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4年8月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对30例直径小于3cm的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岁(29—70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30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30分钟(90~15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60毫升(110~230毫升),无输血、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0天(9~11天)。随访2~1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长期随访以确定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3例经B超和CT确诊的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共16枚错构瘤,13枚破裂出血),采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错构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栓塞剂选用无水酒精、弹簧圈、平阳霉素与碘油混合液等.结果:13例破裂出血的肾错构瘤栓塞术后出血停止,其中2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血压逐渐上升.术后随访瘤体均有缩小,长期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栓塞术治疗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肾错构瘤,可有效止血,又能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肾实质,长期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患者17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1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5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8 min,平均出血量9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随访6~24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肾功能损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并研究马蹄肾合并肾肿瘤的腹腔镜治疗方法、可行性分析及预后评价.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对2例马蹄肾合并单侧肾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术前经超声和CT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CT血管重建判断肿瘤血供,手术采用Olympus高清视频采集系统、超声刀、钛夹及其他腹腔镜常用器械共同完成.结果 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分别为170 min、140 min(平均155 min),其中肾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30 min、24 min(平均27 min),且均为高选择性阻断.术中出血量约100 ml和200 ml.术后绝对卧床6~7d.2例患者均未出现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及2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对于瘤体体积较小的马蹄肾合并肾肿瘤患者,治疗可选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该术式可充分发挥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术前通过CT充分估计变异血管和明确肿瘤形态以及术中妥善地选择性阻断肾动脉,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性无阻断肾蒂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低度复杂性肾肿瘤的疗效,并进行价值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60例低复杂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两组。30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30例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两组均实施无阻断肾蒂措施。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术后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百分数、平均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肾功能不全;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与开放性无阻断肾蒂的肾部分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无阻断肾蒂的肾部分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具有手术中失血量少,并发症率较低的优点,两种方法术后的长期肾功能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岁。双侧肾肿瘤1例,单侧双瘤灶1例;左侧13例,右侧10例。肿瘤平均直径3cm。所有患者均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35min,平均肾动脉阻断时间29min,平均出血量55ml,平均住院时间10d。术中未见外科并发症,术后仅1例发生漏尿。术中切缘组织病理均阴性。24个瘤灶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19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肾嗜酸细胞瘤2例、肾嫌色细胞腺癌1例。随访时间1~28个月,平均10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肿瘤安全、可行,其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联合保肾手术治疗双侧肾错构瘤单侧破裂出血伴巨大血肿的疗效。方法:5例经B超、CT确诊的双肾错构瘤单侧破裂出血伴巨大血肿患者,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行介入栓塞联合二期保留肾组织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栓塞术后复查DSA示肿瘤出血的供血动脉闭塞,动脉瘤影均消失。于介入栓塞术后1~2周内行开放性保留肾组织的肾部分切除术。均成功切除病变并保留足够肾单位,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1年,患侧未见复发且肾功能良好。结论:对于双肾错构瘤单侧破裂出血伴巨大血肿的治疗,介入栓塞治疗联合二期手术保肾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不阻断肾蒂行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技巧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腹腔镜在不阻断肾蒂情况下对26例肾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均采用经腹途径,应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凝切除肾肿瘤,止血纱布填压及肾实质创面缝合的方法操作,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26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90 min;平均出血量145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8 d,手术效果好,无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未见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 不阻断肾蒂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靠,避免了肾脏热缺血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与传统肾肿瘤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早期肾癌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肾肿瘤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种治疗方式近期治疗疗效、术后并发症及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情况、治疗1年后临床疗效、随访3年后患者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与传统肾肿瘤部分切除术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相近,但腹腔镜手术用时少、术后出血少,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4岁。20例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有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6例,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肾癌11例。肿瘤平均直径3.8cm。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14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6例,其中行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出血80ml,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肾动脉及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8min。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8例患者获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外科并发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2例,肾萎缩1例。