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88篇
  免费   1765篇
  国内免费   2536篇
耳鼻咽喉   143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177篇
基础医学   3366篇
口腔科学   463篇
临床医学   3954篇
内科学   3026篇
皮肤病学   313篇
神经病学   690篇
特种医学   10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1839篇
综合类   10317篇
预防医学   1912篇
眼科学   268篇
药学   5926篇
  91篇
中国医学   964篇
肿瘤学   182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664篇
  2022年   824篇
  2021年   954篇
  2020年   776篇
  2019年   794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658篇
  2016年   755篇
  2015年   883篇
  2014年   1443篇
  2013年   1465篇
  2012年   2009篇
  2011年   2332篇
  2010年   2138篇
  2009年   2116篇
  2008年   2398篇
  2007年   2163篇
  2006年   2031篇
  2005年   2155篇
  2004年   1821篇
  2003年   1557篇
  2002年   1354篇
  2001年   1117篇
  2000年   780篇
  1999年   675篇
  1998年   431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307篇
  1995年   280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88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根据DNT是否延误分为延误组(26例)和非延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史、溶栓前用药史、就诊时间、入院时血压、卒中类型、各流程段时间,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延误组患者年龄(66.42±9.86)岁、高血压病史占比53.85%、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占比42.31%高于非延误组的(59.24±9.35)岁、25.81%、11.29%,CT检查时间(32.80±11.45)min、CT结果时间(50.75±15.80)min、生化结果时间(62.75±11.00)min、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20.00±9.25)min长于非延误组的(24.55±7.05)、(35.45±8.75)、(44.70±5.55)、(10.37±5.7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优化AIS的院内诊治流程,提高医师知情同意谈话技巧,对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以提高其对AIS的认识,均有利于缩短DNT。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41岁,因咳嗽、胸闷伴痰血1月余于2012年5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体温、血压未见异常;心界扩大,心音略低。胸部CT:(1)右心房内占位;(2)心包及左侧胸腔积液伴左下肺部分不张;(3)右上肺大泡伴双肺斑点片状模糊影(图1A)。心脏超声提示:(1)心包积液;(2)右房内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8 mm×37 mm,其游离缘可见多条飘带样回声随血液摆动,其中最长者约30mm,舒张期可达三尖瓣口)。腹部B型超声、头颅CT均未见明显病变,拟诊为"心房占位(恶性肿瘤可能)"。患者胸部CT提示有双肺有斑点片状模糊影,考虑为转  相似文献   
3.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2):M0004-M0004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受到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很多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人们熟知的病毒、细菌、遗传一样也能引起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于生后1周内口服铁剂6mg/kg/d,维生素C0.2g/d,维生素E25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u—EPO,每周600IU/kg,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6周,两组均于必要时采取输血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早产儿出生后Hb、Hct均逐渐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缓慢,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铁水平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S1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输血率10%,对照组36.6%,明显减少。结论:rhu—EPO能有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少医学院校采取将课程相近的实验室合并成立新的“实验教学中心”。撤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各教研室的教学实验室,组建“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已被多数院校所接受。其目的是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统筹性,避免在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的低水平重复,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并且对实验内容的本身进行优化和整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一些综合性的实验等。因此,机能学实验课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目的的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7.
科技     
《中国医院院长》2006,(21):12-12
中德科学家联手分析蛋白质拓扑结构和功能;纳米载体新疗法准确杀癌;绝症“渐冻症”找到病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对11例经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论断的恶性胸腔积液,用肿瘤坏死因子(TNF)、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进行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显效5例,有效6例,临床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毒副作用小,分析认为TNF和rIL-2联合治疗恶怀胸腔积液是一项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9.
转hCTLA4Ig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 ,探讨转人CTLA4Ig(hCTLA4Ig)树突状细胞 (DCsRev)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将目的基因hCTLA4Ig转染到大鼠骨髓来源的DCs中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目的基因hCTLA4Ig表达及DCs表面分子的改变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检测DCsRev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 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DCs的最大效率为 91 2 5 % ;在功能上 ,DCsRev不但丧失了刺激MLR的能力 ,并且能够强烈抑制MLR中反应T细胞的增殖 ,而且抑制率与加入DCsRev的数量和DCsRev预处理反应T细胞的时间长短有关。具体来说 ,DCsRev数量在 10 3 ~ 10 4之间时 ,抑制率与剂量呈正相关 ,最高为 71 96%。而当DCsRev数量达到 5× 10 4抑制率下降为 5 9 2 %。在 12~ 48h之间 ,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 ,抑制率却不断下降 ,预处理 12h抑制率最高 ,为 99 6%。但不做预处理 ,在反应开始时同时加入DCsRev ,则抑制率明显降低 ,仅为 5 9 2 %。对腹腔注射DCsRev大鼠脾T淋巴细胞体外分析表明 ,DCsRev也能在动物体内诱导耐受 ,但这种免疫耐受状态不能维持终身。结论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CTLA4Ig转染DCs,不但DCs表面CD86分子被CTLA4Ig有效的封闭 ,并且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0.
人肿瘤特异抗原MAGE-3基因疫苗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克隆肿瘤特异性共享抗原mage-3基因,制备基于α-病毒复制酶的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方法:用RT-PCR方法从黑色素瘤细胞系LB373中制备mage-3基因,以含α-病毒复制酶的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SMART2a为载体,构建重组DNA疫苗。重组子用载体中的T7和T3启动子序列为测序引物进行自动测序。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化293细胞,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鉴定转化细胞中mage-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确构建了mage-3/pSMART2a重组质粒,并且在转化此质粒的293细胞中检测出了mage-3蛋白的表达。结论:此重组mage-3/pSMART2a质粒可以作为肿瘤特异的DNA疫苗,可进行下一步的肿瘤动物模型的疫苗接种及相关免疫学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