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研究医学媒介节肢动物与宿主相互关系过程中,经常用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分析功能成分的变化及作用关系,通过分析蛋白凝胶电泳后的色带图谱,可识别不同的蛋白,或用凝胶电泳法分析DNA,其中的关键显色技术是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本文结合实际研究的经验,介绍一种快速显色的技术,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本实验流程仅需三小时,且具有快速、安全、染色及观察(色带)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榄香烯乳注射液是国家二类抗癌新药,从中草药温莪术中提取,具有广谱抗癌活性。从1994年11月至1997年11月,作者应用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取得较为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全组共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41~73岁,平均55岁。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并有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CT或MRI)可以测量的病灶以供客观评价。17例为术后复发、转移,5例未手术,行放疗、化疗效果差并停药大于6周。其中肺转移9例,肝转移6例,脑转移3例,骨转移3例,其它1例…  相似文献   
3.
薛乾富  张宏丽 《重庆医学》2004,33(7):1033-1034
目的提高对皮下脂膜炎T细胞淋巴瘤(SCPTL)临床和病理的认识.方法报道7例SCPTL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皮损为多发皮下结节或红斑.病变主要侵犯皮下脂肪组织,常伴有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瘤细胞免疫组化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 SCPTL是原发于皮下脂肪组织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新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眩晕中风的中医诊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特征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眩晕中风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养阴益血、益气回阳、活血祛瘀、清热泻火与豁痰开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对 3 5 4例早产的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双胎、臀位、妊高征是早产的主要因素 ,足月产与早产对母亲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与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 ,对提高围生医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早孕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8例早孕要求药物流产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流产的效果。结果148例患者,药物流产成功137例,成功率92.56%。无子宫穿孔、人流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是终止妊娠的常用方式,具有服药简单、痛苦小、成功率高、避免宫腔操作等特点,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中期妊娠引产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2009年6月~2014年6月在本站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的12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期引产的主要原因为婚前性行为的增加、避孕节育知识的缺乏、计划生育宣传、管理不到位。结论加强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以及避孕节育知识、妊娠知识的宣传,健全育龄妇女档案,发现的意外妊娠及时补救,可最大限度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发生,保护育龄妇女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对NB4所诱导的人ECV304细胞株促凝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株NB4诱导的人ECV304细胞株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①分别用0.5μg/mL TanⅡA、0.3μg/mL ATRA、0.1g/LDMSO、RPMI1640处理培养NB4细胞制成条件培养基TanⅡA-NB4-CM,ATRA-NB4-CM、DMSO-NB4-CM以及RPMI1640-NB4-CM,再分别与ECV304细胞在37℃共同孵育0、4、8、12h,利用复钙时间测定及改良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ECV304细胞裂解液的肿瘤促凝活性(PCA)和组织因子活力(TF:Act)。②ECV304细胞分别与0.5μg/mLTanⅡA及TanⅡA-NB4-CM在37℃共同孵育4、12、24、72、120h,用上述同样方法测定ECV304细胞裂解液的PCA和TF:Act。结果①0.5μg/mLTanⅡA处理NB4细胞24、72、120h的条件培养基能使ECV304细胞PCA增强,ATRA具有相似作用(P〉0.05)。②0.5μg/mL的TanⅡA对0.5μg/mL TanⅡA作用NB4120h的条件培养基(TanⅡA-120h-NB4-CM)促ECV304细胞PCA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呈时间依赖性,120h达到高峰,再增加TanⅡA浓度,作用强度不增加;与0.3μg/mL ATRA作用相似。③TanⅡA-120h-NB4-CM能够增加ECV304细胞TF:Act,并随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强,TanⅡA与ATRA作用相似(P〉0.05)。④0.5μg/mLTanⅡA能够抑制TanⅡA-120h-NB4-CM对ECV304细胞的TF:Act,并随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强,ATRA具有相似作用(P〉0.05)。结论TanⅡA在诱导NB4细胞分化凋亡的同时,可能通过某种因子增强NB4细胞对ECV304细胞促凝活性和组织因子活力TanⅡA能够有效阻止NB4细胞增强ECV304细胞的促凝活性和组织因子活力,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生存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MDS诊疗中心收治的176例AP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无复发生存(RFS)的因素。结果:176例APL患者中早期死亡患者1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6.4,95%CI 1.4-28.2,P=0.015)和纤维蛋白原1.5 g/L(HR=12.2,95%CI 1.5-102.8,P=0.021)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完整长期随访资料的154例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01(2-262)个月,5年预计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8±1)%和(77±4)%。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HR=13.9,95%CI 1.6-119.5)(P=0.016)及初诊时WBC≥30×10~9/L(HR=6.0,95%CI 1.1-33.3)(P=0.039)是APL患者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合并银屑病是APL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4.8,95%CI 1.8-12.5)(P=0.002),而危险度分组为低危组是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HR=0.4,95%CI 0.2-0.99)(P=0.048)。结论:对老年和低纤维蛋白原患者需重视其早期死亡风险,对合并银屑病及非低危组患者加强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对复发和WBC≥30×10~9/L的患者选择更优化的治疗策略,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