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秀凤  王颖 《广东医学》2005,26(2):163-163
患者 ,女 ,4 1岁 ,自述乏力食欲不振 ,消瘦伴性交痛半年 ,右下腹坠痛 3个月 ,有时伴有低热大便不畅 ,尿急尿痛 ,加重 1个月 ,未经治疗 ,门诊彩超提示 :盆腔肿物。于 2 0 0 4年 8月 30日收入院治疗。妇科检查 :外阴已婚经产型 ,阴道通畅 ,后穹窿及左侧穹窿触痛 ,子宫前位 ,正常大小 ,无压痛。于其左侧可触及 7cm× 7cm大小的实性肿物 ,有压痛 ,不活动 ,质硬。彩超提示 :左侧附件区见 5 7cm× 6 5cm× 4 6cm实性肿物 ,轮廓不规则 ,盆腔见 5 2cm× 3 2cm× 2 3cm囊性包块 ,形态不规则 ,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入院诊断 :盆腔肿物。于 2 0 0 4…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4 6岁 ,因腹部坠胀伴阴道不规则流血 1年就诊。常规查体未见异常 ,妇科检查 :子宫正常 ,盆腔内扪及一大小约呈 5cm× 6cm的肿块 ,无明显压痛 ,移动性差。超声检查采用GE 2 0 0超声仪 ,探头频率 3.5MHz,结果示 :子宫形态尚规整 ,体积略大 ,宫腔内膜清晰 ,节育器位置低。于子宫后方探及一 6 .7cm× 5 .8cm大小呈实质的中低回声团块 ,边界欠清晰 ,尚规整 ,内部回声欠均质 ,与子宫分界不明显 (见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无明显血流信号 ,双附件区未见异常。超声提示 :盆腔实质性肿块 (浆膜下子宫肌瘤 ?)。门诊以子宫肌瘤收…  相似文献   

3.
患者,47岁,因月经量增多伴尿频下腹部包块半年。妇检:子宫孕3个月大,右附件区包块约1 0cm×1 0cm×1 0cm ,压痛明显。B超提示:右附件区实性肿物,逐行盆腔肿物探查术。手术所见:紧密粘连,行全子宫加右附件切除术。肿物位于宫底后壁间9cm×7cm×7cm ,与右附件粘连,肿物切面囊实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液噬酸性细胞趋化因子与盆腔粘连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0例在我院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患者的腹腔液,其中29例为无盆腔粘连的对照组,11例为子宫内膜异位伴盆腔粘连患者,20例为其它原因导致盆腔粘连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腹腔液噬酸性细胞趋化因子进行测定.结果 腹腔液噬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伴盆腔粘连组为0.41 pg/dl,明显高于无盆腔粘连的对照组(0.15 pg/ml)和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盆腔粘连组(0.13 pg/ml)(P<0.05).结论 腹腔液噬酸性细胞趋化因子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盆腔粘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腹壁超声与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行经腹壁超声与MRI扫描检查,同时获取病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分析经腹壁超声与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盆腔囊性病变者MRI影像学表现:卵巢囊肿,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壁、分隔及附壁结节强化信号。单纯卵巢囊肿信号均匀、呈圆形或椭圆形,T2WI水样高信号,T1WI水样低信号,囊壁薄且光整,无壁结节。盆腔脓肿,呈长T1、长T2及压脂成高信号,内壁光滑整齐,无内壁结节;增强扫描后有明显环形强化。子宫平滑肌瘤,T1WI等低信号、T2WI低信号,强化程度较正常子宫实质低。腹部超声表现:盆腔脓肿,呈较厚囊壁且包膜完整;卵巢囊肿,为囊性无回声,部分表现为囊壁薄且均匀,亦见囊壁呈乳头状且囊壁增厚,囊肿内部无明显钙化,囊壁乳头状区域存在部分彩色血流信号;子宫平滑肌瘤,低回声、边界清晰,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卵巢囊肿50例、盆腔脓肿28例、子宫平滑肌瘤8例,而MRI对盆腔囊性病变的整体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壁超声(P<0.05)。结论经腹壁超声与MRI在女性盆腔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均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MRI于女性盆腔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优势高于经腹壁超声,但考虑到MRI检测时间长及价格高等限制,临床实践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液C3、C4与盆腔粘连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0例在我院行腹腔镜检查或治疗患者的腹腔液,其中21例为无盆腔粘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3例为子宫内膜异位伴盆腔粘连患者,16例为其它原因导致盆腔粘连的患者.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患者腹腔液C3、C4进行测定.