情况,分析MV疫苗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结果]MV初免和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7.3%、69.2%,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长的工作时间、胎次、预防接种的信息来源、是否了解预防接种、有无必要接种、接种前主动告知医师孩子的健康状况、持有预防接种卡、证为流动儿童MV及时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温州市流动儿童MV初免及时接种率较低,监护人及时免疫意识和免疫服务有待加强,并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MV初免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洞头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方法]于2004年11月调查全县374名流动儿童。按照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进行合格接种判定。[结果]显示流动儿童“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58.85%,低于常住儿童的97.57%(P〈0.01)。[结论]流动儿童大多集中在县城及靠近县城的乡镇,提示城市计划免疫工作应重视流动儿童,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流动人群聚集地的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