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道上皮损伤与上皮下成纤维细胞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上皮损伤和上皮下基底膜增厚是哮喘的一个典型病理特征且与疾病慢性病程、严重度和气道高反应性(BHR)有关。成人、儿童难治性哮喘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皮损伤和基底膜增厚。损伤的上皮细胞主动参与了哮喘气道正常组织恢复以及纤维化的形成,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哮喘)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和喘息,这些症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慢性嗜酸粒细胞炎症。气道上皮细胞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环境因素和炎症作用的影响引起气道上皮反复损伤、修复和再生导致气道黏膜上皮的组织学改变和功能异常。气道上皮的屏障功能与气道上皮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33密切相关,哮喘患者气道上皮屏障的损害增强了气道上皮黏膜对异物的通透性,引起气道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先天性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s)的激活。气道上皮细胞的功能异常以及树突状细胞、Th2细胞和ILC2s的激活形成一个免疫病理单元,引起过敏性气道炎症,在哮喘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哮喘和气道血管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哮喘气道的结构除了急性发作期的改变,稳定期也有改变,即气道重建。气道重建包括气道上皮损伤、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增生和肥大、黏液腺化生、血管变化、弹性纤维分裂、细胞外基质糖蛋白类物质沉积增加、气道神经形态和功能改变等。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1]。哮喘气道的结构除了急性发作期的改变,稳定期也有改变,即气道重建。气道重建包括气道上皮损伤、基底膜增厚、平滑肌增生和肥大、黏液腺化生、血管变化、弹性纤维分裂、细胞外基质糖蛋白类物质沉积增加、气道神经形态和功能改变等。近十几年来,我们对哮喘患者气道重建的组织病理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对其中血管的变化认识还很欠缺。本文将对哮喘和气道血管的关系作综述。1哮喘气道血管的改变和机制1.1急…  相似文献   

5.
背景和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病理特征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还不清楚.有研究者发现,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和上皮网状基底膜(RBM)增厚,在有喘息症状的婴儿(中位数年龄12个月)中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但是它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的疾病,气道上皮屏障的损伤是其主要特征.本文将对气道上皮屏障在哮喘中的防御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蒋光  杨远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1):1321-1324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以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重塑为基本特征的慢性疾病.气道重塑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气道慢性炎症有关,上皮损伤及上皮间充质营养单位再活化在气道重塑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治疗哮喘的传统药物对气道重塑作用有限,近年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CpG-ODN、抗IgE抗体和抗Th2细胞因子等免疫调节剂治疗气道重塑,支气管热整形术是有创性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痰液指标与肺功能和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征 :自发或药物可逆性气流阻塞、气道高反应性 (BHR)和气道炎症。哮喘始动于气道炎症 ,炎症导致病理过程 ,最终出现临床症状。气道炎症被认为是引起气流阻塞和高反应性的基础。哮喘的基本病理特征包括气道壁组织结构破坏增厚、上皮细胞损伤脱落、基底膜胶原沉积、平滑肌增生肥大、分泌物闭塞气道 ,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以往在临床实践中 ,只有通过症状、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和治疗效果来假定气道炎症的有无。如何直接获得气道炎症过程的信息 ,以对哮喘患者做出确切评价 ,还存在很多问题。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环纤维细胞在慢性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氯化钆清空组。建立小鼠慢性哮喘模型,利用氯化钆清空循环纤维细胞,观察其对慢性哮喘模型气道重塑的影响,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Masson染色观察气道胶原沉积;图像分析系统软件测量气道网状基底膜、平滑肌厚度和胶原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气道CD45、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形态学变化:哮喘组气道上皮细胞脱落,黏膜下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基底膜及平滑肌层明显增厚;与哮喘组相比,氯化钆清空组上述病变均减轻。各组网状基底膜及平滑肌层测量结果:哮喘组小鼠基底膜、平滑肌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氯化钆清空组基底膜、平滑肌厚度明显薄于哮喘组(P0.01);但显著厚于对照组(P0.01)。Masson染色及胶原面积测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和氯化钆清空组胶原沉积量明显增加(P0.01);与哮喘组相比,氯化钆清空组胶原沉积量明显减少(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和氯化钆清空组纤维细胞表面CD45、α-SMA和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哮喘组相比,氯化钆清空组上述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循环纤维细胞在慢性哮喘气道重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琪  张建勇 《国际呼吸杂志》2016,(16):1262-126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形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上皮细胞是气道结构细胞,在应激状态下的上皮细胞通过分泌炎性介质与自身细胞或其他气道结构细胞、炎性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等相互作用,积极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阐明维持气道上皮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分子机制,可能在未来哮喘防治中占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气道上皮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但是它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的疾病,气道上皮屏障的损伤是其主要特征。本文将对气道上皮屏障在哮喘中的防御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连环素α、β在哮喘豚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皮钙粘附素 (E cadherin ,E cd)与连环素 (catenin)α、β结合构成的复合体是介导同型上皮细胞连接、维持呼吸道上皮细胞极性和完整性最重要的细胞粘附机制[1]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慢性变应性炎症 ,气道粘膜上皮细胞脆性增加、上皮细胞脱落、基底膜暴露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特征之一。为探讨支气管哮喘气道粘膜上皮的这种改变是否与cateninα、β的表达变化有关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cateninα、β在支气管哮喘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健康豚鼠 2 4只 (雌雄不拘 ) ,…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人们发现嗜酸细胞(EC)能酶解哮喘速发反应(EAR)中的一些炎性介质,故认为哮喘病人支气管-肺组织中EC 的增多是机体正常的一种免疫调节机制,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炎症与哮喘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气道的炎症可以提供某些条件或其本身就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机制。哮喘病人气道的主要组织病理改变包括:支气管粘膜的水肿:纤毛上皮损伤、脱落和EC 浸润。Reed 把哮喘称为  相似文献   