结果 腹腔液C3在对照组为37.23 mg/dl,在子宫内膜异位伴盆腔粘连组及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盆腔粘连组分别为38.52 mg/dl和33.36 mg/dl,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盆腔粘连的两组合并后C3值为35.67 mg/dl,与无盆腔粘连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液C4在对照组为6.47 mg/dl,在子宫内膜异位伴盆腔粘连组及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盆腔粘连组分别为8.40 mg/dl和7.41 mg/dl,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盆腔粘连的两组合并后C4值为7.86 mg/dl,高于无盆腔粘连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液C4与盆腔粘连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7.
盆腔腹膜后肿瘤二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素婷  王安雅 《右江医学》2002,30(5):F003-F003
腹膜后肿瘤临床上较少见 ,位于盆腔腹膜后容易误诊为卵巢肿瘤 ,笔者近年来收治盆腔腹膜后肿瘤 2例 ,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  病例一 ,71岁 ,发现右下腹包块 1个月入院。妇检 :宫颈光滑萎缩 ,宫体萎缩 ,右侧附件区触及一10cm× 9cm× 8cm大小包块 ,边界不清 ,无压痛 ,活动度差。阴道超声检查示子宫正常 ,左卵巢正常大小 ,右侧盆腔见巨大实性包块 10 8× 83× 10 7mm3,内伴散在液性暗区及光带分布 ,强光团 5 6× 37×5 3mm3,内部血供丰富。CT示右盆腔内肿块 ,考虑来自卵巢的恶性肿瘤MRI亦提示盆腔内右侧占位 ,考虑右侧卵巢来…  相似文献   

8.
李莉  高雪梅  廖治 《西部医学》2007,19(6):1080-1080
病例26岁,因“停经36 3周,反复右上腹包块2个月,腹阵痛7小时”,于2007年2月27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正常,末次月经:2006年6月17日;预产期:2007年3月24日。孕7个月时无诱因反复出现右上腹囊性包块,每次持续约20分钟后自行消失,无明显疼痛,包块渐由乒乓球大小增至鸭蛋大小,伴肛门排气不畅,大便正常。曾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未予特殊处理。5年前人工流产1次,1年前因“不孕”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一侧输卵管积水膨大,一侧通而不畅,行腹腔镜下盆腔分粘 输卵管修复整形术。入院查体:T 36.8℃,P 86次/m in,R 21次/m in,BP 126/82mmH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盆腔血管造影对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筛选2001年1月-2009年12月因行引产、人流术、清宫术及诊刮术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或突发性大流血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对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彩超检查提示有子宫动静脉瘘形成的患者行盆腔血管造影,并对确诊为子宫动静脉瘘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彩超检查提示有子宫动静脉瘘形成的患者45例,其中39例接受盆腔血管造影检查,28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动静脉瘘且在造影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彩色超声结合盆腔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子宫动静脉瘘诊断,同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8岁,因半年前体检发现盆腔肿物,于近期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患者绝经20余年.30年前因附件肿物扭转行右附件切除术.妇科检查:外阴阴性,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萎缩,于盆腔偏左可触及拳头大小的囊性肿物,稍活动,无压痛.辅助检查:宫颈刮片报告未发现瘤细胞.B超示左附件囊性多房伴内实质性乳头状肿物.初步诊断:盆腔肿物性质待查;左侧卵巢肿物.经各种术前准备,于2 d后在腰麻下施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介绍患者 68岁 ,因发现腹部增大伴腹胀、腹痛 5月余于 2 0 0 2年7月 10日入院。绝经 18年 ,既往有低血糖及高血压病史。查体 :一般情况可 ,BP 2 4/ 12kPa ,心肺检查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下腹部可扪及一肿物 ,似孕 5月子宫大小 ,表面光滑 ,部分呈囊性 ,压痛。妇科检查 :外阴陈旧性裂伤 ,阴道通畅 ,宫颈萎缩 ,盆腔触及如孕 5月大包块 ,表面光滑 ,边界不清 ,部分呈囊性 ,活动度差 ,子宫触诊不清。B超检查示 :子宫后壁可探及 86mm×94mm低回声包块。疑诊卵巢肿瘤。于 2 0 0 2年 7月 2 3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腹膜后有…  相似文献   

12.
