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纳多联合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巴曲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金纳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全血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金纳多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情况,利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任林林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405-240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温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巴曲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听力损伤阈值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受损听力阈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受损听力阈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耳鸣、头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听力阈值,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7,(7):675-676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成尿激酶组与巴曲酶组各30例,尿激酶组给予尿激酶针20万单位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巴曲酶组给予生理盐水100 m L+巴曲酶5~10BU,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尿激酶组的总有效率为76.7%,巴曲酶组的总有效率为80.0%,巴曲酶组略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受损频率平均听阀与耳鸣程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巴曲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尿激酶组明显低于巴曲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情况与耳鸣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巴曲酶与血管扩张剂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管扩张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巴曲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纯音听阈水平,眩晕、耳鸣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TT、PT、a PTT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纯音听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眩晕、耳鸣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听力恢复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7%与对照组的13.04%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巴曲酶相较于血管扩张剂更能够提高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使用听力检测仪对患者的纯音听力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纯音测听气导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纯音测听气导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耳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耳鸣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葛根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波  杨皖菁  张宇 《医学综述》2014,(3):572-574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舒血宁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98例听力曲线为平坦型的突发性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巴曲酶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用巴曲酶(10 BU,静脉滴注)和舒血宁(20 mL,静脉滴注)治疗,巴曲酶治疗组仅用巴曲酶(10 BU,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辅以能量合剂、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听力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1.0%和89.3%,显著优于巴曲酶治疗组的17.9%和66.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也显著低于巴曲酶治疗组(P<0.05)。结论巴曲酶与舒血宁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平坦型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引起眩晕合并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以80例突发性耳聋引起眩晕合并血栓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0%(37/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纯音听阈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纯音听阈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鸣缓解时间、眩晕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引起眩晕并发血栓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状态,控制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74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耳鸣改善情况及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鸣轻、中度比例高于对照组,重、极重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中应用效果明显,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耳聋左慈丸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巴曲酶(DF-521)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输注巴曲酶首次10Bu,隔日给5Bu,连用3次为一个疗程,同时联合口服中药(方剂:耳聋左慈丸)煎剂,每天一剂,连用10天;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针剂等治疗,10天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5):643-644
目的:探讨巴曲酶与血管扩张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8例给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血管扩张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G水平明显降低,TT、PT及APTT明显延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眩晕、耳鸣及听力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巴曲酶较血管扩张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更显著,且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以类固醇激素进行耳内给药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共11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层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58例)以及地塞米松耳内给药治疗的观察组(58例),其中观察组49例伴耳鸣,对照组48例伴耳鸣,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纯音测听(PTA)以及言语分辨率(SDS),以此判断类固醇激素给内给药对于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耳鸣症状治疗有效率97.96%(48/49),对照组耳鸣治疗有效率37.50%(18/48)。此外观察组治疗后PAT、SDS的治疗效果也显著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类固醇激素耳内给药的效果明显,有效帮助改善听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金纳多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和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突发性耳聋、耳鸣和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择96例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其中对观察组采用金纳多片剂治疗,复方丹参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西比灵等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突发性耳聋、耳鸣、眩晕等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耳鸣治疗有效率为75.56%,对照组耳鸣治疗有效率为5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眩晕治疗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眩晕治疗有效率为9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听力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听力改善治疗有效率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突发性耳聋、耳鸣和眩晕患者采用金纳多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耳鸣、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的听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50-156
目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并对对其焦虑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00例,依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氧疗、抗病毒、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以上基础上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比较两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干预后焦虑改善情况、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干预后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干预后的气导听阈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接受预见性告知护理,不仅可以促进其焦虑症状的改善,同时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刘雄文  林燕琼 《当代医学》2021,27(11):53-55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激素与全身应用激素对突发性耳聋耳鸣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鼓膜穿孔、中耳炎以及听力继续降低等并发症。结论在突发性耳聋耳鸣临床治疗中,与全身应用激素相比,鼓室注射局部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梁润  王英波  沈艳 《中医学报》2019,34(5):1101-1104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每天3次;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10μ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听力、眩晕、耳鸣、耳闷的改善时间、听力损失评分、听力阈值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听力、眩晕、耳鸣、耳闷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听力损失评分和听力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基础上,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证效果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从而缓解血瘀症状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制剂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长春西汀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治疗14d,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听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5);观察组耳鸣好转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1)。结论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好,可作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药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章仙芳 《吉林医学》2022,(3):655-656
目的:探讨掩蔽疗法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耳鸣情况及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院外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天麻素注射液,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掩蔽疗法,两组连续进行45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在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的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焦虑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杨冬昱  赵英  张云 《黑龙江医学》2009,33(4):283-285
目的观察凯时(前列地尔,即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眩晕的疗效。方法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凯时注射液10μg+0.9%氯化钠注射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20 mL,缓慢静脉滴注,1次/d,10~14 d为1个疗程。②对照组:用复方丹参30 mL和维脑路通4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1次/d,10~14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辅以使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营养神经等药物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听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耳聋治疗有效率为87.93%;耳鸣治疗有效率为94.7%。对照组:耳聋治疗有效率为77.36%;耳鸣治疗有效率为96.1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凯时对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突聋的治疗上,凯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翳风穴穴位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门诊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3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翳风穴穴位注射。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听力、耳鸣、头晕症状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血压、血糖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73.81%、93.1%,对照组治疗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75.68%、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ET、NO、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及血糖波动范围有差异,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 结论 翳风穴穴位注射地塞米松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相同,但副作用更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