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除术中出血稍多和手术时间稍长外,肿瘤的控制和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在肾功能保留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治疗。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患者,其中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后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2例。将其与未出血患者比较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7例患者出血表现为术后6~22 d(平均14.9 d)内出现大量肉眼血尿,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8.7 g/L。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34 cm)是肾部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7例出血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肾动脉造影提示6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瘘,造影及栓塞过程顺利,血尿消失。随访10~38个月,未见肾出血再发、肾功能异常以及肾萎缩。结论 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往往为迟发性,其中肿瘤大小是术后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选择性肾段动脉分支阻断与肾动脉主干阻断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在2013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65例T1期肾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行高选择性肾段动脉分支阻断肾部分切除术29例,行肾动脉主干阻断肾部分切除术36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术前术后肌酐变化、术中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缘阳性率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明显手术并发症,肾动脉分支阻断组手术时间较肾动脉主干阻断组长,但其术前术后肌酐变化较肾动脉主干阻断组小。两组在术中失血量、热缺血时间和切缘阳性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BMI)、肾肿瘤R.E.N.A.L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1期肾肿瘤,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阻断技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其肾脏组织热缺血区域小,对肾脏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错构瘤是肾脏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B超及CT的广泛应用,早期偶发肾错构瘤越来越多,这种肿瘤一般体积较小且多为外生性生长,可发生破裂出血。首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Winfield于1993年完成的,此后腹腔镜在肾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对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感染机会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我院2006年8月-2007年4月共对50例肾错构瘤患者成功实施了后腹腔镜下错构瘤剜除术,手术均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自发破裂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肿瘤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肾肿瘤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以鉴别肾细胞癌与错构瘤,术前确诊12例。9例急诊行患肾切除术,5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2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结果14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肾恶性肿瘤7例,错构瘤7例。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6个月,定期复查B超或CT,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其中行TAE的2例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结论自发破裂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肿瘤中恶性肿瘤比例较高,螺旋CT是鉴别良恶性的主要方法。治疗以肾切除手术为主,良性肿瘤可考虑行NSS或TAE。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77-1878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cm并进行PN治疗的肾癌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放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肾蒂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肾蒂阻断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效果好,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肾肿瘤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对60例肾肿瘤患者行LPN。病理检查结果为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3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嫌色细胞癌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3例。肿瘤直径2.0-5.0cm,平均直径3.6cm。左侧36例、右侧2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时间75min。52例患者平均血管阻断时间15-45min,平均时间2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350m1,平均出血量100ml。1例术后出现迟发出血,予以保守治疗,1例术后出现漏尿。住院时间8-17d,平均住院时间9.5d。随访4-3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LPN安全、有效、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QuillTM缝线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完成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38例,根据应用缝合线的不同分为普通缝线组和QuillTM缝线组。普通缝线组20例,均采用2-0单乔线缝合内层,线尾固定Hem-o-lok夹,1-0可吸收线缝合肾缺损,出肾被膜每针均固定1个Hem-o-lok夹;QuillTM缝线组18例,均采用2-0倒刺线缝合内层,1-0倒刺线缝合肾缺损处,采用连续缝合,最后肾被膜出针处固定1个Hem-o-lok夹。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肾切除病例,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缝线组平均热缺血时间[(25±5)min]大于QuillTM缝线组[(15±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P=0.002)。2组均无术中并发症,普通缝线组1例因术后出血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因漏尿留置D-J管。QuillTM缝线组术后无出血、漏尿等并发症。结论倒刺缝合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减少平均热缺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行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3年12月253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后腹腔镜组125例,开放手术组12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强度、术后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后腹腔镜组122例手术获得成功,3例中转开放手术。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强度、术后住院时间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及肾上腺肿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疗效满意,安全性及应用价值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在肾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珠海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接诊的52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调查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6.1±2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4±4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年内肿瘤复发、转移与生存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开放性肾肿瘤术,后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优势明显,更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的60例患者给予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研究组的60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手术切口、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经对比分析,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