14.
气道重构(airway remodeling)是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往认为,其原因是以气道慢性炎症为基础,它的产生是嗜酸粒细胞参与炎症修复和肥大细胞释放化学介质,对气道黏膜继发性损伤,导致气道壁结构改变,引起肺功能异常的过程。近年来,气道重构在轻度无症状哮喘患者大气道中也被发现,从而对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重构的作用提出质疑。目前认为,哮喘气道重构是气道壁结构改变引起不可逆或部分不可逆的气流阻塞,是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学特点包括气道上皮纤维化,平滑肌增生肥大,黏液腺化生和新血管的生长和增…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与哮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发现哮喘患者及动物模型呼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一氧化氮(NO)。根据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证明哮喘发作时气道上皮及炎症浸润细胞内NO合成酶mRNA增加,NO合成酶活性增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哮喘患者呼出气中NO降至正常,呼出气NO增多可能是气道炎症的反映,监测呼出气中NO浓度可作为哮喘发作及其严重程度的指际。吸入高浓度NO可降低气道阻力,NO对去上皮的豚鼠气管环具有强烈的舒张作用,但NO扩张气道粘膜血管,增强渗出,诱发气道粘膜水肿,通过非肌性机制加重气道阻塞。NO还通过凋节T淋巴细胞免疫增强气道炎症反应。NO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其机制的阐明将有助于哮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大鼠气道重塑是气道上皮反复损伤修复导致气道结构的改变 ,在此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EGF/EGFR)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实验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4′ ,5 ,7 三羟基异黄酮 (Genistein ,商品名 :金转停 ,河北石家庄荣立药物研究所 )阻断EGFR的激活 ,旨在观察抑制哮喘动物气道上皮EGFR的激活对气道重塑的影响 ,进一步深化对哮喘发病机制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30只雄性SD大鼠 ,清洁级 ,体重 2 0 0~ 2 5 0g ,购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哮喘组 (…  相似文献   

17.
糖皮质激素防治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重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研究发现,许多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气道中除有炎性细胞浸润外,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壁结构改变,包括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基底膜增厚、血管生成、黏膜化生等,哮喘患者的这种气道壁结构改变称为气道重塑(airway remodeling)。目前认为气道重塑是气道受到慢性炎症反复刺激的结果,多肽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酶等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道上皮损伤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 ,多种因素可导致气道上皮损伤。损伤的气道上皮细胞通过细胞因子介质与气道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炎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参与了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 ,成为哮喘发病过程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9.
嗜酸细胞释放的主要碱性蛋白和酸性阳离子蛋白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导致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发作.嗜酸细胞的增殖分化多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3(IL-3)、IL-5等刺激有关,但GM-CSF 的产生在体内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尚不清楚.检查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NC),在IL-2作用下产生GM-CSF 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哮喘时平滑肌收缩和气道壁增厚的综合因素是上皮细胞损伤、血管的漏出物、神经反射、介质释放和炎症细胞的参与。各种刺激可通过不同机制产生支气管缩窄。运动时的支气管缩窄与热由气道丢失有关,但究因温度变化或是由于气道内液层渗透性改变所致仍有争论。维持气道的正常渗透性是重要的,低(通常为蒸馏水或“雾”)或高渗的吸入剂可引起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缩窄。有些药物对实验激发的支气管缩窄具有部分或完全性保护和拮抗作用。β受体激动剂和正规的皮质类固醇治疗能保护气道,拮抗各种常用类型的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