1988年8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盆腔脓肿患者233例,其中21例行后穹窿切开排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年龄26~49岁,平均36岁;均已婚,3例无孕产史、18例有孕产史;其中有2个或2个以上性伴者8例。临床表现:21例均有发热;下腹痛伴发热19例、下腹痛伴腹胀2例;大部分患者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3例伴上腹部压痛。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8例;子宫颈有举摆痛17例;子宫直肠窝处有触痛包块21例,包块为鸭卵至手拳大小不等;血白细胞增高20例;B超提示盆腔有囊实相间包块。1.2方法外阴、阴道常规消毒,阴道…  相似文献   

13.
高木珍  王根蓉 《四川医学》2006,27(7):765-765
患者,女,38岁。因发现右臀部包块2个月入院。2个月前发现右臀部包块,站立位时感右臀部坠胀,无腹痛及腹胀,大小便正常。院外MRI检查提示:盆腔内偏右侧见大小约10.5cm×9.5cm×12.5cm异常信号肿块影,膀胱及子宫被推左上移。右闭孔内肌及提肛肌显示不清,右侧附件显示不清,直肠被推左移变细,考虑为盆腔内偏右侧实质性肿块占位,多系肿瘤性占位病变可能大,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病程中无发热,饮食及睡眠好,体重无减轻。查体:体温36.3℃,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检查无阳性体征。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  相似文献   

14.
刘桂新 《吉林医学》2011,(34):7415-7416
<正>1病历摘要患者,女,23岁,已婚,因盆腔发现肿物1个月余,于2007年3月6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偶有痛经,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期下腹痛,近2个月经期右下腹痛加剧,1个月前在当地B超提示右侧卵巢囊肿,双子宫未予治疗。我院彩超提示:双阴道双子宫盆腔巧克力囊肿。病程中无发热、头晕,无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介绍 患者55岁,发现腹腔肿物3年,明显增大1年,于2001年3月23日入院.既往史:月经规律, 量中等,无痛经,孕3产3,27岁时曾行右卵巢切除术.查体:Bp18/11kPa,心肺正常 ,腹膨隆,可触及巨大肿物,上至剑突,下达盆腔,上部为囊性,中下部为实性,光滑,无 触痛.内诊检查:宫颈光滑,肿物几乎占满盆腔,质硬,子宫及附件触诊不满意.B超:腹部 上至剑突下,下至盆腔,可探及巨大包块,其内可见多个略强回声光团及无回声暗区.B超 诊断:盆腹腔巨大肿物.CT:盆腔子宫前方可见一囊性影,向上扩展至肝右叶内缘,边界光 滑,清晰,周围脏器受压移位.CT印象:盆腹腔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盆腹腔巨大肿物. 术前疑诊:1)巨大子宫肌瘤;2)巨大卵巢瘤.  相似文献   

16.
例1,女,38岁,已婚,因自觉腹围增大近1年,加重1周于2011年5月6日入我院.体格检查:腹膨隆,腹部可及巨大包块,上界达剑突下6 cm,两侧达盆壁,囊性感,边界尚清,活动,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未见异常;宫颈难以暴露;宫体及附件可及一孕8个月子宫大小的包块,境界清楚,活动,无压痛.彩超示:盆腔实性包块.盆腔CT示:右侧腹腔至盆腔附件区占位,考虑:(1)子宫或右侧附件来源恶性肿瘤并动静脉瘘可能;(2)腹腔恶性肿瘤(间叶组织来源)可能;(3)建议行腹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腹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考虑:下腹部、盆腔区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其内可见多数动脉血管影,提示病变富含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女性盆腔良性囊性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36例女性盆腔良性囊性病变资料,讨论其CT表现的特点并进行分类总结.结果 该组36例中,卵巢良性囊性病变16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9例,盆腔炎性囊性病变6例,肠道及其系膜囊肿3例,其他类型囊肿2例.结论 女性盆腔良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其进行分类探讨有利于提高对女性盆腔良性囊性病变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阴道斜隔综合征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1:患者 16岁 ,未婚。月经来潮 1a。第 2次月经来潮伴痛经、肛门坠胀 ,后逐渐加重 ,于 1998年 1月 7日入院。体检 :外阴发育正常 ,处女膜发育欠佳 ,指检处女膜手指无血 ,可触及阴道后壁有一突起包块 ,上与子宫相连。盆腔扪及包块 ,如孕 4个月大小 ,压痛 ( )。三合诊分辨不清子宫与附件。B超提示 :双子宫 ,右子宫积血 ;盆腔右侧囊性病变 ;右肾缺如 ,左肾代偿性增大 ;左肾盂、输尿管轻度增宽。诊断 :无孔阴道斜隔。 1998年 1月 11日在连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 :双子宫 ,右侧子宫约 13cm× 12cm× 6cm大小。右卵巢、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盆腹腔手术史患者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有盆腔手术史经阴道全子宫切除86例(其中7例术前讨论认为盆腔粘连重,术中同时行腹腔镜检查术),与同期无盆腹腔手术史患者经阴道全子宫切除188例,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盆腔粘连情况、切除子宫重量、术后体温、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脏器误伤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上进行比较,盆腔手术组较无盆腔手术史组时间稍长、出血稍多,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有盆腔手术史患者总盆腔粘连发生率为17.44%,其中子宫手术史组共38例(包括剖宫产史36例,肌瘤剔除术史2例),术中发现盆腔粘连10例,粘连发生率26.32%;有其他手术史组共48例(包括附件手术史22例,阑尾手术史26例),术中发现粘连4例,粘连发生率8.33%,其中2例为附件手术史,另外2例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粘连.结论 对于经阴道切除子宫来说,有盆腔手术史者与无盆腔手术史者临床效果相当,临床可根据术者阴道手术经验和术前盆腔检查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必要时可使用腹腔镜辅助以期达到微创的最佳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将38例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38例患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粘液性囊腺瘤4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结核2例,脓肿2例,输卵管积液4例,黄体囊肿伴出血4例,畸胎瘤2例,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1例,淋巴管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各囊的囊内CT密度或MRI信号不一,各囊的囊壁厚薄不一;粘液性囊腺瘤呈主囊内见子囊,囊内容物为粘液密度或信号;浆液性囊腺瘤可见乳头状突起或颗粒状钙化;结核性盆腔炎脓腔内见短T2信号提示干酪样坏死和见淋巴结环形强化;盆腔脓肿脓腔内可见气泡影或气液平面;输卵管积液呈扭曲的腊肠样含液体的管状附件结构;黄体囊肿密度及信号随血肿不同时期而改变,伴出血追踪复查可萎缩;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可见孕囊;畸胎瘤可见脂肪和骨组织;淋巴管瘤呈"爬行性生长"。结论通过一些特异性CT、MRI征象分析病变的组织学组成有助于更准确地对盆腔良性多囊性病变进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